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戰略理念和中國城鎮化高速發展的推動下,中國軌道車輛制造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持續高速發展期,2030年前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可達30%。對車體鋁型材進行深加工是中國鋁加工業的一大特點,這可推廣鋁材應用,加速廢鋁循環,降低廢料運輸成本,降低車輛制造成本,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引領下,軌道線路特別是高鐵線路建設成為了先鋒。中國鋁加工業應這股千載難逢的強勁東風,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努力在世界上做大做強。
現在,凡是速度大于200km/h的高鐵車輛與磁懸浮車輛都已全部鋁化,其他軌道車輛廂體的鋁化率也已超過40%,但日本的要高一些已達50%。軌道車輛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包括:高速鐵路,中、低速磁懸浮線,地鐵、高架城軌、市域快軌、城際高速、市區單軌、磁懸浮車輛等。磁懸浮車輛不管速度高低都必須是鋁的;單軌車輛有兩種:懸掛式與騎距式。
市域快軌交通是指大城市市域范圍內的客運軌道交通線路,服務于城市與郊區(如北京城鐵平谷線,長67.6km)、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重點城鎮間等,服務范圍一般不超過100km,在廣義上它屬城市軌道交通范疇,但是它的站距比一般市內地鐵的長得多,通常為2km~5km,而一般市內地鐵的僅1km左右。地鐵可以滿足出行半徑≤50km的乘客要求,城際和高鐵的服務則大于100km至幾千km,而50km~100km的運輸則由市域快軌承擔,被譽為“全能”市域快軌車。首列這種快軌車于2015年在中國北車長春客車生產基地進行了試跑(見圖),它的車身是用碳纖維復合材料與鋁合金制造的,是中國首次用復合材料制造軌道車輛車身,取得了更好的減重效果,不過復合材料的價格比鋁合金高,零部件的制造加工工藝和維護檢修也比鋁合金的困難,報廢零部件與整車身的回收幾乎無法進行,而鋁合金廢件的回收率可達95%以上。

圖為:地鐵軌道交通鋁合金車體正在焊接
客運軌道交通用鋁進入持續高速增長階段
自2014年起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也就是說在速度上邁進中高速時代。但是對軌道交通行業來說仍處于高速階段,并至少要持續到2030年,在此期間,隨著軌道交通的發展,其裝備制造用鋁材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應當在22%以上,這種增長可分為兩階段,2014年至2022年的為25%,2023年至2030年的為18%。驅動軌道交通用鋁持續高速發展的動力來自兩臺引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與推進;國內高速鐵路網進入運營期與新建線路的推進,以及城市軌道交通大建設期到來的拉動。
“十三五”期間中國高鐵仍處于高峰建設階段,同時以區域大城市為中心的城際鐵路建設也已進入高速階段。過去的10年是中國高速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10年,“四縱四橫”高速鐵路干線已成型,根據鐵路“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運里程將達到14萬km-15萬km,其中高速鐵路5萬km-6萬km,預計“十三五”期間高速鐵路總竣工里程將達3.3萬km,比“十二五”末的1.6萬km翻1.0625番,基本建成高速鐵路網骨架。但國內高鐵的建設還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例如長5700km的沿海大高鐵正在作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它從大連出發,進入世界最長的渤海灣大隧道,在煙臺爬出來,沿著黃海、東海、南海以350km/h的高速滑行,達到廣東海安又進入瓊州海峽水下隧道,爬上地面后沿著海南島東側南下,直指終點站三亞,一路經過11個省市區。
目前,國內累計有38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線路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截止2014年年底,中國22個城市已建成投運城市軌道交通線路101條,運營線路長度3155km。根據全國各省市城際軌道線路規劃,到2030年預計建成運營線路約2萬km。
國內軌道交通的高速發展,為車用鋁材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2014年國內軌道交通領域鋁擠壓材消費量為160kt左右,2016年可達220kt,2020年有可能超過330kt。同時建設重點在中西部,80%的投資投向中西部高鐵線路,重要的有成堰鐵路鼓州支線、蘭新第二雙線、貴廣鐵路、成綿樂客專、長昆客專貴陽以東段。西部地區龐大的軌道交通建設投資將為車輛鋁材與沿線鐵路設施建設用鋁材提供了極具潛力的消費市場。
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備引領下,軌道線路特別是高鐵線路建設是走出去的先鋒。“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把東亞、東南亞、南亞、歐洲、非洲東部與南部的65個國家聯系在一起。該地區總人口超過44億,2013年的經濟總量大于21.3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63%和近30%,是世界跨度最大、覆蓋面積最廣的新興經濟帶。相應的有3條高鐵:一條為歐亞高鐵,另一條為中亞高鐵,第三條為(新)泛亞高鐵。
中國對這些中亞、泛亞高鐵線路都進行了勘探與規劃,現在正一個國家一個國家談,由中方出資金和技術,用修高鐵來置換當地資源,比如中亞的石油與天然氣、礦產品等。這三條國際大通道的建設有重大的對外戰略意義和對內經濟發展意義。
現在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好時機,應借“一帶一路”這股千載難逢的強勁東風,加大走出去力度,把高端裝備、高端加工材料——半成品、各種各樣的可以出口的產品輸出去,而把我們需要的能源與資源換回來,合作互利。現在也是已在國內做大做強的企業走向世界最佳時機。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如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中國有色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公司、恩菲公司、南山鋁業公司、魏橋鋁電有限公司、忠旺集團等在走出“國門”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相當大的成就,希望他們繼續前行,取得更大的成就,成為跨國大公司強公司的時間指日可待。
