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鋁業需求增長緩慢,但是各國的鋁產量依舊是有增無減。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最新數據顯示,全球(不包括中國)1月鋁市供應過剩21.45萬噸。而根據國際鋁協會(IAI)最新預測,今年的鋁煉廠產能將增長5.5%,明年產能將增長3.7%(除中國外),相當于在今后兩年時間里,平均每年增產150萬噸。而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海灣地區和除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增長幅度分別為23%和14%。
另外在中東地區,截至2015年,鋁煉廠的產能將增至540噸,是2009年產量的2倍。而作為全球最大的鋁生產商,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一方面宣揚產能合理化,同時卻在成本較低的西比利亞冶煉廠增加產量。
數據顯示,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2012年的鋁產量增長1%,達417.3萬噸。
產能過剩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全球鋁業庫存高積。國際鋁協會(IAI)2月2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月底,全球鋁庫存環比增加3.5萬噸,至231萬噸。而按照全球年消費4800萬噸鋁計算,該庫存規模相當于年消費量的近5%,超過全球半個月的消費量。
而國內鋁業同樣也面臨產能過剩的難題。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月底,中國電解鋁建成產能達2719.6萬噸,這為原鋁產量增長奠定了重要基礎。而2010年-2012年期間,中國鋁產量分別為1565.2萬噸、1755.4萬噸和1988.3萬噸,增速分別達19.9%、11.2%和13.2%。
產量方面,2013年中東地區電解鋁將有新增產能,也不排除2012年中斷的產能在2013年復產,而中國,由于2012年項目增產較快并且中斷較少,2013年中國產量存在上行風險,但西部電解鋁行業面臨的多重困難以及較為短缺的原料供應,使電解鋁產量存在不確定因素
產能過剩已經讓全行業面臨虧損的困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表示,2012年全國電解鋁年產量2027萬噸,同比增長12.2%,而產能利用率只有85%左右。全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鋁的平均價格為2049美元/噸,但成本卻達到2149美元/噸,使得全行業陷入虧損。
在鋁業庫存備受壓力的同時,國內市場對鋁礦石原料的需求卻有所增加。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1月份中國鋁土礦進口環比去年12月份增長45.16%,至513.72萬噸,同比增加67.59%,創8個月內的月度進口量新高。其中,自印尼進口的鋁土礦總量上升至303.9萬噸,同比增加28.84%;自澳大利亞進口的鋁土礦總量為98.60萬噸,同比增加49.09%。此外,來自印度、幾內亞和加納的鋁土礦均有增加。
分析人士表示,之所以進口鋁土礦總量回升,主要基于以下四點原因:一是國內山東地區新建氧化鋁產能對礦石備庫需求提升;二是前期因印尼限制礦石出口所減產的氧化鋁企業有復產趨勢,從而對原料需求增加;三是氧化鋁加工企業為防止2014年印尼政府限制鋁土礦出口,而提前備貨;四是印尼方面鋁土礦出口政策放松,國內部分貿易商增加如鋁土礦進口行列。
據了解,目前國內鋁土礦自給率偏低,對外依存度高達60%。印尼、澳大利亞為我國主要進口來源國,其中進口量的70%來自于印尼。而在2012年4月,印尼簽署法令,規定自2012年5月6日開始對金屬原礦出口征收20%的出口關稅,2014年開始禁止包括鎳礦在內的金屬礦石出口。
雖然原料需求提升,但由于受到春節假期影響,下游加工企業在今年2月紛紛調低生產加工率。據富寶調研數據顯示,2月份鋁型材企業開工率約在三四成左右,且受節后訂單和節后工人流失等因素影響,開工率短期內難以恢復。
另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中國鋁材累計產量為465.5萬噸,同比增加16.2%,明顯低于2004年-2013年高達33%左右的歷史均值水平。而在鋁材出口方面,1-2月鋁材累計出口量為41萬噸,同比僅增加4.5%,遠低于電解鋁高達15%的同比增速。
在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下,國內鋁價持續低迷。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長江有色現貨市場A00鋁均價報14480元/噸,較年初下跌580元/噸,跌幅為3.9%;較2012年同期下跌1430元/噸,跌幅達9.0%;較2011年同期下跌2220元/噸,跌幅為13.3%;較2010年同期下跌1770元/噸,跌幅為10.9%。
除了供需不平衡導致鋁價低迷外,庫存也成為制壓鋁價反彈的因素之一。
