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人文環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綜合實力一直位列全國百強縣(區)前列,是廣東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之一,先后獲得“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縣”、“廣東省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示范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信息化示范城市”、“全國區域技術創新示范城市”等稱號。
以工業發達和民營經濟發達而著稱的南海,全區工業企業3萬多家,規模以上民營企業1400多家,上市企業13家,基本上都由本土私營小廠發展而來。行業結構方面,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有色金屬、紡織服裝、建筑陶瓷、五金制品、機械裝備等產業在國內占據重要地位。
四大競爭優勢
鑄就南海鋁材品牌
“南海鋁材”歷史悠久。早在解放前,就有南海人在廣州、香港從事小冶煉、壓鑄、小五金等有色金屬加工。1985年,大瀝鎮謝邊村農民辦起了首家鋁型材廠,南海鋁材產業由此起步。
經過近30年的高速發展,已建立起涵蓋技術、物流、會展、信息交流及國際合作平臺的完備產業鏈體系。成為國內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鋁型材產銷基地,主導著全國建筑鋁型材市場,具有較強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其產品質量較高,曾被北京奧運會場館、中央電視臺、國家大劇院、首都博物館、香港科技園等境內、外知名大型建筑項目選用。
30年的發展,南海鋁材在民用鋁合金型材領域處于全國龍頭地位,在全國具有4個競爭優勢。
一是產銷規模優勢。南海鋁型材品種規格齊全,主要有建筑型材,家具、裝飾、衛浴型材,機械、電子、交通運輸和航空航天用工業型材等。目前區內聚集了超過140家上規模的鋁型材企業,并以南海為中心向全國輻射、拓展,初步形成了跨省市、跨行業的多元化經營企業集團,產品行銷國內,遠銷歐美、東南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2年全區鋁型材產量約300萬噸,年產值500多億元,占全國的30%和廣東省的60%,產銷量和出口額均居全國第一位。
二是品牌集聚優勢。南海鋁型材是全區工業頭號支柱,其中產值超億元的100多家企業中有66家為鋁型材相關企業。經過近30年發展的大浪淘沙,南海鋁材涌現出一批知名企業,造就了“堅美”、“偉業”、“偉昌”、“廣亞”、“新河”等著名品牌,全國鋁型材20強中有6家南海企業,17家“中國名牌”的鋁加工企業中有6家南海企業。目前南海鋁型材擁有“中國馳名商標”8件,廣東省名牌產品14個,廣東省著名商標7件。大瀝作為產業集聚鎮,被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授予“中國鋁材第一鎮”、“中國鋁型材產業基地”的稱號,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授予“中國有色金屬名鎮”和“中國再生金屬物流加工基地”的稱號。2011年,“南海大瀝鋁材”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集體商標。
三是技術領先優勢。南海鋁型材行業擁有國內領先的技術研發力量,有7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企業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企業建立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02年,南海成立了技術交流平臺——廣東有色金屬技術創新中心,科研項目在多領域取得突破,全行業現擁有6000多件專利。南海也是全國鋁型材行業新技術推廣應用的試驗基地,中國第一部鋁工業技術路線圖《廣東省鋁工業技術路線圖》就主要由南海企業參與編制。近年來,南海鋁型材行業積極推進標準化工作,主導、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超過60項,在國際標準方面也實現了零的突破。
四是全產業鏈服務優勢。從原料深加工到裝備制造、交易平臺再到倉儲物流,南海形成了覆蓋鋁合金型材產品上下游全產業鏈的服務優勢。上游原料加工“變廢為寶”,金屬巨頭中國鋁業南海項目首期投資3.8億元,每年可將鋁加工廠的邊角料變成40萬噸鋁棒循環再利用,二氧化硫減排近千噸,打造了“生態鋁業”。裝備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南海鋁型材機械產業初具規模,占全省行業產值40%以上。區政府每年扶持拉動鋁材企業技改投入超過10億元,大量引進國際一流設備,目前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9000噸大型擠壓機、立式氧化電泳生產線等。全力打造世界級信息平臺和交易平臺。目前,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等權威機構定期在南海召開具有重大行業影響的國際學術交流會;中金網和鋁博士網作為報價平臺和技術平臺,匯集國內外行業最近資訊動態,并實現線上線下全天候交易;占地20公頃總投資28億元的廣東有色金屬交易中心正在全力建設中,力爭成為世界級有色金屬交易平臺。倉儲物流暢通便利。借助廣佛一體化區位優勢,廣東南儲倉儲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上海期貨交易所及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是華南地區最具競爭力的倉儲管理公司,年吞吐能力達2000萬噸。
