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比上年減少1.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4%。
相比“十一五”提出的目標,上述目標更加細化,譬如,氨氮和氮氧化物等指標均為新增要求,這和“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目標保持一致。此舉表明,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已經全面升級,從單一的污染源控制開始轉向多元污染物控制。
據了解,在上述指標中,新增指標氨氮是各類型氮中危害影響最大的一種形態,是水體受到污染的標志。目前,地表水中的氨氮已經替代化學需氧量成為影響地表水環境質量的首要指標,同樣的情況也存在大氣治理過程中。
業內人士介紹說,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居前幾位的行業分別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紡織業等。隨著新增指標的確立和細化,氨氮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大戶將受到更多規范,環保水平差的企業則面臨出局風險。
但是,要實現上述指標并非易事。“十一五”時期,我國提出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兩項約束性指標,去年下半年通過采取強行拉閘限電等措施后,前一指標才勉強完成。因此,即使是已經和地方進行了充分溝通,并層層分解,但要實現上述更“細”更“硬”的指標仍有難度。
不過,正是有了這種難度,上述指標中蘊含的機遇值得期待。譬如,新增指標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7%表明了政府節水工作的決心,這可能意味著水價改革在今年有望提速;對于環保類企業而言,目標提出的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4%的指標,則是實實在在的利好。
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2011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主要目標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
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比上年減少1.5%;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7%;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