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12月23日)倫敦基本金屬多數上漲,國際鋁價觸及兩個月最高價,期鋅等其它工業金屬價格也上漲,因對主要金屬消費國-中國的需求預期更加樂觀,以及中國基金押注金屬價格上漲。
三個月期鋁收漲1.9%,報每噸1536美元,盤中觸及10月23日以來的最高價1541美元。三個月期銅收漲1.2%,報每噸4720美元,在周二下跌1.5%后反彈,銅價在11月底跌穿4500美元的六年半低位后,上漲滯緩。
三個月期鋅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所有金屬中漲幅最大,急升2.4%,收于1554美元,為逾一周最高價,三個月期鉛攀升1.9%,收于1732美元。三個月期鎳收漲0.6%,報8700美元,三個月期錫收盤時沒有成交,最后買價為下跌0.1%,報14610美元。
中銀國際大宗商品策略部主管付曉稱,中國的中央經濟會議引起了市場的重點關注,該 會議決定在2016年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付曉稱,“明年在社會發展方面的財政支出,如棚戶區改造,以及鐵路和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可能會增加,加上減產的消息,這些支撐了基本金屬市場人氣。”
中國的銅、鋁、鎳和鋅生產商已經宣布計劃減產。付曉稱,投資人對空頭倉位獲利了結,進行年底軋平賬面的操作也提振市場。高盛在周二的一份聲明中稱,油價明年進一步下跌的預期是銅價下行的主要風險。
從下游需求來看,11月銅桿、銅管和銅板帶開工率均出現回升。在銅價持續下跌后,下游企業認為價格繼續下跌空間不大,訂單量有所增加,剛性需求逐漸釋放。企業生產有所轉暖,下游消費疲軟局面有所緩解。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1月銅材產量為185.7萬噸,環比增長4.48%;1—11月銅材累計產量為1723.6萬噸,同比增長8.4%,創年內新高,淡季消費并沒有如預期悲觀。
另外,從終端消費情況來看,截至11月,電網基本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上漲11.31%,11月發電量和用電量結束連續下滑局面,出現企穩。企業對2016年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招投標轉好存有預期。
日本貿易公司丸紅商事(Marubeni)稱,明年日本買家支付的鋁升水料升向每噸150美元,因生產商削減和關閉產能導致供應趨緊。當前季度的鋁升水為每噸90美元。
日本是亞洲頭號鋁進口國。
丸紅商事輕金屬部門總經理Norinobu Ozawa稱:“日本明年和后年鋁升水將逐漸上漲。”
他稱,更多的鋁將進入美國市場,因美國一系列減產將導致供應趨緊,而來自俄羅斯和中東的更多鋁將流入歐洲。
Ozawa稱:“這意味著有較少的供應進入亞洲市場。”
很多鋁生產商削減虧損的產能或完全關閉生產,因中國半成本鋁制品出口量增加且能源成本上升導致倫敦市場價格和現貨升水重挫。
丸紅商事是日本主要的鋁貿易商,其預計2016年第一季度日本鋁升水為每噸110美元,第二季度升向每噸120美元,第三季度130美元,第四季度達到140美元,到2017年將達到150美元。
本月稍早,五位直接參與季度定價談判的消息人士稱,日本部分鋁買家同意將明年一季度進口鋁升水敲定在每噸110美元。
2015年日本鋁升水大跌,因中國出口量增加。1-3月鋁升水曾觸及每噸425美元的紀錄高位。
但Ozawa亦警告稱,若中國經濟成長較預期放緩,將出現另外一番景象。
“若明年經濟成長放緩至3%,而非我們預計的6%,那么中國鋁產量將減少100萬噸,而不是我們預估的200萬噸。日本鋁升水將在每噸100美元左右。”
臨近年底,我國汽車行業表現不俗,11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對鋁消費的短暫提振作用比較明顯。
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汽車用鋁量為32.5萬噸左右,高于卓創預期,環比增長16.2%,同比增長17.8%,同比連續兩個月維持正增長;另外,2015年1-11月份我國汽車用鋁量為278.2萬噸,同比增長1.8%,一改前三個月負增長狀態。
通過對比分析,11月份對汽車行業產生利好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四點。第一,政策利好。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被視為促動汽車產銷量大幅增長的關鍵因素。第二,年末優惠利好。歷年來,為了沖刺全年任務,一般來說,汽車生產企業及經銷商在年末都會采取更大的優惠措施以提升消費者的購買熱情。第三,天氣利好。今年入冬的雨雪天氣比去年要來的更早更猛一些,帶動一定的購車需求。第四,電商利好。汽車經銷商借力于“雙十一”電商促銷活動獲得良好效果。從目前市場反應情況來看,預計12月份我國汽車行業將繼續處于溫和狀態。
2015年12月24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圍繞實施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研究“十三五”時期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部署2016年工作,動員全系統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全力穩增長、調結構、促融合,實現工業通信業平穩健康發展和“十三五”良好開局。
會議提出的2016年主要預期目標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能耗降低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5%。
會議提出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狠抓技術改造,推動完善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支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等449個項目。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取得積極進展,預計全年淘汰煉鐵1300萬噸、煉鋼1700萬噸、電解鋁30萬噸、水泥3800萬噸、平板玻璃1100萬重量箱以上,化解造船過剩產能1500萬噸,開展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
