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烏鴉定律
要想從執行者變為管理者,首先要學會的就是無為而治,這就是“懶烏鴉定律”。
小故事
一只烏鴉坐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見烏鴉,就問:“我能像你一樣,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嗎?”烏鴉答道:“當然啦,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樹下,開始休息。突然,一只狐貍出現了。狐貍跳向兔子并把它吃了。
故事雖小,寓意卻深。上面的小故事折射出的最大寓意是:在一家公司里,要想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你必須坐在比較高的位置上。這則故事中的烏鴉是管理者,兔子是執行者。
簡而言之,“懶烏鴉定律”就是讓管理者轉換思路—向烏鴉學習。一只成功的烏鴉總是坐在樹上,心滿意足地看著兔子跑;而一只失敗的烏鴉要面臨的卻是兔子全部上樹,而烏鴉被迫下地跑步的窘況。
管理實際上就是通過管人達到理事的目的的過程。要想轉換思路,管理者首先要夠“懶”—從自己做到想辦法讓別人做。但是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工作的思維定勢,當你從“兔子”變成“烏鴉”的時候,一時之間會難以實現角色的轉變。所以會有以下幾種管理者出現,他們各有優缺點,我們一定要把握主要矛盾,找到真正變“懶”的好方法。
勤勞的執行者如果做管理者
1.殘留職業病
勤勞的“兔子”都有職業病,凡從“兔子”變成“烏鴉”的人,大多數都需要過“學懶”這一關。“兔子”變成“烏鴉”,他的業務能力一定很強,而他看著其他的“兔子”工作時,就會覺得那些“兔子”能力太差,難以出色完成,此時他就會說:“去去去,讓我來!”這樣,他不但因過于忙碌而異常疲憊,而且會阻礙整個團隊無法行動。
2.如何治療職業病
所以,治療勤勞“兔子”的職業病首先要攻破心理關,設法讓自己成為一只成熟的“烏鴉”。以前作為“兔子”,每當接受一項工作任務的時候,你先想的是如何把這項工作做好?,F在,當你成為“烏鴉”的時候,接受一項工作后,你應考慮的是哪個下屬最適合做這項工作。
3.自己快和使他人快是兩個概念
自己快和使他人快是完全不同的。自己是一個業務高手,和能否帶好一個團隊也是無關的。
業務高手如果做管理者
業務高手如果成為經理,往往存在以下兩大問題:
1.重經營,輕管理
所謂重經營,輕管理,是指這個經理考慮的問題都是業務層面、執行層面和經營層面的,比如如何進行銷售、如何與客戶談判、如何做促銷等等,他絕對不會去想怎么管理人員、如何打造團隊的執行力。實際上,他與一個成熟的管理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成熟的管理者會去考慮怎樣調動人、怎樣管理人。
2.重視兄弟感情
從業務做起來的經理,很容易與自己的下屬有一種兄弟感情。兄弟感情具有以下四大特點:
相信員工的自覺性
當你把下屬當作兄弟的時候,你會不由自主地說一句話:“我底下這幫兄弟很不錯啊,他們還會偷懶?”其實,如果你抱有這種想法,結果就是你的兄弟們一直偷懶。
相信兄弟們的自覺能力
我們經常會說:“這么簡單的事,我交給他,他還能辦砸?”結果你把這項工作交給你的兄弟,他往往會真的完成不了。
缺乏必要的激勵
做銷售出身的經理,往往會忽略激勵員工。因為這位一線經理認為“我與兄弟相處不需要那么虛偽,做得不對我就批評。”所以不去考慮如何激勵員工,而且往往心直口快,直言不諱。
刀子嘴豆腐心
表面上這種經理對下屬很嚴格,做的不對就批評,但是,一旦上級來檢查市場,發現某個員工表現的很差要將其辭退的時候,這位經理卻下不了手。
以上四點,對于一只做業務層面工作的“兔子”來說都沒有錯,因為他信任同事、為人善良、性格直爽,但是,一旦把這些特點帶入到管理層面,這些就變成了管理者的大忌。
“烏鴉”與“兔子”是不同的,在某種程度上講,“烏鴉”比“兔子”更難勝任。“兔子”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而“烏鴉”卻要領導一群“兔子”,要想方設法使這群“兔子”自覺自愿、勤勤懇懇地工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兔子”要與“烏鴉”天生的惰性和反抗性斗智斗勇。
