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放水平方面,澳大利亞對中國所有產品關稅最終均降為零,中國對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產品關稅最終降為零;服務領域,彼此向對方作出涵蓋眾多部門、高質量的開放承諾。投 資領域,雙方在協定生效日起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同時大幅降低企業投資審查門檻,增加企業投資的市場準入機會、可預見性和透明度。協定范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 資和規則共10多個領域,包含了電子商務、政府采購等“21世紀經貿議題”。
澳大利亞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最主要的氧化鋁和鋁土礦進口地,作為中國鋁行業原料的最大國外供應地,澳大利亞取消對我國的出口關稅將回來帶什么影響呢?先來看一組數據:
2014年前9月,中國從澳進口的氧化鋁占全部氧化鋁進口量的60.20%,達到236.15萬噸;
2014年前9月,中國從澳進口的鋁土礦占全部鋁土礦進口量的61.78%,達到1739.15萬噸。
也就是說這次的關稅政策,影響的是我國過半的氧化鋁和鋁土礦進口量,這對國內的氧化鋁和鋁土礦供應格局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本身近幾年國內的氧化鋁價格優勢就在不斷縮小,再將進口價格中剔除17%這一部分關稅,那么進口氧化鋁將更具有吸引力;鋁土礦對外依存度更大,這一效應會更明顯。大量涌入的更廉價進口氧化鋁和鋁土礦會拉低整體的價格區間,其下游關聯行業的成本必然有所下降,比如電解鋁。但是這一政策有多大的沖擊力還有待觀察,畢竟進口氧化鋁還只占國內氧化鋁產量的一成左右,所以暫時不要太激動。
托克(Trafigura)一高管表示,在青島港口融資丑聞震動市場之后,中國金屬行業面臨信貸緊縮的局面,且這樣的局面可能會持續,并引發行業整合。
全球最大的獨立大宗商品貿易商之一--托克公司金屬和礦產品部門負責人Simon Collins表示,6月青島港融資丑聞爆發后,礦廠、煉廠和金屬加工廠獲得信貸愈發困難。
Collins在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該行業內許多人發現融資困難...這是新的常態,且會帶來進一步的整合。”
“五大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信貸評估過程一直很嚴格,這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企業再次獲得信貸額度的時間延長,或者信貸額度被縮減了。”
對于貸款的嚴格審查加劇了中國的信貸缺口,而值此之際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且德國商業銀行和巴克萊等西方銀行在過去一年都剝離了大宗商品部門。
隨著銀行將一些流動性投向監管較少的行業,貿易商開始進入填補缺口。
“你會發現貿易商擁有很好的流動性及市場渠道,因此現金流存在問題的大環境給了他們機會。”
據湯森路透數據,托克、嘉能可與來寶集團敲定的銀團貸款量2011年到2013年增長超過一倍至逾450億美元。
青島港丑聞發生后,托克旗下Impala與中國最大投行中信證券的子公司簽訂協議,聯合在華建立倉儲與物流公司。
逐漸消逝的預期
雖然今年出現銅供應盈余的預期已經落空,但Collins預計2015年會供過于求,雖然過剩的程度比一些人預期的要少。
他稱,由于廢銅短缺,中國的銅精煉商已經基本都以低于產能的水平運轉;而同時受到對基建的政策支撐,需求仍然相當強勁。
此外他還稱,由于供應短缺,鋁市場的價差波動將更加引人關注。
“我認為鎳仍然有吸引力。基本題材沒變,也就是原材料供應短缺,”Collins表示。
鎳價今年一度飆升,但在菲律賓生產商加大出口力度后回吐了漲幅。菲律賓的供應彌補了印尼頒布鐵礦石出口禁令后的缺口。
據市場統計數據顯示,周三(11月19日)上海期貨交易所銅庫存減少850噸至29270噸、鋁庫存減少178噸至80794噸、黃金庫存維持不變,白銀庫存減少2000千克至122439千克。
11月19日統計消息稱,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庫存增加400噸,鋁庫存減少11,525噸,鋅庫存減少2,225噸。
17日,中國與澳大利亞結束近10年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并共同簽署了意向聲明,協定范圍涵蓋貨物貿易、投資等10多個領域。根據協議,澳大利亞超過85%的出口產品將在協議生效后實現零關稅,在四年后這一數字將達到93%,在自貿協定全面執行后這一比例將提升至95%。
澳大利亞是資源出口型國家,而中國是目前各類資源需求大國。澳方聲明中提及,澳大利亞的資源和能源產品關稅將被免除,其中氧化鋁的關稅將在協議生效后第一天廢除,針對煉焦煤3%的關稅將立刻取消,熱能煤6%的關稅將在兩年內廢除。周二,國內工業品期貨不同程度下跌,其中鐵礦石期貨因供應增長及需求萎縮預期而領跌。
解析:澳大利亞盛產鋁土礦,此次免去相關資源的關稅,將致使市場一致對后市鋁供應看漲,打亂供需平衡,短期鋁價承壓。
外媒11月19日消息,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周三在一份電郵聲明中稱,2014年1-9月全球鋁市供應短缺521,000噸。
2013年全年全球鋁市供應修正為過剩57萬噸。
據外電11月20日消息,亞洲最大的鋁進口國日本,下一季度要支付的鋁升水將創紀錄高位,因全球市場仍供應短缺。
明年一季度日本鋁價料較本季度上漲5%至較LME現貨每噸高420美元。
今年日本鋁升水上漲71%且每個季度都創紀錄,因包括美鋁和俄鋁在內的煉廠削減產量導致全球供應短缺。根據日本鋁業協會(Japan Aluminium Association)報告,雖然上一季度日本經濟陷入衰退,日本鋁廠仍增加產量和發運量,因需求復蘇。
日本鋁業協會策略主管Koji Iida稱:“鋁制品需求沒有像整體經濟環境那么差。”他稱,2011年地震和海嘯摧毀地區的重建工作及輕質節能車輛替代舊的商用車輛為該鋁消費量提供支撐。
根據該協會數據,在截至9月30日的六個月內,日本鋁廠鋁軋制品發運量增加5.2%至103萬噸,為四年來首個漲幅。
*日圓走軟*六個月內日圓走軟提振鋁制品出口增加25%至105,086噸。協會主席Takashi Ishiyama稱,日本央行的刺激舉措令日圓兌美元跌至七年低點。
日本企業今年增加了鋁采購量,受助于對安倍經濟學將令該國經濟復蘇的樂觀預期。數據顯示,2014年前八個月原鋁進口量增加20%至140萬噸。
標準銀行分析師10月1日在報告中稱,今年全球鋁需求預計增加6.8%至5250萬噸,超出產量80.6萬噸。明年預計供應短缺127萬噸。
LME期鋁7月進入牛市,并在8月觸及每噸2,119.50美元的18個月高位。
較高的升水料令一些日本買家降低下一季度的采購量,因庫存充足。
日本三個主要港口截至10月底的鋁庫存連續第七個月增加,觸及五年半高位,因需求減少且日本經濟意外陷入衰退。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日本丸紅商事(Marubeni)公布,日本10月鋁庫存增至332,200噸,高于9月的313,400噸,為2009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其中橫濱庫存為149,900噸;名古屋為166,300噸;大阪庫存為16,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