三個月期鋁收漲1.9%,報每噸1536美元,盤中觸及10月23日以來的最高價1541美元。三個月期銅收漲1.2%,報每噸4720美元,在周二下跌1.5%后反彈,銅價在11月底跌穿4500美元的六年半低位后,上漲滯緩。
三個月期鋅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所有金屬中漲幅最大,急升2.4%,收于1554美元,為逾一周最高價,三個月期鉛攀升1.9%,收于1732美元。三個月期鎳收漲0.6%,報8700美元,三個月期錫收盤時沒有成交,最后買價為下跌0.1%,報14610美元。
中銀國際大宗商品策略部主管付曉稱,中國的中央經濟會議引起了市場的重點關注,該 會議決定在2016年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付曉稱,“明年在社會發展方面的財政支出,如棚戶區改造,以及鐵路和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可能會增加,加上減產的消息,這些支撐了基本金屬市場人氣。”
中國的銅、鋁、鎳和鋅生產商已經宣布計劃減產。付曉稱,投資人對空頭倉位獲利了結,進行年底軋平賬面的操作也提振市場。高盛在周二的一份聲明中稱,油價明年進一步下跌的預期是銅價下行的主要風險。
從下游需求來看,11月銅桿、銅管和銅板帶開工率均出現回升。在銅價持續下跌后,下游企業認為價格繼續下跌空間不大,訂單量有所增加,剛性需求逐漸釋放。企業生產有所轉暖,下游消費疲軟局面有所緩解。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1月銅材產量為185.7萬噸,環比增長4.48%;1—11月銅材累計產量為1723.6萬噸,同比增長8.4%,創年內新高,淡季消費并沒有如預期悲觀。
另外,從終端消費情況來看,截至11月,電網基本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上漲11.31%,11月發電量和用電量結束連續下滑局面,出現企穩。企業對2016年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招投標轉好存有預期。
日本貿易公司丸紅商事(Marubeni)稱,明年日本買家支付的鋁升水料升向每噸150美元,因生產商削減和關閉產能導致供應趨緊。當前季度的鋁升水為每噸90美元。
日本是亞洲頭號鋁進口國。
丸紅商事輕金屬部門總經理Norinobu Ozawa稱:“日本明年和后年鋁升水將逐漸上漲。”
他稱,更多的鋁將進入美國市場,因美國一系列減產將導致供應趨緊,而來自俄羅斯和中東的更多鋁將流入歐洲。
Ozawa稱:“這意味著有較少的供應進入亞洲市場。”
很多鋁生產商削減虧損的產能或完全關閉生產,因中國半成本鋁制品出口量增加且能源成本上升導致倫敦市場價格和現貨升水重挫。
丸紅商事是日本主要的鋁貿易商,其預計2016年第一季度日本鋁升水為每噸110美元,第二季度升向每噸120美元,第三季度130美元,第四季度達到140美元,到2017年將達到150美元。
本月稍早,五位直接參與季度定價談判的消息人士稱,日本部分鋁買家同意將明年一季度進口鋁升水敲定在每噸110美元。
2015年日本鋁升水大跌,因中國出口量增加。1-3月鋁升水曾觸及每噸425美元的紀錄高位。
但Ozawa亦警告稱,若中國經濟成長較預期放緩,將出現另外一番景象。
“若明年經濟成長放緩至3%,而非我們預計的6%,那么中國鋁產量將減少100萬噸,而不是我們預估的200萬噸。日本鋁升水將在每噸100美元左右。”
臨近年底,我國汽車行業表現不俗,11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對鋁消費的短暫提振作用比較明顯。
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汽車用鋁量為32.5萬噸左右,高于卓創預期,環比增長16.2%,同比增長17.8%,同比連續兩個月維持正增長;另外,2015年1-11月份我國汽車用鋁量為278.2萬噸,同比增長1.8%,一改前三個月負增長狀態。
通過對比分析,11月份對汽車行業產生利好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四點。第一,政策利好。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被視為促動汽車產銷量大幅增長的關鍵因素。第二,年末優惠利好。歷年來,為了沖刺全年任務,一般來說,汽車生產企業及經銷商在年末都會采取更大的優惠措施以提升消費者的購買熱情。第三,天氣利好。今年入冬的雨雪天氣比去年要來的更早更猛一些,帶動一定的購車需求。第四,電商利好。汽車經銷商借力于“雙十一”電商促銷活動獲得良好效果。從目前市場反應情況來看,預計12月份我國汽車行業將繼續處于溫和狀態。
2015年12月24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圍繞實施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研究“十三五”時期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部署2016年工作,動員全系統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全力穩增長、調結構、促融合,實現工業通信業平穩健康發展和“十三五”良好開局。
會議提出的2016年主要預期目標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能耗降低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5%。
會議提出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狠抓技術改造,推動完善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支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等449個項目。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取得積極進展,預計全年淘汰煉鐵1300萬噸、煉鋼1700萬噸、電解鋁30萬噸、水泥3800萬噸、平板玻璃1100萬重量箱以上,化解造船過剩產能1500萬噸,開展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