截至2月底,上海期貨交易所鋁庫存已經攀升至471652噸,較1月份增加40420噸,同時全國各大倉庫鋁錠庫存已達到100萬噸以上的較高水平,創出歷史新高。而在隨后的3月份,國內鋁庫存依舊在不斷攀升。截至3月22日,上海期貨交易所鋁庫存持續攀升至505371噸,環比增加33719噸,創下2003年以來的新高。另外,在3月中旬,上海、無錫、杭州、南海四地的鋁錠庫存已達133萬噸。
消費方面,整體來說,預計2013年全球經濟溫和反彈,歐美經濟將在寬松政策中微幅增長,但增長與風險并存。而國內方面,新政府改革或將帶來實質性的變化,但全年總體目標在7.5%,低于2012年。因此,下游消費上不可寄予過高的期待。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國內鋁業已經迎來寒冬,但是各大企業并沒有減產的意愿。以西南地區為例,除廣西百色銀海鋁業有限公司45萬噸電解鋁產能停產外,貴州、四川、云南等地電解鋁企業均處于滿負荷生產。
而中國已經逐漸成為全球鋁業產能增長的中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表示,2013年全球的電解鋁產能將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而中國將仍是全球產能的增長中心,中國鋁錠的產能在全球產能的50%左右,今年新增產能占到全球新增產能的80%以上。但據日本住友集團最新預測,由于中國不斷吸收新增產能,將會導致全球鋁市供應過剩量達86.6萬噸。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負責人曾對媒體透露,2012年我國電解鋁新建產能的地域分布中,西北地區占了71%,華中只有2.8%,占據第二新建產能份額的華東地區是10.3%。
據了解,山東信發集團、東方希望集團、中電投集團以及中國鋁業等企業均在西部地區新建電解鋁項目。以新疆地區為例,山東信發集團、天山鋁業、眾和鋁業、中電投集團等企業部分投產,而更多的項目還在基礎建設階段,其中東方希望、神火鋁業、其亞鋁業、天龍礦業預計2013年12月建成投產。
瘋狂擴張產能的結果無疑會導致行業盈利水平急劇下降。
供需平衡上,國內方面,由于2012年新增產能的過多投產以及鋁錠進口量增加,預計2013年鋁市過剩的局面依舊。而國外方面,雖然2013年在2012年的基礎上,產量有所上升,由于2012年減產較多,以及LME鋁錠出庫困難,預計2013年國外供需較為平衡。
據統計,2010至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鋁冶煉業利潤總額分別為118億元、121億元和9.3億元,其中2012年利潤總額同比劇降92.7%,甚至比金融危機時的2009年下降84.2%,銷售利潤率僅有0.22%,遠低于全國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的5.02%。
在全球鋁業需求下滑的背景下,一味擴大產能的中國鋁業,未來已不甚樂觀。
另外在中東地區,截至2015年,鋁煉廠的產能將增至540噸,是2009年產量的2倍。而作為全球最大的鋁生產商,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一方面宣揚產能合理化,同時卻在成本較低的西比利亞冶煉廠增加產量。
數據顯示,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2012年的鋁產量增長1%,達417.3萬噸。
產能過剩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全球鋁業庫存高積。國際鋁協會(IAI)2月2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月底,全球鋁庫存環比增加3.5萬噸,至231萬噸。而按照全球年消費4800萬噸鋁計算,該庫存規模相當于年消費量的近5%,超過全球半個月的消費量。
而國內鋁業同樣也面臨產能過剩的難題。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月底,中國電解鋁建成產能達2719.6萬噸,這為原鋁產量增長奠定了重要基礎。而2010年-2012年期間,中國鋁產量分別為1565.2萬噸、1755.4萬噸和1988.3萬噸,增速分別達19.9%、11.2%和13.2%。
產量方面,2013年中東地區電解鋁將有新增產能,也不排除2012年中斷的產能在2013年復產,而中國,由于2012年項目增產較快并且中斷較少,2013年中國產量存在上行風險,但西部電解鋁行業面臨的多重困難以及較為短缺的原料供應,使電解鋁產量存在不確定因素
產能過剩已經讓全行業面臨虧損的困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表示,2012年全國電解鋁年產量2027萬噸,同比增長12.2%,而產能利用率只有85%左右。全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鋁的平均價格為2049美元/噸,但成本卻達到2149美元/噸,使得全行業陷入虧損。
