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擠壓廠以市場化改革為契機,推行“產銷一體化”模式,公開招聘人員成立了銷售科,并設立建材、北方、西部、華中、華東和華南6 個片區,使工廠負責人、銷售人員、技術開發人員全線出擊,在廣泛延伸市場觸角的同時,收集市場信息,聽取用戶反饋,集中一切力量開拓市場。該廠上至銷售副廠長、下到銷售員,每個月都有一半多的時間在市場上跑。“3 月份,銷售公司的同志搶到了500 噸的訂單,再加上我們銷售員簽訂的合同,確保新增訂單處于一個較好水平。我昨天才終于睡了個好覺。”面對采訪,銷售科科長柯涘海告訴筆者。
據介紹,該廠還根據客戶個性化需要研發產品,陸續推出AHS 棒材、航空座椅用排材等新產品,并根據不同區域制訂靈活的銷售策略,形成營銷“組合拳”,還在客戶開發上“抓大不放小”,在銷售上“西瓜和芝麻”統統歸倉。
為挽回某流失客戶,該廠銷售科針對客戶看重產品品質和售后服務的特點,帶著厚厚的“訂制”計劃書和專項產品,與客戶“軟磨硬泡”,讓客戶感受到了擠壓廠的真誠和專業。今年,該廠流失客戶回歸,帶來了數百噸的訂單。截至目前,擠壓廠挽回流失客戶9 個,協議用戶增加1 個,為訂單回升奠定了基礎。
今年3月,該廠表面處理作業區面臨一個大難題。作業區14名職工,平時合同量較少,氧化、粉噴工序只能開一個,停一個。但3月份建材交貨量要實現同比增長74%,每個工序都要運轉起來,人力配置出現了“饑荒”。該廠結合各工序的生產作業安排,從工模具作業區緊急抽調職工來支援?,F年50歲的制模鉗工杜世寬,在一線摸爬滾打了30年。當他看到建材合同充足卻不能滿負荷生產,便主動請纓到表面處理作業區頂崗。杜世寬告訴筆者:“去年想干卻沒有活干,大家心里很著急?,F在終于把訂單盼來了,雖然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也要盡力干好。”
據了解,擠壓廠今年比去年同期減少157 個職工,訂單卻更充足,型棒、管材、建材三條生產線均開足馬力生產,天車、電工、鉗工等崗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人力缺口。對此,該廠積極開展職工技能再培訓,大力推行“操檢合一”“機電合一”等復合型人才培養,廣開職工成長通道,充分釋放生產力。
在小圓錠作業區,機床開動時的操作手,在機床停下后又成為檢修工,機加班職工身兼生產、檢修兩副重擔。“操檢合一”意味著職工工作重心的轉移,并帶來了工作方式的巨大變化。機加班班長張倫告訴筆者:“自己既是生產工又是檢修工,避免了過去生產人員與檢修人員的推諉、扯皮現象。大伙圍繞如何提高產出效率提了20 多項技改建議。”3 月份,小圓錠作業區取得了產量提升、設備停機率下降的良好效果。
該廠還對內優化軟合金、硬合金產品結構,使淬火與退火有效穿插,減少淬火爐壓力,同時加強相同合金批號產品的生產集中度,加大淬火爐通過量;對外積極尋求兄弟單位的支持,利用鍛造廠的淬火爐分流產品,調動一切資源保證訂單完成。
在今年年初開始召開的每周三產銷平衡會上,銷售片區負責人、制造部負責人、生產計劃員共同商談合同結構、供貨期限及排產情況,按訂單輕重緩急制訂作業計劃,保供力量和服務意識顯著增強。生產安全科科長李鐵說:“讓生產和技術人員參與負責訂貨前產品品種分析、生產中質量保證、交貨期限和售后服務跟蹤,大家與市場聯系更緊密,對開拓市場、增加效益的支撐也越大。”
機遇稍縱即逝。3 月初,銷售科反饋信息某客戶急需2A12 棒材10 噸,要求當月交貨。鑒于棒材需45 天才能交貨的實際,該廠調配鑄錠資源,原料、排產、包裝等環節“一路綠燈”,僅20 余天就完成了生產任務,刷新了生產紀錄,滿足了客戶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