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鋁型材行業國際標準ISO 28340:《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復合膜》被翻譯成西班牙語、法語、俄語等多國語言正式發布,并被ISO標準化組織的120多個成員國采用。該標準的發布對于占全球鋁材產業近半產量的中國和鋁型材占全國產量近半的佛山,突破技術貿易壁壘,增加鋁型材進出口有積極意義。
據了解,陽極氧化復合膜一般涂在鋁合金表面。申請此次技術標準的復合膜兼具陽極氧化膜與有機聚合物膜的性能有點,膜層密致性好,膜層可精準控制,同時具有耐磨性、附著性、耐腐蝕性、耐候性。不過,雖然我國在這方面具有技術優勢,但是由于之前歐美、日本等國家與中國的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復合膜的技術質量水平以及試驗方法差異較大,該技術的國際標準一直沒有制成,佛山乃至全國的該產品的出口都受到影響。
為此,佛山市政府投入200萬技術標準戰略經費用于該技術標準的國際申請。從2004年開始,該行業內資歷深厚的企業組成申請團隊,歷經9年,終于制定成功。
為進一步加強鋁行業管理,遏制鋁行業重復建設,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矛盾,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周三公布鋁行業規范條件稱,氧化鋁項目建設規模必須在80萬噸/年及以上,利用國內鋁土礦的氧化鋁項目,配套建設的鋁土礦礦山比例應達到85%以上,資源保障年限應在30年以上。
刊登在工信部網站的公告稱,利用進口鋁土礦的新建氧化鋁項目,必須有長期可靠的境外鋁土礦資源作為原料保障,通過合資合作方式取得5年以上鋁土礦長期合同的原料必須達到總需求的60%以上。而利用高鋁粉煤灰資源生產氧化鋁項目必須接近粉煤灰產地,建設規模應達到年生產能力50萬噸及以上,高鋁粉煤灰資源保障服務年限應不得低于30年。
新增電解鋁生產能力的電解鋁項目,必須要有氧化鋁原料供應保證,并落實電力供應、交通運輸等內外部條件。鼓勵電解鋁企業通過重組實現水電鋁、煤電鋁或鋁電一體化。電解鋁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必須達到40%。
公告稱,現有生產要素缺乏競爭力地區的電解鋁企業要逐步轉移退出,在規劃引導和總量控制下,有序向競爭力強的地區轉移,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防止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矛盾。
而在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及規劃確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生態功能保護區、軍事設施等重點保護地區,城鎮中心區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區等敏感區域附近建設氧化鋁、電解鋁及再生鋁企業,應根據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確定廠址位置及其與周圍人群和敏感區域的距離。
工信部原材料司昨日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有色金屬行業運行情況稱,有色金屬行業目前面臨產能過剩突出、生產成本高企、市場需求進一步萎縮三方面問題,尤其是電解鋁行業最為突出。下一步,將出臺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的具體政策并組織實施。
目前國內大部分行業冶煉產能過剩,尤以電解鋁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當前電解鋁在建產能約有1000萬噸,1-6月份電解鋁行業虧損6.7億元,不過同比減虧57%。國內電力、能源及礦產資源等價格上漲以及財務費用大幅度增加,則使相關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1-6月份,有色行業主營業務成本增加16.3%。電解鋁行業擁有自備電廠的產能只占總產能的60%,中東部地區采用網電的電解鋁企業虧損嚴重,部分企業已經停產。受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主要經濟體需求疲弱影響,有色金屬國內外市場需求明顯下滑,1-6月份銅、鋁產品的進、出口額均有所下降。
工信部原材料司預計,下半年有色金屬行業產品價格仍將保持低位振蕩趨勢,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大,行業整體處于微利狀態。
除了出臺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的具體政策外,工信部下一步還將穩步推進有色金屬行業準入工作,修訂銅、鉛鋅、鎢、錫、銻等行業準入條件。進一步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鼓勵企業發展新材料,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的鋁產量達1058萬噸,同比增長7.9%。隨著新產能(主要在中國西北部)的相繼投產,今年下半年的產量有望加速增長。
2013年6月份的主要產量達184萬噸。
2013年上半年,中國原鋁的凈進口量達45500噸,同比去年,驚人地下降了81%。
同比去年,鋁半成品生產量增長了24.58%,至1820萬噸。中國半成品鋁的凈出口量達125萬噸,同比增長了近8%,并成功扭轉去年預測的下行趨勢。
因2013年上半年全國的房地產增速超過20%,建筑領域的鋁需求也經歷了穩定的增長。
在這一時期,汽車產量增長12.83%。中國對奇跡金屬的需求或將增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