在鋁業庫存備受壓力的同時,國內市場對鋁礦石原料的需求卻有所增加。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1月份中國鋁土礦進口環比去年12月份增長45.16%,至513.72萬噸,同比增加67.59%,創8個月內的月度進口量新高。其中,自印尼進口的鋁土礦總量上升至303.9萬噸,同比增加28.84%;自澳大利亞進口的鋁土礦總量為98.60萬噸,同比增加49.09%。此外,來自印度、幾內亞和加納的鋁土礦均有增加。
分析人士表示,之所以進口鋁土礦總量回升,主要基于以下四點原因:一是國內山東地區新建氧化鋁產能對礦石備庫需求提升;二是前期因印尼限制礦石出口所減產的氧化鋁企業有復產趨勢,從而對原料需求增加;三是氧化鋁加工企業為防止2014年印尼政府限制鋁土礦出口,而提前備貨;四是印尼方面鋁土礦出口政策放松,國內部分貿易商增加如鋁土礦進口行列。
據了解,目前國內鋁土礦自給率偏低,對外依存度高達60%。印尼、澳大利亞為我國主要進口來源國,其中進口量的70%來自于印尼。而在2012年4月,印尼簽署法令,規定自2012年5月6日開始對金屬原礦出口征收20%的出口關稅,2014年開始禁止包括鎳礦在內的金屬礦石出口。
雖然原料需求提升,但由于受到春節假期影響,下游加工企業在今年2月紛紛調低生產加工率。據富寶調研數據顯示,2月份鋁型材企業開工率約在三四成左右,且受節后訂單和節后工人流失等因素影響,開工率短期內難以恢復。
另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中國鋁材累計產量為465.5萬噸,同比增加16.2%,明顯低于2004年-2013年高達33%左右的歷史均值水平。而在鋁材出口方面,1-2月鋁材累計出口量為41萬噸,同比僅增加4.5%,遠低于電解鋁高達15%的同比增速。
在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下,國內鋁價持續低迷。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長江有色現貨市場A00鋁均價報14480元/噸,較年初下跌580元/噸,跌幅為3.9%;較2012年同期下跌1430元/噸,跌幅達9.0%;較2011年同期下跌2220元/噸,跌幅為13.3%;較2010年同期下跌1770元/噸,跌幅為10.9%。
除了供需不平衡導致鋁價低迷外,庫存也成為制壓鋁價反彈的因素之一。
截至2月底,上海期貨交易所鋁庫存已經攀升至471652噸,較1月份增加40420噸,同時全國各大倉庫鋁錠庫存已達到100萬噸以上的較高水平,創出歷史新高。而在隨后的3月份,國內鋁庫存依舊在不斷攀升。截至3月22日,上海期貨交易所鋁庫存持續攀升至505371噸,環比增加33719噸,創下2003年以來的新高。另外,在3月中旬,上海、無錫、杭州、南海四地的鋁錠庫存已達133萬噸。
消費方面,整體來說,預計2013年全球經濟溫和反彈,歐美經濟將在寬松政策中微幅增長,但增長與風險并存。而國內方面,新政府改革或將帶來實質性的變化,但全年總體目標在7.5%,低于2012年。因此,下游消費上不可寄予過高的期待。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國內鋁業已經迎來寒冬,但是各大企業并沒有減產的意愿。以西南地區為例,除廣西百色銀海鋁業有限公司45萬噸電解鋁產能停產外,貴州、四川、云南等地電解鋁企業均處于滿負荷生產。
而中國已經逐漸成為全球鋁業產能增長的中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表示,2013年全球的電解鋁產能將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而中國將仍是全球產能的增長中心,中國鋁錠的產能在全球產能的50%左右,今年新增產能占到全球新增產能的80%以上。但據日本住友集團最新預測,由于中國不斷吸收新增產能,將會導致全球鋁市供應過剩量達86.6萬噸。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負責人曾對媒體透露,2012年我國電解鋁新建產能的地域分布中,西北地區占了71%,華中只有2.8%,占據第二新建產能份額的華東地區是10.3%。
據了解,山東信發集團、東方希望集團、中電投集團以及中國鋁業等企業均在西部地區新建電解鋁項目。以新疆地區為例,山東信發集團、天山鋁業、眾和鋁業、中電投集團等企業部分投產,而更多的項目還在基礎建設階段,其中東方希望、神火鋁業、其亞鋁業、天龍礦業預計2013年12月建成投產。
瘋狂擴張產能的結果無疑會導致行業盈利水平急劇下降。
供需平衡上,國內方面,由于2012年新增產能的過多投產以及鋁錠進口量增加,預計2013年鋁市過剩的局面依舊。而國外方面,雖然2013年在2012年的基礎上,產量有所上升,由于2012年減產較多,以及LME鋁錠出庫困難,預計2013年國外供需較為平衡。
據統計,2010至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鋁冶煉業利潤總額分別為118億元、121億元和9.3億元,其中2012年利潤總額同比劇降92.7%,甚至比金融危機時的2009年下降84.2%,銷售利潤率僅有0.22%,遠低于全國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的5.02%。
在全球鋁業需求下滑的背景下,一味擴大產能的中國鋁業,未來已不甚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