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加工工業在中國一直得到國家重視,鋁材在世界各地一直受人民歡迎。
中國鋁加工業的鼻祖,位于哈爾濱市的東北輕合金加工廠,早期屬冶金部叫101廠,現名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她是中國第一家鋁鎂合金加工基地(以下簡稱“東輕”)。建國初期,國家為增強國防力量,建立自己的航空工業,決定建設一個為飛機制造提供輕金屬材料的鋁鎂合金加工廠,陳云于1952年2月4日寫出報告,楊尚昆批辦,經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親自批準此報告,定位于哈爾濱市平房區。101廠的一期工程始建于1954年4月,用了2年半時間,完成20余萬平方米的建筑施工,安裝了2萬1千噸的設備,建成:熔鑄、壓延、擠壓三個生產車間和輔助設施,設計能力2.6萬噸;1958年6月14日二期工程破土動工,到1965年竣工投產,建成:鍛壓、鋁鎂粉、鋁箔、工藝管車間及鎂合金熔鑄生產線,形成年生產能力3.6萬噸。至此,中國第一個大型鋁鎂合金加工企業正式建成。開始中國自行生產航空材料及國防軍工材料,產品有:鋁及鋁合金的板、帶、箔、管、棒、型氣線、鍛件、粉等等。從此開始了中國鋁加工的歷史,和中國鋁型材的歷史。
國家領導人對鋁加工業很重視。東輕建廠后,國家領導人到東輕視察,50-60年代有:朱德、周恩來、董必武、鄧小平、李富春、楊尚昆、彭真、彭德懷、賀龍、羅瑞卿、陸定一、薄一波、班禪、余秋里、李德生、宋仁窮、林楓等;80年代有:李鵬、榮毅仁、張勁夫、鄧力群、耿飆、黃華;90年代有:江澤民、喬石、李瑞環、鄒家華、吳邦國。
國家領導人楊尚昆、喬石等也到過廣東興發視察。
世紀之交的2001年,國家領導人朱镕基總理先后到過西南鋁和南寧鋁廠視察,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先后到西南鋁和東輕視察。
國家對鋁加工的重視,對我們是鼓舞和激勵,輝煌的只是過去,燦爛的明天還得靠不懈的努力拼搏!
一.中國鋁型材工業歷史
中國的鋁型材工業:起于20世紀50年代——1956年;興盛于20世紀80-90年代;目前,2001年,進入21世紀新年代,是中國鋁型材的“二次騰飛”,“二次創業”時期,行業結構,企業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等等正在發生著一系列較大的變化,中國加入WT0,更會有市場和經濟上的大變化。21世紀新年代是中國鋁型材工業大有作為的時代。
中國的鋁型材工業歷史追溯。
中國的鋁型材工業歷史大約可分:空白時期;起步時期;計劃經濟建設時期;市場經濟建設時期;邁向國際新時期……。
1.空白時期 20世紀,1955年以前是空白時期。
2.起步時期 20世紀,50年代,起步時期。
1956年東輕建成,生產軍工鋁型材起步。20世紀50年代,不少人都知道的101廠,現在的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第一家鋁鎂合金加工基地,從她開始了中國鋁加工工業的歷史,中國鎂加工工業的歷史也從此開始,當然也是中國鋁型材工業歷史的開始。東輕建廠40多年來,出鋁材,出人才,人們敬稱“東輕”為中國鋁加工業的搖籃。
3.計劃經濟建設時期 20世紀,60—70年代,計劃經濟建設時期,中國鋁型材工業的基礎時期,新建企業以建三線大型企業以及國營中小型企業為主,產品仍是軍工為主,民用鋁材因鋁資源問題應用受限制和控制。
在東輕建成之后的十余年,在國內的一些省份先后建設了一些“有色金屬加工廠”:有的是上擠壓機,有的是上軋機。擠壓機生產軍工以外工業用的鋁型材,現在大家叫的工業鋁型材,如:北京鋁材廠,天津有色金屬加工廠(天津鋁材廠),長春有色金屬加工廠,營口有色金屬加工廠,長沙有色金屬加工廠,成都有色金屬加工廠,成都鋁材廠,上海銅材廠,上海有色合金廠……等等都有擠壓機生產鋁型材,包括鋁管材。
在這時期里,東輕鋁材支援國防建設,出人才援建新的鋁加工廠。東輕援建的鋁加工廠有:60年代第一批援建的:西南鋁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以下簡稱“西南鋁”),西北鋁加工廠——隴西(以下簡稱“西北鋁”);80年代第二批援建的:華北鋁加工廠——涿州(以下簡稱“華北鋁”),廣東省有色金屬加工廠——廣州(以下簡稱“廣東加工廠”);隨后援建的,華東鋁加工廠——鎮江(以下簡稱“華東鋁”),青島鋁加工廠——青島(以下簡稱“青島鋁”),渤海鋁加工廠——秦皇島(以下簡稱“渤海鋁”),這些廠都是以東輕派生或東輕的人才為主力建設起來的鋁加工廠,都是國營企業。東輕直接援建的鋁加工廠到此為止,這些廠都有擠壓機,有生產鋁型材,西南鋁還擁有中國最大的12500噸擠壓機(水壓機)和8000噸擠壓機(原是水壓機,現改造成油壓機)。上列各廠,僅廣東加工廠是單一的鋁型材,其它的廠分別還有鋁板帶箔材,西北鋁有鋁粉。
迄今為止,東輕、西南鋁、西北鋁一直是在承擔著中國國防軍工航天航空工業用鋁型材和各種鋁材生產重任的大型國營企業,他們能生產鋁合金所有8個系列及各個牌號的產品,東輕和西北鋁還擁有變斷面鋁型材生產技術,西南鋁是中國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實力最強的綜合性特大型鋁加工企業。
在20世紀70-80年代里,上述的不少國營企業,曾經引進過較多國外鋁型材方面的設備和工藝,引進日本和歐美的鋁型材技術:日本宇部擠壓機,美國薩頓擠壓機,意大利布萊達擠壓機,意大利西薩特氧化線,法國法卡斯氧化線,日本東洋技研氧化線、電泳線,美國瓦格斯塔夫鑄造系統、洛馬熔鑄線,各類爐子,還有模具和門窗的加工設備等等。這一時期出現有一個引進國外鋁型材技術的高潮,引進是以日本和歐美技術為主,技術是先進的,可是費用是高的。在這個時期里,中國鋁型材工業發展速度并不太快,可是為以后鋁型材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國營企業在引進技術和裝備之后,開始消化國外技術,積累了經驗,培養了人才。
4.市場經濟建設時期 20世紀,80-90年代,市場經濟建設時期,中國鋁型材工業的大發展時期。各地興建、擴建鋁廠,鋁資源方面國產和進口并有;政策放開,港資,鄉鎮企業,私人企業,齊齊上馬;改革開放,刺激市場,需求激增,鋁型材生產從國營軍工轉向民間,鋁型材產品從軍工轉向民用,電子工業、新型建材——鋁門窗,隨后的建筑幕墻,市場需求極大的刺激了鋁型材工業的發展,鋁型材企業和鋁型材產量迅猛增長。
在20世紀80-90年代里,鄉鎮企業的崛起,他們把握投資不同于國營企業,加上港商進入大陸投資的原因,帶著臺灣的技術和設備大量進入中國。隨后是,國內對引進技術和設備的消化吸收加快,帶動了中國鋁型材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的工業發展和進步,這正是市場經濟,價格因素的必然結果。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投資小,技術含量不及歐美發達國家,可是能滿足當時的產品生產和社會需要。鋁型材生產廠的產品大多數是用于鋁門窗,后期加上用于建筑幕墻,鋁型材行業隨著建筑業起伏,日漸興旺。
