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基本情況
1.我國10種有色金屬累計產量同比較快增長,環比逐月增長
一季度,我國10種有色金屬產量共計743.21萬噸,同比增長36.01%。其中,1月10種有色金屬產量為238.59萬噸,同比增長43.96%;2月10種有色金屬產量為239.5萬噸,同比增長35%;3月,我國10種有色金屬產量為258.37萬噸,較2009年同期增長28.76%。進入2010年以來,我國10種有色金屬產量基本呈增長勢頭,3月較2月環比增長7.9%,2月較1月環比增長0.4%。
2.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快速增長
1~3月,我國有色金屬礦采選、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9億元,同比增長40.2%,增幅比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高13.8個百分點。1~3月,有色金屬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例為1.5%,與2009年1.5%的平均值持平。
3.主要有色金屬價格有所上漲
3月,國內市場銅、鋁現貨月度平均價格分別為59110元/噸和16169元/噸,比2月份回升3783元/噸和89元/噸(低于1月份的961元/噸和784元/噸)。3月,上?,F貨電解銅的平均價格為59138元/噸,2月55342元/噸,1月60078元/噸?,F貨價格走勢在整個3月沒有顯著的上漲或者回落。
4.主要有色金屬出口大幅增長,進口有所下降
一季度,我國有色金屬出口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其中,精煉鎳及合金的出口量為14597噸,同比增幅達到1127.23%;精煉銅出口量為6416噸,同比增長720.6%;精煉鋅出口量為20930噸,同比增長443.98%;原鋁出口量為16081噸,同比增長337.39%;精煉鉛出口量為8212噸,同比增長102.13%;精煉錫及錫合金的出口增幅相對較小,增加62噸,同比增長25.76%。
一季度,我國多數有色金屬進口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其中,精煉鉛的進口量為3055噸,同比降幅最大,為93.68%;其次是精煉鋅,進口量為60959噸,同比下降71.01%;再次為原鋁,進口量為87284噸,降幅為24.59%。此外,精煉銅和精煉錫及錫合金的進口有小幅增長,分別為0.83%和21.59%。精煉鎳及合金進口量為47606噸,增幅為44.56%,是進口量增幅最大的有色金屬。
5.有色金屬行業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2010年1~2月,我國有色金屬行業實現利潤189億元,增長28.7倍,而2009年同期為下降99.5%。2009年1~11月,我國有色行業實現利潤809億元,同比下降20.4%。
存在的問題
1.氧化鋁、電解鋁產能過剩問題仍然突出
有色金屬行業產能過剩現象比較突出。例如,氧化鋁冶煉產能增長過快。國內氧化鋁生產商紛紛擴大產能,2010年年內已經確認投產的新增產能790萬噸;2010年未能確認的新增產能510萬噸;2010年在建但不能投產的產能也有230萬噸。即未來1~2年內,將陸續有超過1500萬噸的氧化鋁新增產能陸續投產,對我國現有的氧化鋁供應格局將造成較大沖擊。
電解鋁新增產能繼續保持高增長。目前,我國電解鋁產能約為1900萬噸,占全球冶煉產能的42%左右。2010年將有416.8萬噸電解鋁新增產能投產使用。到2010年年底,中國電解鋁冶煉產能將超過2300萬噸,冶煉產能的過快增長使得供應過剩的情況更加嚴重。
2.生產成本高,貿易商虧損狀態下囤貨惜售
目前,滬鋁期價已逼近生產成本,其下跌空間有限。國內電解鋁成本的構成基本有3個方面:氧化鋁、電費、人工及輔料,各占總成本的37%、36%和27%。按數據推算,目前,我國鋁的生產成本為15500~16000元/噸。而滬鋁1005合約目前的價格在15800元/噸附近,已經跌至冶煉廠的生產成本,成本因素將限制鋁價的下跌空間,而采購成本高,導致貿易商大多虧本惜售,貿易商囤貨待漲,市場上實際流通的鋁錠數量大大減少。
3.鋁業為耗電大戶,節能減排壓力大
有色金屬行業屬于高耗能行業,產能的擴張對能源和電力的需求急劇增加,加劇了能源緊缺。一季度,在我國所有行業中,有色行業用電增長最快,3月,多個有色行業大省用電實現50%以上的增長,而這其中鋁業最為顯著,鋁在有色金屬行業用電量中占比高達70%~80%。
鋁業企業利潤對電價具有極高的敏感性。電解鋁的高生產耗電為14500度/噸,即電價每上漲1分錢,電解鋁的生產成本將上漲140元/噸。對于一家中型電解鋁生產企業,年耗電約為30億千瓦時,若電價下調1分錢,企業的生產成本將降低3000萬元。
對策建議
1.加快行業并購重組
從提高產業集中度、做大做強的角度,政策應支持大型骨干企業實施跨地區兼并重組、區域內重組和企業集團之間的重組;而從優化資源配置、節能減排考慮出發,應支持鋁企業與煤炭、電力企業進行跨行業的重組、鼓勵再生金屬企業間重組。通過重組將提升集中度,增強中鋁、中國有色集團、中國冶金、五礦集團等大型央企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必須高度關注世界有色金屬科技發展新趨勢,抓住機遇,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著力推進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支撐作用,造就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促進科技支撐與產業振興、企業創新相結合,加快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推廣應用。
3.大力推進海外礦產資源開發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全球資源與市場的爭奪不斷加劇,加快境外礦產資源開發勢在必行。通過地質勘探、并購重組等多種方式運作礦權,獲取有效資源,形成長期穩定的礦產資源基地,提高資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