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推開數道大門,進入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內部一間隱秘的餐廳吃飯。房間里寬大的座椅和精美的餐具看上去與北京的高檔餐廳沒有區別。這里是中國東部山東省鄒平縣的郊區,黃河就從不遠處繞城而過。但這個人口不足百萬的工業城市看上去并不是一個適合于度假的地方。此時,窗外是漫天飄落的大雪,視線所及之處全是密集的工業廠房,遠處有一排巨型的電廠冷卻塔,一片灰色的高層公寓剛剛建成,道路上穿梭的大多都是卷著泥土的重型卡車。
相比窗外,面前的這桌飯菜令人愜意了許多。一道盛在點著火的瓷器罐子里的海鮮湯過后,我們開始享用公司自己飼養的羊肉和種植的新鮮蔬菜。我的正對面站著一名謹慎而訓練有素的服務員,在空閑的時候,她筆直地站在距離桌子兩三米的地方,雙手交叉握在腰間。
在聽到我們開始談及那艘大船時,這名服務員適時地打開了墻上的電視機,里面正在播放著魏橋創業集團自建的電視臺編輯過的有關于該公司從遙遠的非洲運回鋁土礦石的新聞報道。這個節目的形式非常像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只是兩名主持人表現地更加熱情洋溢。“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真正把鋁土礦石運回來。”我身邊這位70 歲的億萬富豪張士平開始說話了。他把一大塊山藥整個塞進嘴里,用濃重地方口音的山東話告訴我,做成這件事情他只花了2 億美元,前后不足一年的時間。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老板張士平接受媒體采訪
從蘋果手機到波音客機,鋁已經變得無處不在。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鋁生產國,其產量超過全球的一半以上。但是絕大多數的中國鋁生產商需要從國外進口鋁土礦石,尤其是包括魏橋在內的那些位于東部沿海的公司,它們的原料幾乎全部依賴于進口。這個局面與鐵礦石類似,而此前中國的兩家該行業里最主要的國有公司中國鋁業公司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歷時數年、花費巨大的努力看上去尚未見效。相比之下,用張士平自詡的“奇跡”一詞來形容他的非洲行動看上去并不夸張。為了謀求在世界上最大的鋁土礦資源商力拓公司(RioTinto)的董事會里占有一席之地,2008 年中鋁出資140 億美元獲得了力拓9.8% 的股權。
但是直至今天,這筆投資不僅大幅縮水,而且也沒有帶來明顯的戰略收益。去年力拓放棄中鋁提出的巨額增持計劃并且轉投對手必和必拓(BHP)的舉動,更是讓中鋁爭奪話語權的愿望走向了破滅。中電投也于2008 年在幾內亞投下棋子,當時《人民日報》的報道稱,該公司一期投資390 億元開始建設一座年產能約1,300 萬噸的鋁礬土礦廠,以及氧化鋁精煉廠、專用港口、燃煤電站和公路等基礎設施,但是該公司給出的投入商業運營的時間最早要到2020 年年底。
張士平之所以引人關注是因為其通過30 年的努力在商業上獲取了巨大的成功。他目前擔任董事長的魏橋創業集團同時掌管著兩個巨大的王國—紡織業的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和鋁業的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分別在不同時期成為了各自行業內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并且它們都已經在香港上市。

圖為: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總部辦公大樓
