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副會長文獻軍,黨委副書記范順科以及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行赴山東濱州調研鋁行業發展情況。
“電解鋁世界單廠最大,裝備水平世界最高,海外氧化鋁項目最早,利稅在行業里最多,600kA槽型投產最快。百聞不如一見,這真是個好企業。”陳全訓用“五個最”對魏橋創業集團、中國宏橋集團作出評價。
魏橋創業連續三年入選世界500強,中國宏橋國際鋁業排名第一,其發展軌跡帶給我們哪些震撼與思考?
“在發展中提高,在提高中發展”
自2012年以來連續三年入選世界500強,三年提升了161個位次,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2807億元、利稅163億元、利潤118億元,上繳各級稅金61.66億元,這份亮眼的成績單可讓魏橋創業在2015年世界500強排名時沖擊更高的排名。從1981年起家的小油棉加工廠,到今天成為一家擁有控股子公司——魏橋紡織和關聯公司——中國宏橋兩家香港上市公司,鄒平、魏橋、濱州、惠民、陽信、沾化、北海、威海、印尼、幾內亞10個生產基地、16萬名員工、1500億元總資產,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及“熱電-采礦-氧化鋁-原鋁-高精鋁板帶、新材料”產業鏈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魏橋創業用34年的創新發展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棉紡和鋁業帝國。
“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盡力而為;既要在發展中提高,又要在提高中發展。”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中國宏橋集團主席張士平對企業今天的成就這樣總結道。
他說,是多年發展過程中注重轉型升級,自我提升,才成就了魏橋創業、中國宏橋現在的發展規模和裝備水平。正是在這樣的發展戰略指引下,魏橋創業、中國宏橋形成了龐大的生產能力。
在魏橋鋁業高精鋁板帶配套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去年底剛剛投入運行的600kA超大容量原鋁生產線,碩大的電解槽在清潔的廠房里靜靜地運行著,沒有煙霧繚繞,聽不到噪音轟鳴,也少見操作工的身影。這項目前世界上首條最大容量的特大型陽極預焙鋁電解槽技術,具有容量最大、效率最高、液態鋁質量最好、能耗最低、用工最少的優勢,項目總投資40億元,能夠為制罐料、印刷鋁版基材、鋁箔坯料、機柜鋁板、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用鋁材提供60萬噸的優質原料。
更讓人震撼的是魏橋鋁電年產76萬噸高精鋁板帶車間。全球一次性建成投產的最大規模的鋁合金扁錠熔鑄生產線,1+4熱連軋機、推進式加熱爐、銑床、鋸床、磨床,單機架冷軋機、三機架冷連軋機,智能高架倉庫……儼然是裝備總動員,令人目不暇接;而以德國西馬克、瑞士ABB為代表的國際頂級裝備制造商的logo也傲嬌地帶給你視覺沖擊。70余臺套的世界一流進口設備足以彰顯品質。他們生產出的高檔鋁合金板帶材等高端產品,目標就是替代進口。
規模“巨無霸”,裝備 “高大上”,中國宏橋延伸到海外的觸角,為其打造的產業鏈再加籌碼。在印尼,規劃了年產200萬噸的氧化鋁項目,同步建設電廠、碼頭等配套設施,實現熱電、采礦、氧化鋁一體化,今年年底一期100萬噸將建成投產,二期100萬噸計劃于明年年底投產。該項目是印度尼西亞第一家大型的氧化鋁生產企業,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和印尼時任總統蘇西洛共同見證簽約;在幾內亞,合資設立礦業公司和河港公司,開采鋁土礦,建設河港碼頭和海上過駁轉運系統,打造一條自國外礦山到國內工廠、集多式聯運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
陳全訓指出,拉長產業鏈、集約發展、高效節能,中國宏橋的發展思路確實有獨到之處。在經濟進入新常態下,我們要繼續堅持“穩增長、保增長,發展第一要務”這個理念不動搖,探索、創新,發揮人才引領作用,注重培育企業家、技術人員和技工隊伍,不斷擴大鋁應用范圍,推陳出新,激活產業生命力。
“魏橋創業走到現在,每一步都頂著巨大壓力”
