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獨具特色的‘魏橋模式’引發全球關注,魏橋鋁電也成為全球電解鋁產能最大、裝備水平最高、海外獲取氧化鋁資源最早、利潤水平最高、600kA系列投產最快的鋁企業,在國內產生了很大影響,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魏橋鋁電的發展模式,對中國鋁工業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全球首條全系列600kA電解槽的投入運行,是我國電解鋁技術進步的重要里程碑。”6月5日,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在參加“魏橋鋁電NEUI600kA級鋁電解槽技術開發與產業化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時對魏橋模式這樣評價。
當日,國內鋁行業頂級專家齊聚濱州,參加“魏橋鋁電NEUI600kA級鋁電解槽技術開發與產業化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共同對600kA級鋁電解槽產業化成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市委副書記、市長崔洪剛,副市長王文祿,市政府秘書長袁朝暉參加活動。
在評價會前的項目參觀現場,本報記者以及新華社、經濟日報、中國有色金屬報社、中國有色金屬雜志社、大眾日報的媒體記者和各位評審專家,無不被魏橋鋁電公司的“巨無霸”車間所震撼:186組巨人般的電解槽整齊排列有序運轉,看不到工人、看不到煙塵、聞不到異味。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中國宏橋集團主席張士平介紹,600kA級鋁電解槽是集團與東北大學設計研究院共同研發建設,自2014年12月投入運行,具有單槽容量最大、噸鋁投資最少、液態鋁質量最好、能耗最低、生產環境最優、自動化程度最高、用工最少的優勢。
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賈明星為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中南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李劼為副組長的八名專家組成的評價組,通過現場參觀、項目介紹、專家評審等環節后,對魏橋鋁電的600kA級鋁電解槽系列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致認定600kA系列突破了電解鋁容量超大型化的經濟性瓶頸,項目整體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并建議加快NEUI600kA級鋁電解槽技術推廣應用。
中國宏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山東魏橋鋁電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表示,他們將與科研院校通力合作,進一步加深產學研合作,盡快把鋁加工應用方面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化,真真正正為國家的節能減排、輕量化、鋁代鋼、鋁代銅、鋁代木的規劃推向應用,為國家節能減排作出貢獻。6月5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賈明星、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中南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李劼等8位國內鋁行業頂級專家齊聚魏橋創業集團,他們對該企業“neui600ka級鋁電解槽技術開發與產業化應用科技成果”做出了客觀評價:以技術創新程度、技術經濟指標的先進程度、技術難度和復雜程度、技術重現性和成熟度、技術創新對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作用、經濟社會效益等各項指標為代表的項目整體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加快neui600ka級鋁電解槽技術推廣應用。
對此,前來參會的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高興地表示:這是我國鋁電解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魏橋模式”有“五最”,不僅在國內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引起了世界鋁業界的關注魏橋創業自2001年進入鋁行業以來,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強化基礎,突出效益”的方針,形成了特有的競爭優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今年4月份專程來魏橋創業集團調研的陳全訓總結了魏橋鋁電的五個之最:一是電解鋁世界單廠最大;二是裝備水平世界最高;三是海外氧化鋁項目啟動最早;四是利稅在鋁行業最多;五是600ka槽型投產最快。
6月5日,陳全訓再次表示:“魏橋模式”不僅在國內、業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引起了世界鋁業界的關注。
執著“七個堅持”,屢屢創造國內外業界“奇跡”
令全世界同行業驚嘆的“魏橋模式”是如何創造的?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中國宏橋集團主席張士平給出的答案是:按照“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盡力而為;既要在發展中提高,又要在提高中發展”的發展戰略方針,在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節能降耗、循環利用、清潔生產、集群發展等方面矢志不移“七個堅持”。
一是堅持“鋁電網材一體化”發展。集團1999年進入熱電領域,在各地均建有自備電廠,選用大容量、高參數的機組進行熱電聯產,并且在整個濱州市形成了獨立電網,孤網閉環獨立運行,可以為下游鋁的生產提供充足、低廉、穩定的電力和蒸汽供應,極大地降低用電、用熱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