南方,廣東的第一家鋁型材廠是深圳寶安的西林,緊接著的是廣州的圓村六廠(廣州市鋁合金型材制品廠),后者由于某些原因,六廠已經不存在。這兩個廠,當時都是國內與香港合資和作補償貿易,臺灣設備經過香港進來。在北方,營口鋁材廠,是中國最早轉入建筑鋁型材生產的企業,安裝日本宇部擠壓機。天津鋁材廠、成都鋁材廠也是早的,用日本字部擠壓機,生產工業鋁型材為主。在中部,中原六廠,也是國營企業與香港合資的建筑鋁型材生產廠。
鋁型材成了中國有色金屬行業里,改革開放之后發展極其迅速的一個行業,中國鋁型材廠已經領得國家鋁型材生產許可證的數字是640家。目前,還有一些是在停止辦理鋁型材生產許可證之后上的,持臨時生產許可證的鋁型材廠,尚未包括在內。如今,中國到底有多少家鋁型材廠?可能要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在今年開展鋁型材生產許可證換發證工作結束之后見結果。
廣東省基于改革開放的時間差,和毗鄰香港、臺灣,以及外國來中國必經香港的地理優勢,在發展鋁型材工業方面也先行了一步,與80年代改革開放同時起步。廣東省,南海市,特別是大瀝鎮成了中國鋁型材工業的新發祥地,大瀝鎮,最旺的時候有180余家鋁型材廠,現存160家不到,真正尚在生產的約120-130家,說法不一。于是,在大瀝鎮以鋁型材為中心,構成了國內鋁型材與其相關行業的物資供應和配套商務體系相當完善和發達的鋁型材基地。
這個時期里,受廣東鋁型材廠影響,漸漸沿海各省也在發展,廣西,福建,浙江,江蘇(包括上海),山東,遼寧等等發展很快。近來據聞,浙江湖州南潯和遼寧營口大石橋一帶新建了許多而且較為集中的鋁型材廠群,他們也許會形成中國東部和北方的新的鋁型材廠集中地。
后期,內地的各省份也相繼上鋁型材廠: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包括重慶),云南,貴州,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可能除西藏之外的各個省都有了數量規模不等的鋁型材廠。
近來,隨開發西部地區的形勢,寧夏,青海,新疆,甘肅的鋁型材廠也較為活躍。目前,鋁型材廠數量較多和鋁型材工業比較成形的地區,除廣東省之外,可能得數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等省了。
中國的鋁型材產量是多少?沒有準確的公布數字,各種角度的估計數不同??赡苋珖s120-130萬噸,廣東約在80萬噸左右。今后,也得靠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開展行業管理工作后的行業統計和數宇公布。
改革開放的20年,廣東鋁型材工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全國各地的技術人才和勞動人力和市場的支援,東輕、天津鋁、華北鋁、西南鋁等等都曾是為后建廠的技術人員和技工的實習培訓基地,前面提到基礎建設時期的那些鋁材廠里也有不少技術人才流向廣東,支援了廣東。隨后,廣東鋁型材的發達又帶動和推進了中國鋁型材工業的發展,全國各地到了廣東,南海,大瀝,辦鋁型材方面的各種事,無論是采購、學習、考察都方便的很,甚至有聘請廣東的鋁型材技術人員,出現有以前來廣東的各地各類技術人員和技工又回流的現象。中國鋁型材由北方到南方,南方又輻射擴散至全國。
中國鋁型材工業發展了45年,發展和進步迅猛的是近20年,這20年的發展和進步使中國成了世界的鋁型材工業大國,可是,還卻稱不起鋁型材強國。要將鋁型材大國變成為鋁型材強國是中國鋁型材工業的艱巨目標和任務,是中國鋁型材的企業主、專家、教授、研究員、工程技術人員的己任,21世紀初的重任。
5.邁向國際新時期 2001年,21世紀開始,中國鋁型材走向國際化,出口,接軌,將提質增量進入國際市場。其實在90年代后期,已經有一些企業在出口,并且出口量和品種在增加。市場需求在要求鋁型材工業全面升級,靠技術進步,靠管理升級,靠意識更新,適應新世紀,適應進世貿。中國鋁型材工業的企業齊心合力,應該能稱雄于世界!
二.供論壇會代表和行業研討的個人意見
第一.先進發達國家著重人和環境,談安全和環境都是涉及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本來就是為了人類自
身的生活舒適。國外最近已經有“有危險的工作點周圍不允許有人”的新提法。
在此,提醒鋁型材行業特別應該著重安全和環保。
安全:
安全:工業生產,安全第一,預防在先,徹底整改。這不僅僅是口號,要視作為警句!
鋁型材企業的工人安全特別要提的是熔鑄和氧化。
熔鑄,要預防高溫金屬熔體的燙傷和由熔體造成的爆炸事故。鋁熔鑄爆炸事故國內外都有過。國內曾有過熔鑄車間爆炸造成全班工人傷亡的特大教訓,其它程度輕重的傷亡事故都有實例不少,這都是生命和血的教訓!切切警惕!熔鑄上事故致傷、致殘、致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缺乏安全教育和安全用具和安全措施。工人不能不給以安全教育,尤其是招用了大量的農民工,別說沒有當過一天工人的農民工,就是有一點工齡的農民工也不一定有足夠的安全知識和經驗積累,企業工人上崗前一定要舉行通常的和專業的安全教育培訓,既要懂得預防,還要曉得事發之時的應急處理。設備隱思要定時檢查,要會檢查,上廠的安全員是不可少的。
氧化是要防酸堿傷人,傷身,槽邊抽風排氣不能馬虎,酸堿煙霧不但傷害人,還對產品質量不利。新建的、成規模的工廠都在注意改善和加強,可是,尚有問題存在的工廠也不在少數。
除熔鑄和氧化,不等于擠壓不存在工業安全問題,擠壓模破裂碎塊飛擊傷人的事故,穿孔擠壓的穿孔針穿死人的事故也曾發生過。工業生產的安全處處要當心,時時要注意。
安全問題必須向企業主提醒,工人也要有強的自我人身保護意識。
環保
環保:工業進步,物質豐富,控制環保,同在其中。
環保首先提燃料。氣體燃料最好,國外普遍采用,國內少用。鋁型材廠用燃料的地方是熔鋁爐、鑄造爐、均勻化爐、擠壓錠加熱爐、模具加熱爐、時效爐、表面處理烘烤爐、熱水封孔的熱水鍋爐(現在少用)等等。
能源有電和燃料,燃料按分類從優到次的排列是氣體燃料(天然氣、石油氣等)——液體燃料(柴油、重油等)——固體燃料(煤、焦炭等)。氣體燃料是清潔、高效的燃料。固體燃料就是煤,國家不提倡用煤,煤含硫,燃燒產物含氣態硫化物和粉塵,嚴重的污染環境,這是眾所周知的環保常識,國家為了改善環境,合理利用能源,投入大量資金在建設西氣東送工程和在廣東由國家投資300億元的LMG工程,這些都將是解決工業燃氣的浩大工程??墒?,國內的不少鋁型材廠在2000年燃油價猛漲之后,從經濟的生產成本考慮,將某些爐子從燃油改燃煤。鋁型材廠能源從用電到用燒油,近來有的又從燒油改燒煤,這是值得行業上大家來探討,國家主管部門要考慮的問題。
表面處理:酸蝕砂面工藝。
酸蝕的問題在于酸蝕的廢水排放,其廢水不加處理和處理不好,都是會造成排放物的污染環境問題。同樣值得行業上共同探討,國家主管部門考慮?!段募防锸沼兴嵛g砂面的文章,同樣是給論壇會論談和研討。
