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健力寶 這個品牌承載著中國企業家要沖出亞洲的夢想,健力寶品牌創始人李,經緯沒有像當時國內盛行的”山寨風“去模仿可口可樂。(天府可樂、火鍋樂、非常可樂),也沒用加入當時已經很混亂的保健品市場去撈快錢。而是另辟蹊徑走了一條自己的路。
沖出亞洲,第一個瞄準的市場就是軟飲老大,”兩樂“的老家美國。健力寶 建立的第一天起,李經緯就一直在想打入美國市場,當時中國人口有12億人口,但每年的飲料銷售額不過30億美元;美國只有2億多人口,每年的銷售額卻達到了1100億美元。兩者之間消費水平差距不是一點點。而且,“美國的FDA標準是全世界最嚴格的飲料檢驗標準,如果拿下美國市場,便有了走遍世界的通行證。 其加入美國市場的過程也是充滿了曲折”(《健力寶沉浮》 上篇:滄桑20年)
- · 1986年9月---健力寶作為無酒精飲品首次進入美國市場,也是我,國第一個進入美國市場的無酒精飲品。 2000箱”投石問路“的飲料無人問津,健力寶的首次美國之旅無疾而終。
- · 1991年----健力寶美國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
- · 1992年12月14日---紐約著名報紙《紐約商報》刊登了一篇介紹健力寶的文章,同時附了一幅美國當選總統克林頓夫人暢飲健力寶的照片。
- · 1993年3月---由美國東部新英格蘭地區瓶裝廠波拉公司開始為健力寶橙蜜型等系列天然飲料做包裝,并采用最新潮流的透明標簽裝瓶上市。它表明健力寶飲料已經開始在美國本土大批量生產和供應
- · 1993年12月----當年12月,健力寶飲料被擺上了聯合國安理會光可鑒人的圓形會議桌上,這是中國進入聯合國的第一個飲料品牌。
此后,健力寶的國際化擴張不斷加速。除美國之外,健力寶在香港、新加坡、新西南、巴西、智利、瑞士等十多個國家建立了分公司,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3年,健力寶的出口量達到50多萬箱,計35000噸
這里要提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當在健力寶剛開始起步的時候,百事可樂曾經想過與健力寶合作共同對抗可口可樂。當雙方好不容易約定好時間,坐下來談合作的時候李經緯是這么給百事代表說的“百事可樂是飲料行業的老大哥了,我非常歡迎你們加盟健力寶,生產我們的產品。” 百事代表“.............." 言語之間鋒芒畢露
2000年7月12日 健力寶集團公司生產飲料465萬噸,總產值達335億元,稅利總額為35億元。
你能想象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李經緯正襟危坐,無數美國媒體和名流來到帝國大廈26樓一起見證---健力寶集團北美總部的正式成立嗎?
你能想象到李經緯在面對《美國之音》記者時候 ,“我們無意關注美國政治和總統大選,我們公司的目標是讓美國人民了解和認識健力寶,并盡早享用健力寶。如果有機會,共和黨助選大會我們也樂意參加。我們也希望布什總統夫人芭芭,拉女士也能喝上健力寶。“的豪言壯志嗎?
美國《紐約時報》評價健力寶品牌的無形資產已經達到26億美元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李經緯可能萬萬沒想到風來的方向不是美國軟飲的反擊,而是來自己的大后方 三水ZF。吳曉波對健力寶衰退做出的精確總結----地方ZF和企業產權的紛爭。 在那個時代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都必須要有國字號背景。但是中國 企業的成長從來伴隨著企業家產權意識的蘇醒,這一點在李,經緯身上展露無遺。他早已意識到現在的情況不可能讓健力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持續的生命力。但是李,經緯又是一個不擅長于跟ZF打交道的人,幾次下來跟ZF的關系搞得十分僵。 真到三水ZF不同意健力寶香港上市,李經緯一怒之下放棄上市。從此健力寶和三水ZF矛盾公開化。更可笑的是,當三水ZF最后同意賣掉健力寶股份,缺偏偏不把健力寶賣給一手創造他的人 --李經緯。 反而賣給了一直虎視眈眈的一家新加坡公司. 狹隘的官場文化暴露無遺,我寧愿賣給素不相識的庸人,也不賣給一個我無法控制的人。
這對李經緯和整個健力寶的打擊是巨大的,期間健力寶就像一個軟柿子,每個人都要來捏一下 揩點油水。至于健力寶長遠的發展,我一點不關心。在加上產品后來者搶占市場,新產品一直打不開局面,股權內耗掉了健力寶太多。現在的健力寶 就像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大唐,雖然還活著 但是曾經的盛世已不在.
