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行業是用電大戶之一,尤其是電解鋁類生產成本中的電的比重較大,因此企業采取鋁電聯營的方式,借以降低用電成本是必然的選擇。煤電鋁一體化戰略已經成為電解鋁企業的發展趨勢,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煤電鋁聯營、熱電鋁聯營、水電鋁聯營具有明顯優勢,在國內很有發展前景,因此近期國內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開始涉足煤電鋁一體化戰略。
近日,來自洛陽市重點企業經濟運行工作會議的消息稱,今年1月至8月,洛陽市財政拿出4700萬元,支持電解鋁、硅光伏等困難行業。
事實上,今年以來,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再加上電價上調、成本上升、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夾擊下,河南鋁工業生產環境逐月惡化,鋁冶煉工業整體虧損,鋁加工工業利潤大幅下滑。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7月河南電解鋁產量215.59萬噸,同比下降3.30%;其中,7月份產量為30.6萬噸,環比增加3.22萬噸。
萬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基控股)總會計師王尚友告訴記者,電解鋁企業都是當地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影響力大,政府補助是件好事,但是對市場影響力很弱,只能幫助渡過眼前難關。
“當前電解鋁困境不僅僅只有河南,全國都處于不景氣狀況。想要盡快脫困,煤電鋁一體化是河南必須走的一步,而且需要向后延伸產業鏈,加強鋁深加工。”河南省有色金屬協會副會長劉立斌認為。
行業困境持續 政府馳援
號稱國內電解鋁第一大省的河南,已面臨電解鋁全行業虧損的尷尬現實。
目前,河南已有80%電解鋁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大多使用網電的企業已經紛紛開始停產,已停產能初步統計在50萬噸左右。
其實,電解鋁工業嚴重虧損,直接原因主要是電價大幅度上調和市場需求增幅放緩。
去年四季度以來,有色金屬工業外部環境偏緊,企業生產經營難度增大,特別是電網電價兩年內累計上漲0.21元/千瓦時,電解鋁完全運營成本在16300-16500元/噸,河南電價最高,超過0.6元/千瓦時,電解鋁企業完全成本高達18600-18900元/噸,而市場售價一直在15400元上下徘徊,虧損在所難免。
焦作萬方(000612,股吧)董事會秘書賈東焰表示,目前,電力成本已占據電解鋁成本的50%以上,成為決定電解鋁廠商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以焦作萬方為例,生產一噸電解鋁大概耗電14000度,電價每降一分,成本就會降低140多元。而該公司每年生產電解鋁大概銷售60億度電,電價每降一分,總成本將會降低6千萬。
另外,原材料氧化鋁的價格一直維持在高位,也是導致電解鋁虧損的原因之一。6月份氧化鋁的價格為2700元/噸,到8月下旬依然維持在2600元/噸 以上,降幅不大。
面對電解鋁困境,河南省委省政府對河南鋁工業戰略重組工作有明確的部署要求,各相關單位也正在加強調查研究,研究政策措施,推動鋁工業盡快脫困。
鋁工業是河南的傳統優勢產業,已經形成比較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條,是不可多得的優質存量資產。劉立斌認為,電解鋁作為河南省支柱產業,政府扶持是必須的。
神火集團董事會秘書李宏偉稱,對于政府而言,最關鍵的就是要降電價,否則電解鋁市場就會萎縮,甚至消亡。政府應該推進企業自備電基礎建設,提高自供電能力,降低自備電廠電網服務費。
一體化趨勢
目前,河南境內網電的用電成本約為每度0.6元,而自備電廠的用電成本從0.4元-0.5元不等,生產一噸電解鋁大概耗電14000度,也就是電價每高一毛錢,就要多出近1400元/噸的成本。
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產業鏈越完整的企業,其盈利能力越強。電解鋁企業還應該完善產業鏈,傳統的“煤-電-鋁”產業鏈再加上氧化鋁和深加工環節,才算是完整的產業鏈條。
“煤電鋁一體化是河南向前必須走的一步,向后應該延伸產業鏈,加強鋁深加工。”劉立斌認為。
事實上,煤電鋁一體化已是電解鋁行業競爭的必須手段,搶占資源制高點,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成為企業擴張必經之路。