創建示范區
為產業轉型升級指明方向
鋁材產業作為南海重要產業之一,雖然保持著支柱產業和全國重要產業基地的地位,但其發展仍面臨一系列嚴峻問題。
一是產業粗放擴張已無路可走。近年來,隨著廣東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以鋁材產業為代表的南海傳統主導產業日益受能耗、環保、用地等問題制約。大量小企業因為污染嚴重面臨關停,僅2009年,大瀝鎮為落實節能減排治污就整治關閉了190間小熔鑄企業。一些大企業想擴產卻無地可征,只能外遷外擴。
二是產品結構尚顯單一。南海鋁材主導產品是建筑型材,約占總產量的70%。近年來,交通運輸、電子等工業鋁材發展迅猛,市場廣闊,南海企業在這些領域的拓展還有待加強。
三是國際行業話語權尚未掌握。南海鋁材在國內已擁有較大的話語權,但放到國際層面,則尚不足與外強抗衡。鋁材行業現有的300多項國際標準中,中國企業主導制定的僅有兩項。
四是全產業鏈質量薄弱環節仍然存在。雖然南海鋁材加工質量水平在國內已較高,但更多是建立在進口國外機械裝備和先進技術基礎之上,南海本地鋁材機械水平在關鍵指標如加工精度、耐用性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五是科技和金融發展尚顯不足。全行業缺少對鋁材產品和生產技術的有組織的尖端研發,對資本市場利用不夠充分,過于依賴自有資本運營,對產業原材料市場缺乏控制,對最終產品市場缺乏定價權。
因此,南海鋁材行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可謂不進則退。近年來,南海鋁材企業投入“騰籠換鳥”、產業轉移、總部經濟、節能技改等方面的資金數以億元計,但尚未感覺到質的飛躍。
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在全國試點開展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活動,為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提升、優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去年6月,南海區質監局獲悉總局全面啟動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后,及時向區委區政府建言獻策,在省、市質監部門大力支持下,迅速開展創建示范區申報工作,最終使南海獲得了創建“全國鋁型材知名品牌示范區”的機遇,為本地鋁型材產業的優化提升、加快發展搶得了先機,這對進一步提升南海鋁材行業的品牌價值,示范、引領南海區傳統主導產業優化發展,走出一條有南海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意義重大。
推進示范區創建
擦亮區域品牌
今年1月30日,南海區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復取得示范區籌建資格。佛山市委、市政府認識到成功申報僅是第一步,切實開展好創建活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區十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上,“大力培育行業品牌標準,推進國家鋁型材品牌示范區和省級標準戰略示范區建設”作為2013年主要工作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區委、區政府對創建工作的高度重視。
區政府專門成立以區長擔任組長、分管副區長擔任執行副組長、相關鎮街及職能部門為成員的示范區創建領導小組,創建辦公室設在區質監局。南海區質監局積極負起牽頭職責,組織骨干人員前往示范區建設先進地區學習取經,從質量管理、品牌建設、完善服務、加強引導等方面,激活創建思路,明確創建方向,堅定創建信念。目前已草擬形成了《南海區“全國鋁型材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實施方案(草稿)》(以下簡稱《方案》),已發至各相關鎮街及職能部門征求意見。
《方案》明確提出示范區創建的工作目標是:“到2013年年底,鋁型材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鋁型材產業總產值達到600億元,年產值和利稅均增長15%以上,鋁型材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年均下降10%以上;鋁型材產業質量總體水平進一步提高,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示范區十強企業各級監督抽查合格率達100%。引導示范區企業全力參與創建‘進出口示范區’,積極探索設立鋁型材產業發展基金,進一步豐富‘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建設內涵,示范、引領我區傳統主導產業實現優化提升”。
《方案》擬從5個方面推動南海鋁材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通過制定超前引領的產業規劃,打造成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基地。2004年南海區政府曾出臺《南海鋁型材產業發展戰略》,該規劃具有4個特點:一是突破專業鎮發展框架,將鋁型材升級為全區支柱產業。二是建設有色金屬主題工業園作為南海鋁型材產業基地。三是強化產業聚集效應,將功能單一的“加工中心”升級為全產業鏈制造。四是形成由核心企業帶動的專業化配套分工合作體系,引導行業走技術、品牌、資本融合發展的道路。10年過去,南海準備從新的形式和任務出發,以質量和品牌為核心制定新的產業發展規劃,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以鋁材為突破將南海打造成全省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基地。
