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第十二屆全國有色金屬地質勘查行業發展與改革高層論壇在烏魯木齊召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尚福山,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郭海棠,中國地質調查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并講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色地質勘查局局長郭金山致歡迎詞。云南省有色地質局副局長崔銀亮作2014~2015年度地勘行業發展與改革工作要點報告。中國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建安作全球礦產資源礦業發展專題報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京彬主持會議。
圖為:中國有色金屬勘查行業發展與改革論壇召開現場
會上,尚福山介紹了上半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運行情況,提出幾點建議。他指出,2013年以來,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國際國內礦產勘查市場出現了下滑的趨勢,國有地質勘查隊伍業務量受到很大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礦產勘查投入下滑,地質技術服務市場競爭更為激烈。二是財政資金投入總體下降,投資方向轉為公益和民生領域,社會資金投入則更加理性。2014年全國固體礦產地質勘查投入401.8億元,同比減少12.6%。三是同時面臨發展和改革的雙重壓力。各地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持續推進,如何選擇適應本地實際的分類改革路線,成為地勘單位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因此,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尚福山建議地勘單位一是要順應深化改革大趨勢,激發發展活力;二是要加快結構轉型的明確定位;三是要搶抓機遇拓展發展空間;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郭海棠在講話中表示,近年來新疆有色金屬工業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在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以及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新疆礦產種類全、儲量大,目前發現的礦產有138種,其中9種儲量居全國首位,32種居西北地區首位。新疆有色地勘局先后發現和查明了可克塔勒鉛鋅礦、蒙庫鐵礦、金窩子金礦、柯魯木特鋰輝石礦以及可可托海三號脈等一大批大型礦床,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新疆有色金屬工業依托新疆豐富的礦產資源,致力打造銅鎳、黃金、稀有及非金屬三大主業和板塊及上市公司的發展格局,并通過不斷轉型升級,實現了高效增長和快速發展。
會議期間,來自全國有色地勘單位、研究院所和礦山企業的領導90余名代表參會,并圍繞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地質勘查找礦突破和生產經營進展情況進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