在魏橋創業、中國宏橋采訪,一排排高標準廠房和林立的高層住宅區隨著車窗的移動變換著色彩,而交錯延伸的電網也會不時闖入視線,提醒你這里是魏橋創業、中國宏橋,大容量、高參數的發電機組為孤網閉環運行的局域電網提供保障,而充足、低廉、穩定的電力和蒸汽供應正是鋁產業發展的“命門”。
張士平說,魏橋創業走到今天,每一步都頂著巨大壓力。早在1999年,魏橋創業建了2臺小機組,投產3天就被迫與電力公司解列。逆境求生。為了保證生產,他們買了大馬力的柴油機作為啟動電源,并下決心配套上馬自己的電網。有了安全的電力保證,魏橋創業發展開始步入快車道,“電多了,就上項目,項目多了,再發電。”張士平說,壓力產生動力,逼著我們做得更好。
伴隨著一個個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生產線達產運行,魏橋創業的生產規模迅速擴張開來。從1999年進入熱電領域開始,魏橋創業擴張的勢頭一發而不可收:2001年進入鋁業領域,2005年進入氧化鋁領域。中國宏橋2011年進入高精鋁板帶箔、新材料領域,2014年進入采礦領域。經過十多年的打拼,“鋁電網、上下游一體化” 的完整產業鏈令人刮目相看。
讓張士平倍感欣慰的是,“局域電網”這個魏橋創業、中國宏橋獨有的風景線,十幾年來穩定運行,從魏橋到鄒平,從黃河南岸到北岸,廠區建在哪里,架線供電就配套到那里。
一波三折,幾番較量。從早已公布的《非公36條》中鼓勵民營企業進入電力市場到今天電力體制改革的文件下發,放開售配電市場,魏橋創業、中國宏橋對鋁電聯營模式的探索和改革精神,不但成就了魏橋創業、中國宏橋獨有的電力模式,也成就了鋁產業鏈中最具競爭優勢的一環。
這里的電解鋁為什么不過剩?
中國宏橋如此龐大的規模,卻無過剩之憂,并且在全國電解鋁產能過剩、行業虧損的情況下,盈利顯著,這其中有何玄機?
規模優勢催生集群效應。隨著中國宏橋原鋁產能的不斷擴大,其優質鋁水資源成為鋁加工企業不斷“集聚”的“磁場”。 圍繞中國宏橋優質鋁水資源的版塊布局,伴生了一批深加工關聯配套的企業,中國宏橋走到哪里,它就跟到那里。
中國宏橋的鋁水何以成了“香餑餑”?首先是成本優勢。鋁水不落地,直接運到下游生產企業,大大縮短了生產流程,節約了鑄造、倉儲及再熔化成本,初步測算節約成本900元。這種集約型、節能型發展模式,使得集群內每一家涉鋁企業都能盈利;其二是產業聚集的優勢。產業集約發展減少物流成本,以中國宏橋的優質鋁水為紐帶,通過集約發展帶動了上下游的聯動發展,其運行效益高于獨立企業,提升了整個產業的競爭力。
以中國宏橋為龍頭,目前整個濱州市規模以上的鋁深加工企業到了33家,并已形成三大特色產業集群。 一是以鄒平為核心、輻射魏橋的特色鋁產業集群,這也是山東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二是以濱州經濟開發區為核心、輻射惠民、陽信的特色鋁制品加工高端產業集群;三是以北海為核心,輻射沾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在這些產業集群中,都是從鋁土礦到鋁板帶箔、汽車輪轂、汽車零部件等最終的制成品。
集聚區里不乏中信戴卡、渤海活塞這樣的老牌上市企業,還有創新集團、三星公司等新貴和六豐機械等合資企業,北汽集團也計劃投資138億元,在濱州建廠。
中國宏橋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濱州市鋁產業迅速崛起并成為濱州第一大支柱產業。 2014年該市鋁產業產值(主營業務收入)達到接近1800億,占該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24%。未來,濱州市計劃把鋁產業規劃成一個產值5000億元的大盤子,將中國宏橋及相關聯的企業打造成該市轉型升級的樣板。
“國家倡導的中國制造2025,特別提出產業集聚化發展,通過集聚化降低成本,達到產業共同提升的目的。魏橋創業、中國宏橋就是這么做的。“陳全訓說。
算成本賬,更算環境賬
降本增效,是企業永恒主題。中國宏橋也會精打細算成本賬。它每生產一噸鋁水,上下游企業就能共享900元的成本優勢。它以“集多式”聯運方式運來的鋁土礦,經過大中小三種船型聯運,讓運費每噸便宜了30元。“1000萬噸就是3個億了。”作為企業家,張士平這筆賬算得“門清”。而他算的另一筆賬則關乎情懷與責任,充滿正能量。赤泥綜合利用,是世界難題。赤泥制磚是目前技術條件下的優選。但制磚成本高,是賠錢的買賣,沒人愿意干。在魏橋創業,圍繞赤泥綜合利用,通過磁選提鐵、有效濾水、回水利用、干法堆存、赤泥制磚等措施,實現了各類廢棄物全部“吃干榨凈”,變廢為寶,做到了廢水零排放。“現在我這個制磚稍微賠錢,但賠錢也得干,起碼減少了赤泥堆放,節省占地面積,對環境也有益。”張士平眼前這筆虧空賬,贏的卻是長遠。