第二.行業管理。中國已經將政企分離,國家行政不管行業、企業,由行業自己管行業及企業。所以,必須強化行業管理,當然,這或許不屬于技術的內容,可是技術離不開行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已經成立和工作,行業協會工作盡快見效。企業想知道中國和國際鋁型材行業的信息動態情況,企業數,裝備數量及狀況,產能及產量,市場及分布,技術進步及發展,研究成果及動向等等。行業里出現有損于行業形象事實的行業自律和自理,促成行業的健康發展,保護行業利益及企業利益。
前些年,也有鋁型材企業在組織協會方面做過工作,后來只成立了商會,如:廣東有大瀝鋁型材商會、南海鋁型材商會等等。廣東有色金屬加工學術委員會第三屆委員會從1996年以來,在我國的鋁型材行業方面做了大量的、積極的、見有成效的工作,他的立足點在鋁型材技術,其紐帶效果是出色的,技術推進的效果也是為行業內外所公認,社會的認可,行業的信任,企業的肯定及支持,成為他們工作的動力和信心。他們自身靠的是“市場意識”和"工i作取信”,積極奮發,堅持和開展鋁型材技術的社會工作。
愿自鋁型材企業的生產許可證換發證起,鋁型材工業的行業管理能步入軌道,做出效果,企業關心結果。
第三.行業的技術刊物和技術會議。
刊物雜志,《輕合金加工技術》辦得不錯,受行業內外歡迎。但是,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刊物相比尚有差距,文章的內容、來源、深度、精度、廣告、裝幀、發行等等需要提高。辦刊是十分耗費人力、精力、物力和財力的事情,離不開行業和企業的支持。當然,要有刊物自己的獨立性,即是運作機制,讓辦刊辦雜志的具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潛力能得以充分發揮,這樣的話,刊物形成自身實力,是能夠辦好的,國內的例子也有。《輕合金加工技術》的辦刊歷史很長久,自1964年以來,已經有37年的歷史,其經驗積累豐富,若結合轉變,運用新技術,讓此刊物也與國際接軌是完全不成問題?!朵X加工》、《輕金屬》、《經濟情報》等等,辦刊上都下了不少功夫,辦得不錯,繼續努力,為行業,進市場,定能越辦越好,走出國門,邁進世界。廣東省有色金屬加工學術委員會《會訊》和LW鋁業加工技術中心《鋁業加工新技術通訊》,歷史雖短,定位不高,卻有特色,越來越受歡迎。
技術會議,技術會議國內雖不少,可是也與西方的國際性技術會議的差距很大。不成規模,不成規律。在美國有四年一次的“國際鋁型材技術研討會”(Aluminum Extrusion Technology Seminar),由鋁業協會(Alumi-num Association)和鋁型材協會(Aluminum Extrusion Council——aec)主辦,到會的人多,單位多,國家多,內容多而豐富,覆蓋面廣,有深度,會議有印刷裝幀不錯的《文集》。歐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也有類似的鋁型材或鋁加工的技術性研討會。在中國國內,連國內的大型鋁型材技術研討會都未成氣候,更談不上國際性的大型鋁型材技術研討會了。在1992年由我辦過一次“全國鋁型材生產技術研討會”,當時正處于我國鋁型材發展的巔峰時期,會議開得可以,到會人數遠遠超過預測,遺憾的是會議資料全是發的單篇,未匯集成《文集》。這次,“2001年鋁型材技術論壇會”,是否權作這方面的再次嘗試和開始,是否將來也可定期舉行?形成時間規律?各個方面也便于工作準備、寫作準備,特別是技術文稿的積累和準備,會議準備充分就能更好的達到預期效果和大家所期望的效果。如果能有實力強,品牌響的一些企業作出日常的實際支持,我們想,這是可以辦到的。技術會議辦好,企業在技術會議上樹立的形象效果決不會亞于企業在社會上做商業廣告宣傳的效果,品牌要求有技術含量,技術含量營造實實在在的實力形象。
協會工作,我們的前輩王哲,高云震等作有貢獻和奉獻,盡管他們一個過世,一個已退休多年,可是前輩們對行業工作的作用是大的,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輕金屬協會工作他們打下基礎,開展工作,《輕合金文集》一(1983)、二(1986)、三(1991),都是他們當年工作的結晶。前輩的敬業榜樣,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第四.中國鋁型材技術進步與差距
中國鋁型材工業45年,技術進步不小,盡管近20年進步顯著,不過總體上是消化和仿制多,創新和研發少;仿制到位不足,價格競爭過激;視察無序,品質雜亂。市場競爭激烈是市場經濟不可避免的,企業要立穩以“質取勝創品牌”的立場,價格和成本的控制切切不能以犧牲技術和質量作代價。企業定位要升不能降,要實不能虛。
中國鋁型材工業前20多年,計劃經濟打基礎,從哈爾濱東輕開始;近20年市場經濟大發展,從廣東南海大瀝開始;廣東鋁型材工業的發展既離不開內地技術和勞力的支持,整個中國鋁型材工業更離不開相關行業的支持,基于中國的起步和家底狀況,相關企業在積極消化引進,完成種種原輔材料、主輔設備的國產化方面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極大地支撐和托起了中-國鋁型材工業的飛速發展。這是要致以衷心感謝的!鋁型材企業的應該向他們致以衷心的感謝!愿今后他們還會有更多、更好的開發和研發合作。相關企業包括大學院校和科研設計院所。產學研結合路要走,是技術研究,產品開發,理論進步,指導實踐的好路。
鋁型材行業技術隊伍方面,目前積累多,提升少;經驗豐富,理論不足;現場壓力大時間緊,知識更新升級不及時,缺少有既有扎實理論基礎,又有豐富實踐能力的鋁型材技術人才隊伍,這將會是鋁型材技術發展路上的阻滯。
個人意見具體于下,肯定不全面,不都對?!段募防锏母髌恼掠袕母鱾€角度的詳細的專業論述,集合起來就全面,筆者在此處是簡略的拋磚引玉,供討論研究。
鋁型材各技術方面的工作成績和差距。
熔鑄:熔鑄是基本質量,內在質量。質量要點:合金化、凈化、細化、均勻化。
進步:研制了泡沫陶瓷過濾板(應用較普遍)、硅酸鋁纖維材料及其制品(基本都在用)、熱頂同水平鑄造(大部分用上)、高保溫性能流盤、流槽耐火襯里材料(部分在用)、節能低耗再生式熔鋁爐(應用尚不普及)、鋁鈦硼絲及連續細化、氣(熔劑)粉吹人精煉的裝置和熔劑粉(基本都在用)、金屬元素添加劑——銅、鐵、猛、鉻、鎳、硅、鈦硼等等添加劑(較多的在用)、燃油均勻化爐(應用距離尚遠)等等,應用程度不同。
差距:廢鋁分類分級管理差,對某些成分微量含量所造成的影響不認識;熱頂鑄造尚未全普及;連續爐外凈化基本上沒用;爐前成分快速分析及控制應用很不普及;精煉用氮氣質量未得到應有重視;鋁型材廠鋁熔體的氫含量沒測,不知道;均勻化工藝應用遠不普及,均勻化的質量檢查不懂,連續均勻化國內還沒有首用;……
不過,最近聽說國內型材廠的鑄錠(鑄棒)出口到美國受歡迎。中國現有的鑄造質量水平到底如何?大家分析和探討。
2.擠壓:擠壓是定型質量,關鍵質量。鑄錠一經擠壓和熱處理,型材基本產品定型。要控制:性能、尺寸、表面、機臺效率、模具壽命、成材率。
進步:擠壓錠感應加熱爐(實現梯度加熱,用戶不多),模具感應加熱爐(模具快速加熱,有個別廠剛開始試用),冷床毛氈化(減少型材表面擦劃傷,用的廠家較多)、牽引機(改善型材幾何尺寸,一小部分廠在用)、模具吹氮冷卻(改善型材表面質量,提高工作帶壽命,筆者只見過1家在用)、……