該集團擁有12.3 萬名員工,去年的營業收入達到457.57 億美元,接近3,000 億元人民幣。自從2012 年進入《財富》世界500 強榜單以來,其排名不斷躥升,2015 年該集團已經居于第234 位。它也是106 家中國上榜企業里較為罕見的民營公司之一。其家族持有的股份如今價值連城,被稱作山東首富,而該省的經濟總量目前位列中國省份排名的第3 位。魏橋生產的牛仔布充斥全球,90% 的蘋果手機殼體所用的鋁板材料均來自于張士平的工廠。
張士平具有驚人的賺錢能力。紡織業自從2011年起便開始遭遇到巨大的滑坡,如今這個勢頭并未好轉,該行業的景氣指數長期排在所有行業的末尾。而鋁業是目前全球供給過剩最為嚴重的產業之一,去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在世界各地的倉庫里堆積了1,000 萬噸甚至更多的鋁材。這些鋁材足以生產出15 萬架波音747 型噴氣客機或者7,500 億個易拉罐。張士平對兩個產業做出了不同的調整。他小幅收縮了紡織業的規模,令其利潤保持不減;反而加大了鋁業的擴張,用三年的時間將規模擴大了一倍以上,張士平的公司幾乎是這一時期里全球鋁業少數還在擴張的企業。事實上,國際巨頭最近三年宣布減產甚至關閉的產量高達數百萬噸。2014 年,中國宏橋超過巨頭俄羅斯聯合鋁業公司,成為了全球產量最大的鋁制造商。雖然這個令張士平感到興奮的榮耀并未持續太長的時間。2015 年上半年,中國政府在對國有資產的重新洗牌中將中電投的270 萬噸電解鋁工廠剝離給中鋁,此舉令后者在賬面上以微弱優勢超越張士平的公司,成為了全球產能第一的鋁生產商。但來自于高盛集團的報告稱,中國宏橋依然是當下全球鋁業中少數可以維持利潤者,甚至是唯一的一家還在賺錢的公司。另外一些研究機構盛贊在鋁價重挫之際,中國宏橋是世界上最好的鋁業公司——它有最先進的工廠和最有效的成本管理體系。
但張士平被更多人知曉,是由于他一度被看作是中國近現代商業史上的一個獨樹一幟的符號。他做了一些被外界認為是不同尋常、膽大妄為的事情,更加重要的是,他獲得了成功。簡單說,中國內陸目前運行著的唯一一張電力輸配網絡,其主導者是國有公司國家電網。其經營區域的覆蓋面積接近中國國土的90%,但是在其覆蓋范圍內的山東省鄒平縣的一大塊區域里,張士平因為不斷擴大的公司規模而自建發電廠和獨立的輸電網絡,令其游離于強大的國家電網的管控之外。這樣的事情,此前沒有人敢做。2012 年,在一輪破除壟斷、改革電力制度的呼聲里,張士平意外地作為抗擊壟斷勢力的先鋒而被推進了輿論的漩渦。他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變得聲名鵲起,以至于目前所有關于他的新聞報道幾乎都是同一個主題。
遺憾的是,沒有幾個作者真正見過張士平。自從2012 年起,一貫低調的張士平變得更加神秘。他深居簡出,拒絕接受所有媒體的采訪,并且要求他的子女和下屬做同樣的事情。由于難以忍受長途飛行,張士平幾乎不出遠門,而且很少參加企業家圈子的活動,公開露面的機會更是稀少。即使露面,他也不說話。
這次牽線的人非常認真地說:“張士平在商業方面的才華和價值幾乎被完全忽視了。”這位僅僅讀完了初中的商人,擁有極為樸素的經商哲學。如果說張士平是一位天才,那么他就是深諳簡單之道的天才。張士平稱,做再大的企業與賣青菜都是異曲同工的—“低買高賣,中間不浪費”。
我被帶到一個不遠處的紡織車間參觀,一名被提前安排好的車間負責人熱情地向我介紹其設備的先進程度。他在我眼前揪斷一根紡紗機上的絲線,然后轉過來期待我臉上即將出現的驚訝表情—果然,這臺擁有智能的機器自己找到了斷點,并且用不足2 秒的時間將其重新連接并繼續工作。在這里,你幾乎看不到幾個人。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紡織機整齊劃一地24 小時轟鳴作響,它們創造了這家公司從未有過的繁榮。
張士平越做越大,面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他必須找到別的辦法再次壓低成本—張士平決定投資建設發電站。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被逼無奈之后的選擇。當時,整個中國處于電力短缺的時代,拉閘限電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但是這對張士平這樣的公司而言意味著不可預料的損失。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張士平在1999 年擁有了屬于自己的電廠。并因此找到了令其實現下一次巨大跨越的機會。
