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南海鋁型材產業創新轉型,昨日,南海區政府與中南大學簽訂共建中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南海分中心協議,掀開了南海鋁型材產業產學研合作的新篇章。
會上,南海的廣亞鋁業、華昌鋁業、巨亞鋁業公司還分別與中南大學簽訂了4份技術和創新平臺的合作協議。南海區委常委、副區長李曉佳,副區長劉銘恩,中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李昌友等出席了簽約儀式。
借大學資源實現轉型
中南大學在有色金屬、新材料等產業領域的研究具有雄厚實力,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先前與南海多家鋁材龍頭企業保持產學研合作關系。而鋁型材產業是南海的優勢傳統產業,產業規模位于全國前列,雙方的合作可謂強強聯手。
按照協議,南海區和中南大學,將在南海共建(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南海分中心,這意味著,南海區的鋁型材及相關產業可和國內領先技術實現短程對接。中南大學還將協助南海鋁型材及相關產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此次簽約,南海鋁型材產業與中南大學實現全面系統的對接,將推動南海鋁型材向創新驅動轉型。”李曉佳表示。“學校特別希望加強產學研合作,希望以這個分中心為載體,進一步加大機械、采礦等領域合作。”李昌友說。
“當前南海的建筑鋁材發展遇到了一些瓶頸,鋁材企業需要更多的技術提升,平臺的入駐將鼓勵更多企業與中南大學合作。”劉銘恩在致辭中表示。
企業傍大學嘗到甜頭
在此次簽約過程中,除了政府牽頭簽約外,不少鋁型材企業也主動“傍大學”,紛紛與中南大學“聯姻”。
“我們和中南大學開展了十多年合作,取得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廣亞鋁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潘學著說,以2009年雙方開展的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復雜截面鋁材在線淬火研發與產業化研究”項目為例,項目研發成功后,每年可以生產高質量截面鋁型材5000噸以上,新增產值1.25億元,該項目還獲得2013年中國有色金屬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正是嘗到了產學研合作的甜頭,廣亞鋁材公司此次與中南大學簽訂了共建鋁型材先進加工及節能型建材新產品技術創新平臺協議,以及共建廣亞中央研究院創新平臺協議,廣亞鋁材將成為中南大學技術轉讓的實驗基地。
“除了解決生產的實際問題,還培養了公司的技術人才。”華昌鋁廠總工程師唐性宇表示,企業正在向工業鋁材轉型,非常需要提升技術,此次與中南大學簽訂了鋁合金材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協議。
加快向工業鋁材轉型
昨日,中南大學的專家還作了鋁型材產業發展報告會。中南大學教授王孟君建議,南海鋁材要加速由建筑鋁材向工業鋁材轉型,從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與北方的鋁材廠相比,南海鋁材的工業鋁材比重太低,缺乏大的工業鋁材品牌。”王孟君認為,過去兩年受房地產調控、產能擴張影響,建筑鋁材市場已經走向飽和,生存將越來越困難,而工業鋁材應用非常廣泛,附加值更高,前景看好,是南海鋁材轉型的方向。
“工業鋁材的技術要求更高,難度比較大,但肯定是未來的方向。”唐性宇表示,公司近年來致力于拓展工業鋁材領域,工業鋁材比重從2011年占10%左右,已提升至20%。但他也坦言,工業鋁材的技術要求高,投入比較大,不僅需要設備更新,還需要人才支持。
“鋁材企業缺少深加工增值環節,大部分企業以半成品,按照鋁錠價+加工費的模式銷售,但加工費近10年基本無增長。”廣東省有色金屬學會鋁加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熊映明博士支招,南海鋁加工企業要加強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從而將南海打造成鋁加工產業的創新源頭,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計,占領鋁加工技術升級的制高點。
會上,南海的廣亞鋁業、華昌鋁業、巨亞鋁業公司還分別與中南大學簽訂了4份技術和創新平臺的合作協議。南海區委常委、副區長李曉佳,副區長劉銘恩,中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李昌友等出席了簽約儀式。
借大學資源實現轉型
中南大學在有色金屬、新材料等產業領域的研究具有雄厚實力,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先前與南海多家鋁材龍頭企業保持產學研合作關系。而鋁型材產業是南海的優勢傳統產業,產業規模位于全國前列,雙方的合作可謂強強聯手。
按照協議,南海區和中南大學,將在南海共建(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南海分中心,這意味著,南海區的鋁型材及相關產業可和國內領先技術實現短程對接。中南大學還將協助南海鋁型材及相關產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此次簽約,南海鋁型材產業與中南大學實現全面系統的對接,將推動南海鋁型材向創新驅動轉型。”李曉佳表示。“學校特別希望加強產學研合作,希望以這個分中心為載體,進一步加大機械、采礦等領域合作。”李昌友說。
“當前南海的建筑鋁材發展遇到了一些瓶頸,鋁材企業需要更多的技術提升,平臺的入駐將鼓勵更多企業與中南大學合作。”劉銘恩在致辭中表示。
企業傍大學嘗到甜頭
在此次簽約過程中,除了政府牽頭簽約外,不少鋁型材企業也主動“傍大學”,紛紛與中南大學“聯姻”。
“我們和中南大學開展了十多年合作,取得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廣亞鋁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潘學著說,以2009年雙方開展的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復雜截面鋁材在線淬火研發與產業化研究”項目為例,項目研發成功后,每年可以生產高質量截面鋁型材5000噸以上,新增產值1.25億元,該項目還獲得2013年中國有色金屬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正是嘗到了產學研合作的甜頭,廣亞鋁材公司此次與中南大學簽訂了共建鋁型材先進加工及節能型建材新產品技術創新平臺協議,以及共建廣亞中央研究院創新平臺協議,廣亞鋁材將成為中南大學技術轉讓的實驗基地。
“除了解決生產的實際問題,還培養了公司的技術人才。”華昌鋁廠總工程師唐性宇表示,企業正在向工業鋁材轉型,非常需要提升技術,此次與中南大學簽訂了鋁合金材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協議。
加快向工業鋁材轉型
昨日,中南大學的專家還作了鋁型材產業發展報告會。中南大學教授王孟君建議,南海鋁材要加速由建筑鋁材向工業鋁材轉型,從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與北方的鋁材廠相比,南海鋁材的工業鋁材比重太低,缺乏大的工業鋁材品牌。”王孟君認為,過去兩年受房地產調控、產能擴張影響,建筑鋁材市場已經走向飽和,生存將越來越困難,而工業鋁材應用非常廣泛,附加值更高,前景看好,是南海鋁材轉型的方向。
“工業鋁材的技術要求更高,難度比較大,但肯定是未來的方向。”唐性宇表示,公司近年來致力于拓展工業鋁材領域,工業鋁材比重從2011年占10%左右,已提升至20%。但他也坦言,工業鋁材的技術要求高,投入比較大,不僅需要設備更新,還需要人才支持。
“鋁材企業缺少深加工增值環節,大部分企業以半成品,按照鋁錠價+加工費的模式銷售,但加工費近10年基本無增長。”廣東省有色金屬學會鋁加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熊映明博士支招,南海鋁加工企業要加強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從而將南海打造成鋁加工產業的創新源頭,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計,占領鋁加工技術升級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