現在,凡是速度大于200km/h的高鐵車輛與磁懸浮車輛都已全部鋁化,其他軌道車輛廂體的鋁化率也已超過40%,但日本的要高一些已達50%。軌道車輛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包括:高速鐵路,中、低速磁懸浮線,地鐵、高架城軌、市域快軌、城際高速、市區單軌、磁懸浮車輛等。磁懸浮車輛不管速度高低都必須是鋁的;單軌車輛有兩種:懸掛式與騎距式。
市域快軌交通是指大城市市域范圍內的客運軌道交通線路,服務于城市與郊區(如北京城鐵平谷線,長67.6km)、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重點城鎮間等,服務范圍一般不超過100km,在廣義上它屬城市軌道交通范疇,但是它的站距比一般市內地鐵的長得多,通常為2km~5km,而一般市內地鐵的僅1km左右。地鐵可以滿足出行半徑≤50km的乘客要求,城際和高鐵的服務則大于100km至幾千km,而50km~100km的運輸則由市域快軌承擔,被譽為“全能”市域快軌車。首列這種快軌車于2015年在中國北車長春客車生產基地進行了試跑(見圖),它的車身是用碳纖維復合材料與鋁合金制造的,是中國首次用復合材料制造軌道車輛車身,取得了更好的減重效果,不過復合材料的價格比鋁合金高,零部件的制造加工工藝和維護檢修也比鋁合金的困難,報廢零部件與整車身的回收幾乎無法進行,而鋁合金廢件的回收率可達95%以上。

圖為:地鐵軌道交通鋁合金車體正在焊接
客運軌道交通用鋁進入持續高速增長階段
自2014年起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也就是說在速度上邁進中高速時代。但是對軌道交通行業來說仍處于高速階段,并至少要持續到2030年,在此期間,隨著軌道交通的發展,其裝備制造用鋁材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應當在22%以上,這種增長可分為兩階段,2014年至2022年的為25%,2023年至2030年的為18%。驅動軌道交通用鋁持續高速發展的動力來自兩臺引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與推進;國內高速鐵路網進入運營期與新建線路的推進,以及城市軌道交通大建設期到來的拉動。
“十三五”期間中國高鐵仍處于高峰建設階段,同時以區域大城市為中心的城際鐵路建設也已進入高速階段。過去的10年是中國高速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10年,“四縱四橫”高速鐵路干線已成型,根據鐵路“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運里程將達到14萬km-15萬km,其中高速鐵路5萬km-6萬km,預計“十三五”期間高速鐵路總竣工里程將達3.3萬km,比“十二五”末的1.6萬km翻1.0625番,基本建成高速鐵路網骨架。但國內高鐵的建設還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例如長5700km的沿海大高鐵正在作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它從大連出發,進入世界最長的渤海灣大隧道,在煙臺爬出來,沿著黃海、東海、南海以350km/h的高速滑行,達到廣東海安又進入瓊州海峽水下隧道,爬上地面后沿著海南島東側南下,直指終點站三亞,一路經過11個省市區。
目前,國內累計有38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線路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截止2014年年底,中國22個城市已建成投運城市軌道交通線路101條,運營線路長度3155km。根據全國各省市城際軌道線路規劃,到2030年預計建成運營線路約2萬km。
國內軌道交通的高速發展,為車用鋁材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2014年國內軌道交通領域鋁擠壓材消費量為160kt左右,2016年可達220kt,2020年有可能超過330kt。同時建設重點在中西部,80%的投資投向中西部高鐵線路,重要的有成堰鐵路鼓州支線、蘭新第二雙線、貴廣鐵路、成綿樂客專、長昆客專貴陽以東段。西部地區龐大的軌道交通建設投資將為車輛鋁材與沿線鐵路設施建設用鋁材提供了極具潛力的消費市場。
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備引領下,軌道線路特別是高鐵線路建設是走出去的先鋒。“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把東亞、東南亞、南亞、歐洲、非洲東部與南部的65個國家聯系在一起。該地區總人口超過44億,2013年的經濟總量大于21.3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63%和近30%,是世界跨度最大、覆蓋面積最廣的新興經濟帶。相應的有3條高鐵:一條為歐亞高鐵,另一條為中亞高鐵,第三條為(新)泛亞高鐵。
中國對這些中亞、泛亞高鐵線路都進行了勘探與規劃,現在正一個國家一個國家談,由中方出資金和技術,用修高鐵來置換當地資源,比如中亞的石油與天然氣、礦產品等。這三條國際大通道的建設有重大的對外戰略意義和對內經濟發展意義。
現在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好時機,應借“一帶一路”這股千載難逢的強勁東風,加大走出去力度,把高端裝備、高端加工材料——半成品、各種各樣的可以出口的產品輸出去,而把我們需要的能源與資源換回來,合作互利。現在也是已在國內做大做強的企業走向世界最佳時機。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如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中國有色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公司、恩菲公司、南山鋁業公司、魏橋鋁電有限公司、忠旺集團等在走出“國門”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相當大的成就,希望他們繼續前行,取得更大的成就,成為跨國大公司強公司的時間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