由于自己發出的電還有大量的盈余,張士平開始計劃利用多余的電量進行電解鋁。與此同時,張士平在經營自己的電廠期間,發現了電價的秘密。他通過植入自己的管理心得,使其電廠每度電的成本比國家電網低出了三分之一。
但張士平最初的計劃其實是進入鋼鐵業。他雄心勃勃,計劃在鄒平建造兩座中國最大的高爐,開辟一萬畝土地建成一座年產800 萬噸的煉鋼廠。當時,中國的鋼鐵熱正在噴涌興起,一些億萬富豪從這個看上去灰頭土臉的行業里相繼誕生,這種局面就像是如今的互聯網行業。
張士平的鋼鐵工廠正要拔地而起之時,他接到了時任山東省省長深夜打來的電話,意在勸說他放棄這個龐大的計劃,即使張士平已經為此花掉了8,000 萬元。當時,由于產能過剩的預期和環境壓力,鋼鐵項目在國家一些監管部門面前已經失寵。“如果我真的想上,省長也勸不住我。”雖然手握市縣兩級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張士平最終聽從了省長的建議。他說:“他沒有命令我,只是動員我。”如今看來,這是一個極為聰明的決定。這不光體現出了張士平的政治智慧,鋼鐵業此后陷入的困境難以想象,就連全球的鋼鐵霸主安賽樂米塔爾公司也舉步維艱,中國的鋼鐵業也變成后來最為糟糕的行業。
2001 年,張士平的第一條25 萬噸電解鋁生產線投產。當時面對這個攪局者,鋁行業對張士平提出了非議。當時一位巨頭公司的老板甚至當面警告張士平:“你不可能成功。”但張士平的回答是:“我干過的事情都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據張士平說,其鋁產業總規模現在已經達到了620 萬噸,配套的電站發電量也已經接近1,500 萬千瓦。一些行業協會和競爭對手將其優勢總結為五個之最:技術最先進、最節能、最環保、用工最少、投資最低。其600千安的電解槽是世界上的唯一一條成功運行規模最大的電解鋁生產線,這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耗電量。張士平說,它排放廢棄物的凈化率達到了99.8%。更加重要的是,張士平用接近十年時間改造了鋁產業的發展模式—他打通了整個鋁的產業鏈,從上游原材料鋁土礦石到氧化鋁、電解鋁,以及下游的鋁材料加工;同時自建獨立電網,徹底解決了能源問題。他將其稱為“鋁電網一體化”。另外,不難發現,張士平將這些工廠密集分布,極大地減少了內部的物流成本。他們甚至將冶煉出來的炙熱鋁水直接運往下游工廠,而其它公司的做法是將鋁水冷卻制成鋁錠再運往下游,下游加工廠則需要再次將其融化才能夠用于生產。這至少將為張士平在中間環節上節省每噸800 元的支出。在把生產成本做到最低的同時,其多年的經驗帶來新建項目的投資成本驟降,據張士平估計,他每投資1 萬噸電解鋁的成本只有其競爭對手的接近二分之一。
張士平將自己在紡織業積累的管理理念輸送到了鋁產業的各個環節。他嚴明紀律制度,痛恨腐敗。他曾經因為發現煤炭采購環節出現問題,而一次性開除掉了20 個人。如今,其擁有一個700 人的檢驗團隊,對每一車煤炭進行交叉對比檢測,以保障煤炭質量。張士平稱:“我們一直都是把一分錢當一塊錢花。”魏橋有一個特殊的早會制度,每天早晨6 點半,該集團20 余人的高管團隊會聚集在一間會議室里面對面交談。這樣的場景已經發生了數十年,從未間斷。張士平的一名下屬告訴我,老板一直在打造一個有執行力的管理團隊。而張士平就得像指揮管弦樂隊一樣,了解每一名樂師和他們的方位,分辨出每一個錯音,并且清楚其源自于何處。
在這樣的早會上,張士平常常會談及自己對于財富和人生價值的話題。他認為,人結束生命時帶不走任何東西,而應該在有限的生命里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他甚至警告自己的高管說:“你們可以支配的財富只有你們的工資和獎金”,公司里的每一分財產都是用來創造稅收和造福自己的十幾萬名員工的。
