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錠價格的持續走低,對行業龍頭產生了較大沖擊。美國鋁業最近公布,主要受減值支出拖累,公司2013年第四季度虧損23.4億美元,每股虧損2.19美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每股盈利4美分。2012年四季度則有盈利超過2.4億美元,每股盈利21美分。
美國鋁業2013年四季度業績較差,與鋁價表現基本一致。2012年四季度,LME期鋁價格底部區域在1900美元/噸,而2013年鋁價繼續探底,從年初的2075美元跌至年底的1745美元,全年跌15.9%。
美國鋁業是全球最大鋁業公司,其擅長后端高端鋁材加工,然而這也無法挽救該公司業績。
就國內情況來看,我國電解鋁主要應用于房地產行業。2013年房地產銷售雖然較為火爆,但施工面積和新開工面積增速低位徘徊。而電解鋁行業自身又有產能過剩壓力,鋁錠企業經營承受較大壓力。2014年電解鋁新增產能仍舊較多,過剩壓力仍然嚴重。
內蒙古明確規定:新建及改造電解鋁項目必須采用400KA及以上大型預焙槽工藝,鋁液電解交流電耗必須低于12750千瓦時/噸鋁,鋁錠綜合交流電耗必須低于13200千瓦時/噸鋁,電流效率原則上不應低于93%。銅、鋅冶煉項目單系列產能不低于10萬噸,裝備工藝必須為國內先進水平;鉛冶煉項目單系列產能不低于8萬噸,裝備工藝必須為國內先進水平。
內蒙古要求各盟市對重點礦區和成礦區帶劃定區域,覆蓋半徑一般控制在30公里以內,在此范圍內新建選礦廠的處理礦石能力必須達到一定規模,其中貴金屬不低于100噸/日、銅不低于300噸/日、鉛鋅不低于1000噸/日。
據了解,內蒙古將按照分散采礦、定點選礦、集中冶煉、集聚發展的原則規劃有色金屬的選礦、冶煉、加工項目布局,要求銅鉛鋅鎂冶煉企業建設在有色金屬專業園區,自給資源保障不低于30%。
近日,由貴州省地礦局117隊提交的《貴州省務(川)正(安)道(真)地區鋁土礦大塘向斜整裝勘查地質報告》通過專家評審,估算資源總量1.8億余噸,實現了重大找礦突破,為黔北地區煤、電、鋁一體化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障。
“這樣的市場信號是不利于技術創新的。”河南一家鋁廠負責人說,大量新建產能向資源。能源更豐富的地區轉移,本身也具備合理性。但應當避免對基礎資源價格的過多行政干預,營造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另一方面,新建產能集中在西北布局,遠離加工和消費市場,這樣的產業布局也欠合理。以新疆為例,生產一噸電解鋁,原料產品進出的運輸量相當于3噸半,在運輸領域同樣是巨大的能源消耗。
他說,這種差距并不完全是自然資源稟賦的差距,更不是技術水平的差距,而主要是電價政策的差距。僅以河南使用第三檔電價的240萬噸產能測算,如果轉換為第四檔電價,每年成本就會下降30億元或者說利潤空間擴大30億元。
美國鋁業2013年四季度業績較差,與鋁價表現基本一致。2012年四季度,LME期鋁價格底部區域在1900美元/噸,而2013年鋁價繼續探底,從年初的2075美元跌至年底的1745美元,全年跌15.9%。
美國鋁業是全球最大鋁業公司,其擅長后端高端鋁材加工,然而這也無法挽救該公司業績。
就國內情況來看,我國電解鋁主要應用于房地產行業。2013年房地產銷售雖然較為火爆,但施工面積和新開工面積增速低位徘徊。而電解鋁行業自身又有產能過剩壓力,鋁錠企業經營承受較大壓力。2014年電解鋁新增產能仍舊較多,過剩壓力仍然嚴重。
內蒙古明確規定:新建及改造電解鋁項目必須采用400KA及以上大型預焙槽工藝,鋁液電解交流電耗必須低于12750千瓦時/噸鋁,鋁錠綜合交流電耗必須低于13200千瓦時/噸鋁,電流效率原則上不應低于93%。銅、鋅冶煉項目單系列產能不低于10萬噸,裝備工藝必須為國內先進水平;鉛冶煉項目單系列產能不低于8萬噸,裝備工藝必須為國內先進水平。
內蒙古要求各盟市對重點礦區和成礦區帶劃定區域,覆蓋半徑一般控制在30公里以內,在此范圍內新建選礦廠的處理礦石能力必須達到一定規模,其中貴金屬不低于100噸/日、銅不低于300噸/日、鉛鋅不低于1000噸/日。
據了解,內蒙古將按照分散采礦、定點選礦、集中冶煉、集聚發展的原則規劃有色金屬的選礦、冶煉、加工項目布局,要求銅鉛鋅鎂冶煉企業建設在有色金屬專業園區,自給資源保障不低于30%。
近日,由貴州省地礦局117隊提交的《貴州省務(川)正(安)道(真)地區鋁土礦大塘向斜整裝勘查地質報告》通過專家評審,估算資源總量1.8億余噸,實現了重大找礦突破,為黔北地區煤、電、鋁一體化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障。
“這樣的市場信號是不利于技術創新的。”河南一家鋁廠負責人說,大量新建產能向資源。能源更豐富的地區轉移,本身也具備合理性。但應當避免對基礎資源價格的過多行政干預,營造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另一方面,新建產能集中在西北布局,遠離加工和消費市場,這樣的產業布局也欠合理。以新疆為例,生產一噸電解鋁,原料產品進出的運輸量相當于3噸半,在運輸領域同樣是巨大的能源消耗。
他說,這種差距并不完全是自然資源稟賦的差距,更不是技術水平的差距,而主要是電價政策的差距。僅以河南使用第三檔電價的240萬噸產能測算,如果轉換為第四檔電價,每年成本就會下降30億元或者說利潤空間擴大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