二是堅持“上下游業務一體化”發展。集團2001年進入鋁業領域,2005年進入氧化鋁領域,2011年進入高精鋁板帶箔、新材料領域,2014年進入采礦領域,形成了上下游業務配套平衡的完整產業鏈,構筑起了適應性和競爭力強、技術檔次和附加值高的產業與產品結構。
三是堅持高效節能集約發展。集團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技術改造力度,設備大型化、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熱電生產采用超臨界大型發電機組,已實施投資計劃150億元,建設8臺60萬千瓦的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對集團內30萬千瓦以下的熱電機組進行替代,可實現超低排放,達到天然氣排放標準。加大投資實施環保升級改造,到2017年底前完成所有30萬千瓦以上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氧化鋁生產采用世界先進的拜耳法工藝。原鋁生產全部采用電流強度為400千安以上的大型陽極預焙電解槽,世界上第一條規模化生產的600千安特大型陽極預焙電解槽于2014年12月投入運行。高精鋁板帶箔生產方面,投資200億元建設了年產76萬噸高精鋁板帶生產線,采用國際先進的鋁液直接熔煉鑄錠—熱連軋—冷軋—精整生產工藝,全部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精度、高自動化軋機,工藝技術和自動化控制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目前,集團鋁液交流電耗12600度/噸鋁,制造成本在全國同行業始終保持最低水平。依靠有效的組織控制,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勞效等指標均處于全國同行業的先進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圍繞赤泥綜合利用,通過磁選提鐵、有效濾水、回水利用、干法堆存、赤泥制磚等措施,實現了各類廢棄物全部“吃干榨凈”。
四是堅持創新驅動內涵發展。集團始終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和中心環節,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和產學研合作,持續推動產業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堅持科技投入優先的原則,確保企業每年的科技投入在銷售額中所占的比例逐年遞增,投入總量逐年增長,資金使用確保到位。多年來,集團研發投入均超過銷售收入的3%,2014年占銷售收入的3.66%。
五是堅持產業集群集聚發展。魏橋創業、中國宏橋在搞好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致力于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目前,在全市范圍內已形成三大特色產業集群。一是以鄒平為核心、輻射魏橋的特色鋁產業集群,這也是山東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二是以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輻射惠民、陽信的特色鋁制品加工高端產業集群;三是以北海為核心,輻射沾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在這些產業集群中,都是從鋁土礦到鋁板帶箔、汽車輪轂、汽車零部件等最終的制成品,鋁水不落地,直接運到下游生產企業,大大縮短了生產流程,節約了鑄造、倉儲及再熔化成本,形成了集約型、節能型發展模式,集群內每一家涉鋁企業都能盈利。正是這種集群優勢,集群內集聚并發展壯大了一大批鋁材深加工企業,包括中信戴卡、渤海活塞、山東創新、北汽集團、河北立中等知名企業。產品從各類板帶材到鋁箔,從交通用鋁到電子產品,從汽車零部件到液化氣罐車、廂體貨車一應俱全。鋁加工行業已成為濱州市迅速崛起和轉型升級最快的產業之一,濱州市也成為全國甚至全球鋁行業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地區之一。
六是堅持高水平走出去發展。中國宏橋集團在印尼投資10億美元,規劃了年產200萬噸的氧化鋁項目,同步建設電廠、碼頭等配套設施,實現熱電、采礦、氧化鋁一體化,今年年底一期100萬噸將建成投產,二期100萬噸計劃于明年年底投產。在幾內亞合資設立礦業公司和河港公司,開采鋁土礦,建設河港碼頭和海上過駁轉運系統,打造一條自國外礦山到國內工廠、集多式聯運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該項目7月份就能正式出礦,10月份礦石就能運到國內。
七是堅持行業協同聯動發展。去年6月,魏橋創業集團、中國宏橋集團和創新集團等企業牽頭成立了濱州市鋁行業協會,積極聯系對接,充分發揮協會在政府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國內外技術交流合作,團結帶領全市鋁加工企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協同發展,提升鞏固全市鋁加工產業的發展優勢,推動全市鋁加工行業技術進步,轉型升級,不斷做大做強,使鋁加工業成為全市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和世界著名的鋁產業基地。
對照《中國制造2025》提出新的發展目標
張士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魏橋創業、中國宏橋堅持永不滿足的發展理念。”全球首條全系列600千安電解槽成功運行之后的魏橋創業集團、中國宏橋集團,又有什么樣的新目標呢?
張士平表示:我們將以這次科技成果評價會為契機,進一步做好全方位的創新工作,推動企業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對照《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加強智能化建設,凡是能搞自動化、智能化的,爭取達到智能化生產,把先進裝備轉化到先進生產力上,轉化到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上。產品創新方面,圍繞國家提倡的輕量化發展方向,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鋁材的研發和應用市場的開發,擴大鋁產品的廣泛應用。管理創新方面,善于學習,取長補短,把艱苦創業、勤儉辦廠的優良傳統和高效率、快節奏的工作作風發揚好、傳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