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鋁業正站在一個新的轉折點。如果出售旗下河南鋁業公司(以下簡稱“河南鋁業”)鄭州冷軋廠控股權的交易成交,或將拉開國退民進的序幕。
記者獲知,河南鋁業正與中孚實業商談出售鄭州冷軋廠控股權的相關事宜。中孚實業管理層人士透露,中孚實業將出資收購鄭州冷軋廠,未來成立一個新的股份公司,中鋁以土地和設備入股,但由中孚實業絕對控股。
該人士并沒有透露可能的成交價格,“目前成交價格還未最終確定,但已經商談了幾個月,應該很快能夠成交。”
記者就此分別致電中孚實業和中國鋁業。中孚實業董秘姚國良表示并不清楚交易的進展進程。而中國鋁業董秘劉強則明確表示,沒有聽說此類消息。
虧損疑云
中孚實業管理層人士稱,河南鋁業出售鄭州冷軋廠控股權,主要原因是“河南鋁業虧損得厲害,它下面有五六個廠,基本都在虧損狀態。”
上述中孚人士稱,在中鋁所有的鋁加工企業中,河南鋁業虧損最為嚴重,是中鋁系統內最大的虧損戶。保守估計,河南鋁業虧損最少在3個億以上。
中鋁河南鋁業由中鋁聯合中色科技、伊川電力、洛陽市經濟投資公司在2005年共同出資建設,公司主體由鄭州冷軋廠以及洛陽中色萬基鋁加工廠、洛陽熱軋廠、洛陽冷軋廠、洛陽鋁箔廠、洛陽熔鑄廠5家洛陽工廠組成。
鋁加工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因為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市場需求不振,另一方面,機器設備無法達到設計要求,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環節運輸物流成本較高等眾多內部原因,導致河南鋁業綜合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上述內部因素在鄭州冷軋廠體現最為明顯。河南鋁業主體的5家工廠集中在洛陽,只有一家冷軋廠坐落在另一個城市鄭州。對鄭州冷軋廠而言,上游的熔鑄工廠在洛陽,下游的鋁箔工廠也在洛陽,產業鏈分散,物流運輸成本比其它同樣的冷軋廠要高出數倍。
根據相關報道,鄭州冷軋廠是中鋁公司與河南省在鋁加工業務合作投資的第一個項目,計劃投資11.13億元,設計產能12萬噸/年,2007年6月28日投入試生產。但記者了解,鄭州冷軋廠實際產能遠沒有達到設計要求,設備上存在先天不足,企業運營陷入困境。
中鋁做出的第一個扭虧動作是改組管理層。2009年5月,中鋁調整了河南鋁業原管理層班子,從中鋁體系內部管理和產品質量最好的企業中抽調一批干將緊急奔赴河南鋁業“救火”。
中鋁副總裁丁海燕兼任河南鋁業董事長,國內鋁加工企業中質量、技術最為領先的西南鋁板帶公司總經理樊代興任河南鋁業總經理,東北輕合金副總工程師曲明為河南鋁業副總經理,成本控制水平較高的瑞閩鋁板帶副總會計師詹仁周任河南鋁業副總會計師兼財務部主任。
在重組會議上,中鋁董事長熊維平稱,中鋁公司黨組正在舉全公司之力支持河南鋁業,河南鋁業現在的董事會、經營層聚集了中鋁公司鋁加工板塊最強的管理力量和優秀的管理人才。
中孚接盤
但扭虧進展并不順利。去年12月,洛陽市委書記連維良、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中鋁副總裁丁海燕先后到河南鋁業調研。其實,調研只是官方的說法,了解河南鋁業扭轉嚴重虧損的實際情況才是行程的目的。
一個不為人注意的細節是,2009年12月,連維良調研時表示,洛陽市將組織專門的班子,積極幫助中鋁河南鋁業引進戰略合作伙伴。
鋁加工業資深人士則認為,中鋁是資本運作的高手,并不缺戰略合作伙伴,連維良實際在暗示,中鋁河南鋁業新的戰略投資者將是河南地方上的企業。
接盤者中孚實業正是河南當地一家中外合資的鋁業上市公司。原來只是單一的電解鋁生產加工企業。2006年9月以4460萬元的代價收購坐落在鄭州,年產鋁板材3萬噸的銀湖鋁業100%股權,正式涉足鋁加工業務。
上述中孚人士稱,收購中鋁河南鋁業鄭州冷軋廠后,“就在原來的工廠繼續搞,設備不搬家,搬來搬去沒有意思。”記者了解,銀湖鋁業與鄭州冷軋廠相距不遠,下一步擴產計劃正在實施,鄭州冷軋廠的上游鑄軋和下游鋁箔產業鏈條將通過銀湖鋁業將全部打通。
中鋁減法
河南鋁業要出售的并不屬于中鋁體系里占據優勢的氧化鋁資產,而是屬于深加工處理過程中的冷軋廠。在分析人士看來,作為中鋁三大板塊之一的鋁加工板塊,在地方國有鋁廠和民營鋁廠的夾擊下,國內鋁加工行業面臨著新的轉折。