要想從執行者變為管理者,首先要學會的就是無為而治,這就是“懶烏鴉定律”。
小故事
一只烏鴉坐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見烏鴉,就問:“我能像你一樣,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嗎?”烏鴉答道:“當然啦,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樹下,開始休息。突然,一只狐貍出現了。狐貍跳向兔子并把它吃了。
故事雖小,寓意卻深。上面的小故事折射出的最大寓意是:在一家公司里,要想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你必須坐在比較高的位置上。這則故事中的烏鴉是管理者,兔子是執行者。
簡而言之,“懶烏鴉定律”就是讓管理者轉換思路—向烏鴉學習。一只成功的烏鴉總是坐在樹上,心滿意足地看著兔子跑;而一只失敗的烏鴉要面臨的卻是兔子全部上樹,而烏鴉被迫下地跑步的窘況。
管理實際上就是通過管人達到理事的目的的過程。要想轉換思路,管理者首先要夠“懶”—從自己做到想辦法讓別人做。但是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工作的思維定勢,當你從“兔子”變成“烏鴉”的時候,一時之間會難以實現角色的轉變。所以會有以下幾種管理者出現,他們各有優缺點,我們一定要把握主要矛盾,找到真正變“懶”的好方法。
勤勞的執行者如果做管理者
1.殘留職業病
勤勞的“兔子”都有職業病,凡從“兔子”變成“烏鴉”的人,大多數都需要過“學懶”這一關。“兔子”變成“烏鴉”,他的業務能力一定很強,而他看著其他的“兔子”工作時,就會覺得那些“兔子”能力太差,難以出色完成,此時他就會說:“去去去,讓我來!”這樣,他不但因過于忙碌而異常疲憊,而且會阻礙整個團隊無法行動。
2.如何治療職業病
所以,治療勤勞“兔子”的職業病首先要攻破心理關,設法讓自己成為一只成熟的“烏鴉”。以前作為“兔子”,每當接受一項工作任務的時候,你先想的是如何把這項工作做好?,F在,當你成為“烏鴉”的時候,接受一項工作后,你應考慮的是哪個下屬最適合做這項工作。
3.自己快和使他人快是兩個概念
自己快和使他人快是完全不同的。自己是一個業務高手,和能否帶好一個團隊也是無關的。
業務高手如果做管理者
業務高手如果成為經理,往往存在以下兩大問題:
1.重經營,輕管理
所謂重經營,輕管理,是指這個經理考慮的問題都是業務層面、執行層面和經營層面的,比如如何進行銷售、如何與客戶談判、如何做促銷等等,他絕對不會去想怎么管理人員、如何打造團隊的執行力。實際上,他與一個成熟的管理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成熟的管理者會去考慮怎樣調動人、怎樣管理人。
2.重視兄弟感情
從業務做起來的經理,很容易與自己的下屬有一種兄弟感情。兄弟感情具有以下四大特點:
相信員工的自覺性
當你把下屬當作兄弟的時候,你會不由自主地說一句話:“我底下這幫兄弟很不錯啊,他們還會偷懶?”其實,如果你抱有這種想法,結果就是你的兄弟們一直偷懶。
相信兄弟們的自覺能力
我們經常會說:“這么簡單的事,我交給他,他還能辦砸?”結果你把這項工作交給你的兄弟,他往往會真的完成不了。
缺乏必要的激勵
做銷售出身的經理,往往會忽略激勵員工。因為這位一線經理認為“我與兄弟相處不需要那么虛偽,做得不對我就批評。”所以不去考慮如何激勵員工,而且往往心直口快,直言不諱。
刀子嘴豆腐心
表面上這種經理對下屬很嚴格,做的不對就批評,但是,一旦上級來檢查市場,發現某個員工表現的很差要將其辭退的時候,這位經理卻下不了手。
以上四點,對于一只做業務層面工作的“兔子”來說都沒有錯,因為他信任同事、為人善良、性格直爽,但是,一旦把這些特點帶入到管理層面,這些就變成了管理者的大忌。
“烏鴉”與“兔子”是不同的,在某種程度上講,“烏鴉”比“兔子”更難勝任。“兔子”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而“烏鴉”卻要領導一群“兔子”,要想方設法使這群“兔子”自覺自愿、勤勤懇懇地工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兔子”要與“烏鴉”天生的惰性和反抗性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