裝備大型化、高端化是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基礎,在這方面張士平舍得投資。近年來,魏橋創業、中國宏橋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技術改造力度,設備大型化、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熱電生產采用超臨界大型發電機組,還投資建設60萬千瓦的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并致力于電網升級,未來將以60萬千瓦的機組為主發電能力,可實現超低排放,達到天然氣排放標準。原鋁生產全部采用電流強度為500千安以上的大型陽極預焙電解槽,世界上第一條正式投產的600千安特大型陽極預焙電解槽也于2014年12月投入運行。集團鋁液交流電耗12600度/噸鋁,制造成本在全國同行業始終保持最低水平。
發展不忘責任。魏橋創業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注重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去年6月,魏橋創業集團和創新集團等企業牽頭成立了濱州市鋁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協會在政府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國內外技術交流合作,團結帶領全市鋁加工企業轉型發展、提升鞏固全市鋁加工產業的發展優勢,向產業鏈高端延伸,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圍繞國家提倡的輕量化發展方向,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擴大鋁產品的廣泛應用;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減排治污、清潔生產、循環利用,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本質安全型產業體系,推動濱州鋁加工行業技術進步,轉型升級,不斷做大做強,使鋁加工業成為濱州市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和世界著名的鋁產業基地。
“我想在3~5年內,世界最好的、競爭力最強的鋁企業、最高端的產品一定是在中國。”張士平強調說,這個競爭力最強,不僅僅是利潤和規模,更重要的是產業的高端水平,國外能產的,我們國內一定能產,要不斷提高國內鋁產業在國際的影響力,去占領國際市場。他的聲音鏗鏘有力,激勵人心。
多年來,魏橋創業堅定“為國創業,為民造福”這一信念,始終把帶動一方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作為企業的發展動力和自覺追求。近幾年來累計為國家上交稅金近500億元,為工業反哺農業、實現村村通自來水、柏油路、公交車、數字電視等民生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堅持以擴大農民就業推進城鎮化建設;堅持推進“安居樂業工程”;堅持拉動區域產業經濟和城鎮化建設。積極扶持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在各地形成了多個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拉動從業人員30余萬,特別使集團魏橋工業園駐地魏橋鎮發展成了一個富強繁榮的全國重點城鎮,并通過建設濱州、鄒平和北海工業園,極大地帶動了濱州、鄒平、北海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有力地支撐了地方經濟的和諧穩定和快速發展。
“今后,魏橋創業將大力實施轉型升級、科技興企、資本運營、成本領先、人才強企、和諧發展‘六大戰略’,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持續推進‘鋁電網材一體化’、‘上下游業務一體化’的產業模式,積極向鋁精深加工、新材料領域拓展,力爭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3000億元以上。”張士平說。
“電解鋁世界單廠最大,裝備水平世界最高,海外氧化鋁項目最早,利稅在行業里最多,600kA槽型投產最快。百聞不如一見,這真是個好企業。”陳全訓用“五個最”對魏橋創業集團、中國宏橋集團作出評價。
魏橋創業連續三年入選世界500強,中國宏橋國際鋁業排名第一,其發展軌跡帶給我們哪些震撼與思考?
