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9月8日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上周(8月31日至9月6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總體保持平穩,流通環節生產資料價格繼續下跌。
有色金屬價格下降0.2%,其中錫、鋁、鎳、鋅價格分別下降0.9%、0.7%、0.4%和0.3%,鉛、銅價格分別上漲0.3%和0.1%。
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最新進出口數據顯示,8月中國出口未鍛軋鋁及鋁材34萬噸,1-8月累計出口321萬噸,2014年1-8月累計出口262萬噸,累計同比增長22.3%。
中國海關:中國8月未鍛軋鋁及鋁材出口340,000噸,低于上月的360,000噸。
近年來,國內外鋁價持續下跌,而我國電解鋁產量和產能卻持續逆勢增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國擁有自備電的電解鋁企業迅猛發展。2014年我國電解鋁產量2806萬噸,同比增長12%。2015年上半年我國電解鋁產量1517.4萬噸,同比增長10.6%。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擁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產能在全國占比已超過70%。
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電解鋁新增產能和產量主要集中在新疆、山東、內蒙等地,這些地區新投產的電解鋁產能大多數是以自備電為前提。據悉,新疆地區自備電廠的平均用電成本為0.15元/千瓦時,其中新疆東方希望鋁業電價成本較低,約為0.13元/千瓦時,天山鋁業、新疆信發、新疆神火、嘉潤等配備自備電廠的用電成本大約在0.15元/千瓦時~0.18元/千瓦時之間。山東地區自備電廠的配備情況也較為完善。據悉,山東魏橋的自備電價成本是0.2元/千瓦時左右(不含稅成本在0.16元/千瓦時左右),山東信發的自備電價成本是0.3元/千瓦時左右。
我國其他地區如河南、廣西、四川和貴州等地一些沒有自備電的電解鋁企業的電力成本比較高,一般在0.4~0.6元/千瓦時之間,平均大約為0.4元/千瓦時。河南70%的不具備直供電的電解鋁企業的電價達到0.45元/千瓦時以上,例如陜縣恒康的用電成本在0.54元/千瓦時左右。
如果對擁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企業與沒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企業稍作比較,不難發現兩者之間的巨大差異。據悉,全國擁有自備電廠的鋁廠平均用電成本為0.24元/千瓦時,而若用網電的成本大約為0.4元/千瓦時左右。按照生產每噸電解鋁平均耗電1.35萬千瓦時電計算,擁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生產企業僅電力成本一項就比無自備電廠的電解鋁生產企業節約成本約2160元/噸。由此可見熟優熟劣,誰競爭力強,誰競爭力弱,一目了然。
如此明顯的優勢和較大的利潤誘惑使得近年來電解鋁生產企業對建設自備電趨之若鶩,爭相上馬自備電廠,形成惡性競爭,造成我國電解鋁產能和產量持續增長。
那么目前這種自備電的優勢和利潤空間是否表明投資者和企業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自備電優勢究竟還能夠維持多久呢?筆者以為,電力成本優勢的背后其實存在許多變數和不確定性。
一、首先煤炭價格目前的低位還能持續多久,從根本上決定了自備電的成本優勢還能維持多久。
新疆地區的煤炭價格低廉,其鋁廠自備電廠用電成本目前為全國最低,平均成本為0.15元/千瓦時。而其他煤炭價格較為便宜的地區,比如陜西、內蒙古等地,其鋁廠用電成本也較為低廉,分別為0.21元/千瓦時和0.24元/千瓦時。上述三個地區的鋁廠幾乎全都配備了自備電生產,由此可見,建自備電廠的優勢和當地的低廉煤炭價格不無關系。
在全國范圍內看,目前國內煤炭市場弱勢下行,疲態盡顯,動力煤價格位于十年來的最低水平,煤炭價格屢破新低。在煤炭價格持續下行的影響下,鋁廠自備電廠發電成本今年以來也有所下降。目前全國的自備電廠平均用電成本0.24元/千瓦時,與2014年底相比降低了0.05元/千瓦時。
然而煤炭價格未來是否會依舊維持弱勢,是否有可能觸底反彈,直接影響了自備電的優勢是否會持續。