通過強化政策資金雙重保障,激發企業爭創名牌的積極性。2009年以來,區、鎮兩級政府相繼出臺推進品牌創新和扶持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對區工業產業尤其是鋁型材產業的引導和扶持。區一級獎勵條款有4大類37項,迄今為止,鋁型材企業獲得各項獎勵超過3000萬元。為了鼓勵金屬生產企業提升環保水平,促進循環再用,區財政補貼額超千萬元。這些激勵政策有效激發了廣大企業爭創名牌的積極性,他們將乘勢而上,充分發揮標桿和示范效應,使示范區創建工作成為推動企業追求品質卓絕的內在動力。
通過全力推進兩大戰略,形成市場競爭的頂端優勢。以名牌帶動戰略為抓手,加強名牌規劃和培育,推動企業向自主創新、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方向發展,積極推進品牌建設,爭創國際、國家、省級名牌;引導發展要素向品牌企業及名優產品集聚。以技術標準戰略為推手,引導企業走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產業國際化發展新路徑。繼續引導支持南海鋁材企業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保持標準化領先地位,全面推動企業實行更高標準,支持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通過全面升級五大平臺,為產業起到支撐作用。一是爭取進一步升級現有質量檢測服務平臺,引入國家層次的技術檢測支撐力量。二是優化現有技術標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強專業性的標準化研究與企業產業化的對接互動,加強科技研發成果向行業標準轉化。三是加強行業和社會中介組織平臺建設,借助大瀝廣佛智城鋁材總部基地,全面拓展行業協會、品牌協會等行業組織的職能。四是提升有色金屬交易平臺建設,盡快完成新交易中心工程,優化交易市場布局,加快電商化進度。五是深化產業金融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在原有行業小額貸款公司等基礎上,研究建立行業發展基金。
通過加強基層質監服務,不斷創新質量管理體制。2008年起在各鎮街均成立了質量技術監督站,將企業代碼發放、質量抽檢管理等前移到基層一線,使服務更貼心、監管更到位、發展更迅猛,如名牌增長率就較質監站成立前提高了20%。下一步,南海將繼續推動基層質監隊伍建設,以企業質量技術服務隊、“質量專家義診”等方式加強質量和品牌服務,對鋁型材產業給予更為深入及時的幫扶。
品牌代表一個地區的實力和形象,建設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是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南海,將通過示范區創建活動探索出一條適合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之路。
以工業發達和民營經濟發達而著稱的南海,全區工業企業3萬多家,規模以上民營企業1400多家,上市企業13家,基本上都由本土私營小廠發展而來。行業結構方面,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有色金屬、紡織服裝、建筑陶瓷、五金制品、機械裝備等產業在國內占據重要地位。
四大競爭優勢
鑄就南海鋁材品牌
“南海鋁材”歷史悠久。早在解放前,就有南海人在廣州、香港從事小冶煉、壓鑄、小五金等有色金屬加工。1985年,大瀝鎮謝邊村農民辦起了首家鋁型材廠,南海鋁材產業由此起步。
經過近30年的高速發展,已建立起涵蓋技術、物流、會展、信息交流及國際合作平臺的完備產業鏈體系。成為國內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鋁型材產銷基地,主導著全國建筑鋁型材市場,具有較強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其產品質量較高,曾被北京奧運會場館、中央電視臺、國家大劇院、首都博物館、香港科技園等境內、外知名大型建筑項目選用。
30年的發展,南海鋁材在民用鋁合金型材領域處于全國龍頭地位,在全國具有4個競爭優勢。
一是產銷規模優勢。南海鋁型材品種規格齊全,主要有建筑型材,家具、裝飾、衛浴型材,機械、電子、交通運輸和航空航天用工業型材等。目前區內聚集了超過140家上規模的鋁型材企業,并以南海為中心向全國輻射、拓展,初步形成了跨省市、跨行業的多元化經營企業集團,產品行銷國內,遠銷歐美、東南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2年全區鋁型材產量約300萬噸,年產值500多億元,占全國的30%和廣東省的60%,產銷量和出口額均居全國第一位。
二是品牌集聚優勢。南海鋁型材是全區工業頭號支柱,其中產值超億元的100多家企業中有66家為鋁型材相關企業。經過近30年發展的大浪淘沙,南海鋁材涌現出一批知名企業,造就了“堅美”、“偉業”、“偉昌”、“廣亞”、“新河”等著名品牌,全國鋁型材20強中有6家南海企業,17家“中國名牌”的鋁加工企業中有6家南海企業。目前南海鋁型材擁有“中國馳名商標”8件,廣東省名牌產品14個,廣東省著名商標7件。大瀝作為產業集聚鎮,被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授予“中國鋁材第一鎮”、“中國鋁型材產業基地”的稱號,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授予“中國有色金屬名鎮”和“中國再生金屬物流加工基地”的稱號。2011年,“南海大瀝鋁材”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集體商標。