“在發展中提高,在提高中發展”
自2012年以來連續三年入選世界500強,三年提升了161個位次,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2807億元、利稅163億元、利潤118億元,上繳各級稅金61.66億元,這份亮眼的成績單可讓魏橋創業在2015年世界500強排名時沖擊更高的排名。從1981年起家的小油棉加工廠,到今天成為一家擁有控股子公司——魏橋紡織和關聯公司——中國宏橋兩家香港上市公司,鄒平、魏橋、濱州、惠民、陽信、沾化、北海、威海、印尼、幾內亞10個生產基地、16萬名員工、1500億元總資產,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及“熱電-采礦-氧化鋁-原鋁-高精鋁板帶、新材料”產業鏈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魏橋創業用34年的創新發展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棉紡和鋁業帝國。
“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盡力而為;既要在發展中提高,又要在提高中發展。”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中國宏橋集團主席張士平對企業今天的成就這樣總結道。
他說,是多年發展過程中注重轉型升級,自我提升,才成就了魏橋創業、中國宏橋現在的發展規模和裝備水平。正是在這樣的發展戰略指引下,魏橋創業、中國宏橋形成了龐大的生產能力。
在魏橋鋁業高精鋁板帶配套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去年底剛剛投入運行的600kA超大容量原鋁生產線,碩大的電解槽在清潔的廠房里靜靜地運行著,沒有煙霧繚繞,聽不到噪音轟鳴,也少見操作工的身影。這項目前世界上首條最大容量的特大型陽極預焙鋁電解槽技術,具有容量最大、效率最高、液態鋁質量最好、能耗最低、用工最少的優勢,項目總投資40億元,能夠為制罐料、印刷鋁版基材、鋁箔坯料、機柜鋁板、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用鋁材提供60萬噸的優質原料。
更讓人震撼的是魏橋鋁電年產76萬噸高精鋁板帶車間。全球一次性建成投產的最大規模的鋁合金扁錠熔鑄生產線,1+4熱連軋機、推進式加熱爐、銑床、鋸床、磨床,單機架冷軋機、三機架冷連軋機,智能高架倉庫……儼然是裝備總動員,令人目不暇接;而以德國西馬克、瑞士ABB為代表的國際頂級裝備制造商的logo也傲嬌地帶給你視覺沖擊。70余臺套的世界一流進口設備足以彰顯品質。他們生產出的高檔鋁合金板帶材等高端產品,目標就是替代進口。
規模“巨無霸”,裝備 “高大上”,中國宏橋延伸到海外的觸角,為其打造的產業鏈再加籌碼。在印尼,規劃了年產200萬噸的氧化鋁項目,同步建設電廠、碼頭等配套設施,實現熱電、采礦、氧化鋁一體化,今年年底一期100萬噸將建成投產,二期100萬噸計劃于明年年底投產。該項目是印度尼西亞第一家大型的氧化鋁生產企業,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和印尼時任總統蘇西洛共同見證簽約;在幾內亞,合資設立礦業公司和河港公司,開采鋁土礦,建設河港碼頭和海上過駁轉運系統,打造一條自國外礦山到國內工廠、集多式聯運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
陳全訓指出,拉長產業鏈、集約發展、高效節能,中國宏橋的發展思路確實有獨到之處。在經濟進入新常態下,我們要繼續堅持“穩增長、保增長,發展第一要務”這個理念不動搖,探索、創新,發揮人才引領作用,注重培育企業家、技術人員和技工隊伍,不斷擴大鋁應用范圍,推陳出新,激活產業生命力。
“魏橋創業走到現在,每一步都頂著巨大壓力”
在魏橋創業、中國宏橋采訪,一排排高標準廠房和林立的高層住宅區隨著車窗的移動變換著色彩,而交錯延伸的電網也會不時闖入視線,提醒你這里是魏橋創業、中國宏橋,大容量、高參數的發電機組為孤網閉環運行的局域電網提供保障,而充足、低廉、穩定的電力和蒸汽供應正是鋁產業發展的“命門”。
