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實際運營情況
五一假期,通過家里人的介紹,讓自己有機會到大瀝的一間鋁材廠里面實習,這是一間吳川人自己開辦的鋁材廠.吳川的鋁材產業占到大瀝的鋁材行業的百分之六十多,所以很有代表性.初到鋁材廠,一切都是陌生而好奇的, 但走了幾圈廠房,聽完經理的講述之后,我對這家廠的生產流程,管理流程和設施布置等有了基本的了解。這是一間位于南海區大瀝的鋁材廠,眾所周知,大瀝是鋁材廠的聚集地,被譽為”中國鋁材之都”.與經理交淡中我了解到,我所實習的這間鋁材廠大約有500多名員工,主要分為采購部,鋁材部和生產部,從事鋁材的采購與加工
該鋁材廠的生產管理流程是以訂單來安排的,具體流程是這樣的:接到訂單后,經理把訂單復印兩份,一份給材料采購部門主管,一份給生產車間主管。材料采購部門主管根據訂單要求的產品材料,產品數量對材料的品種和數量作出具體的計劃,然后進行材料采購。生產車間主管根據訂單要求安排車間工作。生產部首先安排模具師傅設計模具,并把模具焊好。待材料到位后安排生產,由質檢部門監督生產,最后入倉出貨。
圖為:鋁材廠實習所見生產訂單流程圖
生產流程如下
入倉庫
采購部(采購鋁胚)
生產部(制模)
生產車間
拋光
檢驗
訂單
交貨
在鋁材廠轉了幾圈后,經理拿了他們廠區的布置圖給我看,大概可分為下面六個區
原料存放區
檢驗區
生產加工區(A.B.C車間)
拋光區
原料分揀區
成品倉庫區
通道
二,企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看到上面的布局圖,自己的第一感覺是能不能運用曾老師所教給我們的知識來分析設施布置的合理性.記得曾老師說過設施布置是為了節省資源和流程方便.用所學的知識再結合鋁材廠的實際,自己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施的改進.
首先,拋光區應靠近生產加工區,因為生產完畢后可以就地進行拋光而不需要將加工品運輸這么遠再進行拋光,一方面可以節省時間,另一方面減少運輸的費用.
其次,檢驗區應靠近倉庫區,可以將成品快速的入庫,減少運輸和堆放成本.
改進后的設施布置圖如下
原料存放區
原料分揀區
生產加工區(A.B.C車間)
拋光區
檢驗區
成品倉庫區
從經理口中我了解到,雖然這廠的生產效益不錯,但管理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例如:
1. 他們也覺得生產效率不高,原因是員工的積極性不高,做事拖拉。我覺得主要是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出了問題,他們幾乎沒有對員工作培訓,基本上老員工教新員工,或者是老員工介紹新員工進來,也很少有激勵制度,工人工資只是大瀝工人平均工資的水平,就算獎勵,也是在大的節日里發放一點獎金和放幾天假;工廠內的人員流動率較高。但管理人員并不看重這個問題,認為這是普遍現象,很正常。
2. 在成本控制方面,他們多數從工人工資和損耗方面入手,沒有進行技術創新的投資和購進新的設施,認為這樣是浪費錢 .所以不能從根本上實現成本的控制和提高工廠的效益.工廠的效益得不到提高,工人工資的提高就無從談起,從而降低工人的工作積極性.
3. 管理大多數是子繼父業的家族式管理,沒有聘請有水平的職業管理者.認為聘請外來管理者會增加管理的風險性,所以寧愿少賺點錢也不讓外人干
針對經理提出來的管理問題,結合到曾老師所說的”管理是在一定的環境和技術條件下為了提高人---物系統的效率,從子系統(或元素)將來各種可能狀況選擇一種并實行的過程”我想這間鋁材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管理進行改進
一. 可以實施現金激勵法對普通的員工,實行多勞多得.做到一定的程度和數目還可以進行休假和旅游的獎勵;而對管理層則可以實行股權分割,將公司的收入的一定比例分給管理層,這樣既可以滿足公司的發展需要又可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因為薪酬要對內具有公平性,對外具有競爭性.