這是我第一次認真寫的答案,因為對健力寶這個品牌的特殊情結。承載了太多回憶和希望,很多 健力寶的銷售團隊在得知公司的困境后,自發式的為其捐款,只希望這個要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中國公司能夠再次站起來。
一個立志要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強大的企業,最后倒在了中國人自己手上。寫到這里 我內心真的無限悲涼
曾經的小綠罐 如今大變樣 。可惜那個兒時熟悉的味道和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一起 , 再也回不來了。


--------------------------------------------------分割線---------------------------------------------------------------------
最后來張李經緯的照片, 紀念下這位健力寶的父親 。
(PS:2011年11月,年過七旬的李經緯因貪污罪被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5年,沒收個人財產15萬元。 當時,他已重病纏身,在輪椅上坐了九年,最后在醫院完成了庭審。回憶起往事,李經緯最常說的就是“我這輩子,對得起三水,對得起員工,對得起黨和國家。”)
2013年4月22日,在故鄉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李經緯因病離世,終年74歲。葬禮由他最照顧的忘年交李寧一手操辦。 一生沉浮,最后落葉歸根 想必此生也應了無遺憾吧 . (完)

距離李經緯病故已經過去近一個月,聽說這個消息時是五一假期,那時剛剛在外出差歸來,出差期間各種忙碌,沒關注什么新聞,就跟兩耳不聞窗外事似的。剛聽到消息時,我一陣默然,說不清是惋惜、是感慨、還是別的什么。之所以有些異樣的感觸,是因為李經緯是我學生時代較為關注的人物之一,我對于健力寶案例的興趣僅次于科龍,這個關注從吳曉波的書開始,那時候特喜歡看他的《大敗局》和《激蕩三十年》。臥病在床已久的李經緯病故,我在此簡單地敘述一些健力寶的崛起及悲壯結局,權當對逝者聊表敬意。
健力寶成立于1984年,那是一個后來被稱為“公司元年”的神奇年份,因為許多知名企業就誕生于那一年,例如海爾、聯想、科龍、萬科等,而在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健力寶始終是其中最閃耀的。李經緯年少時即父母雙亡,靠著自己的努力,當上了三水縣體委副主任,但不久便受人排擠發配到酒廠當廠長,說是酒廠,其實那就是一個只有幾口米酒缸的小作坊。然而經過李經緯的苦心經營,酒廠開發出了一條啤酒生產線,也算是有了一定的盈利。其實,通過他只是在體委擔任副主任時就被排擠這一點可以看出,后來他與政府交惡并不是偶然。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經緯聽說廣東體育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歐陽孝研究出了一種含堿電解質飲料,結合當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兩大飲料巨頭進入國內并逐漸風靡整個市場的趨勢,李經緯敏銳地感覺到這是個機會,于是第一時間上門尋求合作,這就是健力寶的由來。當年的酒廠,一年利潤不過幾萬元,這個新研究出來的飲料連品牌叫什么、商標用什么、到底采用什么包裝都還沒有一個定數,李經緯居然直接把目光瞄準了84年洛杉磯奧運會,可見其驚人的膽魄。隨后,他親自擬定了“健力寶”這個品牌名字,參與商標的設計,并大膽地提出用易拉罐包裝健力寶。在當時的消費者眼中,用易拉罐包裝的商品顯得很高檔,且當時國內尚無一家易拉罐生產企業,李經緯竟不知用何種辦法說動了百事可樂公司為他代工生產健力寶。當年6月,健力寶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
