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棟明鋁業有限公司,有一位令其他員工由衷欽敬、德才兼備的模范共產黨員,他就是熔鑄車間主任——蒙海緒。
蒙海緒現年50歲,來自廣西平南。他當過兵,參加過著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并榮立過三等功。許多有著同樣資歷的戰友都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安置,成為讓人羨慕的國家公職人員,而他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于1985年1月退伍返鄉務農。不少人說他吃虧了,蒙海緒總是淡然地說:“比起在槍林彈雨中犧牲的戰友,我是幸運的,有什么資格奢求榮華富貴呢?”
自1995年開始,得益于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精明干練的蒙海緒一直在南方大的鋁合金型材廠家打工,當熔鑄車間主任已經十幾年了,不愧是一位有著技術專長的人,憑本事吃飯,收入頗豐,從此告別了窮困潦倒的種田生涯。2014年7月5日,在山東棟明鋁業有限公司領導的一再誠懇邀請下,毅然放棄年收入10多萬元的工作崗位,千里迢迢,來到棟明熔鑄車間任職。由于今年上半年熔鑄車間基本未開機,車間院內積攢了450噸廢料,面對擺在眼前被稱為“兩座大山的450噸鋁合金廢料,蒙海緒沒有像其他幾位前任車間主任一樣淺嘗輒止,被嚇到走人,而是下定決心想方設法,盡最快速度熔化這‘兩座大山’”。
說干就干。蒙海緒首先從改進工藝、提高工效入手大做文章。一是廢料壓縮打包;二是他向公司領導建議為熔鑄車間配備一臺專用叉車,購置一塊長2.2米、寬2米的大厚鐵板,用叉車運送,將原先原始落后的人工投料方式變為機械投料,建議立即被采納,結果熔爐投料時間大為縮短,原來熔一爐廢料要十六到二十五個小時,現在只需十一至十三個小時。這樣以來工效大大提高,不僅節煤、節電一半左右,而且減少了燒損率,提高了單爐產量,同時大大節約了人員開支,車間員工由原來的9—12人縮減為6—7人。三是蒙海緒讓公司維修部人員幫助改進了鋁棒推棒流筒,減少勞動強度80%,因此原來人人不樂意呆的推棒崗位干活輕松了許多。然后,蒙海緒又將原來用小推車推鋁灰的方式改為先冷卻結塊再用叉車叉運,既保證了安全又提高了工效。
按公司慣例,車間主任一級的干部基本是脫產的管理人員,有的車間連帶班主任、大班長都不干體力活兒。但蒙海緒是個例外,他不僅是個指揮員,也是個戰斗員。他將車間日常工作管理做的井井有條,始終做到一刻不閑著,總是沖鋒陷陣,甩開膀子帶領車間員工干活兒。車間員工忙的時候,他也不停地干,車間員工暫歇休息的時候,他卻依然在忙碌著,連口水都不顧得喝,不是幫手下放鋁水就是開著叉車運料、運煤......很多公司員工都在私下議論,說這回熔鑄車間來的新主任姓“傻”,好像上輩子沒干過活兒似的,拿的是定額月薪,何苦呢!有的車間主任也奚落他,說風涼話兒。公司領導時常關切地讓蒙主任注意身體,別累垮了,指導著車間員工干好就行了。可是,蒙海緒像一頭倔驢,都只當沒聽見,我行我素,照干不誤。他說“我干,車間員工就輕松一點兒,少用一個人,他們就會多拿一點兒提成,安全上我也放心啊!”
今年9月15日,蒙海緒老家貴港市平南縣高良村蒙姓家族族長親自打來電話,說重建家族祠堂,即將舉行隆重的入伙儀式,要求蒙海緒務必回老家一趟。當時正值熔鑄車間工作最繁忙的時候,蒙海緒考慮到如果此時回老家,要耽誤一些時日,勢必嚴重影響車間正常工作,便一再懇求族長允許他暫不回老家,等忙過這段時間再說。族長拗不過他,最終破例勉強點頭答應。這件事蒙海緒壓根就沒有向公司領導提。
在蒙海緒的感召下,熔鑄車間全體員工一個個像小老虎,干勁不惜力,積極為車間工作出點子,苦干加巧干,硬是用三個多月的時間熔化掉“兩座大三”。公司領導樂開了花,再也不用為外來人員參觀考察有“兩座大山”添堵犯愁了。車間員工原來只能月月拿到保底工資,現在拿到提成了,都安心干本職工作,被累跑的員工也想著回來“重操舊業”。
熔鑄車間在蒙海緒的帶領下,按照公司“整理,整頓,清理,清掃,安全,素養”6s管理的要求進行工作,車間內外現場管理明顯提高,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風正氣順,員工干勁倍增,各項管理指標優良,車間因此在月度的考核中多次受到公司通報表彰。回想近半年來的往事,看著車間的月度流動紅旗及通報表彰, 蒙海緒欣慰的笑了。他在日記中寫道:“社會在發展,時代在改變,唯有共產黨員的本色不能變!”
