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河南豫聯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性能鋁合金特種鋁材生產車間里,30噸重的鋁合金扁錠經過“1+4”熱軋和冷軋后,0.15毫米厚的高性能鋁板帶閃著銀光“走”出生產線。
豫聯集團將以打造和諧富裕百年企業為目標,以“誠信是基礎、效益是生命、發展是方向、和諧是目標”為指導,全面實施新的發展規劃。公司將繼續充實和完善“一體雙翼”的發展模式,向上游煤、氧化鋁產業延伸,瞄準鋁行業高端市場全面進軍鋁深加工領域,形成煤、電、鋁、鋁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實現多元化經營,用三到五年的時間,使銷售收入達到三百億元以上,在行業內始終擁有先進企業的競爭優勢。
該公司生產總監錢宇自豪地告訴記者,這條生產線引進的是德國西馬克公司的整套裝備,是國內鋁工業轉型升級的標志性項目。“今年以來,由于資金到位,這些新上項目快馬加鞭安排調試,今年將全面投入生產。”
喜人的發展態勢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對豫聯集團的熱切期待。省委書記郭庚茂在豫聯集團視察指導工作時,進一步明確了豫聯“高端化、終端化、高效益”的發展方向。

作為“河南省鋁工業煤電鋁及深加工一體化轉型升級試點”單位,豫聯集團不負重托,近幾年來始終以百折不撓的信心和決心,加快企業向高精尖領域轉型升級。2008年金融危機后,豫聯集團全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投資近60億元開工建設了年產60萬噸“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高性能鋁合金特種鋁材項目,全部達產后將在中國鋁行業轉型升級方面走在前列。
“轉型需要資金,這一項目一直進展順利,但去年企業一度遭遇資金瓶頸,項目被迫放緩。”豫聯集團控股上市公司中孚實業總經理崔紅松說,受國家“兩高一剩”產業信貸政策影響,部分銀行壓貸,加之市場長期低迷等因素,豫聯不得不放慢轉型的腳步。
近期,國家發改委、河南省政府進一步明確對企業幫扶的有關政策:將豫聯集團所屬煤業集團作為地方兼并重組主體企業,可對鄭州轄區的其他小煤礦進行兼并重組;新增大用戶直購電給予最大程度優惠;省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加大對豫聯集團轉型項目的融資協調力度等。在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有關幫扶政策已逐步落實到位。
得益于省政府金融辦和鞏義市委、市政府的積極協調,今年以來,主要金融機構領導先后到豫聯調研考察。當他們了解到企業已取得轉型升級的顯著成效后,紛紛表示對企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將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幫助企業加快完成轉型任務。
目前,豫聯集團鋁精深加工業務已占總收入的70%以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已將豫聯集團的行業標識由“冶煉企業”調整為“加工企業”,其他金融機構緊隨其后,也先后更改了該企業行業標識,將豫聯集團作為深加工、高精鋁、新材料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徹底解決了融資政策瓶頸問題。
“各級政府的關心厚愛和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猶如雪中送炭,讓企業的轉型之路走得更快更穩。”豫聯集團董事長張洪恩充滿信心地說:“我們將珍惜大好機遇,著力實現高性能鋁合金特種鋁材項目提前投產達產、著力做好資本運營、著力推進科技創新,使企業成功轉型為國內第一家真正擁有煤電鋁全產業鏈優勢的國際化高端鋁合金新材料企業集團,為河南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建設先進制造業大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豫聯科技創新也是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翅膀,豫聯集團將把這個翅膀做硬做強,成為帶動企業科學發展的強大引擎。近幾年來,豫聯集團先后引進全國各地大學生1500余人,并引進了鋁行業知名專家梁學民等一大批鋁電高級專業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經過不懈努力,公司從上到下建立了總工、副總工、專工、技術員等完善的技術體系,逐年加大科技投入,重用科技精英,鼓勵技術革新,廣大員工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外部,公司以省級技術中心為平臺,與中科院、中南大學、東北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進行院企合作,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產學研緊密結合,推動企業不斷向行業前沿邁進。
2006年11月22日,公司一舉攻克鋁電解系列不停電停開槽世界性技術難關,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引起行業震動。
2007年8月,公司發起成立鋁行業“高效節能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中科院、中南大學等16家知名科研院所、鋁骨干企業開始研發新的替代性電解技術。2008年,公司承擔的國家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300KA級鋁電解槽綜合節能技術開發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驗收,這是近幾年來全國電解鋁行業唯一列入國家重大技術開發專項支持的項目,并獲得300萬元的國家專項補助資金。
2009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低溫低電壓鋁電解新技術”進入實施階段,豫聯集團與中科院聯合進行的“超導技術在電解鋁工業中的應用研究”項目正在有序進行,電解槽噸鋁直流電耗達到12500kwh左右,提前實現國家鋁業振興規劃目標。截至2009年底,公司共申請專利110件,授權專利55件,企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增強。公司通過優化技術條件、設備升級改造,積極落實節能減排戰略,2006到2009年共節約標準煤20.8萬噸,提前超額完成了“十一五”期間節約14萬噸標準煤的節能總任務。