三是技術領先優勢。南海鋁型材行業擁有國內領先的技術研發力量,有7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企業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企業建立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02年,南海成立了技術交流平臺——廣東有色金屬技術創新中心,科研項目在多領域取得突破,全行業現擁有6000多件專利。南海也是全國鋁型材行業新技術推廣應用的試驗基地,中國第一部鋁工業技術路線圖《廣東省鋁工業技術路線圖》就主要由南海企業參與編制。近年來,南海鋁型材行業積極推進標準化工作,主導、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超過60項,在國際標準方面也實現了零的突破。
四是全產業鏈服務優勢。從原料深加工到裝備制造、交易平臺再到倉儲物流,南海形成了覆蓋鋁合金型材產品上下游全產業鏈的服務優勢。上游原料加工“變廢為寶”,金屬巨頭中國鋁業南海項目首期投資3.8億元,每年可將鋁加工廠的邊角料變成40萬噸鋁棒循環再利用,二氧化硫減排近千噸,打造了“生態鋁業”。裝備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南海鋁型材機械產業初具規模,占全省行業產值40%以上。區政府每年扶持拉動鋁材企業技改投入超過10億元,大量引進國際一流設備,目前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9000噸大型擠壓機、立式氧化電泳生產線等。全力打造世界級信息平臺和交易平臺。目前,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等權威機構定期在南海召開具有重大行業影響的國際學術交流會;中金網和鋁博士網作為報價平臺和技術平臺,匯集國內外行業最近資訊動態,并實現線上線下全天候交易;占地20公頃總投資28億元的廣東有色金屬交易中心正在全力建設中,力爭成為世界級有色金屬交易平臺。倉儲物流暢通便利。借助廣佛一體化區位優勢,廣東南儲倉儲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上海期貨交易所及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是華南地區最具競爭力的倉儲管理公司,年吞吐能力達2000萬噸。
創建示范區
為產業轉型升級指明方向
鋁材產業作為南海重要產業之一,雖然保持著支柱產業和全國重要產業基地的地位,但其發展仍面臨一系列嚴峻問題。
一是產業粗放擴張已無路可走。近年來,隨著廣東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以鋁材產業為代表的南海傳統主導產業日益受能耗、環保、用地等問題制約。大量小企業因為污染嚴重面臨關停,僅2009年,大瀝鎮為落實節能減排治污就整治關閉了190間小熔鑄企業。一些大企業想擴產卻無地可征,只能外遷外擴。
二是產品結構尚顯單一。南海鋁材主導產品是建筑型材,約占總產量的70%。近年來,交通運輸、電子等工業鋁材發展迅猛,市場廣闊,南海企業在這些領域的拓展還有待加強。
三是國際行業話語權尚未掌握。南海鋁材在國內已擁有較大的話語權,但放到國際層面,則尚不足與外強抗衡。鋁材行業現有的300多項國際標準中,中國企業主導制定的僅有兩項。
四是全產業鏈質量薄弱環節仍然存在。雖然南海鋁材加工質量水平在國內已較高,但更多是建立在進口國外機械裝備和先進技術基礎之上,南海本地鋁材機械水平在關鍵指標如加工精度、耐用性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五是科技和金融發展尚顯不足。全行業缺少對鋁材產品和生產技術的有組織的尖端研發,對資本市場利用不夠充分,過于依賴自有資本運營,對產業原材料市場缺乏控制,對最終產品市場缺乏定價權。
因此,南海鋁材行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可謂不進則退。近年來,南海鋁材企業投入“騰籠換鳥”、產業轉移、總部經濟、節能技改等方面的資金數以億元計,但尚未感覺到質的飛躍。
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在全國試點開展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活動,為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提升、優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去年6月,南海區質監局獲悉總局全面啟動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后,及時向區委區政府建言獻策,在省、市質監部門大力支持下,迅速開展創建示范區申報工作,最終使南海獲得了創建“全國鋁型材知名品牌示范區”的機遇,為本地鋁型材產業的優化提升、加快發展搶得了先機,這對進一步提升南海鋁材行業的品牌價值,示范、引領南海區傳統主導產業優化發展,走出一條有南海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意義重大。
推進示范區創建
擦亮區域品牌