差距:牽引機、雙牽引、飛鋸、3T控制、恒溫或恒速擠壓、型材出口水冷裝置未達工藝要求(不能完全控制大截面厚壁型材的均勻冷卻)、立式淬火爐(生產某些工業鋁型材熱處理所必須)、擠壓痕控制均勻、尺寸公差準確控制(用戶要求越來越高,盡量要滿足)、擠壓速度不高、機臺效率低、模具壽命不高、一模多孔擠壓幾乎不能、模具CAD/CAM技術和裝備差距大、高速鋸床(切型材無毛刺)、……
3.表面處理:表面處理是“外包裝”質量,直覺質量。型材最終產品的“包裝”工藝和工序。要控制:色澤均勻及膜或涂層厚度及物理化學性能。
進步:新技術應用進步較大,各種預處理和氧化著色的添加劑、多彩鋁、均勻著色、電泳、噴漆、噴粉、打砂(噴砂、拋丸、拋光、掃紋)、電解拋光、陶瓷化表面處理、木紋處理(立吊、轉印、噴涂都有)、注膠或穿條生產隔熱型材、……。鋁型材表面處理方面這些年由于建筑鋁型材的發展而各個企業引進較多。
差距:色差控制、廢水廢渣處理、排放的環保及治理、噴涂主設備(噴槍)、……
4.廢料回收及再生。鋁資源豐富,可是合理回收,科學再生沒能夠引起我們行業和社會的重視。中國鋁廢料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方面的社會管理和企業方面的技術及裝備等等還很落后。社會廢料的混亂,使得廢料再利用難,購鋁門窗廢料都會有怕影響本企業合金成分的問題,有時購買中間合金都會有顧忌等等。
目前,生產6系以外合金的工廠多了,在此要提醒,這些企業對企業內的廢料管理都要予以高度的重視,一定要全工序上分類(高硅、高鎂、高銅、高錳、高鋅等等)分級嚴格管理個工序的生產廢料,否則混料帶來的后患無窮。不少型材廠的廢料管理不夠好。
廢料回收及再生問題在此一提,不深談。
第五.目前中國鋁型材行業上的幾個技術動向:
1.私人企業頻頻出國到西方發達國家學習考察,赴德國、意大利、瑞士、西班牙、法國、日本、韓國、美國等等。
2.引進發達國家的設備和工藝:日本宇部、德國西馬克、意大利不萊達的擠壓機,長錠加熱爐,熱剪,輥式矯形機,模具方面的多種設備(模具設計制造加工設備、模具清理設備),拋光機,拋丸機,掃紋機,噴粉,噴漆,電泳,均勻著色,立吊電泳,轉印(噴涂)木紋,多彩鋁,生產隔熱型材的美國打膠機和歐洲穿條機,歐洲國家的門窗加工中心等等。
3.企業積極將硬件升級提檔。廣東亞洲廠引入國外資金,進宇部4000噸(1臺)和2750噸(2臺)擠壓機替代臺灣800-1000噸擠壓機,進行燃料改用燃氣的技術改造,請美國顧問指導管理大改造;廣東興發廠積極開展產學研三結合,建立研究所加大研發力度和投入;廣東堅美廠立吊氧化著色電泳線達產擴產,增加3600噸擠壓機;廣東金蘭訂日本宇部擠壓機(3600噸);吉林麥達斯廠上7500噸擠壓機;山東叢林廠要上10000噸擠壓機、進7500擠壓機,建成工業鋁型材基地;遼寧忠旺廠要上4000噸(擬訂進口機)等以上的中大型擠壓機;湖南鴻儀廠訂德國西馬克3600噸擠壓機,用于生產高精鋁型材;甘肅西北鋁上4000噸歐洲反向擠壓機,生產高檔型材和管材;福建南平鋁廠添置意大利布萊達擠壓機,日本蘭氏氟碳噴涂線;廣東西林廠準備全線升級,在向國內外公開招標;浙江棟梁廠首家進西班牙拋光機和意大利多彩鋁;福建三源廠首家引進拋丸機;廣東西林廠首家引進木紋表面處理和隔熱型材穿條機;廣西南寧鋁廠首家引進噴涂木紋生產線(二次噴涂);貴州鋁廠首家進德國YAW氣幕鑄造系統(引進國外鑄造系統最早是廣東有色加工廠,1983年進美國Wagstaff熱頂鑄造系統;90年代廣東興發、華聯、統一和福建南平先后進Wagstaff氣滑鑄造);……等等??傊X型材廠的技改動作和動向甚多,甚大。
4.增機擴產,上大機(大于5500噸),有想法的多。不過,產品結構要明,市場模底要細,謹慎投資要緊,切忌盲目硬拼。上小機(800-1000噸以下)靠增機臺數量要節制,勞動效率和機臺效率可以算算細帳,鋁型材生產靠勞動密集并不可取(摘錄美國和日本的擠壓機狀況列于表1和表2,供參考),中國鋁型材生產也應當考慮自動化求產品質量的穩定。大型企業新添擠壓機的技術性能水平要求在提高,不過也有一些企業在撿漏,撿購大企業的淘汰機,這種做法上小廠還行,靠此擴產達規模上檔次就不可取。
美國AEC會員170個公司,443臺擠壓機,最小170噸機,擠1英寸錠(ф25.4mm),最大15500噸機,擠32英寸錠(ф812.8mm)。1250-3000噸的擠壓機占比例最大。170個公司中能生產硬合金的工廠25個,占會員公司數的14.7%。
日本擠壓機:41個公司70家廠269臺擠壓機。1360-3000噸擠壓機占比例最大。
1999年,日本的39個鋁型材廠,有38家的生產數據,1999年的合計產量是102萬噸(101.839萬噸)。
5.模具設計和加工升級動作在加快。華加日、亞洲等等都購置了這方面先進的新設備,增強和提高模具設計和加工的水平和檔次。
6.擠壓機的購置,對性能和檔次的要求在提高。
7.在加大國內外工業鋁型材的市場和技術開發力度,特別是知名大廠在開拓和打人發達國家的鋁型材
市場,包括建材市場和工業材市場;也有的企業在向外開拓不發達國家的鋁型材市場。
8.廠所院校的有機結合在再啟動,大學院校,研究院所,設計院所等等的實質性結合和聯合,是企業和院校院所雙雙互補和得益的創新研發好路子。
目前,中國鋁型材工業的產品水平、裝備水平和技術水平狀況是:綜合成材(成品率)率不高;質量等級不高,而且市場上低檔料還不少;臺灣機、國產機多,高性能、高檔機少;小型機多,中型機少;表面處理技術引進多,前部工序技術引進少;型材內銷多,出口少,出口發達國家更少;建筑鋁型材多,工業鋁型材少;普通型材多,高精型材少;產品仿制多,研發少;生產軟合金的多,生產硬合金的少;型材品牌國內成名的多,國際成名的少或無等等。中國鋁型材行業的迅猛發展到目前還暴露出一些基礎差問題,包括基礎管理問題,基礎素質問題,甚至基礎概念問題等等,極需業主去認識和作努力,積極迅速去解決去提高,夯實基礎,穩固發展。目前來說,認定與發達國家的水平差是多少年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差距具體在哪里?出過國的企業主和工程技術人員好好介紹介紹,交流交流;能有條件的多走出去開開眼界,長長見識;在國內還是應該多溝通,勤交流,技術、管理、經營的進步無止境,僅僅是先行和后走的時間問題。學習、總結、交流、提高,各自會有得益于其中,最后決策才回到你企業見效,營造合力推動行業進步。
結束語
鋁型材從軍事用途到民用,一直是受歡迎和喜用的金屬材料,資源豐富,再生利用率極高,鋁型材的絢麗多彩和高實用性,在建筑業上的應用決不會被取代,在各個工業領域的用途已經不少,開發余地還大得很,市場相當廣闊。國內市場,要提高認識上檔次,生產者和消費者都要提高認識,上檔次才能打進發達國家的市場,上檔次靠技術進步;打開國際市場,還要具有創新性的研究和開發,創自身知識產權價值的產品,創國際晶牌,中國鋁型材工業前景是光明的!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燦爛。中國要建成鋁型材強國,靠的是整個中國鋁型材工業總體和整體,質優才有價高,共同努力拼搏,肯定能讓中國鋁型材工業稱強于世界!