豫聯集團將以打造和諧富裕百年企業為目標,以“誠信是基礎、效益是生命、發展是方向、和諧是目標”為指導,全面實施新的發展規劃。公司將繼續充實和完善“一體雙翼”的發展模式,向上游煤、氧化鋁產業延伸,瞄準鋁行業高端市場全面進軍鋁深加工領域,形成煤、電、鋁、鋁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實現多元化經營,用三到五年的時間,使銷售收入達到三百億元以上,在行業內始終擁有先進企業的競爭優勢。
該公司生產總監錢宇自豪地告訴記者,這條生產線引進的是德國西馬克公司的整套裝備,是國內鋁工業轉型升級的標志性項目。“今年以來,由于資金到位,這些新上項目快馬加鞭安排調試,今年將全面投入生產。”
喜人的發展態勢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對豫聯集團的熱切期待。省委書記郭庚茂在豫聯集團視察指導工作時,進一步明確了豫聯“高端化、終端化、高效益”的發展方向。

作為“河南省鋁工業煤電鋁及深加工一體化轉型升級試點”單位,豫聯集團不負重托,近幾年來始終以百折不撓的信心和決心,加快企業向高精尖領域轉型升級。2008年金融危機后,豫聯集團全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投資近60億元開工建設了年產60萬噸“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高性能鋁合金特種鋁材項目,全部達產后將在中國鋁行業轉型升級方面走在前列。
“轉型需要資金,這一項目一直進展順利,但去年企業一度遭遇資金瓶頸,項目被迫放緩。”豫聯集團控股上市公司中孚實業總經理崔紅松說,受國家“兩高一剩”產業信貸政策影響,部分銀行壓貸,加之市場長期低迷等因素,豫聯不得不放慢轉型的腳步。
近期,國家發改委、河南省政府進一步明確對企業幫扶的有關政策:將豫聯集團所屬煤業集團作為地方兼并重組主體企業,可對鄭州轄區的其他小煤礦進行兼并重組;新增大用戶直購電給予最大程度優惠;省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加大對豫聯集團轉型項目的融資協調力度等。在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有關幫扶政策已逐步落實到位。
得益于省政府金融辦和鞏義市委、市政府的積極協調,今年以來,主要金融機構領導先后到豫聯調研考察。當他們了解到企業已取得轉型升級的顯著成效后,紛紛表示對企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將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幫助企業加快完成轉型任務。
目前,豫聯集團鋁精深加工業務已占總收入的70%以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已將豫聯集團的行業標識由“冶煉企業”調整為“加工企業”,其他金融機構緊隨其后,也先后更改了該企業行業標識,將豫聯集團作為深加工、高精鋁、新材料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徹底解決了融資政策瓶頸問題。
“各級政府的關心厚愛和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猶如雪中送炭,讓企業的轉型之路走得更快更穩。”豫聯集團董事長張洪恩充滿信心地說:“我們將珍惜大好機遇,著力實現高性能鋁合金特種鋁材項目提前投產達產、著力做好資本運營、著力推進科技創新,使企業成功轉型為國內第一家真正擁有煤電鋁全產業鏈優勢的國際化高端鋁合金新材料企業集團,為河南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建設先進制造業大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豫聯科技創新也是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翅膀,豫聯集團將把這個翅膀做硬做強,成為帶動企業科學發展的強大引擎。近幾年來,豫聯集團先后引進全國各地大學生1500余人,并引進了鋁行業知名專家梁學民等一大批鋁電高級專業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經過不懈努力,公司從上到下建立了總工、副總工、專工、技術員等完善的技術體系,逐年加大科技投入,重用科技精英,鼓勵技術革新,廣大員工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外部,公司以省級技術中心為平臺,與中科院、中南大學、東北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進行院企合作,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產學研緊密結合,推動企業不斷向行業前沿邁進。
2006年11月22日,公司一舉攻克鋁電解系列不停電停開槽世界性技術難關,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引起行業震動。
2007年8月,公司發起成立鋁行業“高效節能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中科院、中南大學等16家知名科研院所、鋁骨干企業開始研發新的替代性電解技術。2008年,公司承擔的國家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300KA級鋁電解槽綜合節能技術開發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驗收,這是近幾年來全國電解鋁行業唯一列入國家重大技術開發專項支持的項目,并獲得300萬元的國家專項補助資金。
2009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低溫低電壓鋁電解新技術”進入實施階段,豫聯集團與中科院聯合進行的“超導技術在電解鋁工業中的應用研究”項目正在有序進行,電解槽噸鋁直流電耗達到12500kwh左右,提前實現國家鋁業振興規劃目標。截至2009年底,公司共申請專利110件,授權專利55件,企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增強。公司通過優化技術條件、設備升級改造,積極落實節能減排戰略,2006到2009年共節約標準煤20.8萬噸,提前超額完成了“十一五”期間節約14萬噸標準煤的節能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