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11月2舊消息,兩名行業消息人士周五稱,中國國儲機構正在考慮從國內煉廠采購100萬噸鋁,支撐金屬行業。
國家物資儲備局(SRB)并未對這一消息予以置評。
此次原鋁采購是本周稍早生產商和行業機構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提出的建議之一。
繼10月破位下行之后,11月鋁價掀起新一輪加速下跌的浪潮。其中,滬鋁價格跌破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創下的低點。此輪下跌主要是由于成本下移和產能擴張,鋁價不斷刷新年內新低點。
最近市場傳聞,應相關生產商的要求,11月23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向發改委提議,建議國家買入90萬噸的鋁、3萬噸精煉鎳、40噸銦以及40萬噸鋅,以消化過剩產量。同時,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近期請求監管機構對中國有色金屬市場上是否存在“惡意”做空行為進行調查,監管機構正在考慮上述請求,并且開始收集近期交易記錄信息。
筆者認為,由于有色金屬價格持續下跌,很多有色生產企業無法忍受價格的低迷。在年度利潤考核的壓力下,作為國企的大多數有色金屬大型企業,存在這種非市場行為的可能性。以電解鋁行業為例,即使地方政府補貼電價之后,企業都不能承受這樣的低價虧損。按照10月的電力水平,西北、華南、華中地區的企業拿到了電力的補貼之后,平均加權計算每家電解鋁廠的成本是11400元/噸。
然而,收儲和調查“惡意做空”作為一種非市場行為,短期可能會減輕企業的壓力。長遠來看,會使原本就該淘汰的企業茍延殘喘,阻礙市場倒逼機制的發揮,不利于產能出清和發揮企業轉型升級的積極性。筆者認為,假設收儲消息屬實,收儲之后鋁價很大可能會出現階段性反彈。但是反彈后再度下跌是大概率事件,這不利于行業脫困。
首先從庫存角度來看,截至11月23日,中國電解鋁的社會庫存高達97.8萬噸。盡管該數據較年內高峰期120萬噸以上略有回落,但是相對于90萬噸的收儲量,僅社會庫存都無法消化,更何況一些冶煉廠還存有幾十萬噸的庫存。
其次,從產出來看,國內電解鋁行業的癥結在于產能過剩。收儲之后,部分鋁冶煉廠可能會去庫存。伴隨價格反彈,部分低成本的煉廠將再度擴大生產。據了解,中國電解鋁產能預計年底突破4000萬噸,實際產出可能是3000萬噸,產能利用率在70%左右。據亞洲金屬網統計的數據,今年年初至今國內電解鋁減產大約215萬噸,但是新增產能卻高達280萬噸。
再次,目前中國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并不都是落后產能。伴隨鋁價的下跌,新投產的產能都是新技術、降低能耗的產能,例如新疆和山東地區新增電解槽大多數在400千安級別甚至該級別以上的。由于進入門檻低、創造工業產值高和地方政府補貼相結合,產能擴張沖動是難以遏制的。
最后,從當前的經濟環境來看,收儲面臨幾個約束條件:一是收儲不符合中央產能出清的政策基調,反而會變相扶持過剩的產能擴張。二是收儲需要配套財政。在當前“穩增長”壓力下,財政支出擴大而收入放緩,收儲的資金壓力也較大。相關企業要求調查“惡意做空”行為更是滑稽,商品期貨市場監管嚴格、高透明和國內外價格聯動特性意味著“惡意做空”是偽命題。
認為,解決產能過剩的治本措施是提高有效需求,擴大新應用。當前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就表明需求不足是結構性的,是供給結構不符合中國消費結構升級。以鋁材消費為例,用于建筑的一般型鋁、初級工業鋁材供應過剩,但是在汽車輕型化、航天方面的高性能鋁材供應不足。
國家物資儲備局(SRB)并未對這一消息予以置評。
此次原鋁采購是本周稍早生產商和行業機構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提出的建議之一。
繼10月破位下行之后,11月鋁價掀起新一輪加速下跌的浪潮。其中,滬鋁價格跌破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創下的低點。此輪下跌主要是由于成本下移和產能擴張,鋁價不斷刷新年內新低點。
最近市場傳聞,應相關生產商的要求,11月23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向發改委提議,建議國家買入90萬噸的鋁、3萬噸精煉鎳、40噸銦以及40萬噸鋅,以消化過剩產量。同時,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近期請求監管機構對中國有色金屬市場上是否存在“惡意”做空行為進行調查,監管機構正在考慮上述請求,并且開始收集近期交易記錄信息。
筆者認為,由于有色金屬價格持續下跌,很多有色生產企業無法忍受價格的低迷。在年度利潤考核的壓力下,作為國企的大多數有色金屬大型企業,存在這種非市場行為的可能性。以電解鋁行業為例,即使地方政府補貼電價之后,企業都不能承受這樣的低價虧損。按照10月的電力水平,西北、華南、華中地區的企業拿到了電力的補貼之后,平均加權計算每家電解鋁廠的成本是11400元/噸。
然而,收儲和調查“惡意做空”作為一種非市場行為,短期可能會減輕企業的壓力。長遠來看,會使原本就該淘汰的企業茍延殘喘,阻礙市場倒逼機制的發揮,不利于產能出清和發揮企業轉型升級的積極性。筆者認為,假設收儲消息屬實,收儲之后鋁價很大可能會出現階段性反彈。但是反彈后再度下跌是大概率事件,這不利于行業脫困。
首先從庫存角度來看,截至11月23日,中國電解鋁的社會庫存高達97.8萬噸。盡管該數據較年內高峰期120萬噸以上略有回落,但是相對于90萬噸的收儲量,僅社會庫存都無法消化,更何況一些冶煉廠還存有幾十萬噸的庫存。
其次,從產出來看,國內電解鋁行業的癥結在于產能過剩。收儲之后,部分鋁冶煉廠可能會去庫存。伴隨價格反彈,部分低成本的煉廠將再度擴大生產。據了解,中國電解鋁產能預計年底突破4000萬噸,實際產出可能是3000萬噸,產能利用率在70%左右。據亞洲金屬網統計的數據,今年年初至今國內電解鋁減產大約215萬噸,但是新增產能卻高達280萬噸。
再次,目前中國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并不都是落后產能。伴隨鋁價的下跌,新投產的產能都是新技術、降低能耗的產能,例如新疆和山東地區新增電解槽大多數在400千安級別甚至該級別以上的。由于進入門檻低、創造工業產值高和地方政府補貼相結合,產能擴張沖動是難以遏制的。
最后,從當前的經濟環境來看,收儲面臨幾個約束條件:一是收儲不符合中央產能出清的政策基調,反而會變相扶持過剩的產能擴張。二是收儲需要配套財政。在當前“穩增長”壓力下,財政支出擴大而收入放緩,收儲的資金壓力也較大。相關企業要求調查“惡意做空”行為更是滑稽,商品期貨市場監管嚴格、高透明和國內外價格聯動特性意味著“惡意做空”是偽命題。
認為,解決產能過剩的治本措施是提高有效需求,擴大新應用。當前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就表明需求不足是結構性的,是供給結構不符合中國消費結構升級。以鋁材消費為例,用于建筑的一般型鋁、初級工業鋁材供應過剩,但是在汽車輕型化、航天方面的高性能鋁材供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