內蒙古赤峰市地跨大興安嶺成礦帶和華北地臺北緣兩大成礦帶。境內從北到南又分為三條成礦帶,分別是北部鐵錫鎢銀銅鉛鋅成礦亞帶、中部鉛鋅銅鉬金鎢成礦亞帶、南部金銅鐵成礦亞帶。受中生代以來構造運動和巖漿巖活動的影響,形成了一系列由火山斷陷盆地組成的北東向火山巖帶。在這些特定的地質環境、復雜的地質事件和成礦作用下,形成了多種有色金屬礦產。赤峰市現已發現礦產70余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43種,礦產地1200余處,其中大型礦床25個。貴重金屬、有色金屬儲量均居內蒙古自治區前列,國內外許多地質學家認為這里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成礦區。
赤峰市現有礦山企業1067家,其中鉛鋅礦62家、銅礦30家、鉬礦6家、金礦75家、銀礦8家。較大的有色金屬礦山有阿魯科爾沁旗敖侖花銅鉬礦、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鉛鋅礦和紅嶺鉛鋅礦、林西縣大井子銅礦、翁牛特旗梧桐花鉛鋅礦、松山區雞冠山鉬礦等多處。目前,我市有色金屬礦產日采選能力達8.63萬噸,其中鉛鋅4萬噸、銅2500噸、錫800噸、鉬4.3萬噸。
赤峰市的有色金屬冶金工業基礎較好,現已具備一定規模。目前,赤峰市有色金屬年冶煉能力已達50萬噸,有色金屬冶煉產品16.6萬噸。冶金工業在赤峰市整個工業經濟比重占到了55%,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60%,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達到51.7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7.4%,有色金屬產業是赤峰市的支柱產業。
赤峰市地下資源富集,有色金屬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據中科院、地科院、內蒙古地勘局的地質專家預測,赤峰市有色金屬、貴金屬礦產的遠景儲量(金屬量)為:銅160萬噸、鉛700萬噸、鋅1300萬噸、鎢20萬噸、錫180萬噸、鉬180萬噸、金150噸、銀4萬噸。按現行市場價格計算,潛在價值達15000多億元。
近幾年,內蒙古赤峰市每年都有10億元資金投入于礦產勘查開發。為了解決基礎地質資金不足問題,盡快實現基礎地質工作突破,赤峰市在全國率先引進社會資金,開展了商業性1∶2.5萬航空綜合物理探礦和1∶5萬商業性礦產地質調查工作。其中,商業性航空物理探礦進行了1.8萬平方公里,商業性礦產地質調查進行了41幅約1.6萬平方公里。共提交了異常區261處,新發現有價值的礦點70余處。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正在赤峰市北部進行航空物探,赤峰市1∶5萬基礎地質調查已達國土面積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