蒙海緒現年50歲,來自廣西平南。他當過兵,參加過著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并榮立過三等功。許多有著同樣資歷的戰友都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安置,成為讓人羨慕的國家公職人員,而他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于1985年1月退伍返鄉務農。不少人說他吃虧了,蒙海緒總是淡然地說:“比起在槍林彈雨中犧牲的戰友,我是幸運的,有什么資格奢求榮華富貴呢?”
自1995年開始,得益于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精明干練的蒙海緒一直在南方大的鋁合金型材廠家打工,當熔鑄車間主任已經十幾年了,不愧是一位有著技術專長的人,憑本事吃飯,收入頗豐,從此告別了窮困潦倒的種田生涯。2014年7月5日,在山東棟明鋁業有限公司領導的一再誠懇邀請下,毅然放棄年收入10多萬元的工作崗位,千里迢迢,來到棟明熔鑄車間任職。由于今年上半年熔鑄車間基本未開機,車間院內積攢了450噸廢料,面對擺在眼前被稱為“兩座大山的450噸鋁合金廢料,蒙海緒沒有像其他幾位前任車間主任一樣淺嘗輒止,被嚇到走人,而是下定決心想方設法,盡最快速度熔化這‘兩座大山’”。
說干就干。蒙海緒首先從改進工藝、提高工效入手大做文章。一是廢料壓縮打包;二是他向公司領導建議為熔鑄車間配備一臺專用叉車,購置一塊長2.2米、寬2米的大厚鐵板,用叉車運送,將原先原始落后的人工投料方式變為機械投料,建議立即被采納,結果熔爐投料時間大為縮短,原來熔一爐廢料要十六到二十五個小時,現在只需十一至十三個小時。這樣以來工效大大提高,不僅節煤、節電一半左右,而且減少了燒損率,提高了單爐產量,同時大大節約了人員開支,車間員工由原來的9—12人縮減為6—7人。三是蒙海緒讓公司維修部人員幫助改進了鋁棒推棒流筒,減少勞動強度80%,因此原來人人不樂意呆的推棒崗位干活輕松了許多。然后,蒙海緒又將原來用小推車推鋁灰的方式改為先冷卻結塊再用叉車叉運,既保證了安全又提高了工效。
按公司慣例,車間主任一級的干部基本是脫產的管理人員,有的車間連帶班主任、大班長都不干體力活兒。但蒙海緒是個例外,他不僅是個指揮員,也是個戰斗員。他將車間日常工作管理做的井井有條,始終做到一刻不閑著,總是沖鋒陷陣,甩開膀子帶領車間員工干活兒。車間員工忙的時候,他也不停地干,車間員工暫歇休息的時候,他卻依然在忙碌著,連口水都不顧得喝,不是幫手下放鋁水就是開著叉車運料、運煤......很多公司員工都在私下議論,說這回熔鑄車間來的新主任姓“傻”,好像上輩子沒干過活兒似的,拿的是定額月薪,何苦呢!有的車間主任也奚落他,說風涼話兒。公司領導時常關切地讓蒙主任注意身體,別累垮了,指導著車間員工干好就行了。可是,蒙海緒像一頭倔驢,都只當沒聽見,我行我素,照干不誤。他說“我干,車間員工就輕松一點兒,少用一個人,他們就會多拿一點兒提成,安全上我也放心啊!”
今年9月15日,蒙海緒老家貴港市平南縣高良村蒙姓家族族長親自打來電話,說重建家族祠堂,即將舉行隆重的入伙儀式,要求蒙海緒務必回老家一趟。當時正值熔鑄車間工作最繁忙的時候,蒙海緒考慮到如果此時回老家,要耽誤一些時日,勢必嚴重影響車間正常工作,便一再懇求族長允許他暫不回老家,等忙過這段時間再說。族長拗不過他,最終破例勉強點頭答應。這件事蒙海緒壓根就沒有向公司領導提。
在蒙海緒的感召下,熔鑄車間全體員工一個個像小老虎,干勁不惜力,積極為車間工作出點子,苦干加巧干,硬是用三個多月的時間熔化掉“兩座大三”。公司領導樂開了花,再也不用為外來人員參觀考察有“兩座大山”添堵犯愁了。車間員工原來只能月月拿到保底工資,現在拿到提成了,都安心干本職工作,被累跑的員工也想著回來“重操舊業”。
熔鑄車間在蒙海緒的帶領下,按照公司“整理,整頓,清理,清掃,安全,素養”6s管理的要求進行工作,車間內外現場管理明顯提高,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風正氣順,員工干勁倍增,各項管理指標優良,車間因此在月度的考核中多次受到公司通報表彰。回想近半年來的往事,看著車間的月度流動紅旗及通報表彰, 蒙海緒欣慰的笑了。他在日記中寫道:“社會在發展,時代在改變,唯有共產黨員的本色不能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