84年的奧運會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許海峰為中國實現了零的突破,女排直落三局擊敗東道主美國奪冠,幾乎成為民族英雄。一位外國記者在比賽現場發現,中國女排隊員休息時在喝一種從未見過的易拉罐裝飲料,結合這年奧運會中國代表隊的強勢崛起,他猜測可能是運動員喝了某種具有神奇功效的新型運動飲品的緣故,于是發表了一篇花邊新聞稿《靠“魔水”快速進擊?》。隨后,一位隨團采訪的《羊城晚報》記者看到了這篇新聞稿,將其改寫成了《“中國魔水”風靡洛杉磯》。當時的健力寶只是在很緊促的時間內生產出一批飲料提供給奧運代表隊,在國內市場幾乎沒有銷售,而李經緯就這樣交上了好運,借著這個勢頭瞬間把品牌打響,健力寶一夜成名。
三年后的第六屆全運會,健力寶強勢擊敗了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公司,成為全運會指定飲料,自84年后長達十五年時間里,健力寶一直是“民族飲料第一品牌”。銷售額亦從84年的345萬元,飛躥到85年的1650萬元,到86年時竟已達到驚人的1.3億元,如此之快的增長速度令人咋舌。健力寶的成功也大大地激發了一群極富野心的創業者,在東南沿海地區相繼冒出大大小小的飲料廠和食品廠、保健品廠。懷漢新揣著個神秘的配方和5萬元,辦起了一個小工廠,這就是日后的太陽神保健品廠;杭州城里,比李經緯小6歲的宗慶后開始籌建娃哈哈兒童保健品廠。然而,鑒于優秀的品質、良好的基礎及強大的品牌效應,健力寶一直是中國銷售效益最好、持續銷量最穩定的飲料品種之一。1991年,李經緯策劃出一個“拉環有獎”的促銷創意,這個活動在中國城鄉獲得了意外的成功,此后居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人利用作為騙術,幾乎在全國各地上演。
1994年,健力寶終于遇到了一些挑戰。這一年,中國的保健品市場和飲料市場處于一個井噴的狀態,企業數量、品牌種類均呈現幾何式的增長,定為于保健品和飲料之間的健力寶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太陽神、樂百氏、娃哈哈均展現出了強勁的實力,奔放的沈陽飛龍和山東三株更是勢頭驚人。起初,健力寶有些亂了方寸,險些跟著瘋狂的沈陽飛龍和山東三株一樣推廣虛假廣告。無疑,李經緯是理智的,在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行業亂世里,他拒絕了巨額利潤的誘惑,始終保持了對秩序和品牌的堅守,甚至都沒有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他清楚地認識到,飛龍和三株的謊言遲早會被拆穿,果然,1997年前后,全國保健品市場信用大崩塌,建立在謊言之上曾經盛極一時的企業瞬間崩潰,剩下兩大幸存者,一個是從保健品市場急流勇退的宗慶后,另一個就是拒絕誘惑堅守原則的李經緯。
1994年,李經緯宣布健力寶進軍美國市場,在紐約開設了自己的辦事處,并在著名的帝國大廈買下了一層辦公樓。李經緯對可口可樂這個憑借一個百年不變的神秘配方成就了全球第一飲料品牌的飲料巨頭表現出非常的景仰,同時也自信擁有“東方魔水”之稱的健力寶也能重演傳奇。雖然此后一直沒能真正進入美國主流市場,但是健力寶的聲譽和品牌形象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點,后來健力寶在很多消費者心目中成了民族品牌的象征。
