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監測數據顯示,7月份的有色市場延續了6月下半月的上漲局面,整個板塊仍處于上漲之中,月初有色行業指數為823點,截至7月30日指數上升至837點,漲14點。但此波上漲更多的還是個別品種的帶動,整體上行動能依舊不足。先是鎳,再是鋅,然后是鉛,鋅、鉛本月集中發力,接連上漲。
7月漲幅榜冠亞軍分別是鋅(7.22%)、鉛(6.38%)。與上月相比,另一差異點就是本月小金屬表現突出。在政策紅利刺激下,本月出現了幾個明星小金屬產品,鉍、鈷漲幅都超過5%,主要受益于國儲局收儲氧化鉬、電解鈷的舉措。
不過,基本金屬產品依舊漲跌分化。在鉛鋅漲勢如虹的同時,作為金屬領頭羊的銅本月卻再度示弱,跌幅為-2.33%。銅的表現也折射出整個有色版塊上漲根基不穩,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7月份的市場也屬反常。
據商務部監測,上周(7月28日至8月3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平穩運行,流通環節生產資料價格繼續回落。
有色金屬價格上漲0.8%,其中鉛、錫、鎳、銅價格分別上漲5.3%、1.6%、0.6%和0.1%,鋁價持平,鋅價下降0.8%。
隨著有色金屬價格的持續反彈,有色金屬企業前期閑置產能紛紛復產,市場即將再度面臨供應上升的壓力。據不完全統計,僅在7-8月份國內將計劃復產的電解鋁產能就超過40萬噸,屆時市場將面臨新一輪的供應壓力。而根據安泰科統計,2014年1~6月原鋁累計產量達到1352萬噸,同比增長12.8%。
顯然,一旦包括鋁在內的有色金屬產業復產產能及新增產能釋放,有色金屬價格將面臨巨大壓力。
以鎳為列,自年初一路猛漲,到5月峰值時價格大漲了56%。經歷了幾輪暴漲后,市場產能大幅釋放。目前,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注冊倉庫中鎳庫存上周五創出31.76萬噸的紀錄新高,僅過去兩個月里就增長了12%,今年以來更是翻了一倍有余。庫存的增加已令鎳價大幅回調,自5月觸及27個月高點每噸21625美元以來下挫了15%。
另外一方面,需求并沒有大幅上升。6月份鍍鋅、合金、銅管材、線纜等下游制品行業開工仍在回落。且經歷了6月份的青島港融資騙貸事件后,由于銀行對開證企業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令下游企業開證進一步受限,信用額度也進一步縮減,銀行普遍提高企業的開證保證金,令企業開證成本大幅上升,下游買家的購買力也大幅減弱。
有色金屬企業前期閑置產能紛紛復產,加上需求并沒有出現大幅上升,對于有色金屬后期走勢來說,漲幅過度透支后,“金九銀十”的行情恐怕難如預期。
據人民日報8月5日報道,“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建設,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實施等量或減量置換,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環境敏感區域,實施減量置換。”7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什么是產能置換?為何要實施產能置換?原則是什么?具體如何操作?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推動存量產能調整升級
“化解產能過剩,不能只堵,而是要疏堵結合、多措并舉。”這位負責人表示,當前,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把產能盲目擴張的勢頭壓下去,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而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堵住入口”就是要嚴禁新建產能。2013年5月,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各地政府、有關部門嚴禁核準新增產能項目,堅決停建違規在建項目并進行清理。
“預留出路”就是要考慮地方發展經濟、產業升級和布局調整的現實需要,統籌淘汰退出與轉型升級的關系,調動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這位負責人表示,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是一項給“出路”的政策,既有利于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又有利于推動存量產能調整升級和布局優化,特別是控制產能總量,避免出現“越淘汰越過剩”,緩解地方經濟發展與淘汰落后產能、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
《辦法》明確,只有2013年度及以后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的企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才可用于新(改、擴)建項目產能置換,且不得重復使用?!掇k法》還規定已超過國家明令淘汰期限的落后產能,不得用于產能置換。
設交易平臺,支持跨地區產能置換
如果A省具備發展鋼鐵的條件,但沒有那么多落后和過剩的產能可淘汰來滿足等量或減量的要求;而B省有大量的鋼鐵產能需要淘汰,積累了大量的產能置換指標,但本身又不大可能上鋼鐵項目。A、B兩省該如何實施產能置換呢?
