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嚴重污染環境,浪費和破壞資源,產品質量低劣,破壞市場正常秩序等對社會生活具有不良影響的企業堅決關、停、并、轉。采取堅決措施淘汰落后工藝,取締無證開采。
2、優先發展有色金屬高技術新材料產品,特別是圍繞國家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發信息產業等部門所需要的有色金屬產品。
3、加快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特別是加快中西部地區大型銅礦的開發步伐。
4、強化高新技術的開發,在節能、降耗和技術創新方面有新的突破,當期要特別做好拜耳法生產氧化鋁、濕法提銅工藝的研究。
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的重點是:
1、以資本結構調整為核心,優化資源配置,組建一批在國內外生產上具有影響力、控制力和競爭力的大型有色金屬工業企業集團,以帶動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整體水平的提高,推動有色金屬工業快速、持續、健康的發展。
2、推進優勢企業兼并虧損企業進程,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其效用的最大化。對扭虧無望的企業實施破產,迫使其退出市場,以實現現有資產的保全和社會資源的節約。
3、嚴格限制一般有色金屬冶煉、加工產品的發展,停止新建常用有色金屬冶煉項目,嚴格審批各類加工項目。積極探討向海外轉移國內富余冶煉、加工能力的有效途徑。六、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戰略分析目前,有色金屬工業正面臨資源有效供給嚴重不足的巨大挑戰。由于十幾年來,對資源的高強度消耗和地質勘探投入的大幅度下降,可供開發建設的有色金屬資源十分短缺,很多現有礦山因資源危機陷入困境,加上利益驅動和宏觀失控,現有冶煉能力大大超過礦產品供應能力,有色金屬特別是大宗有色金屬品種,如銅、鋁、鉛、鋅等的原料供應矛盾十分突出。
2005年銅產量的70%、鋁和鉛產量的50%、鋅產量的20%是靠進口原料生產的。這種依賴現象短期內不會改變,而且依存度還會繼續擴大。鑒此,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原料供應應確立多元發展戰略。海內外開發并舉,當前以海外開發為重點;國內東西部開發并舉,西部加大探礦力度,東部(即原有礦山)加強二次找礦力度;同時以礦山開發與再生利用并舉,即在加強四礦工作的同時,加強金屬再生利用工作。
一是靠政府和全社會的重視,加大對地質勘探和礦業開發的支持。幾十年地質工作的經驗表明,只要加強地勘工作,資源的數量就會增加,我國還有許多尚未做深入地質勘查的地區,就是已開發礦區,其深部、邊部也有找礦可能。加強地質勘探力度,利用找礦新理論新方法,尋找更多礦源是解決有色礦產資源不足的首選措施。
第二,要合理利用資源。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點就會少一點,珍惜和合理使用資源十分重要。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規范礦業秩序,制止濫采亂挖;合理規劃資源利用總量和開發力度;力口強科學研究與管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對已探明的資源開發利用一定要慎之又慎。資源的利用受資源本身屬性、地理自然環境、開發技術及人文、社會等諸多因素影響,對暫不具備開發條件,或者利用價值尚不能充分顯示的資源應將其保存起來,留給后人留給社會,待日后條件成熟時再利用。對鎢、鉬、錫、銻、稀土等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嚴格執行國家保護性開采政策,千萬不能因為多而盲目開采,更不應貪一時小利而浪費和破壞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