李宏偉說,面對困境,電解鋁業還應該推進產業轉移工作,尋找合適時機,向西部轉移,充分利用西部的資源優勢,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近日,來自洛陽市重點企業經濟運行工作會議的消息稱,今年1月至8月,洛陽市財政拿出4700萬元,支持電解鋁、硅光伏等困難行業。
事實上,今年以來,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再加上電價上調、成本上升、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夾擊下,河南鋁工業生產環境逐月惡化,鋁冶煉工業整體虧損,鋁加工工業利潤大幅下滑。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7月河南電解鋁產量215.59萬噸,同比下降3.30%;其中,7月份產量為30.6萬噸,環比增加3.22萬噸。
萬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基控股)總會計師王尚友告訴記者,電解鋁企業都是當地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影響力大,政府補助是件好事,但是對市場影響力很弱,只能幫助渡過眼前難關。
“當前電解鋁困境不僅僅只有河南,全國都處于不景氣狀況。想要盡快脫困,煤電鋁一體化是河南必須走的一步,而且需要向后延伸產業鏈,加強鋁深加工。”河南省有色金屬協會副會長劉立斌認為。
行業困境持續 政府馳援
號稱國內電解鋁第一大省的河南,已面臨電解鋁全行業虧損的尷尬現實。
目前,河南已有80%電解鋁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大多使用網電的企業已經紛紛開始停產,已停產能初步統計在50萬噸左右。
其實,電解鋁工業嚴重虧損,直接原因主要是電價大幅度上調和市場需求增幅放緩。
去年四季度以來,有色金屬工業外部環境偏緊,企業生產經營難度增大,特別是電網電價兩年內累計上漲0.21元/千瓦時,電解鋁完全運營成本在16300-16500元/噸,河南電價最高,超過0.6元/千瓦時,電解鋁企業完全成本高達18600-18900元/噸,而市場售價一直在15400元上下徘徊,虧損在所難免。
焦作萬方(000612,股吧)董事會秘書賈東焰表示,目前,電力成本已占據電解鋁成本的50%以上,成為決定電解鋁廠商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以焦作萬方為例,生產一噸電解鋁大概耗電14000度,電價每降一分,成本就會降低140多元。而該公司每年生產電解鋁大概銷售60億度電,電價每降一分,總成本將會降低6千萬。
另外,原材料氧化鋁的價格一直維持在高位,也是導致電解鋁虧損的原因之一。6月份氧化鋁的價格為2700元/噸,到8月下旬依然維持在2600元/噸 以上,降幅不大。
面對電解鋁困境,河南省委省政府對河南鋁工業戰略重組工作有明確的部署要求,各相關單位也正在加強調查研究,研究政策措施,推動鋁工業盡快脫困。
鋁工業是河南的傳統優勢產業,已經形成比較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條,是不可多得的優質存量資產。劉立斌認為,電解鋁作為河南省支柱產業,政府扶持是必須的。
神火集團董事會秘書李宏偉稱,對于政府而言,最關鍵的就是要降電價,否則電解鋁市場就會萎縮,甚至消亡。政府應該推進企業自備電基礎建設,提高自供電能力,降低自備電廠電網服務費。
一體化趨勢
目前,河南境內網電的用電成本約為每度0.6元,而自備電廠的用電成本從0.4元-0.5元不等,生產一噸電解鋁大概耗電14000度,也就是電價每高一毛錢,就要多出近1400元/噸的成本。
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產業鏈越完整的企業,其盈利能力越強。電解鋁企業還應該完善產業鏈,傳統的“煤-電-鋁”產業鏈再加上氧化鋁和深加工環節,才算是完整的產業鏈條。
“煤電鋁一體化是河南向前必須走的一步,向后應該延伸產業鏈,加強鋁深加工。”劉立斌認為。
事實上,煤電鋁一體化已是電解鋁行業競爭的必須手段,搶占資源制高點,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成為企業擴張必經之路。
李宏偉說,面對困境,電解鋁業還應該推進產業轉移工作,尋找合適時機,向西部轉移,充分利用西部的資源優勢,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