這也是張士平近年來最為重要的工作。他不用電腦,沒有微信,但他的手機就是一個面向員工的投訴熱線,他經常會收到來自于普通工人的短信。此外,他還在公司內設置了意見箱,供員工寫信給他。張士平隨即從辦公桌里拿出一封員工來信給我看,表明自己沒有說謊。他說:“很多對我來說是小事一樁,但到員工個人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所以,必須管。”
張士平為自己數量龐大的員工提供了優厚的生活條件。無論員工來自于哪里,張士平承諾做到家有所居(每人都有房子住)、老有所養(每人都有養老保險)、病有所醫(在公司自建的門診享受低價醫療)、子女有學上(自建8座幼兒園,支持政府創辦小學、中學)。張士平還說,房子會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給工人,面積最小要達到90 平方米,必須有三居室。這樣做的依據是,他鼓勵員工把老人孩子接過來一起住,一家三代人進城安居于此。在鄒平縣,我的確看到了一排排高高低低的魏橋員工住宅樓,它們緊鄰醫院、學校和電影院。雖然在當地一個最為著名的網絡論壇上,有該公司的員工抱怨自己并不能夠被分配到一個剛剛建成的高層公寓里,但這對于當今中國數以億計的產業工人來說,只能算作是幸福的煩惱。這是中國政府眼下最為看重的話題之一,但他們似乎還未找到行之有效的辦法。魏橋創業集團的一名高管特別向我強調了這一點,他認為從個人角度而言,這是張士平所做的最重要的貢獻。
這樣的場景似乎讓我們回到了從前,當時每個地方國有企業都像是一個完整的小社會。
從這個角度來看,魏橋創業集團就像是一家傳統的國企。此外,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魏橋仍然是一種榮譽和晉升的前提。其高級管理人員全部是黨員,公司內部的黨組織結構非常完整。
張士平告訴我,這與他有關系,他就是一名老共產黨員。他認為選拔干部和入黨在基本要求上是一致的—“比較正派”。張士平補充說,該集團每年只有200 個入黨指標,這對于擁有十幾萬名員工的公司而言,入選黨員是一件難事,被選中的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但是,張士平的公司和傳統的國有企業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懂得如何賺錢。
張士平沒有秘書,直至今天他依然獨自出差。他說:“只要我自己拎得動行李,我就不用別人。等我拎不動了,也就是該休息了。”但是他現在完全沒有退休的打算。張士平告訴我:“哪天公司不再發展了,我才會休息。”
我在張士平辦公室進門處的桌子上發現了這位億萬富豪的零食—兩根綠蘿卜和一盤炒花生。這讓我想起了午飯結束時的一幕:當時有人突然提議為那艘非洲開來的大船喝一杯,張士平不小心把一塊送到嘴前的魚肉掉在了桌上。他幾乎沒有思考,直接用手撿起來喂進嘴里,隨即拿起酒杯,“來,干杯!”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士平個人簡介
中 文 名:張士平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出 生 地:山東
信 仰: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新財富500富人榜第5名
張士平,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曾兩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11年、2012年被胡潤富豪榜評為“山東首富”,2012年名列新財富500富人榜第5名,2012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張士平所創辦的魏橋集團,自辦發電廠、自建電網,為旗下企業和周圍供電且其電價比國家電網低三成以上。
人物履歷
1964年參加工作;
1981年任鄒平縣第五油棉廠廠長;
1994年任鄒平縣魏橋棉紡織廠廠長;