今年1月30日,南海區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復取得示范區籌建資格。佛山市委、市政府認識到成功申報僅是第一步,切實開展好創建活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區十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上,“大力培育行業品牌標準,推進國家鋁型材品牌示范區和省級標準戰略示范區建設”作為2013年主要工作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區委、區政府對創建工作的高度重視。
區政府專門成立以區長擔任組長、分管副區長擔任執行副組長、相關鎮街及職能部門為成員的示范區創建領導小組,創建辦公室設在區質監局。南海區質監局積極負起牽頭職責,組織骨干人員前往示范區建設先進地區學習取經,從質量管理、品牌建設、完善服務、加強引導等方面,激活創建思路,明確創建方向,堅定創建信念。目前已草擬形成了《南海區“全國鋁型材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實施方案(草稿)》(以下簡稱《方案》),已發至各相關鎮街及職能部門征求意見。
《方案》明確提出示范區創建的工作目標是:“到2013年年底,鋁型材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鋁型材產業總產值達到600億元,年產值和利稅均增長15%以上,鋁型材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年均下降10%以上;鋁型材產業質量總體水平進一步提高,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示范區十強企業各級監督抽查合格率達100%。引導示范區企業全力參與創建‘進出口示范區’,積極探索設立鋁型材產業發展基金,進一步豐富‘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建設內涵,示范、引領我區傳統主導產業實現優化提升”。
《方案》擬從5個方面推動南海鋁材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通過制定超前引領的產業規劃,打造成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基地。2004年南海區政府曾出臺《南海鋁型材產業發展戰略》,該規劃具有4個特點:一是突破專業鎮發展框架,將鋁型材升級為全區支柱產業。二是建設有色金屬主題工業園作為南海鋁型材產業基地。三是強化產業聚集效應,將功能單一的“加工中心”升級為全產業鏈制造。四是形成由核心企業帶動的專業化配套分工合作體系,引導行業走技術、品牌、資本融合發展的道路。10年過去,南海準備從新的形式和任務出發,以質量和品牌為核心制定新的產業發展規劃,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以鋁材為突破將南海打造成全省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基地。
通過強化政策資金雙重保障,激發企業爭創名牌的積極性。2009年以來,區、鎮兩級政府相繼出臺推進品牌創新和扶持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對區工業產業尤其是鋁型材產業的引導和扶持。區一級獎勵條款有4大類37項,迄今為止,鋁型材企業獲得各項獎勵超過3000萬元。為了鼓勵金屬生產企業提升環保水平,促進循環再用,區財政補貼額超千萬元。這些激勵政策有效激發了廣大企業爭創名牌的積極性,他們將乘勢而上,充分發揮標桿和示范效應,使示范區創建工作成為推動企業追求品質卓絕的內在動力。
通過全力推進兩大戰略,形成市場競爭的頂端優勢。以名牌帶動戰略為抓手,加強名牌規劃和培育,推動企業向自主創新、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方向發展,積極推進品牌建設,爭創國際、國家、省級名牌;引導發展要素向品牌企業及名優產品集聚。以技術標準戰略為推手,引導企業走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產業國際化發展新路徑。繼續引導支持南海鋁材企業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保持標準化領先地位,全面推動企業實行更高標準,支持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通過全面升級五大平臺,為產業起到支撐作用。一是爭取進一步升級現有質量檢測服務平臺,引入國家層次的技術檢測支撐力量。二是優化現有技術標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強專業性的標準化研究與企業產業化的對接互動,加強科技研發成果向行業標準轉化。三是加強行業和社會中介組織平臺建設,借助大瀝廣佛智城鋁材總部基地,全面拓展行業協會、品牌協會等行業組織的職能。四是提升有色金屬交易平臺建設,盡快完成新交易中心工程,優化交易市場布局,加快電商化進度。五是深化產業金融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在原有行業小額貸款公司等基礎上,研究建立行業發展基金。
通過加強基層質監服務,不斷創新質量管理體制。2008年起在各鎮街均成立了質量技術監督站,將企業代碼發放、質量抽檢管理等前移到基層一線,使服務更貼心、監管更到位、發展更迅猛,如名牌增長率就較質監站成立前提高了20%。下一步,南海將繼續推動基層質監隊伍建設,以企業質量技術服務隊、“質量專家義診”等方式加強質量和品牌服務,對鋁型材產業給予更為深入及時的幫扶。
品牌代表一個地區的實力和形象,建設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是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南海,將通過示范區創建活動探索出一條適合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