從2005年開始,中鋁就通過并購、擴大產能等方式做大企業的短板鋁加工板塊。不完全統計,中鋁近年來陸續收購了福建瑞閩、西北鋁加工廠等眾多企業,同時,中鋁還在重慶投資100億元,希望打造“中國鋁加工之都”。只用短短數年,中鋁占據市場絕對壟斷優勢。
金融危機影響之下,國內鋁加工行業遭遇寒冬。但相比于民營企業,大船難調頭的中鋁受影響更為嚴重。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中鋁員工多,承擔的社會責任重,生產綜合成本較民營企業高。
不僅如此,中鋁和民營企業生產同樣的產品,如果質量和價格相同,中鋁的生產成本則更高,在市場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同時,民企在經營策略上也更為靈活。
一個例子是,在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的2008年底,面臨訂單銳減,價格暴跌的局面,民營企業杭州鼎勝鋁業采取減產對策,也沒有發生虧損。
作為中央企業的中鋁,則不能通過停產降低損失。中鋁有些客戶是國家重點企業和重點工程,即使自己產品虧損也要保證重點客戶的供應。2009年上半年,中鋁鋁加工業務經營虧損4.11億元,較去年同期擴大近22倍,但其銷售額仍然高達33.48億元。
同時,中鋁在鋁加工業務上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也并不比民營企業高出許多。中鋁副總裁丁海燕兼任河南鋁業董事長后督促管理層時經常說的一句話居然是“與民企對標”。
中鋁前任掌門人肖亞慶2007年11月調研投產運行5個月的鄭州冷軋廠,留下過一句話:“鋁加工掙錢不容易,要加強技術、質量、設備等各項基礎管理,努力降低成本。”
國退民進
上述資深人士強調,現階段中鋁在鋁加工領域看起來還是一家獨大,但已經處于多家民營鋁加工企業的包圍之中。
上述民營鋁加工企業家介紹,鋁板帶產業領域生產規模最大、產品質量最好、技術水平最先進的中鋁旗下的西南鋁業,年產量估計約25萬噸;其次是河南民營企業明泰鋁業,年產量可能達到20萬噸;河南另一家民營企業明泰鋁業產量應在10萬噸以上,列第三位;排名第四的當屬浙江民營企業鼎勝鋁業,2009年產量10萬噸左右。
國退民進的信號是,當中鋁開始考慮出售鄭州冷軋廠資產控虧增盈之時,民營鋁板帶企業依托地方政府的支持,逆勢大舉投資,欲全面趕超中鋁的鋁加工業務。
2009年10月,鼎勝鋁業在投資50億元建造一座年產60萬噸的鋁板帶企業。未來將以70萬噸年產量坐上中國鋁加工龍頭位置。此外,中孚實業于2009年12月宣布30萬噸鋁板帶工程正式開工。僅2010年2月,就有20萬噸的鋁加工產能投產。
不難看出,隨著這一批超大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鋁加工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產量規模上中鋁不僅有可能被洗出鋁加工領域的頭號老大位置,還可能淪為第三位。這意味著在鋁板帶產業上領軍的央企讓位于民營資本,市場為民營企業占領。
可以預料,民營鋁加工企業的瘋狂投資,中國鋁板帶產能將因此進一步過剩,從鋁錠加工為鋁板、鋁箔的加工費更加微薄。但民營資本不以為然,一位民營鋁加工企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鋁加工行業產能已經過剩,但更多民營企業希望通過做大規模,降低成本,繼而占領更大的市場。鼎勝鋁業原銷售總經理華坤煜表示,“美國每年人均鋁材消費量5公斤,中國目前不足1公斤,未來鋁加工市場潛力很大。”
不僅如此,中鋁鋁土礦開采、氧化鋁、電解鋁業務上也將遭遇民營企業的阻擊。近幾年蘊藏豐富鋁土礦資源的河南、山西等省,在地方政府的支持、扶持之下,當地的民營企業和外地民營企業紛紛涉足上述業務。外媒的數據顯示,中國鋁業對上游氧化鋁的市場占有率降到38%。在2005年之前,中鋁對國內氧化鋁的市場占有率高達90%。
“中鋁如果沒有在新材料、新產品的研發上取得重大突破,還是與民營企業生產同樣的產品,肯定競爭不過民營企業。”鎮江福格金屬公司董事長周邦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