1998年任山東魏橋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2003年任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人物評價
張士平的財富倍增,主要得益于中國宏橋的上市。憑借巧妙的設計、高超的財技,張士平不僅掌握了鋁業公司的100%股權,還成功繞過“10號文”這道“天塹”,完成紅籌上市結構搭建。
山東有兩“張”,東有張瑞敏,西有張士平。
論財力,張士平不輸張瑞敏;但論名氣,張士平則遠不如張瑞敏。原因據說是張士平這人“異常的低調”。
張士平是誰?全球最大棉紡織企業魏橋創業集團的當家人,三度加冕的山東首富。
但常言道,“樹大招風”。張士平一直以來深諳此道,除去每年兩會期間偶爾應付一下記者們的圍追堵截,很少接受媒體的采訪。
成功之道
1
三板斧
魏橋創業的巨大成功依靠著張士平自己對市場的獨特理解和把握,同時張士平也有著自己決勝市場的“三板斧”,使魏橋創業的優勢不斷強化。這“三板斧”就是“快”、“高”、“低”。
“快”,表現在魏橋創業迅速的市場反應和項目完成能力上。“高”,擴張不靠低水平重復建設,而緊盯一個“高”字也是魏橋創業的一大特點。“低”,魏橋創業也表現出了驚人的節能省耗能力。
2
市場認識
談到市場,張士平有著自己的獨到認識:“從上世紀 90年代大家就認為國內市場飽和了,但直到現在中國棉紗出口還小于進口,這說明中國自產的棉紗是不夠用的,關鍵是怎樣發揮自身優勢,把來自國外的棉紗擠出去。”
3
資金融通
魏橋創業每年動輒投入數億數十億元,錢從何處來?其實從 1981年起步之初,資金就成了魏橋發展的“攔路虎”。當時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控制得極死。上榨油廠時靠職工集資10萬元才買了兩套榨油設備;上毛巾廠時職工又集資89萬元買了52臺織機。這點錢現在看來不起眼,但對當時只有幾十名職工的小油棉廠來說,卻是職工的全部家底!“不冒這樣的風險,就沒有魏橋。”今天的魏橋人這樣感慨。
1992年下半年,國家采取了適度從緊的財政金融政策。正當不少企業對資金一籌莫展時,魏橋創業卻通過巧借外力打開了資金通道,先后開工合資企業8家,不但直接利用了外資,而且提高了技術檔次,拓展了國際市場,并將魏橋創業的產業鏈條延伸到色織、印染、服裝等深加工領域。
不少企業羨慕魏橋創業與銀行的關系,但這同樣離不開膽識、勇氣和自信。以兼并濱州一棉為例,此前幾年濱州一棉合并虧損額高達 6000萬元,拖欠貸款達3800萬元。但魏橋二話不說將銀行債務全部承攬下來,兼并當年盈利2000多萬,次年盈利4000萬,魏橋也由此贏得了銀行的信任和厚愛。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位于魯北平原南端,緊靠濟南空港、青島海港和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瀕臨黃河,是一家擁有10個生產基地、總資產1452億元,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技術裝備居世界一流,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連續17年居全國棉紡織行業首位,是中國棉化纖紡織加工業最具競爭力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棉紡織企業。自2012年連續3年入選世界500強,2014年躍居第279位,比首次上榜提升了161個位次;2014年還分別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47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第16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位、山東省百強企業第1位。