“《辦法》給A、B兩省留出一個通道,那就是實施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指標交易一方面解決了A省產能置換指標不足的問題,滿足全國整體上不新增產能的要求;另一方面B省可通過交易籌集資金,用于安置職工、產業轉型等。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全國范圍內的產業布局調整和優化。
為此,《辦法》提出,支持跨地區產能置換,引導國內有效產能向優勢企業和更具比較優勢的地區集中。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實施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市場化運作的產能置換指標交易。為推進產能置換指標交易,《辦法》進一步明確了相關措施:一是各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組織協調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并制定具體交易實施辦法,報省級政府同意后執行。二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搭建全國產能置換指標供需信息平臺,為產能置換提供信息服務,并探索建立全國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平臺。
發改委網站1日消息,從上半年產業發展情況看,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有序進行,改造提升制造業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服務業發展保持良好勢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下半年,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要抓住和用好“倒逼”機制,以解決重大結構性矛盾為突破口,積極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是增強產業發展的協調性。認真執行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引導社會資本合理流動,促進要素資源更有效地配置到國家鼓勵發展的領域和行業。繼續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簡化行政審批,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落實企業自主權,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
二是改造提升制造業。繼續推進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抓好已出臺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實,確保各項措施方案落地,堅定不移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好重點產業布局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政策措施,優化生產力布局,推動重點產業有序轉移,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發展一批專業特色鮮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務平臺完備的現代產業集群。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堅持市場化運作,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跨地區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三是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促進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跨越發展。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依托優勢企業、產業集聚區和重大項目,統籌技術開發、工程化、標準制定、應用示范等環節,支持商業模式創新和市場拓展,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和示范基地。
四是加快服務業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中高端發展,深化產業融合,細化專業分工,增強服務功能,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豐富服務供給,完善服務標準,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深入開展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服務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強制造業集聚區、服務業集聚區公共平臺建設,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創新發展模式,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破解制約服務業發展的瓶頸。
在回顧上面年產業結構時,發改委指出,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改革促調整,以調整促發展,在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上更加注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實現了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據外電8月3日消息,摩根大通分析師在電子郵件報告中稱,下半年鋁均價預估上調9%至每噸2,020美元。
該投行將下半年銅均價預估上調3%至每噸7,075美元。下半年鎳均價預估下調7%至每噸
18,850美元。
2014年鋅均價預估上調3%至每噸2,100美元。2014年黃金價格預估上調3%至每盎司1,296美
元。
中國2014年銅需求增幅預估上調至同比增加7%,此前預估為增加5%,因中國經濟活動料會改善。
具體表現為
一是工業運行逐步趨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8.8%,增幅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同比增長9.2%,增幅比前兩個月均有所提高。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中部地區增長8.8%,西部地區增長10.8%。分產品看,464種產品中有346種產量同比增長。1—6月,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56143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同比提高0.5 個百分點。1—5月,制造業完成投資53044億元,同比增長14.2%,較前4個月回落1個百分點,降幅有所收窄。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2764億元,同比增長9.8%。
