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峰填谷促節支模具項目部用電量最大的工序莫過于熱處理,作為模具制造的中轉環節,一淬二回的生產周期為20個小時,如何節省下來開爐所花費的成本,他們著實下了“真功夫”。他們調查得知,平時段為基礎電價,高峰時段上浮60%,尖峰時段上浮70%,而低估時段下浮60%。根據淬火爐、回火爐的工藝曲線圖,淬火爐、回火爐的加熱時間在前8小時內完成,占總用電量約90%。他們科學合理地安排生產,通過合理利用峰谷電價優惠政策,將淬火爐、回火爐、氮化爐等設備的加熱階段放在“谷底”,合理規避用電高峰,從而使設備達到經濟運行的模式,減少用電損耗。另一方面,他們加強各崗點對設備的認知培訓,掌握各臺設備的用電功率,并將節電指標落實到崗位及個人。去年以來,他們節省用電成本約200萬元。
勒緊褲腰“瘦身”。模具項目部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黑板報等宣傳手段,讓全體員工摸清家底,樹牢“管理創造價值、勤儉制勝”的理念,增強“節約挖潛、控本降費就是保工資、保生存”的責任意識,激發干部職工節約挖潛積極性,爭取一“摳”到底。
今年以來,他們相繼制定《模具項目部節支降耗實施方案》、《模具項目部可控費用管理考核實施意見》等文件,規范員工行為規范,減少設備空運轉及“長明燈”、“長流水”現象,根據節氣時令合理調整傍晚開燈時間。同時,由項目部經理牽頭,將車間辦公區域照明燈統籌管理,去掉多余的部分,剩余部分改為夜晚智能燈組。最初的時候,熱處理的小劉去拿設計圖紙,還為找不到開關發愁,現在夜班員工根據需要使用照明,更加合理減少不必要的損耗。
“關愛”設備增效。一季度,模具項目部對大宗設備進行摸底自查,檢查發現回火爐的單級滑閥真空泵只在最初抽真空工作時起作用,而其在整個回火過程中始終運行,造成不必要的設備空轉。
項目部機電負責人席斌蹲現場、查資料、做實驗,為技改奠定理論基礎;在與機電項目部協商后,確定在程序中改進。改造后,單級滑閥真空泵由原來全過程運轉改為抽真空時段運轉、其他時段停止運轉的控制模式。按照平時段電費0.65元/度計算,一年可節約5萬多元。操作員小李就興奮地說道:“再也不用聽著這個泵響一夜,這都是錢啊!”
這個項目部職工還先后實施了對自行測繪加工零部件、廢模利用、熱電偶拼接改造等多個項目,創造直接經濟價值1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