“魏橋”品牌連續11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2014年以279.75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第68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俞正聲、張高麗、胡錦濤、劉延東、李建國、吳邦國、溫家寶、吳官正分別親臨魏橋創業集團,對公司取得的卓越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山東省領導姜異康、郭樹清、劉偉、王軍民等也多次蒞臨魏橋創業集團視察,并寄予厚望。
相比窗外,面前的這桌飯菜令人愜意了許多。一道盛在點著火的瓷器罐子里的海鮮湯過后,我們開始享用公司自己飼養的羊肉和種植的新鮮蔬菜。我的正對面站著一名謹慎而訓練有素的服務員,在空閑的時候,她筆直地站在距離桌子兩三米的地方,雙手交叉握在腰間。
在聽到我們開始談及那艘大船時,這名服務員適時地打開了墻上的電視機,里面正在播放著魏橋創業集團自建的電視臺編輯過的有關于該公司從遙遠的非洲運回鋁土礦石的新聞報道。這個節目的形式非常像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只是兩名主持人表現地更加熱情洋溢。“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真正把鋁土礦石運回來。”我身邊這位70 歲的億萬富豪張士平開始說話了。他把一大塊山藥整個塞進嘴里,用濃重地方口音的山東話告訴我,做成這件事情他只花了2 億美元,前后不足一年的時間。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老板張士平接受媒體采訪
從蘋果手機到波音客機,鋁已經變得無處不在。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鋁生產國,其產量超過全球的一半以上。但是絕大多數的中國鋁生產商需要從國外進口鋁土礦石,尤其是包括魏橋在內的那些位于東部沿海的公司,它們的原料幾乎全部依賴于進口。這個局面與鐵礦石類似,而此前中國的兩家該行業里最主要的國有公司中國鋁業公司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歷時數年、花費巨大的努力看上去尚未見效。相比之下,用張士平自詡的“奇跡”一詞來形容他的非洲行動看上去并不夸張。為了謀求在世界上最大的鋁土礦資源商力拓公司(RioTinto)的董事會里占有一席之地,2008 年中鋁出資140 億美元獲得了力拓9.8% 的股權。
但是直至今天,這筆投資不僅大幅縮水,而且也沒有帶來明顯的戰略收益。去年力拓放棄中鋁提出的巨額增持計劃并且轉投對手必和必拓(BHP)的舉動,更是讓中鋁爭奪話語權的愿望走向了破滅。中電投也于2008 年在幾內亞投下棋子,當時《人民日報》的報道稱,該公司一期投資390 億元開始建設一座年產能約1,300 萬噸的鋁礬土礦廠,以及氧化鋁精煉廠、專用港口、燃煤電站和公路等基礎設施,但是該公司給出的投入商業運營的時間最早要到2020 年年底。
張士平之所以引人關注是因為其通過30 年的努力在商業上獲取了巨大的成功。他目前擔任董事長的魏橋創業集團同時掌管著兩個巨大的王國—紡織業的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和鋁業的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分別在不同時期成為了各自行業內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并且它們都已經在香港上市。

圖為: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總部辦公大樓