張士平說,魏橋創業走到今天,每一步都頂著巨大壓力。早在1999年,魏橋創業建了2臺小機組,投產3天就被迫與電力公司解列。逆境求生。為了保證生產,他們買了大馬力的柴油機作為啟動電源,并下決心配套上馬自己的電網。有了安全的電力保證,魏橋創業發展開始步入快車道,“電多了,就上項目,項目多了,再發電。”張士平說,壓力產生動力,逼著我們做得更好。
伴隨著一個個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生產線達產運行,魏橋創業的生產規模迅速擴張開來。從1999年進入熱電領域開始,魏橋創業擴張的勢頭一發而不可收:2001年進入鋁業領域,2005年進入氧化鋁領域。中國宏橋2011年進入高精鋁板帶箔、新材料領域,2014年進入采礦領域。經過十多年的打拼,“鋁電網、上下游一體化” 的完整產業鏈令人刮目相看。
讓張士平倍感欣慰的是,“局域電網”這個魏橋創業、中國宏橋獨有的風景線,十幾年來穩定運行,從魏橋到鄒平,從黃河南岸到北岸,廠區建在哪里,架線供電就配套到那里。
一波三折,幾番較量。從早已公布的《非公36條》中鼓勵民營企業進入電力市場到今天電力體制改革的文件下發,放開售配電市場,魏橋創業、中國宏橋對鋁電聯營模式的探索和改革精神,不但成就了魏橋創業、中國宏橋獨有的電力模式,也成就了鋁產業鏈中最具競爭優勢的一環。
這里的電解鋁為什么不過剩?
中國宏橋如此龐大的規模,卻無過剩之憂,并且在全國電解鋁產能過剩、行業虧損的情況下,盈利顯著,這其中有何玄機?
規模優勢催生集群效應。隨著中國宏橋原鋁產能的不斷擴大,其優質鋁水資源成為鋁加工企業不斷“集聚”的“磁場”。 圍繞中國宏橋優質鋁水資源的版塊布局,伴生了一批深加工關聯配套的企業,中國宏橋走到哪里,它就跟到那里。
中國宏橋的鋁水何以成了“香餑餑”?首先是成本優勢。鋁水不落地,直接運到下游生產企業,大大縮短了生產流程,節約了鑄造、倉儲及再熔化成本,初步測算節約成本900元。這種集約型、節能型發展模式,使得集群內每一家涉鋁企業都能盈利;其二是產業聚集的優勢。產業集約發展減少物流成本,以中國宏橋的優質鋁水為紐帶,通過集約發展帶動了上下游的聯動發展,其運行效益高于獨立企業,提升了整個產業的競爭力。
以中國宏橋為龍頭,目前整個濱州市規模以上的鋁深加工企業到了33家,并已形成三大特色產業集群。 一是以鄒平為核心、輻射魏橋的特色鋁產業集群,這也是山東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二是以濱州經濟開發區為核心、輻射惠民、陽信的特色鋁制品加工高端產業集群;三是以北海為核心,輻射沾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在這些產業集群中,都是從鋁土礦到鋁板帶箔、汽車輪轂、汽車零部件等最終的制成品。
集聚區里不乏中信戴卡、渤海活塞這樣的老牌上市企業,還有創新集團、三星公司等新貴和六豐機械等合資企業,北汽集團也計劃投資138億元,在濱州建廠。
中國宏橋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濱州市鋁產業迅速崛起并成為濱州第一大支柱產業。 2014年該市鋁產業產值(主營業務收入)達到接近1800億,占該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24%。未來,濱州市計劃把鋁產業規劃成一個產值5000億元的大盤子,將中國宏橋及相關聯的企業打造成該市轉型升級的樣板。
“國家倡導的中國制造2025,特別提出產業集聚化發展,通過集聚化降低成本,達到產業共同提升的目的。魏橋創業、中國宏橋就是這么做的。“陳全訓說。
算成本賬,更算環境賬
降本增效,是企業永恒主題。中國宏橋也會精打細算成本賬。它每生產一噸鋁水,上下游企業就能共享900元的成本優勢。它以“集多式”聯運方式運來的鋁土礦,經過大中小三種船型聯運,讓運費每噸便宜了30元。“1000萬噸就是3個億了。”作為企業家,張士平這筆賬算得“門清”。而他算的另一筆賬則關乎情懷與責任,充滿正能量。赤泥綜合利用,是世界難題。赤泥制磚是目前技術條件下的優選。但制磚成本高,是賠錢的買賣,沒人愿意干。在魏橋創業,圍繞赤泥綜合利用,通過磁選提鐵、有效濾水、回水利用、干法堆存、赤泥制磚等措施,實現了各類廢棄物全部“吃干榨凈”,變廢為寶,做到了廢水零排放。“現在我這個制磚稍微賠錢,但賠錢也得干,起碼減少了赤泥堆放,節省占地面積,對環境也有益。”張士平眼前這筆虧空賬,贏的卻是長遠。
