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經營困難的電解鋁行業有望在下半年迎來好日子。工信部昨天發布報告稱,由于進入鋁消費旺季,特別是國家叫停擬建電解鋁會減少預期產量,鋁價有可能上漲,下半年鋁企業效益可能有所提高。
數據顯示,1~5月,由于電解鋁價格持續在低位運行及成本上升的影響,鋁冶煉企業(包括電解鋁和氧化鋁)實現利潤52億元,同比下降23.6%。這與同期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利潤同比增長42.4%相比頗為懸殊。
工信部稱,上半年由于國內電解鋁產能過剩,屬于凈出口產品,與國內短缺的銅、鎳等金屬相比,電解鋁價格持續在較低位運行,價格漲幅明顯低于其他有色金屬品種,而且主要是受成本上升的推動。
據初步測算,6月份國內15個省的電價上調后,電價平均上漲2分/千瓦時,再加上碳素制品價格上漲,每噸電解鋁的制造成本上升300元以上。工信部指出,這導致電解鋁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目前中東部地區以及四川、廣西、貴州等地區企業已經處于虧損或微利狀態。
數據顯示,上半年,電解鋁產量為869萬噸,同比增長4.4%。從每個月的產量來看,在原鋁企業復產和新建產能穩步釋放的情況下,1~6月電解鋁產量呈現逐月上升趨勢。工信部稱,3季度由于豐水期的到來,鋁的產量會有所增加,同時一些在建工程投產,產量到4季度將會進一步增加,預計全年產量達到1800萬噸左右,增幅13%。
據了解,近期鋁價漲勢頗為兇猛,為此,部分企業已經恢復了曾經關閉的生產線。有機構發布報告稱,在政府強力控制下,未來兩年國內電解鋁市場可能長期供不應求。
但也有機構認為,目前需求可能正是頂峰,因為上半年受出口退稅傳聞政策影響電解鋁出口同比大增,導致了目前暫時的供應緊張,預計到4季度,可能又會重新回到供過于求的局面。
工信部提醒稱,目前電解鋁向青海、新疆、內蒙古等轉移態勢尤為顯著,但缺乏規劃和管理,無序轉移嚴重,中東部地區產能退出機制不健全,缺乏監督,這將進一步加劇國內電解鋁產能過剩。
數據顯示,1~5月,由于電解鋁價格持續在低位運行及成本上升的影響,鋁冶煉企業(包括電解鋁和氧化鋁)實現利潤52億元,同比下降23.6%。這與同期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利潤同比增長42.4%相比頗為懸殊。
工信部稱,上半年由于國內電解鋁產能過剩,屬于凈出口產品,與國內短缺的銅、鎳等金屬相比,電解鋁價格持續在較低位運行,價格漲幅明顯低于其他有色金屬品種,而且主要是受成本上升的推動。
據初步測算,6月份國內15個省的電價上調后,電價平均上漲2分/千瓦時,再加上碳素制品價格上漲,每噸電解鋁的制造成本上升300元以上。工信部指出,這導致電解鋁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目前中東部地區以及四川、廣西、貴州等地區企業已經處于虧損或微利狀態。
數據顯示,上半年,電解鋁產量為869萬噸,同比增長4.4%。從每個月的產量來看,在原鋁企業復產和新建產能穩步釋放的情況下,1~6月電解鋁產量呈現逐月上升趨勢。工信部稱,3季度由于豐水期的到來,鋁的產量會有所增加,同時一些在建工程投產,產量到4季度將會進一步增加,預計全年產量達到1800萬噸左右,增幅13%。
據了解,近期鋁價漲勢頗為兇猛,為此,部分企業已經恢復了曾經關閉的生產線。有機構發布報告稱,在政府強力控制下,未來兩年國內電解鋁市場可能長期供不應求。
但也有機構認為,目前需求可能正是頂峰,因為上半年受出口退稅傳聞政策影響電解鋁出口同比大增,導致了目前暫時的供應緊張,預計到4季度,可能又會重新回到供過于求的局面。
工信部提醒稱,目前電解鋁向青海、新疆、內蒙古等轉移態勢尤為顯著,但缺乏規劃和管理,無序轉移嚴重,中東部地區產能退出機制不健全,缺乏監督,這將進一步加劇國內電解鋁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