發展到這個階段后,一個致命的問題被提上臺面:健力寶是誰的!名義上,健力寶是三水的地方國有企業,因為它的前身是三水酒廠;事實上,健力寶是李經緯獨力做大的事業,然而這家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卻在產權上與他沒有任何關系。李經緯對健力寶傾盡了心血,但卻始終是個隨時可以被清除在外的人,可想而知他當時的糾結與無奈。到了20世紀90年代的中后期,隨著一些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表現出的乏力無能,政府開始嘗試“國退民進”的政策,國有資本將從競爭性領域逐漸退出,經營者被允許以各種方式購買企業的資產。當時,李東生及其團隊已與政府達成協議,在保證TCL國有資產增值的基礎上,經營層可以按一定的比例購買增值部分的企業股權;在廣東順德,生產小家電的美的集團則被整體出售給了它的創辦人何享健及其團隊。參考了這幾個成功案例后,李經緯開始了他的規劃,首先謀求在香港上市,在上市過程中一次性解決股權問題,其次從區位毫無優勢的三水轉移至大都市廣州,尋求更好的平臺及更大的發展空間。李經緯很有信心,因為那時候不論在誰看來都會認為,健力寶要賣,必然是賣給李經緯。
1997年,廣州健力寶大廈落成,公司總部遷到了廣州,然而在這背后,李經緯與三水市政府之間的關系卻降到了冰點。三水市政府認為李經緯未經批準在廣州建大廈并遷移總部,有轉移資產之嫌,進而對李經緯的一切行為保持懷疑的態度。果然,李經緯的股權改革方案只是一廂情愿,他提交的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上市方案被三水市政府借故拒絕,此后市政府更是加大了對健力寶資金的掌控。而個性耿直的李經緯也表現出決不妥協的態度,未與三水市政府進行任何溝通與緩解。
就這么拖了幾年,三水市ZF決定,踹開李經緯,另尋買家。當這個消息放出來之后,一群資本玩家蠢蠢欲動。三水市政府首先物色的買家是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擬作價3.8億元,初步落實后僅僅是邀李經緯參加晚宴并通知該事項。事先并不知情的李經緯如遭五雷轟頂,更讓他無法理解的是,為什么市政府寧可把企業出售給素不相識的外國公司,也不肯賣給一手將企業創建起來、為此嘔心瀝血了一輩子而且還愿意出更高價格的自己。于是,在李經緯的策劃下,“健力寶被無情賤賣”等輿論鋪天蓋地而來,讓三水市政府難以招架。鑒于輿論壓力,新加坡收購方案很快流產,而李經緯與三水市政府亦徹底決裂。
經過上次事件,三水市ZF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國內買家,而縱觀國內同類企業,只剩下娃哈哈這一個選擇,但是宗慶后為人謹慎,故方案始終未能敲定。而占據了輿論上風的李經緯則步步緊逼,要求盡快明細健力寶產權,以免企業受到不良影響。無奈三水市政府只得與李經緯草擬條款,約定李經緯以4.5億元收購健力寶所有股份,但要求給予一個星期的時間。李經緯并不認為這一個星期能改變什么,便回去四處籌措資金了。而就在這一個星期里,一個叫張海的人出現了。這人是個十足的資本玩家,也是當時中國股市中較為有名的幾大莊家之一,他只是偶然在聽說了這件事,當下決定介入。三水市政府一直不甘心讓李經緯就這么得了健力寶,因為此前李經緯策劃的輿論對其而言無疑是打臉,此時張海的出現讓他們感覺看到了救星一樣。于是,在對張海的背景和底細毫不了解也未予調查的情況下,方案就這么定了。簽約儀式上,功敗垂成的李經緯無疑是最落寞與苦悶的,有記者抓拍到了他的表情,“含淚仰天,不發一語”,刊登之后觀者無不為之動容。數天后,李經緯在家中突發腦溢血,從此臥病在床,再過不久,他被以涉嫌貪污為由立案調查。
收購了健力寶的張海,可以說既有錢又沒錢,說他有錢是因為他是名資深的資本玩家,有嫻熟的資本運作手段為他獲取資金,說他沒錢是因為那些錢全都不是他自己的。飲料作為現金流很好的行業,至少消化掉收購首付款是不費吹灰之力的。然而毫無實業經驗的張海,在入主健力寶后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拋棄健力寶這個品牌,緊接著他又呈十倍地擴展營銷隊伍,在廣告上投入大量資金,此外張海還癡迷足球,組建球隊,前后投入超過5000萬元,卻未能給企業帶來多少收益。折騰了兩年后,張海背后的資本玩家們對其徹底失望,于是把張海踢出局,由祝維沙接管,然而祝維沙顯然也無法對局面起到任何改觀作用,于是資本玩家們又露出了最原始的嘴臉:打包賣掉,撈一筆走人。