二、自備電優勢還能維持多久,取決于地方政府的政策變化,尤其是地方政府對土地和煤礦資源稅收以及對電廠投資的優惠政策的變化。其實,如果仔細分析廉價電力的背后原因,不難發現許多非市場的因素。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財政收入、就業以及地方政績等需要,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吸引投資,以廉價的土地資源、煤礦資源、減免稅收、財政補貼等等優惠措施鼓勵電解鋁企業建廠。比如新疆在土地資源,煤礦資源等方面曾給予電解鋁投資企業諸多優惠。不久前新疆地區還將全省過網費從3.8分/千瓦時降至2.8分/千瓦時。
如果上述這些非市場因素(政策因素)都不復存在,那么電力成本的優勢恐怕也會難以為繼。
三、假如將來有一天全國電解鋁企業都擁有自備電,那么電力成本優勢還存在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當一個行業有明顯的利潤優勢時,投資者會紛紛擠向這個行業。當大家都來參與投資自備電廠時,所有的電解鋁廠都用自備電,那自備電的競爭優勢就無從談起了。
四、企業的管理水平、經營模式、技術創新、市場能變力恐怕也是決定自備電優勢能否持續的因素之一。一個電解鋁廠僅僅擁有了自備電,如果沒有有兩點管理水平、經營模式、技術創新、市場能變力等,恐怕也不能夠持續維持盈利。
五、假如國內外鋁價繼續低迷,甚至低于擁有自備電的電解鋁生產成本線,那么自備電成本優勢恐將難以維持。
目前我國擁有自備電的電解鋁廠生產成本大約在11948元/噸~14035元/噸之間,其中新疆地區平均成本12430元/噸,山東地區12174元/噸,陜西地區11948元/噸。而上半年長江現貨鋁價大約在12470~13310元/噸之間波動。以目前的鋁價部分有自備電的鋁廠還能夠盈利,但如果未來鋁價持續低迷,跌破擁有自備電的電解鋁生產成本,那么電力成本的優勢很可能不復存在。
六、自備電的電解鋁企業必須是環境友好型。如果僅有自備電,而不考慮環境,那么自備電優勢也不可持續。目前國家正在加大環保力度。如果說前十年中國的發展是以犧牲部分環境作為代價的,那么未來的發展將會更多的考慮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電解鋁生產過程中氟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排放物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如果未來國家的環保力度持續加大,那么自備電廠的成本里還要涵蓋污染治理、環境保護等經費,成本將會有所上升。這樣一來,配備自備電的鋁廠優勢可能會進一步縮小。
七、目前國家正在推行直購電政策,云南、寧夏、青海、內蒙古、河南等地正在積極推進直購電的可行性方案。事實上,從國家層面考慮,比起每一個鋁廠都配備自備電廠,顯然是統籌規劃、統一發電更為經濟和環保。未來如果直購電的政策推行順利,企業用電成本進一步降低,那么自備電廠的優勢也將會受到影響。
總之,無論自備電的優勢究竟能夠維持多久,電解鋁企業都不能夠掉以輕心。鑒于以上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精確預測自備電廠的優勢到底能夠維持多久。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即使擁有了自備電的企業也能夠未雨綢繆,希望中國的鋁工業能夠健康長久可持續發展。筆者以為,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才是當務之急。
一、加強行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適度控制產能(尤其是自備電廠)的擴張。如果行業沒有自律,那么惡性競爭不可避免。一味壓低價格、毫無計劃地擴大產量,會讓整個行業發展畸形、苦不堪言。
二、提高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創新等能力,包括技術升級,提高經營水平,提高企業競爭力。擁有較低的成本只是確保企業可以盈利的其中一個條件,經營水平、管理模式等等因素同樣在企業的經營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政府需要做好電解鋁行業的規范管理,尤其是在電力體制方面的改革,為鋁工業的發展創建公平市場競爭環境。目前我國各地的電力條件差別大,執行電力法的尺度也不同,發展鋁工業的條件也有所不同。行業如果想要健康持續的發展,需要從政府層面做好體制改革、規范管理,積極推進電解鋁企業用電結構的優化。