該集團擁有12.3 萬名員工,去年的營業收入達到457.57 億美元,接近3,000 億元人民幣。自從2012 年進入《財富》世界500 強榜單以來,其排名不斷躥升,2015 年該集團已經居于第234 位。它也是106 家中國上榜企業里較為罕見的民營公司之一。其家族持有的股份如今價值連城,被稱作山東首富,而該省的經濟總量目前位列中國省份排名的第3 位。魏橋生產的牛仔布充斥全球,90% 的蘋果手機殼體所用的鋁板材料均來自于張士平的工廠。
張士平具有驚人的賺錢能力。紡織業自從2011年起便開始遭遇到巨大的滑坡,如今這個勢頭并未好轉,該行業的景氣指數長期排在所有行業的末尾。而鋁業是目前全球供給過剩最為嚴重的產業之一,去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在世界各地的倉庫里堆積了1,000 萬噸甚至更多的鋁材。這些鋁材足以生產出15 萬架波音747 型噴氣客機或者7,500 億個易拉罐。張士平對兩個產業做出了不同的調整。他小幅收縮了紡織業的規模,令其利潤保持不減;反而加大了鋁業的擴張,用三年的時間將規模擴大了一倍以上,張士平的公司幾乎是這一時期里全球鋁業少數還在擴張的企業。事實上,國際巨頭最近三年宣布減產甚至關閉的產量高達數百萬噸。2014 年,中國宏橋超過巨頭俄羅斯聯合鋁業公司,成為了全球產量最大的鋁制造商。雖然這個令張士平感到興奮的榮耀并未持續太長的時間。2015 年上半年,中國政府在對國有資產的重新洗牌中將中電投的270 萬噸電解鋁工廠剝離給中鋁,此舉令后者在賬面上以微弱優勢超越張士平的公司,成為了全球產能第一的鋁生產商。但來自于高盛集團的報告稱,中國宏橋依然是當下全球鋁業中少數可以維持利潤者,甚至是唯一的一家還在賺錢的公司。另外一些研究機構盛贊在鋁價重挫之際,中國宏橋是世界上最好的鋁業公司——它有最先進的工廠和最有效的成本管理體系。
但張士平被更多人知曉,是由于他一度被看作是中國近現代商業史上的一個獨樹一幟的符號。他做了一些被外界認為是不同尋常、膽大妄為的事情,更加重要的是,他獲得了成功。簡單說,中國內陸目前運行著的唯一一張電力輸配網絡,其主導者是國有公司國家電網。其經營區域的覆蓋面積接近中國國土的90%,但是在其覆蓋范圍內的山東省鄒平縣的一大塊區域里,張士平因為不斷擴大的公司規模而自建發電廠和獨立的輸電網絡,令其游離于強大的國家電網的管控之外。這樣的事情,此前沒有人敢做。2012 年,在一輪破除壟斷、改革電力制度的呼聲里,張士平意外地作為抗擊壟斷勢力的先鋒而被推進了輿論的漩渦。他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變得聲名鵲起,以至于目前所有關于他的新聞報道幾乎都是同一個主題。
遺憾的是,沒有幾個作者真正見過張士平。自從2012 年起,一貫低調的張士平變得更加神秘。他深居簡出,拒絕接受所有媒體的采訪,并且要求他的子女和下屬做同樣的事情。由于難以忍受長途飛行,張士平幾乎不出遠門,而且很少參加企業家圈子的活動,公開露面的機會更是稀少。即使露面,他也不說話。
這次牽線的人非常認真地說:“張士平在商業方面的才華和價值幾乎被完全忽視了。”這位僅僅讀完了初中的商人,擁有極為樸素的經商哲學。如果說張士平是一位天才,那么他就是深諳簡單之道的天才。張士平稱,做再大的企業與賣青菜都是異曲同工的—“低買高賣,中間不浪費”。
我被帶到一個不遠處的紡織車間參觀,一名被提前安排好的車間負責人熱情地向我介紹其設備的先進程度。他在我眼前揪斷一根紡紗機上的絲線,然后轉過來期待我臉上即將出現的驚訝表情—果然,這臺擁有智能的機器自己找到了斷點,并且用不足2 秒的時間將其重新連接并繼續工作。在這里,你幾乎看不到幾個人。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紡織機整齊劃一地24 小時轟鳴作響,它們創造了這家公司從未有過的繁榮。
張士平越做越大,面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他必須找到別的辦法再次壓低成本—張士平決定投資建設發電站。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被逼無奈之后的選擇。當時,整個中國處于電力短缺的時代,拉閘限電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但是這對張士平這樣的公司而言意味著不可預料的損失。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張士平在1999 年擁有了屬于自己的電廠。并因此找到了令其實現下一次巨大跨越的機會。