很快,統一集團的收購方案被提上議程,對于資本玩家們而言,健力寶已經是個爛攤子,統一集團愿意出價一億美元,翻一倍的收益倒是不錯了。然而這個消息在經銷商系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一方面,作為常年的競爭對手,健力寶經銷商與統一的經銷商可謂積怨已久,另一方面,有民族品牌之稱的健力寶近20年來深入人心,經銷商對其品牌忠誠度較高。一時間,各地經銷商的請愿書紛紛寄來,并組成代表團與三水市政府談判,甚至表示愿自籌資金助健力寶度過難關。鑒于此壓力,三水市政府不得不宣布與統一的并購意向破產。
經過這場風波,炒家們不得不繼續尋找下家,這回找的是李志達,不久前他將其創辦的小護士化妝品賣給了法國歐萊雅,手上有巨額現金。簽署協議后,李志達攜團隊進入健力寶,然而這次三水市政府不肯了。之前錯賣給張海已經讓其懊悔不已,這回對于突然冒出來的李志達,三水市政府變現出了極端的不信任。盡管此時政府手中只有8.9%的股份,但仍強勢介入,首先查封了李志達為收購而在三水設立的投資公司,并將其團隊“禮送出境”,其次查封了健力寶所有賬目和公章并凍結公司的賬戶。幾番折騰下來,本已元氣大傷的健力寶已成亂局,這時又有人想起了病榻上的李經緯。在大禮堂上,李經緯坐著輪椅出席,與員工揮手致意,起到了一些安撫人心的作用,停產半年的健力寶也開始逐步恢復生產。很諷刺的是,那時的李經緯仍是待罪之身。
祝維沙下臺后,與他同時進入健力寶的葉紅漢接管了這家千瘡百孔的公司。又過兩年,最終仍是統一集團悄然入主健力寶。曾經的“中國第一飲料品牌”至此淡出主流市場。對于李經緯及健力寶的結局,吳曉波總結為“政企間的博弈”產生的誤會,他說得很溫和,而和君創業的李肅就沒那么客氣了,那句“利令智昏的政府”,道出了他心中的憤慨。
那么,說說我的看法吧。和魯迅先生相似,我也往往“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一些人或事。在產權明晰化改革的過程中,企業創始人李經緯無疑是最好的買家人選,相信很多人會表示不解,為何三水市政府對其如此的排斥。我認為,一方面畢竟企業的產權是歸政府的,另一方面在于李經緯的一些舉措讓政府感到了不安。三水原先只是個偏遠的小縣城,很長一段時間里健力寶上繳的利稅一直是三水地方財政的支柱,最盛之時竟占了八成。這時,李經緯又是建大廈又是遷移總部的,給三水市政府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他要自立門戶了。這要是一走可不得了啊,不但少了過半的財政收入,并帶來大量的閑置勞動力,還有一些好不容易塞進去的關系戶、好不容易建立的營業外收入渠道會被斬斷,這些都是直接動搖到切身利益的。本來,憑借李經緯多年來經營的關系,這事情還是有和解的辦法的,然而適逢三水市政府換屆,一些交情好的老領導退下了,對于那些新上任的、有政治抱負的領導而言,人生最重要的無非就是政績,你想把健力寶這么個香饃饃轉移走,這是絕不容許發生的。于是乎,三水市政府和李經緯對立乃至決裂的局面就產生了。到了健力寶不得不賣的時候,鑒于對李經緯的不爽和不信任,三水市政府多方面尋找其他買家,從而開啟了這場鬧劇的序幕。
打個比方,政府是親爹,有個發育不良的兒子叫三水酒廠,由于經濟條件有限,就把他送給了李經緯寄養。而李經緯這個養父,則對其視同己出,傾盡心血去培養,終于把他養成才了,改頭換面起了個漂亮名字叫健力寶。這時候親爹比較眼紅,就發話了:我是你親爹,每年必須的孝敬不能少!于是兒子就老老實實賺錢回饋親爹。再過一陣,親爹表示:多照顧照顧你七大姨八大舅堂兄表弟什么的,肥水不流外人田(這就是很長一段時間里老國企最受人詬病的裙帶關系)。兒子因為這些因素而搞得心力交瘁,又有了向營養不良發展的趨勢,這下養父看不過去了:我辛辛苦苦帶這么大,不能這么被糟蹋!于是養父一邊把兒子帶到環境較好的地方(廣州),一邊在積極爭取兒子的撫養權(產權)。這下親爹就不爽了:別以為是你帶大的你就能指手畫腳了,老子才是親爹!就算老子養不了,那也不會便宜你,我給他另外找一個爹去!