四、關注環保因素,推進節能降耗、減排治污、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只有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才能夠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片面追求高利潤和高回報,恐怕已無法適應未來的行業發展新局面。
五、嘗試新的發展模式,推進產業鏈縱向一體化。通過以電解鋁企業為中心,與上游的煤炭、電力企業合作,與鋁加工、鋁應用企業重組等,將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形成新的競爭力。尤其可以考慮發展下游消費端,進軍下游終端高附加值鋁制品領域,完善產業鏈。通過產業鏈的一體化,能夠提高經濟發展的自由度,從而也將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歐洲現貨鋁升水料將維持疲軟,其在近幾周一直呈現回落勢頭,因產出過剩、新規迫使更多金屬從倉庫流出,同時融資環境困難。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設計出新的規定,提高了金屬的提貨速度減少積壓,令LME注冊鋁庫存從倉庫中流出的速度加快。
一位貿易商稱:“在短暫的走強后,歐洲升水再度下滑。”
自去年錄得紀錄高位后,現貨鋁升水已下挫四分之三。
在歐洲鹿特丹港,完稅鋁升水報每噸115-135美元,從6月的180-190美元回撤,亦低于2014年11月所及的500美元的峰值。
**逆價差不利融資協議**
市場充斥著鋁供應。全球最大鋁生產國--中國在今年前七個月的鋁產量同比攀升12%。
另一位貿易商稱,市場需求面堅挺,但大量供應撲向市場。
他說:“需求確實不賴,這很合理。在汽車制造等一些行業,鋁需求表現的非常好。”
又一位貿易商稱,打壓升水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期貨市場結構,逆價差--即近月期貨合約價格高于遠月合約。
LME現貨月期鋁價格較三個月期鋁每噸升水20.25美元,7月低為貼水44.50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融資協議變得無利可圖,因此額外的原料將進入現貨市場。
第二位貿易商稱:“升水料承壓,但問題是他們還能繼續跌多少?”
2015年1-7月中國氧化鋁產量為3220.2萬噸,同比2014年1-7月2669.6萬噸,增長20.62%。
有色金屬價格下降0.2%,其中錫、鋁、鎳、鋅價格分別下降0.9%、0.7%、0.4%和0.3%,鉛、銅價格分別上漲0.3%和0.1%。
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最新進出口數據顯示,8月中國出口未鍛軋鋁及鋁材34萬噸,1-8月累計出口321萬噸,2014年1-8月累計出口262萬噸,累計同比增長22.3%。
中國海關:中國8月未鍛軋鋁及鋁材出口340,000噸,低于上月的360,000噸。
近年來,國內外鋁價持續下跌,而我國電解鋁產量和產能卻持續逆勢增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國擁有自備電的電解鋁企業迅猛發展。2014年我國電解鋁產量2806萬噸,同比增長12%。2015年上半年我國電解鋁產量1517.4萬噸,同比增長10.6%。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擁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產能在全國占比已超過70%。
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電解鋁新增產能和產量主要集中在新疆、山東、內蒙等地,這些地區新投產的電解鋁產能大多數是以自備電為前提。據悉,新疆地區自備電廠的平均用電成本為0.15元/千瓦時,其中新疆東方希望鋁業電價成本較低,約為0.13元/千瓦時,天山鋁業、新疆信發、新疆神火、嘉潤等配備自備電廠的用電成本大約在0.15元/千瓦時~0.18元/千瓦時之間。山東地區自備電廠的配備情況也較為完善。據悉,山東魏橋的自備電價成本是0.2元/千瓦時左右(不含稅成本在0.16元/千瓦時左右),山東信發的自備電價成本是0.3元/千瓦時左右。
我國其他地區如河南、廣西、四川和貴州等地一些沒有自備電的電解鋁企業的電力成本比較高,一般在0.4~0.6元/千瓦時之間,平均大約為0.4元/千瓦時。河南70%的不具備直供電的電解鋁企業的電價達到0.45元/千瓦時以上,例如陜縣恒康的用電成本在0.54元/千瓦時左右。