中國鋁加工業的鼻祖,位于哈爾濱市的東北輕合金加工廠,早期屬冶金部叫101廠,現名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她是中國第一家鋁鎂合金加工基地(以下簡稱“東輕”)。建國初期,國家為增強國防力量,建立自己的航空工業,決定建設一個為飛機制造提供輕金屬材料的鋁鎂合金加工廠,陳云于1952年2月4日寫出報告,楊尚昆批辦,經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親自批準此報告,定位于哈爾濱市平房區。101廠的一期工程始建于1954年4月,用了2年半時間,完成20余萬平方米的建筑施工,安裝了2萬1千噸的設備,建成:熔鑄、壓延、擠壓三個生產車間和輔助設施,設計能力2.6萬噸;1958年6月14日二期工程破土動工,到1965年竣工投產,建成:鍛壓、鋁鎂粉、鋁箔、工藝管車間及鎂合金熔鑄生產線,形成年生產能力3.6萬噸。至此,中國第一個大型鋁鎂合金加工企業正式建成。開始中國自行生產航空材料及國防軍工材料,產品有:鋁及鋁合金的板、帶、箔、管、棒、型氣線、鍛件、粉等等。從此開始了中國鋁加工的歷史,和中國鋁型材的歷史。
國家領導人對鋁加工業很重視。東輕建廠后,國家領導人到東輕視察,50-60年代有:朱德、周恩來、董必武、鄧小平、李富春、楊尚昆、彭真、彭德懷、賀龍、羅瑞卿、陸定一、薄一波、班禪、余秋里、李德生、宋仁窮、林楓等;80年代有:李鵬、榮毅仁、張勁夫、鄧力群、耿飆、黃華;90年代有:江澤民、喬石、李瑞環、鄒家華、吳邦國。
國家領導人楊尚昆、喬石等也到過廣東興發視察。
世紀之交的2001年,國家領導人朱镕基總理先后到過西南鋁和南寧鋁廠視察,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先后到西南鋁和東輕視察。
國家對鋁加工的重視,對我們是鼓舞和激勵,輝煌的只是過去,燦爛的明天還得靠不懈的努力拼搏!
一.中國鋁型材工業歷史
中國的鋁型材工業:起于20世紀50年代——1956年;興盛于20世紀80-90年代;目前,2001年,進入21世紀新年代,是中國鋁型材的“二次騰飛”,“二次創業”時期,行業結構,企業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等等正在發生著一系列較大的變化,中國加入WT0,更會有市場和經濟上的大變化。21世紀新年代是中國鋁型材工業大有作為的時代。
中國的鋁型材工業歷史追溯。
中國的鋁型材工業歷史大約可分:空白時期;起步時期;計劃經濟建設時期;市場經濟建設時期;邁向國際新時期……。
1.空白時期 20世紀,1955年以前是空白時期。
2.起步時期 20世紀,50年代,起步時期。
1956年東輕建成,生產軍工鋁型材起步。20世紀50年代,不少人都知道的101廠,現在的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第一家鋁鎂合金加工基地,從她開始了中國鋁加工工業的歷史,中國鎂加工工業的歷史也從此開始,當然也是中國鋁型材工業歷史的開始。東輕建廠40多年來,出鋁材,出人才,人們敬稱“東輕”為中國鋁加工業的搖籃。
3.計劃經濟建設時期 20世紀,60—70年代,計劃經濟建設時期,中國鋁型材工業的基礎時期,新建企業以建三線大型企業以及國營中小型企業為主,產品仍是軍工為主,民用鋁材因鋁資源問題應用受限制和控制。
在東輕建成之后的十余年,在國內的一些省份先后建設了一些“有色金屬加工廠”:有的是上擠壓機,有的是上軋機。擠壓機生產軍工以外工業用的鋁型材,現在大家叫的工業鋁型材,如:北京鋁材廠,天津有色金屬加工廠(天津鋁材廠),長春有色金屬加工廠,營口有色金屬加工廠,長沙有色金屬加工廠,成都有色金屬加工廠,成都鋁材廠,上海銅材廠,上海有色合金廠……等等都有擠壓機生產鋁型材,包括鋁管材。
在這時期里,東輕鋁材支援國防建設,出人才援建新的鋁加工廠。東輕援建的鋁加工廠有:60年代第一批援建的:西南鋁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以下簡稱“西南鋁”),西北鋁加工廠——隴西(以下簡稱“西北鋁”);80年代第二批援建的:華北鋁加工廠——涿州(以下簡稱“華北鋁”),廣東省有色金屬加工廠——廣州(以下簡稱“廣東加工廠”);隨后援建的,華東鋁加工廠——鎮江(以下簡稱“華東鋁”),青島鋁加工廠——青島(以下簡稱“青島鋁”),渤海鋁加工廠——秦皇島(以下簡稱“渤海鋁”),這些廠都是以東輕派生或東輕的人才為主力建設起來的鋁加工廠,都是國營企業。東輕直接援建的鋁加工廠到此為止,這些廠都有擠壓機,有生產鋁型材,西南鋁還擁有中國最大的12500噸擠壓機(水壓機)和8000噸擠壓機(原是水壓機,現改造成油壓機)。上列各廠,僅廣東加工廠是單一的鋁型材,其它的廠分別還有鋁板帶箔材,西北鋁有鋁粉。
迄今為止,東輕、西南鋁、西北鋁一直是在承擔著中國國防軍工航天航空工業用鋁型材和各種鋁材生產重任的大型國營企業,他們能生產鋁合金所有8個系列及各個牌號的產品,東輕和西北鋁還擁有變斷面鋁型材生產技術,西南鋁是中國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實力最強的綜合性特大型鋁加工企業。
在20世紀70-80年代里,上述的不少國營企業,曾經引進過較多國外鋁型材方面的設備和工藝,引進日本和歐美的鋁型材技術:日本宇部擠壓機,美國薩頓擠壓機,意大利布萊達擠壓機,意大利西薩特氧化線,法國法卡斯氧化線,日本東洋技研氧化線、電泳線,美國瓦格斯塔夫鑄造系統、洛馬熔鑄線,各類爐子,還有模具和門窗的加工設備等等。這一時期出現有一個引進國外鋁型材技術的高潮,引進是以日本和歐美技術為主,技術是先進的,可是費用是高的。在這個時期里,中國鋁型材工業發展速度并不太快,可是為以后鋁型材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國營企業在引進技術和裝備之后,開始消化國外技術,積累了經驗,培養了人才。
4.市場經濟建設時期 20世紀,80-90年代,市場經濟建設時期,中國鋁型材工業的大發展時期。各地興建、擴建鋁廠,鋁資源方面國產和進口并有;政策放開,港資,鄉鎮企業,私人企業,齊齊上馬;改革開放,刺激市場,需求激增,鋁型材生產從國營軍工轉向民間,鋁型材產品從軍工轉向民用,電子工業、新型建材——鋁門窗,隨后的建筑幕墻,市場需求極大的刺激了鋁型材工業的發展,鋁型材企業和鋁型材產量迅猛增長。
在20世紀80-90年代里,鄉鎮企業的崛起,他們把握投資不同于國營企業,加上港商進入大陸投資的原因,帶著臺灣的技術和設備大量進入中國。隨后是,國內對引進技術和設備的消化吸收加快,帶動了中國鋁型材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的工業發展和進步,這正是市場經濟,價格因素的必然結果。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投資小,技術含量不及歐美發達國家,可是能滿足當時的產品生產和社會需要。鋁型材生產廠的產品大多數是用于鋁門窗,后期加上用于建筑幕墻,鋁型材行業隨著建筑業起伏,日漸興旺。
