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2月12日消息,Capital Economics的資深商品分析師Caroline Bain在一份報告中稱,預計LME期鋁或在2014年年底觸及每噸2,000美元,因供應趨緊且需求穩步增加。
該分析師指出,近期美國鋁升水走高將是暫時的,這是因為區域供應瓶頸導致的,而不是全球供應緊俏的結果。
她稱,“海外的鋁廠仍繼續向美國出口鋁,因為這里的升水處于高位。”
鋁消費商組織AAS(Association of Aluminum Users)的發言人Chris Thorne指出,盡管LME在11月調整監管規則,但在諸如底特律、赫爾基辛等注冊倉庫,大型買家提貨的排隊等待時間仍增加了10%-20%。
LME的鋁庫存占全球鋁庫存總量的45%。
Caroline Bain補充稱,融資交易鎖定的鋁庫存或將被釋放,以流入有利可圖的美國現貨鋁市。
三個月期鋁周二收盤上漲0.4%至每噸1,707美元。
三個月期銅則收跌0.3%,至每噸7,076美元。
環保需求倒逼汽車“減負”
目前美歐市場均推行政策,迫使汽車制造商降低油耗和碳排放。其中,美國的CAFE(公司平均燃油經濟性)規則強制要求整車公司銷售的輕型車平均油耗不得超過規定的年度限值,并要求平均油耗到2016年增加值每加侖35.5公里,到2025年增加值每加侖54.5公里。歐盟雖然對汽車的燃油經濟性沒有做法令性的規定,但也通過征收較重的燃油稅來鼓勵消費者購買省油汽車。
通常情況下,車身自重約消耗70%的燃油,因此降低汽車油耗的首要問題就是使汽車輕量化。由于具備質量輕、耐磨、耐腐蝕、彈性好、抗沖擊性能優、加工成型好和再生性高等特點,有“輕金屬”之稱的鋁成為使汽車輕量化的首選材料了,鋁合金車身汽車因其節能低耗、安全舒適及相對載重能力強等優點而備受青睞。
分析人士表示,考慮到未來汽車制造商將致力于滿足CAFE標準,以及降低用戶對油耗成本的顧慮,提升車身的鋁化率即增加鋁板在汽車中的應用有望成為今后汽車用材的發展方向。
高盛報告指出,美國CAFE標準要求到2025年汽車碳排放量降低50%,這將推動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尋找替代材料生產輕型車,從而推動車用鋁板市場出現顯著增長。高盛預計,2013-2016年間,北美車用鋁板市場年復合增速將超過50%。
車用鋁需求有望顯著上升
目前鋁金屬在汽車上的使用正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汽車開始局部或整體使用鋁車身。
在日前的底特律車展上,福特發布了2015款F-150車型,車身97%采用鋁材料,較此前同款的鋼制車身車型減重320千克,燃油效率提升30%。F-150一直是福特旗下的經典皮卡,多年高踞美國的十大暢銷車榜首。去年該車型銷量超過76.3萬輛,占皮卡市場份額的40%。
鋁車身F-150的推出,是鋁材料首次用于制造全尺寸皮卡的大部分車身。高盛認為福特新款F-150車身采用鋁材料只是行業變化的“冰山一角”,預計未來幾年主要汽車原始制造商都將轉向部分或全部采用鋁制車身。
目前市場上大熱的特斯拉Model S車型即采用全鋁車身,其前后懸架大部分材料也采用鋁材,從而降低自重,解決電池續航問題。此外路虎攬勝越野車、大眾奧迪A8、奔馳CLA、通用雪佛蘭Corvette跑車等車身也都部分或全部采用鋁材料。
美國鋁業公司預計,到2015年北美汽車制造商生產的車身所使用的鋁板數量將增長三倍,到2025年增長9倍。美國鋁業CEO表示2014年將是汽車業鋁需求“顯著增長的開端”。
鋁業市場研究資深專家王登文指出,假設無論原鋁還是鋁合金全部用于鋁材加工(實際上鋁合金僅有20%可用于鋁材生產),假設按最高90%的成品率計算(實際成品率約80%-85%),2013年中國鋁材產量絕不會超過2510萬噸。
至于為什么推論出的數據與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出現了超過1400萬噸的差距,王登文認為,主要是鋁工業的重復統計方法導致,從而造成鋁加工業的假繁榮景象。
有業內研究機構的分析師向網易財經證實,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確實存在重復統計的問題,而且長期如此并且難以糾正。該分析師表示,在中國鋁加工行業,很難得出準確的產量數據,因為整個行業生產分散,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還很普遍,而且由于產品屬性的問題,也無法完全避免重復統計。
中國政府正在想法設法治理電解鋁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而鋁材產量的暴增顯然符合各方期待的鋁工業轉型目標,所以這個難以避免的重復統計失誤至今還沒有得到糾正。(翟瑞民)
2013年,該廠堅持“內煉品質,外拓市場”的生產經營策略,產品在滿足分公司電解廠內部需求的同時,銷售范圍擴展到云南、四川、福建、新疆等地,全年生產銷售碳素制品23.08萬噸,其中,對外銷售收入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9%;外銷陽極生產3.97萬噸,比上年增長121.08%。
2月11日,贛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冷新生在贛州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著力做強主導產業。圍繞培育稀土、鎢及其應用和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銅鋁有色金屬三個主營業務收入分別超1000億元的優勢產業集群,加快產業發展升級。充分發揮國家支持國內整車企業在贛州設立分廠的特殊政策優勢,加快引進整車生產企業,加快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企業聚集,加快中國汽車零部件(贛州)產業基地建設;著力培育企業“航母”。
推動存量資產和增量投入向優勢產業、優強企業、優秀企業家聚集,促進優勢資源向成長好、技術新、貢獻大的企業傾斜配置,打造一批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100億元的龍頭企業。健全完善幫扶企業發展工作機制,切實解決企業招工難、用工貴,融資難、融資貴,以及水、電、氣價偏高等問題,降低營商成本;著力實施創新驅動。堅持以“升”促建,爭取贛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格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創新投資引導基金。
支持章源鎢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青峰藥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新建一批產業技術開發載體、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支持有條件的龍頭骨干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重大科技成果集成和轉化。以江西理工大學為依托,聯合中國工程院等國內相關院所和大型企業集團,加快建設國家鎢與稀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