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市場所致,山西煤、焦產業深受沖擊。“現在如果直接賣一噸煉焦煤,頂多有10元至20元利潤,只賣焦炭還有虧損。但如果按照煤-焦-焦爐煤氣-甲醇這個鏈條來延伸生產,一噸煤最終產生的利潤可達200元左右。”孝義市鵬飛集團可年產焦炭500萬噸,其董事長鄭鵬如是說。
省內如鵬飛集團一般的焦化企業能從容應對寒冬市場,皆拜全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所賜,實現了“以焦為主”向“焦化并舉、上下聯產”轉變,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走上了清潔化、高端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之路。
以煤、焦為典型,近幾年我省秉持“高碳產業低碳發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資源型產業循環發展”的原則,以循環經濟改造提升煤焦冶電等傳統支柱產業,傳統產業實現優化升級,脫胎換骨浴火重生。
新型工業化以煤為基。煤炭資源整合后,山西最大、最重的產業——煤炭工業實現了精彩 “轉身”:全省礦井總數由2598座減少到1053座,單井平均規模達到年產120萬噸,資源回收率由47%提高到80%以上,全省已形成4個億噸級、3個5000萬噸級、9個1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集團,保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全行業步入機械化大礦時代,安全生產水平、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2013年,全省煤炭產量達到9.6億噸;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下降到0.077,同比下降15.4%,居國內領先水平;全省6戶煤炭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中國焦炭看山西。經過兩年多努力,全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基本完成,全省223戶煉焦企業整合為80戶,獨立焦化企業戶均產能由70萬噸提高到200萬噸以上,淘汰落后產能近1500萬噸,實現焦爐煤氣全利用。全省焦化產業形成“焦化并舉、上下聯產”新格局,為發展新型煤化工產業打造出全新平臺。
冶金行業,我省實行了比國家更高的準入標準,全省鋼鐵行業高爐容積從1000立方米以上提高到3200立方米,2013年淘汰落后鋼鐵產能204萬噸。作為山西鋼鐵企業的標桿,太鋼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最先進、品種規格最齊全的不銹鋼企業,連續四年保持不銹鋼產量和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
山西煤電照亮了大半個中國。我省不遺余力地推動電力工業高效清潔發展、構建煤電和諧關系。全省主力火電企業2/3以上實現煤電聯營,一半以上與煤企簽訂電煤供應長協合同。目前,我省34戶主力火電企業中,產權一體式的煤電聯營企業已有22戶,建立長協合同的企業17戶,形成了“煤控電”“煤參電”“電參煤”“組建新公司”和“煤電互參”五種聯營模式。煤電關系由“背靠背”走向“肩并肩”,從“掰手腕”到“一家親”,山西“輸煤輸電并舉”的戰略得以推進。
今年,山西電力行業首次超過煤炭,成為利潤最大的行業,“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正在轉變。
項目亮點
大同南郊區塔山循環經濟園區:
總投資240億元,建設兩礦十廠一條路,形成煤-電-化工及煤-建材產業循環經濟園區。塔山礦井及選煤廠1500萬噸/年,同忻礦井1000萬噸/年,鐵路專用線19公里。已建成塔山礦井及選煤廠、同忻礦井及選煤廠、塔山電廠、鐵路專用線,煤矸石磚廠和高嶺土廠等主要項目,實現了園區產品的循環利用。
省焦炭集團龍源(介休)焦化園區:
園區是省焦炭集團通過走控股、兼并、收購、重組為手段的低成本擴張之路建立起來的焦化示范工業園區,也是節能減排、綠色環保、低碳高效、符合循環經濟原則的綠色工業園區。園區由益興焦化、益隆焦化、益達化工三廠和供銷公司組成,總投資規模超過20億元。其中,益興焦化公司和益隆焦化公司是兩個年產百萬噸焦炭的大型焦化項目,主要產品是焦炭、煤焦油、硫磺、硫銨、粗苯、焦爐煤氣等。
靈石東方希望鋁系綜合循環經濟項目:
項目計劃投資390億元,其中包括年產300萬噸氫氧化鋁、120萬噸石灰、30萬噸電解鋁、32萬噸燒堿、330萬噸鋁制品深加工和與其配套的熱電聯產等11個項目。全部項目建設投產后,每年可解決當地勞動力5000余人。產值預計超過400億元,將為地方政府貢獻超過60億元的稅收。
群眾評說
綠色循環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太鋼集團能源環保部部長冀崗——
太鋼把節能環保視為太鋼生存的前提、發展的基礎,爭當鋼鐵行業綠色轉型的典范。先后投資100多億元,自主集成世界最先進的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工藝技術,實施了130多個綠色發展項目,建成了固態、液態、氣態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使各類廢棄物100%綜合利用,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行業領先。
省焦炭集團龍源(介休)焦化園區公司董事長 鄧彤——
我們從焦炭市場走向和循環經濟的角度考慮,在介休園區建設了我省十大節能減排項目之一的益達化工公司,利用焦爐煤氣合成甲醇,設計能力為30萬噸甲醇/年和20萬噸二甲醚/年。這個項目把放散的焦爐煤氣轉化為高附加值的能源化工產品,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6萬多噸,削減二氧化硫5000噸。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廠第二煉焦車間主任 劉新強——
山西焦化集團按照省委“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戰略部署,千方百計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經濟轉型,我們回收利用富余焦爐煤氣,用于生產甲醇,然后再以甲醇為原料生產聚乙烯、聚丙烯及烯烴的下游產品,將結束焦爐煤氣“點天燈”的歷史,實現焦爐煤氣的產業化、資源化利用。
同煤集團廣發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俊龍——
從煤到氣化,再到合成甲醇,流程雖不復雜,但鏈條一拉長、效益即翻番。年生產60萬噸甲醇可就地消耗130萬噸煤炭,實現了煤炭資源的就地轉化。在同煤集團塔山園區,每一種上游企業的廢棄物都是下游企業的原材料。通過10余個首尾相連的項目,形成了煤-電、煤-建材、煤-化工等完整的產業鏈。
省內如鵬飛集團一般的焦化企業能從容應對寒冬市場,皆拜全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所賜,實現了“以焦為主”向“焦化并舉、上下聯產”轉變,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走上了清潔化、高端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之路。
以煤、焦為典型,近幾年我省秉持“高碳產業低碳發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資源型產業循環發展”的原則,以循環經濟改造提升煤焦冶電等傳統支柱產業,傳統產業實現優化升級,脫胎換骨浴火重生。
新型工業化以煤為基。煤炭資源整合后,山西最大、最重的產業——煤炭工業實現了精彩 “轉身”:全省礦井總數由2598座減少到1053座,單井平均規模達到年產120萬噸,資源回收率由47%提高到80%以上,全省已形成4個億噸級、3個5000萬噸級、9個1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集團,保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全行業步入機械化大礦時代,安全生產水平、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2013年,全省煤炭產量達到9.6億噸;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下降到0.077,同比下降15.4%,居國內領先水平;全省6戶煤炭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中國焦炭看山西。經過兩年多努力,全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基本完成,全省223戶煉焦企業整合為80戶,獨立焦化企業戶均產能由70萬噸提高到200萬噸以上,淘汰落后產能近1500萬噸,實現焦爐煤氣全利用。全省焦化產業形成“焦化并舉、上下聯產”新格局,為發展新型煤化工產業打造出全新平臺。
