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預計,繼近期中國國內鋁價下跌之后,以現金成本計算,中國約有50%(合1,100萬-1,200萬噸)鋁產能處在虧損狀態,相當于全球總供應的25%左右。其中,我們估計所有使用電網供電的生產商(約占中國總供應的25%-30%)正在虧損現金。
昨天,國內期市工業品延續反彈勢頭。PTA期貨連漲10個交易日收于一個月來高位,有色金屬方面,滬銅CU1406收于46450元/噸,上漲1.02%。滬鋁1406合約震蕩走高,收報13035元/噸,上漲0.93%。
因全球最大的鋁生產商俄羅斯鋁業在對LME倉儲規則的官司中勝訴,LME將無法按計劃在4月1日起實施倉儲改革,這也推動鋁價反彈。
在供需方面,從3月份20個主要產鋁省市的原鋁現金成本相對鋁價來看,僅山東和新疆地區保持盈利,其他18個產鋁省市的現金成本不同程度出現虧損。全國約2000萬噸的電解鋁產能,現金成本虧損比例高達73%,遠高于2013年同期的36%。而隨著3月起河南及烏魯木齊等地對電解鋁企業實行階梯電價政策,將進一步促進企業關停落后產能、減少產能過剩,將對鋁價構成支撐作用。
今年以來全球鋁市場的供過于求狀況是中國國內明顯過剩和中國以外略有不足的共同體現,年初至今,中國之外地區鋁價3%-8%的漲幅也印證了這一點。預計鋁價的分化走勢將推動中國的鋁材出口增加(中國并非鋁的囤積之地),這可能在短期內抑制中國之外地區的鋁價上漲。
最終,我們仍預計今年冶煉廠的關停將使得2014年成為全球本輪鋁周期中的最后一個供應過剩之年,我們在2月26日發表的報告“鋁:設想大過剩時代的結束”中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這一前景面臨的風險仍在于中國鋁冶煉廠能夠得到多少進一步支持,以及全球的整體需求風險;但是,這一中期前景仍比人們多年來的看法要更顯樂觀了。
中國鋁生產企業迎來關鍵時刻年初至今,中國國內鋁價已經下跌了10%,跌至1998年以來的16年谷底(未計入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反映出在中國北部和西北地區的低成本鋁產能大幅擴張生產的同時,中國其它地區的高成本企業也未能及時關停產能。
市場存貨繼續增加,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從年初至今鋁存量已經增加了17萬噸。這使得上海期貨交易所鋁價下跌10%,中國現貨市場鋁價下跌13%。中國市場價格走低推動了中國鋁及鋁制品的出口。
隨著價格下降,我們預計在傳統的鋁生產地區河南和中國西南地區會減少高成本熔爐的數量。但由于西北地區鋁產量不斷擴張,盡管熔爐減少,鋁供應量仍將繼續增加。去年10月,鋁產業是全國五大產能過剩產業之一。另外,由于中國鋁礬土冶煉廠存貨充足,印度尼西亞的鋁礬土出口禁令短時期內將不會對該產業形成實質性的沖擊。
今年以來全球鋁市場的供過于求狀況是中國國內明顯過剩和中國以外略有不足的共同體現,這推動了中國和海外市場的鋁價走勢出現分化。年初至今,中國以外地區鋁價上漲了3%-8%,具體漲幅視地區而有所不同。我們認為鋁價的分化走勢將導致中國鋁材出口增加(中國并非鋁的囤積之地),這不僅可能在短期內抑制中國之外地區的鋁價上漲,甚至還可能部分逆轉此前漲勢。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我們預計近期鋁價重挫所引發的中國中小冶煉廠關停、再加之年內的需求持續增長將幫助全球市場回歸供需平衡。
具體而言,繼近期中國國內鋁價下跌之后,我們估算,以現金成本計算中國約有50%(合1,100萬-1,200萬噸)鋁產能處在虧損狀態,相當于全球總供應的25%左右。其中,我們估計所有使用電網供電的生產商(約占中國總供應的25%-30%)正在虧損現金。
將這一估算與全球供需背景相結合,我們發現需要分別減產約200萬噸/100萬噸才能平衡今明兩年的市場。如果實際減產規模能夠達到100萬噸,那么鋁價的中期前景將會轉好,而事實上這正是我們的基本假設。總體而言,雖然現在轉為樂觀還為時過早,但我們認為有些許跡象顯示大過剩時代已經臨近尾聲。
日本鋁業協會(Japan Aluminium Association)周五稱,日本制造商向國內外市場發運的壓延鋁材數量料增至四年高位,因日圓走軟提振出口。
該協會在一份報告中稱,將于4月1日開始的財年中,日本的鋁發運量料攀升至200萬噸,為2011年3月結束的財年以來的最高位水平,這將是連續第二年增長。
該協會表示,平軋鋁材出口量或將增長23%,因日圓走軟提高日本鋁材相對于中國和東南亞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過去一年日圓兌美元已下跌7.8%。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鋁過去一年已下跌8.2%,在六種基本金屬中表現第二差。
日本鋁業協會表示,日本的鋁發運總量增速料從本財年的(預計的)1.8%放緩至0.6%,因在4月銷售稅調升后,來自汽車和房屋建筑業的需求將下滑。
2014年1-2月,安徽省鋁材產量為48861 噸,同比增長27.25 %。2014年1-2月,河北省原鋁產量為2413 噸,同比下降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