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市場關注的《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已于近日由環保部低調頒布,稀土開采和冶煉分離企業將遭受“定點打擊”。按照此標準,我國稀土企業所要達到的環保水平甚至要超過西方發達國家。這對于一直處于重污染狀態的中國稀土行業來說,可謂“重典”。標準的出臺理論上將刺激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并催生行業兼并重組。
但是,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由于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監管部門和處罰措施,行業格局變化并非朝夕之間。
高標準將促成行業間兼并整合
記者獲悉,《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于2011年1月18日由環保部批準,將從2011年10月1日起實施,這是環保部首次發布的稀土污染物排放準則。該標準規定了稀土工業企業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適用于稀土工業企業水污染和大氣污染防治和管理。“標準”針對的企業為稀土采礦、選礦和冶煉企業,稀土材料加工企業(或車間、系統)及附屬于稀土工業企業的非特征生產工藝和裝置則不適用于上述標準。
中國稀土學會秘書長林東魯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從規定值來看,該標準門檻較高,部分規定甚至超過了西方國家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我國的稀土企業生產污染嚴重,訂立較高的標準,對行業、國家都有好處。有很多生產企業不符合標準,這就會促成行業間的兼并整合。”他表示,環保標準的出臺將會促使不合規的中小企業逐步被淘汰或被整合,稀土行業集中度將逐步增加,稀土產量減少,價格也將因此有望繼續攀升。
行業新增環保成本約10億元
《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直被解讀為稀土行業整頓最為重要的政策性文件之一。它的出臺,將可能引發稀土行業的第一輪“地震”。不過,與市場的熱情預期相比,《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出臺顯得非常低調。這似乎與目前的行業現狀暗合。
記者了解到,在采礦、選礦和冶煉三個環節中,冶煉環節的污染情況最為嚴重。業內表示,我國90%以上的稀土冶煉企業不能達標。該標準的限制群體,將波及全行業。那么,新政將如何與行業痼疾對抗?
“執行標準的第一步是核查哪些企業通過了省一級環評。事實上,大部分企業在設廠的時候都繞過了環評過程。這是他們首先必須去做的工作。但是這個要花錢,而且要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為。”參與此次標準制定的其中一家企業負責人對記者直言,按照標準,幾乎所有企業無論大小,都將面臨新的成本投入。
對于行業平均要投入多少成本增添環保設備,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南、北方稀土的生產工藝不同,且各企業的規模差異太大,無法得出準確數字。不過,從事稀土冶煉分離和深加工業務的羅地亞集團大中華區負責人向記者舉例:“羅地亞江蘇地區擁有5000萬噸稀土氧化物的年產量,而我們在當地的一個污水處理廠建造成本是2000萬。”有專家估計,行業的新增環保成本規模約在10億元。
“此外,除了設備投入,還有制度和理念的建設,要給員工灌輸環境保護的思想。這些工作是不是能夠順次展開?”他質疑。
事實上,該負責人的質疑在業內具有很大代表性。北方一家龍頭稀土企業的內部人士也對記者直言,目前的稀土行業還沒有最終確定管理權歸屬,而環保標準雖出,但懲罰措施未定,這些都使新規面臨“無處著力”的尷尬。“標準有了,但我們沒有聽到如果未達標會如何懲罰的消息。目前形勢還不是很明朗,地方政府也還沒有切實動力推動達標,因此行內動靜不大。”他坦言。
但是,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由于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監管部門和處罰措施,行業格局變化并非朝夕之間。
高標準將促成行業間兼并整合
記者獲悉,《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于2011年1月18日由環保部批準,將從2011年10月1日起實施,這是環保部首次發布的稀土污染物排放準則。該標準規定了稀土工業企業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適用于稀土工業企業水污染和大氣污染防治和管理。“標準”針對的企業為稀土采礦、選礦和冶煉企業,稀土材料加工企業(或車間、系統)及附屬于稀土工業企業的非特征生產工藝和裝置則不適用于上述標準。
中國稀土學會秘書長林東魯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從規定值來看,該標準門檻較高,部分規定甚至超過了西方國家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我國的稀土企業生產污染嚴重,訂立較高的標準,對行業、國家都有好處。有很多生產企業不符合標準,這就會促成行業間的兼并整合。”他表示,環保標準的出臺將會促使不合規的中小企業逐步被淘汰或被整合,稀土行業集中度將逐步增加,稀土產量減少,價格也將因此有望繼續攀升。
行業新增環保成本約10億元
《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直被解讀為稀土行業整頓最為重要的政策性文件之一。它的出臺,將可能引發稀土行業的第一輪“地震”。不過,與市場的熱情預期相比,《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出臺顯得非常低調。這似乎與目前的行業現狀暗合。
記者了解到,在采礦、選礦和冶煉三個環節中,冶煉環節的污染情況最為嚴重。業內表示,我國90%以上的稀土冶煉企業不能達標。該標準的限制群體,將波及全行業。那么,新政將如何與行業痼疾對抗?
“執行標準的第一步是核查哪些企業通過了省一級環評。事實上,大部分企業在設廠的時候都繞過了環評過程。這是他們首先必須去做的工作。但是這個要花錢,而且要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為。”參與此次標準制定的其中一家企業負責人對記者直言,按照標準,幾乎所有企業無論大小,都將面臨新的成本投入。
對于行業平均要投入多少成本增添環保設備,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南、北方稀土的生產工藝不同,且各企業的規模差異太大,無法得出準確數字。不過,從事稀土冶煉分離和深加工業務的羅地亞集團大中華區負責人向記者舉例:“羅地亞江蘇地區擁有5000萬噸稀土氧化物的年產量,而我們在當地的一個污水處理廠建造成本是2000萬。”有專家估計,行業的新增環保成本規模約在10億元。
“此外,除了設備投入,還有制度和理念的建設,要給員工灌輸環境保護的思想。這些工作是不是能夠順次展開?”他質疑。
事實上,該負責人的質疑在業內具有很大代表性。北方一家龍頭稀土企業的內部人士也對記者直言,目前的稀土行業還沒有最終確定管理權歸屬,而環保標準雖出,但懲罰措施未定,這些都使新規面臨“無處著力”的尷尬。“標準有了,但我們沒有聽到如果未達標會如何懲罰的消息。目前形勢還不是很明朗,地方政府也還沒有切實動力推動達標,因此行內動靜不大。”他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