二. 在成本控制方面,不要總是想著和員工的工資過不去,而應該提高生產技術的水平.一方面可以對員工實行技能培訓,以提高員工的熟練程度從而減少損耗.另一方面可以對設備按一定的比例進行續年更新,以便可以技術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
三. 對于聘請職業經理人可以實施績效考核和平時監管,按職業經理人的業績的一定比例對他進行獎勵,平時對職業經理人實行一定的監管以防止對公司產生經營風險.
三,實習感受
從經理的談話中我了解到,其實生產鋁型材并不一定需要A.B.C三個車間,加工車間多少除了取決于產品的復雜性外,還取決于模具的設計,也就是涉及到生產技術問題。少一個工序,就少一臺機械運轉,少用一個工人,既節省了電費,又少付一個工人的工資,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節省成本。這是我印象最深的收獲,因為來這里之前,我并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我只是經常聽到提高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但我并不清楚它到底是如何提高效率,我以為技術主要是提高產品的質量。如何節省成本的,平時缺乏對實際問題的思考此時此刻是多么的知識空白.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曾老師經常告誡我們”書本得來終覺少,知識要靠自己思考出來”要求我們勤思考,要舉一反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知識學懂,學透,我們的思維才分散,想問題才可以習慣于從多角度出發,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才能為企業增加效益.現在想想是多么的正確.
四,總結
這次實習對于我來說是一份寶貴的經歷,相信這對于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理論只是教會我們想問題的思路.作為新世紀經營管理的學習者,研究企業的生產運作過程,已經成為我們為企業創造利潤的關鍵。同時,這也要求我們敢于和善于到社會企業中去,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發現企業存在問題,提出積極的解決措施,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有效配置物質資源,合理協調人力資源,最后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所以,大學生積極地到社會企業中去,無疑是一個增長見識,提高洞察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途徑。
五一假期,通過家里人的介紹,讓自己有機會到大瀝的一間鋁材廠里面實習,這是一間吳川人自己開辦的鋁材廠.吳川的鋁材產業占到大瀝的鋁材行業的百分之六十多,所以很有代表性.初到鋁材廠,一切都是陌生而好奇的, 但走了幾圈廠房,聽完經理的講述之后,我對這家廠的生產流程,管理流程和設施布置等有了基本的了解。這是一間位于南海區大瀝的鋁材廠,眾所周知,大瀝是鋁材廠的聚集地,被譽為”中國鋁材之都”.與經理交淡中我了解到,我所實習的這間鋁材廠大約有500多名員工,主要分為采購部,鋁材部和生產部,從事鋁材的采購與加工
該鋁材廠的生產管理流程是以訂單來安排的,具體流程是這樣的:接到訂單后,經理把訂單復印兩份,一份給材料采購部門主管,一份給生產車間主管。材料采購部門主管根據訂單要求的產品材料,產品數量對材料的品種和數量作出具體的計劃,然后進行材料采購。生產車間主管根據訂單要求安排車間工作。生產部首先安排模具師傅設計模具,并把模具焊好。待材料到位后安排生產,由質檢部門監督生產,最后入倉出貨。

生產流程如下
入倉庫
采購部(采購鋁胚)
生產部(制模)
生產車間
拋光
檢驗
訂單
交貨
在鋁材廠轉了幾圈后,經理拿了他們廠區的布置圖給我看,大概可分為下面六個區
原料存放區
檢驗區
生產加工區(A.B.C車間)
拋光區
原料分揀區
成品倉庫區
通道
二,企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看到上面的布局圖,自己的第一感覺是能不能運用曾老師所教給我們的知識來分析設施布置的合理性.記得曾老師說過設施布置是為了節省資源和流程方便.用所學的知識再結合鋁材廠的實際,自己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施的改進.