南方,廣東的第一家鋁型材廠是深圳寶安的西林,緊接著的是廣州的圓村六廠(廣州市鋁合金型材制品廠),后者由于某些原因,六廠已經不存在。這兩個廠,當時都是國內與香港合資和作補償貿易,臺灣設備經過香港進來。在北方,營口鋁材廠,是中國最早轉入建筑鋁型材生產的企業,安裝日本宇部擠壓機。天津鋁材廠、成都鋁材廠也是早的,用日本字部擠壓機,生產工業鋁型材為主。在中部,中原六廠,也是國營企業與香港合資的建筑鋁型材生產廠。
鋁型材成了中國有色金屬行業里,改革開放之后發展極其迅速的一個行業,中國鋁型材廠已經領得國家鋁型材生產許可證的數字是640家。目前,還有一些是在停止辦理鋁型材生產許可證之后上的,持臨時生產許可證的鋁型材廠,尚未包括在內。如今,中國到底有多少家鋁型材廠?可能要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在今年開展鋁型材生產許可證換發證工作結束之后見結果。
廣東省基于改革開放的時間差,和毗鄰香港、臺灣,以及外國來中國必經香港的地理優勢,在發展鋁型材工業方面也先行了一步,與80年代改革開放同時起步。廣東省,南海市,特別是大瀝鎮成了中國鋁型材工業的新發祥地,大瀝鎮,最旺的時候有180余家鋁型材廠,現存160家不到,真正尚在生產的約120-130家,說法不一。于是,在大瀝鎮以鋁型材為中心,構成了國內鋁型材與其相關行業的物資供應和配套商務體系相當完善和發達的鋁型材基地。
這個時期里,受廣東鋁型材廠影響,漸漸沿海各省也在發展,廣西,福建,浙江,江蘇(包括上海),山東,遼寧等等發展很快。近來據聞,浙江湖州南潯和遼寧營口大石橋一帶新建了許多而且較為集中的鋁型材廠群,他們也許會形成中國東部和北方的新的鋁型材廠集中地。
后期,內地的各省份也相繼上鋁型材廠: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包括重慶),云南,貴州,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可能除西藏之外的各個省都有了數量規模不等的鋁型材廠。
近來,隨開發西部地區的形勢,寧夏,青海,新疆,甘肅的鋁型材廠也較為活躍。目前,鋁型材廠數量較多和鋁型材工業比較成形的地區,除廣東省之外,可能得數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等省了。
中國的鋁型材產量是多少?沒有準確的公布數字,各種角度的估計數不同??赡苋珖s120-130萬噸,廣東約在80萬噸左右。今后,也得靠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開展行業管理工作后的行業統計和數宇公布。
改革開放的20年,廣東鋁型材工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全國各地的技術人才和勞動人力和市場的支援,東輕、天津鋁、華北鋁、西南鋁等等都曾是為后建廠的技術人員和技工的實習培訓基地,前面提到基礎建設時期的那些鋁材廠里也有不少技術人才流向廣東,支援了廣東。隨后,廣東鋁型材的發達又帶動和推進了中國鋁型材工業的發展,全國各地到了廣東,南海,大瀝,辦鋁型材方面的各種事,無論是采購、學習、考察都方便的很,甚至有聘請廣東的鋁型材技術人員,出現有以前來廣東的各地各類技術人員和技工又回流的現象。中國鋁型材由北方到南方,南方又輻射擴散至全國。
中國鋁型材工業發展了45年,發展和進步迅猛的是近20年,這20年的發展和進步使中國成了世界的鋁型材工業大國,可是,還卻稱不起鋁型材強國。要將鋁型材大國變成為鋁型材強國是中國鋁型材工業的艱巨目標和任務,是中國鋁型材的企業主、專家、教授、研究員、工程技術人員的己任,21世紀初的重任。
5.邁向國際新時期 2001年,21世紀開始,中國鋁型材走向國際化,出口,接軌,將提質增量進入國際市場。其實在90年代后期,已經有一些企業在出口,并且出口量和品種在增加。市場需求在要求鋁型材工業全面升級,靠技術進步,靠管理升級,靠意識更新,適應新世紀,適應進世貿。中國鋁型材工業的企業齊心合力,應該能稱雄于世界!
二.供論壇會代表和行業研討的個人意見
第一.先進發達國家著重人和環境,談安全和環境都是涉及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本來就是為了人類自
身的生活舒適。國外最近已經有“有危險的工作點周圍不允許有人”的新提法。
在此,提醒鋁型材行業特別應該著重安全和環保。
安全:
安全:工業生產,安全第一,預防在先,徹底整改。這不僅僅是口號,要視作為警句!
鋁型材企業的工人安全特別要提的是熔鑄和氧化。
熔鑄,要預防高溫金屬熔體的燙傷和由熔體造成的爆炸事故。鋁熔鑄爆炸事故國內外都有過。國內曾有過熔鑄車間爆炸造成全班工人傷亡的特大教訓,其它程度輕重的傷亡事故都有實例不少,這都是生命和血的教訓!切切警惕!熔鑄上事故致傷、致殘、致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缺乏安全教育和安全用具和安全措施。工人不能不給以安全教育,尤其是招用了大量的農民工,別說沒有當過一天工人的農民工,就是有一點工齡的農民工也不一定有足夠的安全知識和經驗積累,企業工人上崗前一定要舉行通常的和專業的安全教育培訓,既要懂得預防,還要曉得事發之時的應急處理。設備隱思要定時檢查,要會檢查,上廠的安全員是不可少的。
氧化是要防酸堿傷人,傷身,槽邊抽風排氣不能馬虎,酸堿煙霧不但傷害人,還對產品質量不利。新建的、成規模的工廠都在注意改善和加強,可是,尚有問題存在的工廠也不在少數。
除熔鑄和氧化,不等于擠壓不存在工業安全問題,擠壓模破裂碎塊飛擊傷人的事故,穿孔擠壓的穿孔針穿死人的事故也曾發生過。工業生產的安全處處要當心,時時要注意。
安全問題必須向企業主提醒,工人也要有強的自我人身保護意識。
環保
環保:工業進步,物質豐富,控制環保,同在其中。
環保首先提燃料。氣體燃料最好,國外普遍采用,國內少用。鋁型材廠用燃料的地方是熔鋁爐、鑄造爐、均勻化爐、擠壓錠加熱爐、模具加熱爐、時效爐、表面處理烘烤爐、熱水封孔的熱水鍋爐(現在少用)等等。
能源有電和燃料,燃料按分類從優到次的排列是氣體燃料(天然氣、石油氣等)——液體燃料(柴油、重油等)——固體燃料(煤、焦炭等)。氣體燃料是清潔、高效的燃料。固體燃料就是煤,國家不提倡用煤,煤含硫,燃燒產物含氣態硫化物和粉塵,嚴重的污染環境,這是眾所周知的環保常識,國家為了改善環境,合理利用能源,投入大量資金在建設西氣東送工程和在廣東由國家投資300億元的LMG工程,這些都將是解決工業燃氣的浩大工程??墒?,國內的不少鋁型材廠在2000年燃油價猛漲之后,從經濟的生產成本考慮,將某些爐子從燃油改燃煤。鋁型材廠能源從用電到用燒油,近來有的又從燒油改燒煤,這是值得行業上大家來探討,國家主管部門要考慮的問題。
表面處理:酸蝕砂面工藝。
酸蝕的問題在于酸蝕的廢水排放,其廢水不加處理和處理不好,都是會造成排放物的污染環境問題。同樣值得行業上共同探討,國家主管部門考慮?!段募防锸沼兴嵛g砂面的文章,同樣是給論壇會論談和研討。
