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爐子、一堆河沙、幾種模具,就組成了一個土法制作鋁制品的攤點。隨著社會的發展,從事這行的人越來越少,需求也越來越少。然而在玉樹州,這種傳統的土法澆鑄鋁鍋的手工技藝依然很受歡迎。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這種傳統的手工技藝越來越不好做了。人們寧愿買那些既好看又輕巧的不銹鋼鍋也不愿買我們這些既笨重又不好看的鋁制品鍋了。”做鋁制品生意的楊師傅道出了真實的想法。
過去,楊師傅走街串巷為老百姓倒鋁鍋、鋁盆等家庭生活日常用品,每到一個村莊,他就討來村民的廢舊鋁盆、鋁鍋、易拉罐等廢舊鋁制品,將廢品放入冶煉爐經過1200多度的高溫燒制成鋁水,然后除去雜質,經過提純后再將鋁水倒入所需的模板,便澆筑出一個和模型一模一樣的鋁鍋、鋁盆來。
據楊師傅介紹,雖然這個行業已經越來越不吃香了,但喜歡這種土法澆鑄工藝制作的鋁制品的人依然大有人在,因為這種工藝制作出來的東西既便宜又實用。首先從鋁的來源來說,自己做的鋁一般都會挑選干凈的鋁,而機器制成的鋁成分比較復雜;其次,自己做的鋁鍋比較厚重,做飯不容易糊,而機器制成的鍋一般鍋底比較薄,不耐摔。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曾經許多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工技藝正在悄然退出歷史舞臺。科技替代手工,現代取代過去,這是歷史不可抗拒的規律,面對這些即將消失的手工技藝,人們應該多保留一份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