首先,拋光區應靠近生產加工區,因為生產完畢后可以就地進行拋光而不需要將加工品運輸這么遠再進行拋光,一方面可以節省時間,另一方面減少運輸的費用.
其次,檢驗區應靠近倉庫區,可以將成品快速的入庫,減少運輸和堆放成本.
改進后的設施布置圖如下
原料存放區
原料分揀區
生產加工區(A.B.C車間)
拋光區
檢驗區
成品倉庫區
從經理口中我了解到,雖然這廠的生產效益不錯,但管理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例如:
1. 他們也覺得生產效率不高,原因是員工的積極性不高,做事拖拉。我覺得主要是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出了問題,他們幾乎沒有對員工作培訓,基本上老員工教新員工,或者是老員工介紹新員工進來,也很少有激勵制度,工人工資只是大瀝工人平均工資的水平,就算獎勵,也是在大的節日里發放一點獎金和放幾天假;工廠內的人員流動率較高。但管理人員并不看重這個問題,認為這是普遍現象,很正常。
2. 在成本控制方面,他們多數從工人工資和損耗方面入手,沒有進行技術創新的投資和購進新的設施,認為這樣是浪費錢 .所以不能從根本上實現成本的控制和提高工廠的效益.工廠的效益得不到提高,工人工資的提高就無從談起,從而降低工人的工作積極性.
3. 管理大多數是子繼父業的家族式管理,沒有聘請有水平的職業管理者.認為聘請外來管理者會增加管理的風險性,所以寧愿少賺點錢也不讓外人干
針對經理提出來的管理問題,結合到曾老師所說的”管理是在一定的環境和技術條件下為了提高人---物系統的效率,從子系統(或元素)將來各種可能狀況選擇一種并實行的過程”我想這間鋁材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管理進行改進
一. 可以實施現金激勵法對普通的員工,實行多勞多得.做到一定的程度和數目還可以進行休假和旅游的獎勵;而對管理層則可以實行股權分割,將公司的收入的一定比例分給管理層,這樣既可以滿足公司的發展需要又可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因為薪酬要對內具有公平性,對外具有競爭性.
二. 在成本控制方面,不要總是想著和員工的工資過不去,而應該提高生產技術的水平.一方面可以對員工實行技能培訓,以提高員工的熟練程度從而減少損耗.另一方面可以對設備按一定的比例進行續年更新,以便可以技術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
三. 對于聘請職業經理人可以實施績效考核和平時監管,按職業經理人的業績的一定比例對他進行獎勵,平時對職業經理人實行一定的監管以防止對公司產生經營風險.
三,實習感受
從經理的談話中我了解到,其實生產鋁型材并不一定需要A.B.C三個車間,加工車間多少除了取決于產品的復雜性外,還取決于模具的設計,也就是涉及到生產技術問題。少一個工序,就少一臺機械運轉,少用一個工人,既節省了電費,又少付一個工人的工資,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節省成本。這是我印象最深的收獲,因為來這里之前,我并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我只是經常聽到提高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但我并不清楚它到底是如何提高效率,我以為技術主要是提高產品的質量。如何節省成本的,平時缺乏對實際問題的思考此時此刻是多么的知識空白.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曾老師經常告誡我們”書本得來終覺少,知識要靠自己思考出來”要求我們勤思考,要舉一反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知識學懂,學透,我們的思維才分散,想問題才可以習慣于從多角度出發,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才能為企業增加效益.現在想想是多么的正確.
四,總結
這次實習對于我來說是一份寶貴的經歷,相信這對于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理論只是教會我們想問題的思路.作為新世紀經營管理的學習者,研究企業的生產運作過程,已經成為我們為企業創造利潤的關鍵。同時,這也要求我們敢于和善于到社會企業中去,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發現企業存在問題,提出積極的解決措施,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有效配置物質資源,合理協調人力資源,最后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所以,大學生積極地到社會企業中去,無疑是一個增長見識,提高洞察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