第二.行業管理。中國已經將政企分離,國家行政不管行業、企業,由行業自己管行業及企業。所以,必須強化行業管理,當然,這或許不屬于技術的內容,可是技術離不開行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已經成立和工作,行業協會工作盡快見效。企業想知道中國和國際鋁型材行業的信息動態情況,企業數,裝備數量及狀況,產能及產量,市場及分布,技術進步及發展,研究成果及動向等等。行業里出現有損于行業形象事實的行業自律和自理,促成行業的健康發展,保護行業利益及企業利益。
前些年,也有鋁型材企業在組織協會方面做過工作,后來只成立了商會,如:廣東有大瀝鋁型材商會、南海鋁型材商會等等。廣東有色金屬加工學術委員會第三屆委員會從1996年以來,在我國的鋁型材行業方面做了大量的、積極的、見有成效的工作,他的立足點在鋁型材技術,其紐帶效果是出色的,技術推進的效果也是為行業內外所公認,社會的認可,行業的信任,企業的肯定及支持,成為他們工作的動力和信心。他們自身靠的是“市場意識”和"工i作取信”,積極奮發,堅持和開展鋁型材技術的社會工作。
愿自鋁型材企業的生產許可證換發證起,鋁型材工業的行業管理能步入軌道,做出效果,企業關心結果。
第三.行業的技術刊物和技術會議。
刊物雜志,《輕合金加工技術》辦得不錯,受行業內外歡迎。但是,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刊物相比尚有差距,文章的內容、來源、深度、精度、廣告、裝幀、發行等等需要提高。辦刊是十分耗費人力、精力、物力和財力的事情,離不開行業和企業的支持。當然,要有刊物自己的獨立性,即是運作機制,讓辦刊辦雜志的具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潛力能得以充分發揮,這樣的話,刊物形成自身實力,是能夠辦好的,國內的例子也有。《輕合金加工技術》的辦刊歷史很長久,自1964年以來,已經有37年的歷史,其經驗積累豐富,若結合轉變,運用新技術,讓此刊物也與國際接軌是完全不成問題?!朵X加工》、《輕金屬》、《經濟情報》等等,辦刊上都下了不少功夫,辦得不錯,繼續努力,為行業,進市場,定能越辦越好,走出國門,邁進世界。廣東省有色金屬加工學術委員會《會訊》和LW鋁業加工技術中心《鋁業加工新技術通訊》,歷史雖短,定位不高,卻有特色,越來越受歡迎。
技術會議,技術會議國內雖不少,可是也與西方的國際性技術會議的差距很大。不成規模,不成規律。在美國有四年一次的“國際鋁型材技術研討會”(Aluminum Extrusion Technology Seminar),由鋁業協會(Alumi-num Association)和鋁型材協會(Aluminum Extrusion Council——aec)主辦,到會的人多,單位多,國家多,內容多而豐富,覆蓋面廣,有深度,會議有印刷裝幀不錯的《文集》。歐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也有類似的鋁型材或鋁加工的技術性研討會。在中國國內,連國內的大型鋁型材技術研討會都未成氣候,更談不上國際性的大型鋁型材技術研討會了。在1992年由我辦過一次“全國鋁型材生產技術研討會”,當時正處于我國鋁型材發展的巔峰時期,會議開得可以,到會人數遠遠超過預測,遺憾的是會議資料全是發的單篇,未匯集成《文集》。這次,“2001年鋁型材技術論壇會”,是否權作這方面的再次嘗試和開始,是否將來也可定期舉行?形成時間規律?各個方面也便于工作準備、寫作準備,特別是技術文稿的積累和準備,會議準備充分就能更好的達到預期效果和大家所期望的效果。如果能有實力強,品牌響的一些企業作出日常的實際支持,我們想,這是可以辦到的。技術會議辦好,企業在技術會議上樹立的形象效果決不會亞于企業在社會上做商業廣告宣傳的效果,品牌要求有技術含量,技術含量營造實實在在的實力形象。
協會工作,我們的前輩王哲,高云震等作有貢獻和奉獻,盡管他們一個過世,一個已退休多年,可是前輩們對行業工作的作用是大的,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輕金屬協會工作他們打下基礎,開展工作,《輕合金文集》一(1983)、二(1986)、三(1991),都是他們當年工作的結晶。前輩的敬業榜樣,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第四.中國鋁型材技術進步與差距
中國鋁型材工業45年,技術進步不小,盡管近20年進步顯著,不過總體上是消化和仿制多,創新和研發少;仿制到位不足,價格競爭過激;視察無序,品質雜亂。市場競爭激烈是市場經濟不可避免的,企業要立穩以“質取勝創品牌”的立場,價格和成本的控制切切不能以犧牲技術和質量作代價。企業定位要升不能降,要實不能虛。
中國鋁型材工業前20多年,計劃經濟打基礎,從哈爾濱東輕開始;近20年市場經濟大發展,從廣東南海大瀝開始;廣東鋁型材工業的發展既離不開內地技術和勞力的支持,整個中國鋁型材工業更離不開相關行業的支持,基于中國的起步和家底狀況,相關企業在積極消化引進,完成種種原輔材料、主輔設備的國產化方面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極大地支撐和托起了中-國鋁型材工業的飛速發展。這是要致以衷心感謝的!鋁型材企業的應該向他們致以衷心的感謝!愿今后他們還會有更多、更好的開發和研發合作。相關企業包括大學院校和科研設計院所。產學研結合路要走,是技術研究,產品開發,理論進步,指導實踐的好路。
鋁型材行業技術隊伍方面,目前積累多,提升少;經驗豐富,理論不足;現場壓力大時間緊,知識更新升級不及時,缺少有既有扎實理論基礎,又有豐富實踐能力的鋁型材技術人才隊伍,這將會是鋁型材技術發展路上的阻滯。
個人意見具體于下,肯定不全面,不都對?!段募防锏母髌恼掠袕母鱾€角度的詳細的專業論述,集合起來就全面,筆者在此處是簡略的拋磚引玉,供討論研究。
鋁型材各技術方面的工作成績和差距。
熔鑄:熔鑄是基本質量,內在質量。質量要點:合金化、凈化、細化、均勻化。
進步:研制了泡沫陶瓷過濾板(應用較普遍)、硅酸鋁纖維材料及其制品(基本都在用)、熱頂同水平鑄造(大部分用上)、高保溫性能流盤、流槽耐火襯里材料(部分在用)、節能低耗再生式熔鋁爐(應用尚不普及)、鋁鈦硼絲及連續細化、氣(熔劑)粉吹人精煉的裝置和熔劑粉(基本都在用)、金屬元素添加劑——銅、鐵、猛、鉻、鎳、硅、鈦硼等等添加劑(較多的在用)、燃油均勻化爐(應用距離尚遠)等等,應用程度不同。
差距:廢鋁分類分級管理差,對某些成分微量含量所造成的影響不認識;熱頂鑄造尚未全普及;連續爐外凈化基本上沒用;爐前成分快速分析及控制應用很不普及;精煉用氮氣質量未得到應有重視;鋁型材廠鋁熔體的氫含量沒測,不知道;均勻化工藝應用遠不普及,均勻化的質量檢查不懂,連續均勻化國內還沒有首用;……
不過,最近聽說國內型材廠的鑄錠(鑄棒)出口到美國受歡迎。中國現有的鑄造質量水平到底如何?大家分析和探討。
2.擠壓:擠壓是定型質量,關鍵質量。鑄錠一經擠壓和熱處理,型材基本產品定型。要控制:性能、尺寸、表面、機臺效率、模具壽命、成材率。
進步:擠壓錠感應加熱爐(實現梯度加熱,用戶不多),模具感應加熱爐(模具快速加熱,有個別廠剛開始試用),冷床毛氈化(減少型材表面擦劃傷,用的廠家較多)、牽引機(改善型材幾何尺寸,一小部分廠在用)、模具吹氮冷卻(改善型材表面質量,提高工作帶壽命,筆者只見過1家在用)、……