如果對擁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企業與沒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企業稍作比較,不難發現兩者之間的巨大差異。據悉,全國擁有自備電廠的鋁廠平均用電成本為0.24元/千瓦時,而若用網電的成本大約為0.4元/千瓦時左右。按照生產每噸電解鋁平均耗電1.35萬千瓦時電計算,擁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生產企業僅電力成本一項就比無自備電廠的電解鋁生產企業節約成本約2160元/噸。由此可見熟優熟劣,誰競爭力強,誰競爭力弱,一目了然。
如此明顯的優勢和較大的利潤誘惑使得近年來電解鋁生產企業對建設自備電趨之若鶩,爭相上馬自備電廠,形成惡性競爭,造成我國電解鋁產能和產量持續增長。
那么目前這種自備電的優勢和利潤空間是否表明投資者和企業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自備電優勢究竟還能夠維持多久呢?筆者以為,電力成本優勢的背后其實存在許多變數和不確定性。
一、首先煤炭價格目前的低位還能持續多久,從根本上決定了自備電的成本優勢還能維持多久。
新疆地區的煤炭價格低廉,其鋁廠自備電廠用電成本目前為全國最低,平均成本為0.15元/千瓦時。而其他煤炭價格較為便宜的地區,比如陜西、內蒙古等地,其鋁廠用電成本也較為低廉,分別為0.21元/千瓦時和0.24元/千瓦時。上述三個地區的鋁廠幾乎全都配備了自備電生產,由此可見,建自備電廠的優勢和當地的低廉煤炭價格不無關系。
在全國范圍內看,目前國內煤炭市場弱勢下行,疲態盡顯,動力煤價格位于十年來的最低水平,煤炭價格屢破新低。在煤炭價格持續下行的影響下,鋁廠自備電廠發電成本今年以來也有所下降。目前全國的自備電廠平均用電成本0.24元/千瓦時,與2014年底相比降低了0.05元/千瓦時。
然而煤炭價格未來是否會依舊維持弱勢,是否有可能觸底反彈,直接影響了自備電的優勢是否會持續。
二、自備電優勢還能維持多久,取決于地方政府的政策變化,尤其是地方政府對土地和煤礦資源稅收以及對電廠投資的優惠政策的變化。其實,如果仔細分析廉價電力的背后原因,不難發現許多非市場的因素。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財政收入、就業以及地方政績等需要,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吸引投資,以廉價的土地資源、煤礦資源、減免稅收、財政補貼等等優惠措施鼓勵電解鋁企業建廠。比如新疆在土地資源,煤礦資源等方面曾給予電解鋁投資企業諸多優惠。不久前新疆地區還將全省過網費從3.8分/千瓦時降至2.8分/千瓦時。
如果上述這些非市場因素(政策因素)都不復存在,那么電力成本的優勢恐怕也會難以為繼。
三、假如將來有一天全國電解鋁企業都擁有自備電,那么電力成本優勢還存在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當一個行業有明顯的利潤優勢時,投資者會紛紛擠向這個行業。當大家都來參與投資自備電廠時,所有的電解鋁廠都用自備電,那自備電的競爭優勢就無從談起了。
四、企業的管理水平、經營模式、技術創新、市場能變力恐怕也是決定自備電優勢能否持續的因素之一。一個電解鋁廠僅僅擁有了自備電,如果沒有有兩點管理水平、經營模式、技術創新、市場能變力等,恐怕也不能夠持續維持盈利。
五、假如國內外鋁價繼續低迷,甚至低于擁有自備電的電解鋁生產成本線,那么自備電成本優勢恐將難以維持。
目前我國擁有自備電的電解鋁廠生產成本大約在11948元/噸~14035元/噸之間,其中新疆地區平均成本12430元/噸,山東地區12174元/噸,陜西地區11948元/噸。而上半年長江現貨鋁價大約在12470~13310元/噸之間波動。以目前的鋁價部分有自備電的鋁廠還能夠盈利,但如果未來鋁價持續低迷,跌破擁有自備電的電解鋁生產成本,那么電力成本的優勢很可能不復存在。
六、自備電的電解鋁企業必須是環境友好型。如果僅有自備電,而不考慮環境,那么自備電優勢也不可持續。目前國家正在加大環保力度。如果說前十年中國的發展是以犧牲部分環境作為代價的,那么未來的發展將會更多的考慮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電解鋁生產過程中氟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排放物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如果未來國家的環保力度持續加大,那么自備電廠的成本里還要涵蓋污染治理、環境保護等經費,成本將會有所上升。這樣一來,配備自備電的鋁廠優勢可能會進一步縮小。