二是化解產能過剩初見成效。1—6月,鋼鐵、電解鋁行業投資同比分別下降8.4%、31%。重點鋼鐵企業從3月份開始實現盈利,前5個月實現利潤17.5億元,其中5月份實現利潤28.5億元,環比增長1.3倍,鋼鐵行業4、5月份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鐵礦、煤炭價格大幅下降。前4個月水泥行業實現利潤172億元,同比增長109.3%。平板玻璃行業實現利潤18億元,同比增長78%。船舶行業逐步企穩向好,上半年承接新船訂單408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8.2%,前5個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25.3億元,同比增長9.2%。
三是服務業發展繼續呈現良好態勢。上半年服務業增長速度8.0%,比同期經濟增幅高0.6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6.6%,比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已連續6個季度超過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118764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5.8%,增速19.5%,分別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第二產業投資2.2和5.2個百分點。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同比增長52.1%,月戶均手機上網流量同比增長93.2%,商務部重點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中,網絡購物同比增長29.5%。服務業新增企業數量達129.06萬戶,占新登記企業總數的78.1%,對擴大就業起到積極作用。
大宗商品市場行情走強,也引來市場對于通脹風險會否抬頭的熱議。從國際市場看,由于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引起的資產泡沫風險加劇,不少投資機構開始調整自身通脹預期,選擇在鋅、鋁等有色金屬上的投資配比,以防控通脹上揚的風險。相關報告顯示,投行高盛上周調高了幾乎所有金屬、貴金屬的未來1年價格預期,其中上調鎳價近30%,上調鋅、鋁價格超過10%。
另一方面,與通脹指數密切相關的雞蛋、豬肉等食品品種價格也開始逐步升溫,市場供需兩端發生著微量調整。據農業部8月1日最新數據,雞蛋周均價每公斤10.17元,環比漲0.8%,這也是雞蛋價格連續5周持續上漲;豬肉價格繼續回升,周均價18.85元,環比漲0.7%。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7月中旬以來,全國豬肉價格呈回升態勢,超過九成省區市豬肉價格上漲。
“盡管各項數據指針開始指向商品價格的小幅上漲,但目前仍無法明確通脹預期已經超出市場預期,從而給下一步經濟調控帶來不確定風險。”熟悉農產品市場行情的期貨分析師李東表示,目前豬肉價格上漲的空間相對有限,而雞蛋的上漲則存在周期性因素,加上消費端乏力,農產品價格整體相對走勢疲弱,國內仍可以維持低通脹判斷。陳遠也指出,考慮庫存量情況,國內大部分金屬庫存相對充足,未來價格上漲將會刺激國內產能利用率的提高,開工率也會增加,部分冶煉廠也會進駐印度尼西亞等地開場加工,供應端緊張的局面就會得到緩解,價格上漲的趨勢就會得到壓制。
多位期貨受訪人士認為,國內通脹情況往往和食品價格波動有更多關聯,而目前以豬肉為主的食品價格小幅上漲,仍在市場可預期的范圍內。部分券商研究認為,當前經濟環境下,未來經濟增速依然維持著偏低的增長趨勢,相對溫和的通脹趨勢難以被打破。
而針對大宗商品價格暗示的通脹可能性,期貨行業內市場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市場存在兩類邏輯,一種是市場對進入加息周期的預期升溫影響到資產類別配比,比如投行對部分金屬資產的配比提高,進而帶動原材料價格走高,此時會有一些抗通脹的措施出現;另一種則是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影響到下游需求,進而帶動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但目前來看,國內市場僅僅是由于未來貨幣政策寬松而做多或炒作金屬,價格上漲的情況還沒有波及到整體,尚不能評估或準確反映通脹預期的抬升。國內金屬價格會跟隨國外波動,但通脹情況卻并不同步。”
國家海關近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我國鋁土礦進口量為212.3萬噸,同比下降65.5%,而進口鋁土礦均價高達60美元/噸,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
受氧化鋁價格長期低迷,鋁土礦進口量得不到滿足和價格高企影響,山東地區鋁企為減少虧損不得不減產應對。據統計,目前山東地區涉及氧化鋁減產產能達到350萬噸,且不排除后續仍有調整情況。
鋁企吃不飽
今年1月12日,印度尼西亞政府禁止了包括鎳土礦、鋁土礦在內的多種原礦產品的出口,催生了上半年“妖鎳”飛漲的局面。
與此同時,印尼鋁土礦的一紙禁令,致使鋁土礦價格飛漲,國內鋁企面臨鋁土礦進口價格高企和鋁價低迷雙重壓力,為減少虧損,部分鋁企減產應對。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電解鋁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40%,2010-2013年,我國對海外鋁土礦的依賴度分別為48.6%、61.7%、49.5%和75.4%,進口鋁土礦中超過60%是從印尼進口。
而在印尼實施出口禁令后,我國鋁土礦進口量出現大幅回落,鋁土礦進口價格則創下近年新高。
“印尼禁礦政策實行半年多的時間,國內鋁土礦進口情況不容樂觀。”鋁業分析師王瑜表示,2013年鋁土礦月進口均量達到600萬噸,而且大部分是從印尼進口。而國家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我國進口鋁土礦總量為212.3萬噸,同比下降65.5%。
王瑜表示,去年單月進口較高,主要是有國內鋁企對印尼禁礦預期因素,但相比目前的200余萬噸月進口量,對目前國內嚴重依賴印尼礦的企業來說完全“吃不飽”。
實際上,在印尼禁礦實施之前,國內鋁企大多囤積了半年左右的鋁土礦資源。
南山鋁業證券部人士透露,為了應對2014年印尼禁礦對該公司一期礦石供應的影響,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該公司開始部分采購力拓的澳洲低溫礦來增加工廠低溫礦的庫存量。此外,該公司也在積極研究全球其他鋁土礦市場,通過采購部分印度礦進行補充。
“此前大家預計印尼禁礦政策大概實行半年就會松動,現在囤積的鋁土礦逐漸消耗完了,而印尼鋁土礦出口還是沒有松動的跡象。”王瑜說。
減產應對
在印尼禁礦政策實施之下,由于我國依賴的印尼礦供應被斬斷,國內鋁企不得不從運距更遠的澳大利亞和非洲等地進口鋁土礦,直接推高了鋁土礦價格。
海關數據顯示,5月我國進口鋁土礦均價為60美元/噸,是2009年以來的最高價,其中,澳大利亞、巴西、馬來西亞和加納礦的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加納礦價格更是上漲至94.6美元/噸。
在下游氧化鋁產品價格長期低迷背景下,鋁土礦價格的快速上漲,無疑使得依賴進口的國內鋁企承受雙重壓力,控本增利的目標也越來越難實現。
據了解,嚴重依賴印尼進口礦的企業主要聚集在山東地區,在已經過去的半年時間內,在鋁土礦供應偏緊及氧化鋁價格低迷的雙重壓力下,山東地區氧化鋁開工率已由70%下降至61%,涉及到的減產產能已超過350萬噸,且不排除后期仍有產能調整情況。
今年4月,中國鋁業宣布,為減少虧損,對旗下部分電解鋁和氧化鋁生產線實行彈性生產,涉及暫時停止生產的電解鋁、氧化鋁產能分別約為60萬噸和80萬噸。
“公司目前沒有出現減產情況,因為前期囤積了較為充足的鋁土資源,暫時沒有受到影響。”南山鋁業證券部人士表示。
上述鋁業分析師表示,為了應對印尼鋁土礦短缺,國內鋁企除了采購其他海外礦產進行補充,還紛紛在印尼建廠進行長遠打算。她認為,出于吸引外資的角度考量,短期印尼政府不會全部放開對原礦石的出口,這對于國內鋁企來說,短期需要有足夠資金才能熬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