差距:牽引機、雙牽引、飛鋸、3T控制、恒溫或恒速擠壓、型材出口水冷裝置未達工藝要求(不能完全控制大截面厚壁型材的均勻冷卻)、立式淬火爐(生產某些工業鋁型材熱處理所必須)、擠壓痕控制均勻、尺寸公差準確控制(用戶要求越來越高,盡量要滿足)、擠壓速度不高、機臺效率低、模具壽命不高、一模多孔擠壓幾乎不能、模具CAD/CAM技術和裝備差距大、高速鋸床(切型材無毛刺)、……
3.表面處理:表面處理是“外包裝”質量,直覺質量。型材最終產品的“包裝”工藝和工序。要控制:色澤均勻及膜或涂層厚度及物理化學性能。
進步:新技術應用進步較大,各種預處理和氧化著色的添加劑、多彩鋁、均勻著色、電泳、噴漆、噴粉、打砂(噴砂、拋丸、拋光、掃紋)、電解拋光、陶瓷化表面處理、木紋處理(立吊、轉印、噴涂都有)、注膠或穿條生產隔熱型材、……。鋁型材表面處理方面這些年由于建筑鋁型材的發展而各個企業引進較多。
差距:色差控制、廢水廢渣處理、排放的環保及治理、噴涂主設備(噴槍)、……
4.廢料回收及再生。鋁資源豐富,可是合理回收,科學再生沒能夠引起我們行業和社會的重視。中國鋁廢料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方面的社會管理和企業方面的技術及裝備等等還很落后。社會廢料的混亂,使得廢料再利用難,購鋁門窗廢料都會有怕影響本企業合金成分的問題,有時購買中間合金都會有顧忌等等。
目前,生產6系以外合金的工廠多了,在此要提醒,這些企業對企業內的廢料管理都要予以高度的重視,一定要全工序上分類(高硅、高鎂、高銅、高錳、高鋅等等)分級嚴格管理個工序的生產廢料,否則混料帶來的后患無窮。不少型材廠的廢料管理不夠好。
廢料回收及再生問題在此一提,不深談。
第五.目前中國鋁型材行業上的幾個技術動向:
1.私人企業頻頻出國到西方發達國家學習考察,赴德國、意大利、瑞士、西班牙、法國、日本、韓國、美國等等。
2.引進發達國家的設備和工藝:日本宇部、德國西馬克、意大利不萊達的擠壓機,長錠加熱爐,熱剪,輥式矯形機,模具方面的多種設備(模具設計制造加工設備、模具清理設備),拋光機,拋丸機,掃紋機,噴粉,噴漆,電泳,均勻著色,立吊電泳,轉印(噴涂)木紋,多彩鋁,生產隔熱型材的美國打膠機和歐洲穿條機,歐洲國家的門窗加工中心等等。
3.企業積極將硬件升級提檔。廣東亞洲廠引入國外資金,進宇部4000噸(1臺)和2750噸(2臺)擠壓機替代臺灣800-1000噸擠壓機,進行燃料改用燃氣的技術改造,請美國顧問指導管理大改造;廣東興發廠積極開展產學研三結合,建立研究所加大研發力度和投入;廣東堅美廠立吊氧化著色電泳線達產擴產,增加3600噸擠壓機;廣東金蘭訂日本宇部擠壓機(3600噸);吉林麥達斯廠上7500噸擠壓機;山東叢林廠要上10000噸擠壓機、進7500擠壓機,建成工業鋁型材基地;遼寧忠旺廠要上4000噸(擬訂進口機)等以上的中大型擠壓機;湖南鴻儀廠訂德國西馬克3600噸擠壓機,用于生產高精鋁型材;甘肅西北鋁上4000噸歐洲反向擠壓機,生產高檔型材和管材;福建南平鋁廠添置意大利布萊達擠壓機,日本蘭氏氟碳噴涂線;廣東西林廠準備全線升級,在向國內外公開招標;浙江棟梁廠首家進西班牙拋光機和意大利多彩鋁;福建三源廠首家引進拋丸機;廣東西林廠首家引進木紋表面處理和隔熱型材穿條機;廣西南寧鋁廠首家引進噴涂木紋生產線(二次噴涂);貴州鋁廠首家進德國YAW氣幕鑄造系統(引進國外鑄造系統最早是廣東有色加工廠,1983年進美國Wagstaff熱頂鑄造系統;90年代廣東興發、華聯、統一和福建南平先后進Wagstaff氣滑鑄造);……等等??傊X型材廠的技改動作和動向甚多,甚大。
4.增機擴產,上大機(大于5500噸),有想法的多。不過,產品結構要明,市場模底要細,謹慎投資要緊,切忌盲目硬拼。上小機(800-1000噸以下)靠增機臺數量要節制,勞動效率和機臺效率可以算算細帳,鋁型材生產靠勞動密集并不可取(摘錄美國和日本的擠壓機狀況列于表1和表2,供參考),中國鋁型材生產也應當考慮自動化求產品質量的穩定。大型企業新添擠壓機的技術性能水平要求在提高,不過也有一些企業在撿漏,撿購大企業的淘汰機,這種做法上小廠還行,靠此擴產達規模上檔次就不可取。
美國AEC會員170個公司,443臺擠壓機,最小170噸機,擠1英寸錠(ф25.4mm),最大15500噸機,擠32英寸錠(ф812.8mm)。1250-3000噸的擠壓機占比例最大。170個公司中能生產硬合金的工廠25個,占會員公司數的14.7%。
日本擠壓機:41個公司70家廠269臺擠壓機。1360-3000噸擠壓機占比例最大。
1999年,日本的39個鋁型材廠,有38家的生產數據,1999年的合計產量是102萬噸(101.839萬噸)。
5.模具設計和加工升級動作在加快。華加日、亞洲等等都購置了這方面先進的新設備,增強和提高模具設計和加工的水平和檔次。
6.擠壓機的購置,對性能和檔次的要求在提高。
7.在加大國內外工業鋁型材的市場和技術開發力度,特別是知名大廠在開拓和打人發達國家的鋁型材
市場,包括建材市場和工業材市場;也有的企業在向外開拓不發達國家的鋁型材市場。
8.廠所院校的有機結合在再啟動,大學院校,研究院所,設計院所等等的實質性結合和聯合,是企業和院校院所雙雙互補和得益的創新研發好路子。
目前,中國鋁型材工業的產品水平、裝備水平和技術水平狀況是:綜合成材(成品率)率不高;質量等級不高,而且市場上低檔料還不少;臺灣機、國產機多,高性能、高檔機少;小型機多,中型機少;表面處理技術引進多,前部工序技術引進少;型材內銷多,出口少,出口發達國家更少;建筑鋁型材多,工業鋁型材少;普通型材多,高精型材少;產品仿制多,研發少;生產軟合金的多,生產硬合金的少;型材品牌國內成名的多,國際成名的少或無等等。中國鋁型材行業的迅猛發展到目前還暴露出一些基礎差問題,包括基礎管理問題,基礎素質問題,甚至基礎概念問題等等,極需業主去認識和作努力,積極迅速去解決去提高,夯實基礎,穩固發展。目前來說,認定與發達國家的水平差是多少年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差距具體在哪里?出過國的企業主和工程技術人員好好介紹介紹,交流交流;能有條件的多走出去開開眼界,長長見識;在國內還是應該多溝通,勤交流,技術、管理、經營的進步無止境,僅僅是先行和后走的時間問題。學習、總結、交流、提高,各自會有得益于其中,最后決策才回到你企業見效,營造合力推動行業進步。
結束語
鋁型材從軍事用途到民用,一直是受歡迎和喜用的金屬材料,資源豐富,再生利用率極高,鋁型材的絢麗多彩和高實用性,在建筑業上的應用決不會被取代,在各個工業領域的用途已經不少,開發余地還大得很,市場相當廣闊。國內市場,要提高認識上檔次,生產者和消費者都要提高認識,上檔次才能打進發達國家的市場,上檔次靠技術進步;打開國際市場,還要具有創新性的研究和開發,創自身知識產權價值的產品,創國際晶牌,中國鋁型材工業前景是光明的!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燦爛。中國要建成鋁型材強國,靠的是整個中國鋁型材工業總體和整體,質優才有價高,共同努力拼搏,肯定能讓中國鋁型材工業稱強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