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義人掌控75%鋁型材銷售
“這種鋁合金紗窗材料,每米200元左右,厚一點的要300多元,質量你放心。”12日上午,在南昌市鳳凰洲某小區門口經營門窗店的陳方正在向顧客介紹自己店里的產品,當顧客正躊躇挑選時,他又主動表示:“如果你覺得這些材料還不滿意,我這里還有安義的貨,只是價格會更高一點。”
閑談中,陳方說起了自己的生意經:“新房子總要裝修和封陽臺,在中高檔樓盤邊上開門窗店生意肯定是不錯的。”于是,他抓住商機,一干就是3年多,從紗窗到移門,從衣架到花架,陳方經營的東西幾乎都是以鋁合金建材為主,多數產品都是通過安義的經銷商進貨。
“如今,全國的鋁型材市場份額有75%左右是安義人在經手,可以說有塑鋼、鋁合金等門窗型材銷售的地方,就有安義人。”安義縣工商局局長曹志國告訴記者,安義縣鋁型材產能已達到50萬噸,按每噸2萬元的市場價估算,年產值達百億元,成為繼廣東大瀝鎮、山東臨朐縣后,中國的第三大鋁型材生產基地。“廣東大瀝的產能為200萬噸,山東臨朐產能為100萬噸,雖然安義排第三,但和前兩名的差距還比較大。”曹志國表示,誰在行業內領跑,誰才有定價權,所以,大多數安義人眼下只是在廣東、山東等地扮演銷售者的角色。
市場優勢向產業轉化
“寧可睡地板,也要當老板。”這是在安義縣廣為流傳的一句話。20世紀90年代中期,安義人紛紛放下鋤頭奔向全國各地,從事建材的生產、銷售和加工,憑借“吃苦、敢闖、智慧、守信”的精神,在全國60%以上的縣級以上城市中,有13萬安義人正從事建材業,形成了近千個批發網點、上萬個加工網點,以及從熔鑄、擠壓、氧化、噴涂、電泳一直到木紋轉印、終端門窗等初具規模的產業鏈。
“到目前,全縣共有建材企業113家,產能65萬噸、產值96億,占縣工業經濟的60%以上,其中鋁型材企業近50家。”安義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劉祈虎告訴記者,近年來,該縣大力實施“三回”(人才回歸、資金回歸、創業回鄉)工程,將13萬安義人在全國各地從事鋁合金加工、銷售的市場優勢,轉化為安義的產業優勢。
“南昌的洛陽路、司馬廟、廣州路等建材市場,做鋁合金的有八成都是安義人,南昌人做門窗、封陽臺的材料幾乎都來自安義。”劉祈虎說。
補長“短板”迫在眉睫
表面看來,安義縣建材產業目前無論是在外面的銷售、加工,還是在縣里的企業生產,發展勢頭都很好,但“小、散、亂、弱”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些先天的不足難以抵御市場大潮沖擊。
上個月,江西安義縣在全國各地經銷建材的大戶、加工經營戶代表、建材企業老板、專家學者及縣相關部門負責人等近300人齊聚一堂,探討建材這個優勢產業該如何真正做大做強。
“眼下,傳統的實體銷售方式逐漸被電商所取代,如果再不順應市場的發展趨勢,整合資源,迅速做大做強,就有可能由盛轉衰。”當地一名建材銷售商告訴記者,經過大家反復調研、論證,最終達成共識:組建安義建筑節能門窗集成產品公司,可以將生產、銷售、加工有機地鏈接起來,實現安義建材產業由“產品制造業”為主向“產品集成流通服務業”為主轉型,并借助地域性產業群體規模優勢,補長“短板”。同時,加強創新與技術研發也是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砝碼。
此外,在政府層面,為了發揮集群優勢,安義縣提出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商會推動、自愿組合為原則,按照“不兼并、不收購、不集權”進行產業整合,讓廣大企業商家抱團發展進一步發揮規模效應,以帶動成本降低,提高行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