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本報從多家鋁型材企業獲悉:國家財政部正醞釀下調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其中部分鋁型材的出口退稅率將從現行的13%下調至9%。
“貨值100萬人民幣的鋁型材,其中包含17%的增值稅,如若出口退稅率下調4個百分點,企業僅此一塊就減少34200多元的收入。”5月9日,興發鋁業(00098.HK)出口部副部長丁丹對此表示憂慮。
丁丹解釋,鋁型材行業多以民企主導,行業利潤多在8-10%之間,“極為透明”。現今出口退稅率下調,而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在一個月之內已從6.5滑落至6.4關口,加上匯兌損失一塊,企業出口利潤更加稀薄。
下調鋁型材出口退稅率,被認為是調整“兩高一資”高耗能行業的舉措,亦是國家在封殺700多億電解鋁投資之后的又一重拳,但在連續遭遇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國的鋁型材“雙反”后,國內鋁型材行業的出口形勢目前已舉步維艱。
數位企業人士向記者證實,雖然目前尚未收到來自政府方面的文件,但該消息的可信度極高;如若最終出臺,最終或會在6月份施行。鑒于出口退稅的下調對行業影響極大,涉及近百萬就業人口,企業方面多呼吁緩行。
丁丹舉例,加拿大和美國的“雙反”,中國鋁型材企業均被處以100%以上的懲罰性關稅,從而痛失兩國數十億美元市場。“澳大利亞的 雙反 最后核定16%的懲罰性關稅不是太高,但也將較大部分的市場讓出。”
“4%的出口退稅率下調,意味著我們將增加170多元/噸的出口成本。”華昌鋁業出口部經理賀檢表示,過去兩年國內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已大幅度上漲,這部分多由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消化,但出口退稅率再降低,企業的成本會再升高,從而抬升商品價格,產品的競爭力將下降。
2004年前國內鋁型材的出口退稅率為15%,后經數次下調,到2007年7月1日取消出口退稅,國內出口急劇下挫;到2009年6月,受金融危機沖擊,為了補貼生存艱難的企業,出口退稅率恢復到13%。
由于國際客戶付款及時、信譽較高,故此國內前10強的鋁型材企業頗為青睞國際市場。以閩發鋁業為例,其2008 2010年度出口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61%、37.86%和32.94%,而出口退稅額占主營業務毛利的比例分別為15.16%、2.60%和6.83%。
在上海有色網高級分析師張昕看來,調低出口退稅率,不止是調節產業本身結構,同時亦是逐步改變原有對外向經濟的依賴的體現。“從國內貿易角度看,國家允許拋棄一部分出口利益,擴大逆差,減少美元的涌入,從而抵御輸入型通貨膨脹。”
“國家不會對所有鋁制品削減出口退稅。”尚輕時代金屬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市場研究總監王登文對記者說,“高附加值產品仍是鼓勵出口的對象,國家限制的只是初級產品。就鋁行業而言,鋁制成品的出口不會受限。”
數位接受采訪的人士相信,這或許只是國家限制鋁材出口的第一步,退稅以后還可能會逐步下調,且不排除最終取消退稅的可能。未來,目前享受13%、15%退稅率的鋁板帶材以及鋁箔,很可能也將進入下調之列。
“鋁型材行業并非 兩高一資 行業,而因為民企主導,故此競爭激烈,質量和價格在國際市場享有較高聲譽。”賀檢認為,縱使是產業升級,也需要一個時間窗口,并非一蹴而就;產品出口價格的上升,也需要與外部市場有一個談判安排,故此更希望出口退稅下調有一個緩沖期。
2009年4月1日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決定從4月1日起出口退稅率由零提高到13%鋁型材生產是佛山的重要產業,目前有鋁型材企業近180家,生產能力達到350萬噸,占了全國的四成以上。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決定從4月1日起,將部分鋁型材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由零提高到13%。佛山將有116家鋁型材出口企業受益。
南海的這家鋁型材企業是佛山的出口大戶,2006年出口額達到5000多萬美元。不過在2007年7月1日國家取消鋁型材商品出口退稅之后,出口就大幅下挫,去年下降了30%。
鋁型材企業出口部經理林閏區:“原材料價相對比較高,在國外銷售已經沒什么競爭力,而且加上長途運輸那個運費,取消出口退稅之后,企業的利潤是很低的。”
受取消出口退稅政策影響,2008年佛山的鋁型材商品出口額同比下降了4成5。有鋁型材企業說,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他們想轉做內銷也不容易。
鋁性材企業董事長葉澤恩:“國外以工業型材為主,國內以建筑材為主,所以是不同的兩個范疇。從模具到市場都是兩回事,07年的下半年到08年的開工率都是不足夠。”
國家今次將部分鋁型材商品出口率由零提高到13%,據海關數據顯示佛山將有116家企業受益。有企業表示今年有望扭轉負增長。
鋁型材企業出口部經理林閏區:“我們的銷售成本相當于下降了13%,變成我們在國外競爭非常有信心。預計今年可以增長百分之二三十。”
佛山電視臺記者陳年標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