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胡瑛)12月16日,中鋁公司召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會議要求,貫徹落實中鋁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葛紅林12月13日在公司改革創新與戰略發展研討會上的講話精神和破除“習慣性的動作、習慣性的麻痹、習慣性的僥幸、習慣性的無所謂、習慣性的憑經驗干事”五個安全壞習慣的要求,喚醒全員安全責任,精準抓好安全管理。中鋁公司黨組成員、中鋁公司安全和職業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劉祥民,中鋁公司總經理助理、中鋁公司安全和職業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蒲曉鷗,中鋁股份副總裁、中鋁公司安全和職業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蔣英剛出席會議。會議由蔣英剛主持。
劉祥民指出,事故出在基層,但責任在各級管理者,現場違章行為屢禁不止的深層次原因是管理不力。一是部分同志對公司“一切風險皆可預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安全理念沒有入腦入心,思想麻木。二是管理中大而化之,遵章守紀松懈,現場監管不力,危險作業審批走過場,執行力層層遞減。三是管理責任上的虛化,在事故調查處理上,多從客觀方面找原因,談不上深挖管理等主觀方面的問題,對責任人追究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對汲取教訓行動遲緩,不能舉一反三。這些都與安全生產壞習慣有關。
劉祥民分析指出了“五個壞習慣”的主要表現:
習慣性的動作方面: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只說不做;安全措施部署后不跟蹤檢查;發生事故先找客觀原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正確穿戴勞保用品、不走安全通道、易燃易爆場所使用手機、高空作業不系安全帶、從高處扔東西等時有發生;上下樓梯不扶扶手、坐車不系安全帶、走路玩手機比較普遍;不停機處理故障,不按規定鳴笛,頭伸出車窗瞭望現象多發。
習慣性的麻痹方面:把別人的事故當故事聽、當戲看,對事故隱患視而不見、不出事不改,上級不要求不改;對違章行為熟視無睹,不提醒、不制止;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責任不明確,無人過問;明知道要將承包商納入管理體系,事實上卻放任不管。
習慣性的僥幸方面:認為安全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一般不會發生,抓不抓都一個樣,誰遇上誰倒霉;冒險作業,未經許可進入有限空間,起重半徑內交叉作業,跨越或穿行運轉的設備,認為以前未出事就不會出事;發生緊急情況不及時徹底撤離人員。
習慣性的無所謂方面:對安全規程的要求無所謂,我行我素;對安全方案無所謂,隨意調整;對未遂事故無所謂,認為小題大做;對安全勸告無所謂,當耳旁風;對承包商的事故無所謂,與己無關;對現場的安全警示無所謂,視而不見。
習慣性的憑經驗干事方面:制訂安全工作措施,不與實際相結合,機械地套用過去的做法;未經培訓的老工人直接換崗作業,憑經驗操作;危險作業不制訂安全方案,憑感覺干事;野外扎營,不進行必要的測量和地質災害評估,憑經驗選址。
劉祥民強調,安全生產壞習慣一日不除,安全生產就一日不寧,必須下大力氣扭掉。從今天起到2016年年底,要把扭掉安全生產壞習慣作為安全生產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抓緊抓實。各單位要結合實際,找出五個壞習慣在本單位的主要表現,作為安全隱患,建立臺賬,建立獎懲措施,通過自查、互查和上下交叉檢查等方式,以月為單位總結講評,堅決扭掉本單位及個人存在的安全生產壞習慣。“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中鋁公司安全環保健康部要建立月度扭掉壞習慣視頻例會制度,各企業建立壞習慣曝光臺,全公司一齊行動起來,讓壞習慣無處可遁,養成過硬的“遵章守紀”的好習慣。
對于喚醒全員安全責任,劉祥民要求,每項工作要有明確的責任人,每個人要有明確的責任,具體到一組設備、一條生產線、一個崗位、一個片區、一個專業,都要有明確的責任和責任人。在責任落實上,一把手是關鍵,要建立“安全第一”的工作機制,培育人人都是安全員、安全生產沒有旁觀者的氛圍。那些大而化之的“責任”必須具體化,虛化的各類考核必須具體化,由此形成的將是安全的行為、認真的作風、踏實的步伐。
劉祥民指出,安全管理要在精準上下功夫,實行精準管理,堅持問題導向,把安全現狀、存在的安全生產問題、隱患風險分析準、分析透,精準施策。安全培訓方面,要對每個崗位、每個職工培訓需求進行具體分析,編制有針對性的培訓,安排有經驗的人員進行培訓,并把好考核關,使教育培訓精準發力。安全檢查方面,要制訂覆蓋各專業、各層次的檢查表,明確檢查標準、方法,按照“五定”的原則做到隱患治理歸零,要養成對現場隱患不采取措施不下班、不過夜的習慣。公司所屬企業遍布全國各地,地域差異較大,汲取事故教訓就不能用一個藥方,需要因企施策、因人施策、對癥下藥。
劉祥民強調,各企業要針對歲末年初事故多發的情況,結合自身生產經營特點,抓住確保安全的重點工作和關鍵環節,對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再部署、再檢查,確保今年安全生產工作收好官,為2016年安全生產工作開好局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