冶金行業,我省實行了比國家更高的準入標準,全省鋼鐵行業高爐容積從1000立方米以上提高到3200立方米,2013年淘汰落后鋼鐵產能204萬噸。作為山西鋼鐵企業的標桿,太鋼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最先進、品種規格最齊全的不銹鋼企業,連續四年保持不銹鋼產量和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
山西煤電照亮了大半個中國。我省不遺余力地推動電力工業高效清潔發展、構建煤電和諧關系。全省主力火電企業2/3以上實現煤電聯營,一半以上與煤企簽訂電煤供應長協合同。目前,我省34戶主力火電企業中,產權一體式的煤電聯營企業已有22戶,建立長協合同的企業17戶,形成了“煤控電”“煤參電”“電參煤”“組建新公司”和“煤電互參”五種聯營模式。煤電關系由“背靠背”走向“肩并肩”,從“掰手腕”到“一家親”,山西“輸煤輸電并舉”的戰略得以推進。
今年,山西電力行業首次超過煤炭,成為利潤最大的行業,“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正在轉變。
項目亮點
大同南郊區塔山循環經濟園區:
總投資240億元,建設兩礦十廠一條路,形成煤-電-化工及煤-建材產業循環經濟園區。塔山礦井及選煤廠1500萬噸/年,同忻礦井1000萬噸/年,鐵路專用線19公里。已建成塔山礦井及選煤廠、同忻礦井及選煤廠、塔山電廠、鐵路專用線,煤矸石磚廠和高嶺土廠等主要項目,實現了園區產品的循環利用。
省焦炭集團龍源(介休)焦化園區:
園區是省焦炭集團通過走控股、兼并、收購、重組為手段的低成本擴張之路建立起來的焦化示范工業園區,也是節能減排、綠色環保、低碳高效、符合循環經濟原則的綠色工業園區。園區由益興焦化、益隆焦化、益達化工三廠和供銷公司組成,總投資規模超過20億元。其中,益興焦化公司和益隆焦化公司是兩個年產百萬噸焦炭的大型焦化項目,主要產品是焦炭、煤焦油、硫磺、硫銨、粗苯、焦爐煤氣等。
靈石東方希望鋁系綜合循環經濟項目:
項目計劃投資390億元,其中包括年產300萬噸氫氧化鋁、120萬噸石灰、30萬噸電解鋁、32萬噸燒堿、330萬噸鋁制品深加工和與其配套的熱電聯產等11個項目。全部項目建設投產后,每年可解決當地勞動力5000余人。產值預計超過400億元,將為地方政府貢獻超過60億元的稅收。
群眾評說
綠色循環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太鋼集團能源環保部部長冀崗——
太鋼把節能環保視為太鋼生存的前提、發展的基礎,爭當鋼鐵行業綠色轉型的典范。先后投資100多億元,自主集成世界最先進的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工藝技術,實施了130多個綠色發展項目,建成了固態、液態、氣態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使各類廢棄物100%綜合利用,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行業領先。
省焦炭集團龍源(介休)焦化園區公司董事長 鄧彤——
我們從焦炭市場走向和循環經濟的角度考慮,在介休園區建設了我省十大節能減排項目之一的益達化工公司,利用焦爐煤氣合成甲醇,設計能力為30萬噸甲醇/年和20萬噸二甲醚/年。這個項目把放散的焦爐煤氣轉化為高附加值的能源化工產品,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6萬多噸,削減二氧化硫5000噸。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廠第二煉焦車間主任 劉新強——
山西焦化集團按照省委“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戰略部署,千方百計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經濟轉型,我們回收利用富余焦爐煤氣,用于生產甲醇,然后再以甲醇為原料生產聚乙烯、聚丙烯及烯烴的下游產品,將結束焦爐煤氣“點天燈”的歷史,實現焦爐煤氣的產業化、資源化利用。
同煤集團廣發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俊龍——
從煤到氣化,再到合成甲醇,流程雖不復雜,但鏈條一拉長、效益即翻番。年生產60萬噸甲醇可就地消耗130萬噸煤炭,實現了煤炭資源的就地轉化。在同煤集團塔山園區,每一種上游企業的廢棄物都是下游企業的原材料。通過10余個首尾相連的項目,形成了煤-電、煤-建材、煤-化工等完整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