裝備大型化、高端化是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基礎,在這方面張士平舍得投資。近年來,魏橋創業、中國宏橋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技術改造力度,設備大型化、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熱電生產采用超臨界大型發電機組,還投資建設60萬千瓦的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并致力于電網升級,未來將以60萬千瓦的機組為主發電能力,可實現超低排放,達到天然氣排放標準。原鋁生產全部采用電流強度為500千安以上的大型陽極預焙電解槽,世界上第一條正式投產的600千安特大型陽極預焙電解槽也于2014年12月投入運行。集團鋁液交流電耗12600度/噸鋁,制造成本在全國同行業始終保持最低水平。
發展不忘責任。魏橋創業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注重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去年6月,魏橋創業集團和創新集團等企業牽頭成立了濱州市鋁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協會在政府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國內外技術交流合作,團結帶領全市鋁加工企業轉型發展、提升鞏固全市鋁加工產業的發展優勢,向產業鏈高端延伸,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圍繞國家提倡的輕量化發展方向,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擴大鋁產品的廣泛應用;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減排治污、清潔生產、循環利用,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本質安全型產業體系,推動濱州鋁加工行業技術進步,轉型升級,不斷做大做強,使鋁加工業成為濱州市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和世界著名的鋁產業基地。
“我想在3~5年內,世界最好的、競爭力最強的鋁企業、最高端的產品一定是在中國。”張士平強調說,這個競爭力最強,不僅僅是利潤和規模,更重要的是產業的高端水平,國外能產的,我們國內一定能產,要不斷提高國內鋁產業在國際的影響力,去占領國際市場。他的聲音鏗鏘有力,激勵人心。
多年來,魏橋創業堅定“為國創業,為民造福”這一信念,始終把帶動一方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作為企業的發展動力和自覺追求。近幾年來累計為國家上交稅金近500億元,為工業反哺農業、實現村村通自來水、柏油路、公交車、數字電視等民生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堅持以擴大農民就業推進城鎮化建設;堅持推進“安居樂業工程”;堅持拉動區域產業經濟和城鎮化建設。積極扶持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在各地形成了多個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拉動從業人員30余萬,特別使集團魏橋工業園駐地魏橋鎮發展成了一個富強繁榮的全國重點城鎮,并通過建設濱州、鄒平和北海工業園,極大地帶動了濱州、鄒平、北海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有力地支撐了地方經濟的和諧穩定和快速發展。
“今后,魏橋創業將大力實施轉型升級、科技興企、資本運營、成本領先、人才強企、和諧發展‘六大戰略’,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持續推進‘鋁電網材一體化’、‘上下游業務一體化’的產業模式,積極向鋁精深加工、新材料領域拓展,力爭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3000億元以上。”張士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