個人總結,三水市ZF主要出現了以下幾步昏招。
第一,情緒化的決策。僅通過李經緯想要建新大樓并遷移總部的行為,就將其定義為背叛,并從此不再信任,我怎么看都覺得這是在鬧情緒么。或許李經緯只是覺得一個更寬廣的平臺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畢竟相對廣州而言,三水幾乎沒有什么區位優勢。可是三水市政府對此的反映竟是如此激烈,直接給李經緯貼上了背叛的標簽,這也是李經緯萬萬沒有想到的。其實只要稍微理智地進行溝通,相信很多誤會是可以化解的。
第二,過分輕信張海。那時候的張海,頭上的確頂了許多聽起來挺唬人的光環,但是初一碰面未進行任何詳細點的調查就草率地做了決定,未免有失偏頗。而事實上,作為資本玩家的張海絲毫沒有實業和品牌經營的經驗,從他接手健力寶后下了一步又一步的臭棋就能看出后來的鬧劇。
第三,對李經緯的處理。三水市ZF和張海談好合作之后,一腳把李經緯踢出局,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數天后李經緯突發腦溢血與此有很大的關系。但是這還沒完,再過不久,三水市ZF便以貪污罪名罷免了他的人大代表的資格并宣布“雙規”。話說既然都雙規了,那就拿出證據來,該處理的處理該判刑的判刑,可是又遲遲不進入正常的審理程序,一拖就是好幾年。這就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了,那我就這么稍稍浮想一下:這叫什么?這叫卸磨殺驢!這叫狡兔死走狗烹!這叫飛鳥盡良弓藏!知道和君創業的李肅先生為何如此憤慨地說出“利令智昏的ZF”這樣的話嗎?作為企業家,他深知創業者一路走來的艱辛,而李經緯在創造健力寶盛世之后得到了什么?貪污的罪名,十五年重刑,直至病故于刑期之中。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在企業陷入亂局的時候,李經緯又恢復了自由之身,被政府請到工廠安撫人心。上述種種,讓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個詞叫做棋子,原來在強權之下,李經緯只是一顆被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棋子。
第四,以公權力強行介入企業。在經過張海的折騰之后,三水市政府變得對外來民間資本再也無法信任了(先是不信任以李經緯為代表的管理層,后是不信任外來民間資本,試問還能信任誰?),在祝維沙與李志達達成股權轉讓協議后,竟以占8.9%股權的小股東身份進行抵制,甚至不惜動用公權力查封李志達的公司。說實在的,你擁有公權力,完全可以在背后捅刀子,可你居然在全國人民面前明目張膽地這么干了,置法律于何地?這種蠢事都做得出來,難怪好好一個健力寶被敗成這樣。
其實還有一條叫做裙帶關系,這是許多老國企都存在的頑疾,想當初潘寧時期的科龍,很大程度上也是被這個問題給拖累的。因為地方國有企業和鄉鎮企業往往出現政企不分的情況,以科龍為例,政府的領導班子同時也是企業的領導班子,以人情關系著稱的政府機構環境同樣也成了企業管理層的環境。裙帶關系主要表現為兩種,一是通過關系在某些崗位上安置一些閑人,也就是尸位素餐之人。閑人不過是對企業發揮不了什么作用,讓企業白養著而已,另一種則更為惡劣,就是安排相關人員成為企業的上游或配套服務提供者。例如潘寧時期科龍存在的裙帶關系,主要表現為一些人刻意安排的原材料供應商,這些供應商以較次的質量、較高的價格為企業提供原材料或其他配套服務,而真正擁有高品質產品的供應商卻被擋在門外,從而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潘寧區區一介草民,對此無能為力,也很快被踢出局,最終無奈地遠走加拿大。健力寶肯定也存在一些這樣的問題,但不明顯,也并非導致健力寶悲劇的主要原因。
本想小議一下,結果寫了不少字,其實前半部分主要是結合吳曉波還原出來的健力寶案例,總結了一段興衰史。后半部分嘛就是些個人觀點了,文中表述得應該還算明白,由于咱層次不夠,只能通過各種渠道獲取這么些信息和資料,然后根據自己所能了解到的東西加以揣摩,以此構成我在文中的觀點和看法。在此還是要向李經緯先生表示敬意,愿逝者安息。
昊子 于2013年5月12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