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鋁加工行業競爭激烈,市場開拓困難重重,如何頂住壓力、激發活力、發揮動力、逆勢圖存,成為每個輕合金人思考的問題。
實干方能興企,創新驅動發展。輕合金公司以“大眾創新、全員創效”活動為抓手,圍繞“管理創新、工作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核心內容,凝智慧、聚合力、抓落實,梳理“節支點、降耗點、增效點”102項,節支增效2000余萬元,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弘揚創新主旋律
面對嚴峻形勢和市場競爭壓力,加快技術研發,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向高附加值產品邁進,是打響“兗礦鋁材”品牌的關鍵。
為提高職工創新積極性和主動性,輕合金公司黨政審時度勢,采取經濟獎勵和政治優待相結合的激勵政策,對一定時期內完成的科技創新項目進行評比表彰。采取召開首屆科技表彰會議的形式,對37名牽頭人給予一定經濟獎勵,其中熔鑄項目部完成11項,節支降耗180余萬元,被授予獎勵1萬元;團委牽頭開展“五小”創新活動,對各基層青工小發明、小改造、小建議、小革新和小設計項目統一上報、匯總、評比,對38項創新創效成果進行統一表彰獎勵;工會組織開展“尋找我身邊的創新創效能手”活動和征集“機電安全”優秀專項合理化建議,引導職工在設備改造、技術創新、設備安全等方面發揮主觀能動性,營造“人人想創新、人人要創新”濃厚氛圍。
“創新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為公司創造效益,還能為我們帶來經濟實惠,這樣好的政策,讓我們干起活來增添不少積極性!”一位因科技創新得到經濟實惠的職工這樣說。
用活“人才孵化器”
作為集團公司第二批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輕合金公司聶波勞模創新工作室有成員23名,他們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國家政策為支撐”的科技創新工作思路,完成了7個國家和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多次榮獲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技術優秀標準一等獎,獲得《一種鋁合金異性無縫方管擠壓模具》等四項專利。
“勞模創新工作室是對勞模的新要求、新任務,勞模先進不僅要自己能干好,還應該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帶動周圍的職工一起干好,能夠把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總結提煉出來,并應用到公司發展中,激勵更多的職工參與到創新創優實踐中來”,這是聶波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聶波的真切感受。
“一支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輕合金公司充分發揮勞模創新引領、榜樣帶動作用,以點帶面,輻射全員,促進員工隊伍整體素質全面提升,技術攻關、創新創效成果顯著。其中,《軌道交通用7000系鋁合金材料的研究與制造》和《100MN擠壓機配套IGBT感應加熱爐調試與國產化改造》兩項成果分別榮獲集團公司2015年度科技進步和技術革新一等獎。
革新催生“效益花”
“思路一轉天地寬”,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在固有基礎上提升效益的重要手段。
針對150MN擠壓機無縫管生產頭端硬彎問題嚴重,切頭長度無法達到工藝要求,平均成品率不足50%的實際問題,輕合金公司集合優秀青年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革新。
“結合設備特點,我們多次設計、試驗和改良,成功制作出適用生產的前梁出口導正裝置,有效縮短無縫管頭端硬彎長度,切頭長度由5米減少至2米,成品率提高到67%,后續根據生產還要繼續改進。”項目牽頭人周海濤介紹說。
擠壓項目一部針對55MN和反向36MN機型擠壓機模具拆卸時間較長、影響工作效率的問題,研制實用拆模裝置,以槽鋼為支柱,采取從上而下擠壓拆模的方式,使拆卸模具時間從近三個小時縮短至8至10分鐘,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廢料“換裝”變成寶
鋁材擠壓生產過程中會因切除料頭料位產生一部分廢料,在鋸切生產時會產生大量鋁屑。由于回收利用率低、外賣價值低和占用大量庫存,這些產品被員工們統一稱為“廢料”,對提升工作區域質量標準化建設極為不利。
針對問題癥結,輕合金公司經過一定時間上下對接和審慎研究,制定出合理的復化方案。充分發揮小熔煉爐速度優勢,通過上下溫度迅速提升,把鋁屑和廢料熔為鋁水,灌澆至固定模具內,完成人工鑄造;充分發揮設備優勢,利用“水車旋轉”原理,進行循環式澆注,按照設計理念,定點開啟冷卻裝置,為及時、美觀的擺放奠定基礎;結合工作實際,以安全高效為前提,制作特殊實用工具,將“寶貝”擺放到位,便于包裝。
自投產以來,鋁屑復化生產線日消耗“廢料”20余噸,按照目前噸鋁市場價1萬元計算,日產生經濟效益近20萬元,完成了“由廢到寶”的華麗轉身。(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