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7月,平果縣工業園里機聲隆?。喝A美鋁業有限公司1#、2#鑄軋生產線投入生產,2000多噸產品銷往廣東;博導鋁鎂線纜有限公司年產鋁鎂合金線8000多噸提高到1萬多噸;總投資1.5億元的廣邑門業公司二期項目建設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處處呈現出紅紅火火的發展景象,平果縣經濟社會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2011年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1.1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完成38.08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239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2621元,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財政收入完成8.61億元,同比增長18.88%。
被譽為"南國鋁都"的平果縣坐落在右江河畔,該縣轄一自治區8鎮4鄉181個行政村,2010年末人口50.78萬??偯娣e2485平方公里,主要居住著壯、漢、瑤、苗等民族。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回眸“十一五”,平果縣經濟總量和質量均獲得了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面貌顯著改善。5年間,一個實力增強、活力迸發、魅力四射的“國家西部百強縣”、“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躍現人們面前。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十一五”時期是平果縣緊緊圍繞“財政收入、工業園區、城鎮化建設、體育搭臺、經濟唱戲、文化品牌打造”大推進大發展的關鍵時期。該縣大力弘揚“廣西縣級第一財政大縣”精神,沉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各種自然災害帶來的負面影響,從容應對宏觀政策調整產生的深刻變化,有力地推進了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5年間,平果縣不斷壯大經濟總量,綜合實力得到顯著提升。2010年,該縣全縣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61.77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82.21億元,增長53.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05年的18.22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96.26億元,實現翻兩番;財政收入累計完成72.48億元,比“十五”期間的33.47億元增加39.01億元,繼續保持廣西縣級財政收入總量首位;工業經濟實現“雙突破”,工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達128.49億元;工業增加值突破五十億大關,達50.13億元。
輝煌的成績,來源于平果縣堅持工業強縣的方向不動搖。該縣依托平果鋁,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工業經濟蓬勃發展,支柱產業優勢凸顯。三次產業結構得到充分調整,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傳統服務業發展水平大幅提升,房地產、物流等服務業成為第三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十一五”期間,推進項目896個,比“十五”期間的232個增加664個,累計完成投資203億元,比“十五”期間的68.58億元增加134.42億元。5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7.55億元,比“十五”期間的65.16億元增加212.39億元。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累計引進項目304個,完成投資129.56億元,比“十五”期間的65.15億元增加64.41億元。三產繁榮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由2005年的8.62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8.58億元,實現翻一番。
城鄉面貌大改善
平果縣按照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速度推進的城建工作思路,重點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拉開了城鄉大規劃、大建設的序幕。5年來,該縣累計投入153億元建成高速路進城線大橋、鋁城大道東段等2座橋、116條路71.33公里;建成鄧小平銅像廣場、文化公園二期、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公益性項目67個;完成城區小街小巷改造44條24萬平方米;實施城市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城區亮化率達98%,綠化覆蓋率達40.2%,榮獲全區市容“南珠杯”A類縣城特等獎;城區面積從2005年的14.6平方公里擴大到2010年的21.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從10.8萬增加到15萬,城鎮化率達37.95%,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宜居宜業的平果,正在吸引更多世人的目光。
新農村建設惠農家
在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平果縣委、縣政府清醒地認識到,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農業生產為代價。“十一五”期間,在國家“三農”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平果縣農業生產繼續穩定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全縣第一產業總產值達15.29億元,比2005年的11.46億元增加3.83億元;累計投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7.03億元,比“十五”期間的5.49億元增加11.54億元。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發展林下養雞戶694戶,新增出欄肉雞400萬羽,產值1.47億元。扶貧工作扎實推進,全縣貧困人口比2005年下降1.39萬人。
在大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平果縣不斷推進新農村建設,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財政傾斜強化農村基礎設施等舉措,切實解決了廣大農民“喝干凈水、用衛生廁、走平坦路、住整潔房”等問題,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得到較大提高。
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平果縣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十五”期末的9343元增加至2010年的18875元,實現翻一番;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由“十五”期末的2072元增加到2010年的3915元,增長88.95%;城鎮累計新增就業9366人,新增勞務輸出6.5萬人。居民消費水平大幅提升,消費市場繁榮活躍,2010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62%。
為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5年來,平果縣累計投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7.03億元,比“十五”期間的5.49億元增加11.54億元。其中,4.23億元完成農村道路建設359條1169公里,惠及36萬人;投入2.34億元建成經濟適用房5400套、廉租住房1500套;累計發放新農合補償金、城鎮和農村低保資金以及科教文衛事業費等23.2億元。繼續實施民生工程,突出就業、醫療、教育、農村、生態、文體、安全和基層等8個方面保障,不斷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數。“廣西縣級最大最先進的體育館”、“廣西第一個縣級大學城”相繼落戶平果,平果正通過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承辦國際國內體育賽事、發展大學教育來推動全縣經濟發展。
區位優勢突出:被譽為“南國鋁都”的平果縣坐落在右江河畔,為百色市東大門,是我國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重鎮,為滇、黔、桂三省區的交通要沖,桂西重要的商貿物資集散地。在廣西宏觀經濟戰略布局中,平果處于桂東南開放與桂西開發的結合部,是右江河谷經濟開發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大型骨干企業“平果鋁”及西南、華南電力系統重要樞紐350萬伏超高壓變電站所在地。縣城駐地處在廣西首府南寧市和桂西中心城百色市之間,與兩地距離約為120km,成為承接并發揮南寧中心城市向桂西山區經濟輻射與吸引的“二傳手”。區位優勢十分突出。
自然資源豐富:這里高溫多雨,盛產大米、玉米、黃豆、花生、木薯、甘蔗、龍眼、荔枝、葡萄、香蕉等。礦產儲量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鋁、鐵、錳、金、銀、紅銻、鈦鐵、朱砂、硫磺、水晶、冰州石、大理石、石灰石、灰元子、煤等。其中已探明的鋁礦儲量有21億噸,三氧化二鋁含量高達98.45%,質量之優,可與產鋁著稱的法國、幾內亞等國的鋁礦相媲美;水源豐富,電力充足??h城自來水供水能力為每日68萬噸。有國家“西電東送”戰略重點工程80萬伏超高壓變電站及與之配套的三座60萬伏變電站、兩座45萬伏變電站、五座25萬伏變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