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各區環保部門通報對全市學校周邊環境污染的初步排查情況,暫時發現共有8個地段12所學校周邊存在環境污染情況。通報稱,經過初步整治,除佛科院北校區、廣州工商學院三水校區和高明廣東紡織學院等學校仍有一定的環境污染影響外,其余學校周邊環境問題已得到妥善解決。
記者經調查發現,這些“上榜”的地段,大多均經歷過政府部門“鐵腕整治”,但隨后又死灰復燃。比如,佛科院北校區、許海中學的“工廠圍校”情況,其實本報在一年前已經有過相關的報道。為何污染企業總是“死而不僵”?記者進行了調查。
走訪
1、佛科院北校區
事隔一年再“上榜”
通報情況:附近片區均以廢舊塑料加工作坊為主,均屬于無牌無證企業,未配套污染治理設施,燃燒產生的廢氣對附近影響較大。
去年9月,本報曾連續報道了佛科院北校區周邊被工業區層層包圍,并引起了禪城區相關部門的重視,但多次整治后企業違規排放的現象死灰復燃,此次該地段依舊“上榜”。
記者近日再次來到佛科院北校區走訪看到,該校區周邊確實存在大量工廠。該校一名大一男生說,時常聞到“不好聞”的味道。住在該校學生宿舍C區一棟六樓的女生小張則對工廠飄來的臭味反應強烈。“走到宿舍的門口就能聞到,是濃烈的、刺鼻的酸臭味。”在小張六樓的宿舍門前,可以直接看到一大片廠房與該校區僅一路隔開。“現在,宿舍基本都是關著門窗的,怕聞到臭味。”小張說,她今年讀大三,班上的同學對工廠污染多次投訴過,但三年來,污染情況并沒有改善。在學校旁邊的廠房片區,“這邊白煙、那邊黑煙”同時冒起的情況時有發生。
2、南海區大瀝鎮許海中學
確有工廠關停 但臭氣仍出沒
通報情況:該學校附近工業區原以廢舊塑料加工為主,產生的有機廢氣對學校影響較大,引發了多起投訴。該學校附近目前尚有2家企業,主要從事印刷滾筒版加工和彩色印刷,配套有有機廢氣治理設施,產生的廢氣對學校影響較小。
許海中學位于南海區大瀝鎮,本報同樣于去年9月對其周邊的廢氣污染問題進行了曝光。去年,市政府牽頭組織專項整治行動,對學校附近的廢舊塑料加工企業進行了統一清理。
不過,近日仍有該校師生向本報反映,該校每天都受“有毒”氣體影響,早上6~8時和下午5~7時最為嚴重,類似廢舊塑料和印刷廠加工產生的刺激氣味,彌漫整個校園。
近日,記者來到大瀝鎮許海中學走訪看到,該校旁邊是一片低矮的廠房。“有時候在校門口就聞到很大味道,很難聞,是工廠排出的氣味。”該校保安李師傅(化名)說,對此家長意見也很大,不忍心‘心肝寶貝’送來學校要聞臭味。李師傅反映,師生們之前投訴多次后,附近的工廠關停了不少,現在仍不時聞到臭味。
佛山科技學院北校區周邊很多工廠。
困局
準入關不嚴 來去都是污染企業
近日“工廠圍校”問題因本報等媒體報道再度引起關注,副市長趙海帶隊到羅村二中督查周邊工業污染。“佛科院北校區周邊無牌無證的廢舊塑料加工廠清理了一批又來一批,陷入清理、卷土重來、再清理的惡性循環,如果物業準入不把關,始終難以解決問題。”副市長趙海如此解釋目前所面臨困局的原因。
為此,趙海表示,針對佛科院北校區整治反彈問題,要處罰產權所有人,杜絕“貓捉老鼠”的游戲。“出租場地給污染企業并且監管缺失的,村一級的負責人也要依法依規處理。”
規劃不合理 學校與污染源為鄰
此外,城市發展規劃欠缺,致使部分學校與工廠緊鄰,甚至出現工廠圍校或學校建在工業區內的情形,這也是導致廠區圍校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即使污染的工廠關了,其他的污染源還會接踵而至。
以記者“踩點”順德容里中學為例,環保部門陸續實施“高壓”管理,關停容里周邊的違規工廠,但是,新的大型物流園在容里中學的對門“平地而起”,大型車輛往來的尾氣污染,成了困擾師生的新問題。
涉及村級工業區 整治壓力大
據了解,為了關停污染企業,佛山市政府確實下了一番工夫。今年8月,佛山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佛山市村級工業區環境整治提升工作行動方案》。按照計劃,到今年年底,將完成全市所有村級工業區環境整治的摸底排查。根據前期的摸底調查,佛山市738個行政村(居)約有34000多家村級工業企業。
不過,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指出,村級工業區內的企業多是在村級集體用地上經營,涉及收益分紅等具體利益,整治壓力大。
解困
市場、行政作用應“雙管齊下”
市政協委員、環保專家羅斌華告訴記者,改善工業園結構需要長期工作,包括政府部門的行政干預。“政府可以加大罰款力度、提高環保稅額標準,提高企業成本,這樣就能逐漸淘汰一批產能效率低、污染嚴重的企業。此外,部門要整治、升級原有工廠,尋求新的發展載體,分步完成整治任務。”
羅斌華還表示,淘汰落后工業園,市場因素也可發揮作用。“工業園周邊的商住用地增多,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完善,實際上也帶動了當地的土地升值,工廠成本日益增加,也會促使企業升級或淘汰。”羅斌華說。
學校規劃:部門優先考慮居住環境
那么佛山學校將如何避免“工業圍校”的情況呢?羅斌華表示,部門要以居住環境適宜為優先原則來規劃學校,包括對學校安全隱患的評估等,部門都要優先做好“功課”。羅斌華表示,環保職能部門也要加大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監控,對學生體質敏感的環境問題要及時處理。“規劃好了,有了機制保障,再有專人監管,學校環境一定會好轉。”羅斌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