七、目前國家正在推行直購電政策,云南、寧夏、青海、內蒙古、河南等地正在積極推進直購電的可行性方案。事實上,從國家層面考慮,比起每一個鋁廠都配備自備電廠,顯然是統籌規劃、統一發電更為經濟和環保。未來如果直購電的政策推行順利,企業用電成本進一步降低,那么自備電廠的優勢也將會受到影響。
總之,無論自備電的優勢究竟能夠維持多久,電解鋁企業都不能夠掉以輕心。鑒于以上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精確預測自備電廠的優勢到底能夠維持多久。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即使擁有了自備電的企業也能夠未雨綢繆,希望中國的鋁工業能夠健康長久可持續發展。筆者以為,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才是當務之急。
一、加強行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適度控制產能(尤其是自備電廠)的擴張。如果行業沒有自律,那么惡性競爭不可避免。一味壓低價格、毫無計劃地擴大產量,會讓整個行業發展畸形、苦不堪言。
二、提高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創新等能力,包括技術升級,提高經營水平,提高企業競爭力。擁有較低的成本只是確保企業可以盈利的其中一個條件,經營水平、管理模式等等因素同樣在企業的經營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政府需要做好電解鋁行業的規范管理,尤其是在電力體制方面的改革,為鋁工業的發展創建公平市場競爭環境。目前我國各地的電力條件差別大,執行電力法的尺度也不同,發展鋁工業的條件也有所不同。行業如果想要健康持續的發展,需要從政府層面做好體制改革、規范管理,積極推進電解鋁企業用電結構的優化。
四、關注環保因素,推進節能降耗、減排治污、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只有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才能夠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片面追求高利潤和高回報,恐怕已無法適應未來的行業發展新局面。
五、嘗試新的發展模式,推進產業鏈縱向一體化。通過以電解鋁企業為中心,與上游的煤炭、電力企業合作,與鋁加工、鋁應用企業重組等,將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形成新的競爭力。尤其可以考慮發展下游消費端,進軍下游終端高附加值鋁制品領域,完善產業鏈。通過產業鏈的一體化,能夠提高經濟發展的自由度,從而也將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歐洲現貨鋁升水料將維持疲軟,其在近幾周一直呈現回落勢頭,因產出過剩、新規迫使更多金屬從倉庫流出,同時融資環境困難。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設計出新的規定,提高了金屬的提貨速度減少積壓,令LME注冊鋁庫存從倉庫中流出的速度加快。
一位貿易商稱:“在短暫的走強后,歐洲升水再度下滑。”
自去年錄得紀錄高位后,現貨鋁升水已下挫四分之三。
在歐洲鹿特丹港,完稅鋁升水報每噸115-135美元,從6月的180-190美元回撤,亦低于2014年11月所及的500美元的峰值。
**逆價差不利融資協議**
市場充斥著鋁供應。全球最大鋁生產國--中國在今年前七個月的鋁產量同比攀升12%。
另一位貿易商稱,市場需求面堅挺,但大量供應撲向市場。
他說:“需求確實不賴,這很合理。在汽車制造等一些行業,鋁需求表現的非常好。”
又一位貿易商稱,打壓升水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期貨市場結構,逆價差--即近月期貨合約價格高于遠月合約。
LME現貨月期鋁價格較三個月期鋁每噸升水20.25美元,7月低為貼水44.50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融資協議變得無利可圖,因此額外的原料將進入現貨市場。
第二位貿易商稱:“升水料承壓,但問題是他們還能繼續跌多少?”
2015年1-7月中國氧化鋁產量為3220.2萬噸,同比2014年1-7月2669.6萬噸,增長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