由于自己發出的電還有大量的盈余,張士平開始計劃利用多余的電量進行電解鋁。與此同時,張士平在經營自己的電廠期間,發現了電價的秘密。他通過植入自己的管理心得,使其電廠每度電的成本比國家電網低出了三分之一。
但張士平最初的計劃其實是進入鋼鐵業。他雄心勃勃,計劃在鄒平建造兩座中國最大的高爐,開辟一萬畝土地建成一座年產800 萬噸的煉鋼廠。當時,中國的鋼鐵熱正在噴涌興起,一些億萬富豪從這個看上去灰頭土臉的行業里相繼誕生,這種局面就像是如今的互聯網行業。
張士平的鋼鐵工廠正要拔地而起之時,他接到了時任山東省省長深夜打來的電話,意在勸說他放棄這個龐大的計劃,即使張士平已經為此花掉了8,000 萬元。當時,由于產能過剩的預期和環境壓力,鋼鐵項目在國家一些監管部門面前已經失寵。“如果我真的想上,省長也勸不住我。”雖然手握市縣兩級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張士平最終聽從了省長的建議。他說:“他沒有命令我,只是動員我。”如今看來,這是一個極為聰明的決定。這不光體現出了張士平的政治智慧,鋼鐵業此后陷入的困境難以想象,就連全球的鋼鐵霸主安賽樂米塔爾公司也舉步維艱,中國的鋼鐵業也變成后來最為糟糕的行業。
2001 年,張士平的第一條25 萬噸電解鋁生產線投產。當時面對這個攪局者,鋁行業對張士平提出了非議。當時一位巨頭公司的老板甚至當面警告張士平:“你不可能成功。”但張士平的回答是:“我干過的事情都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據張士平說,其鋁產業總規模現在已經達到了620 萬噸,配套的電站發電量也已經接近1,500 萬千瓦。一些行業協會和競爭對手將其優勢總結為五個之最:技術最先進、最節能、最環保、用工最少、投資最低。其600千安的電解槽是世界上的唯一一條成功運行規模最大的電解鋁生產線,這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耗電量。張士平說,它排放廢棄物的凈化率達到了99.8%。更加重要的是,張士平用接近十年時間改造了鋁產業的發展模式—他打通了整個鋁的產業鏈,從上游原材料鋁土礦石到氧化鋁、電解鋁,以及下游的鋁材料加工;同時自建獨立電網,徹底解決了能源問題。他將其稱為“鋁電網一體化”。另外,不難發現,張士平將這些工廠密集分布,極大地減少了內部的物流成本。他們甚至將冶煉出來的炙熱鋁水直接運往下游工廠,而其它公司的做法是將鋁水冷卻制成鋁錠再運往下游,下游加工廠則需要再次將其融化才能夠用于生產。這至少將為張士平在中間環節上節省每噸800 元的支出。在把生產成本做到最低的同時,其多年的經驗帶來新建項目的投資成本驟降,據張士平估計,他每投資1 萬噸電解鋁的成本只有其競爭對手的接近二分之一。
張士平將自己在紡織業積累的管理理念輸送到了鋁產業的各個環節。他嚴明紀律制度,痛恨腐敗。他曾經因為發現煤炭采購環節出現問題,而一次性開除掉了20 個人。如今,其擁有一個700 人的檢驗團隊,對每一車煤炭進行交叉對比檢測,以保障煤炭質量。張士平稱:“我們一直都是把一分錢當一塊錢花。”魏橋有一個特殊的早會制度,每天早晨6 點半,該集團20 余人的高管團隊會聚集在一間會議室里面對面交談。這樣的場景已經發生了數十年,從未間斷。張士平的一名下屬告訴我,老板一直在打造一個有執行力的管理團隊。而張士平就得像指揮管弦樂隊一樣,了解每一名樂師和他們的方位,分辨出每一個錯音,并且清楚其源自于何處。
在這樣的早會上,張士平常常會談及自己對于財富和人生價值的話題。他認為,人結束生命時帶不走任何東西,而應該在有限的生命里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他甚至警告自己的高管說:“你們可以支配的財富只有你們的工資和獎金”,公司里的每一分財產都是用來創造稅收和造福自己的十幾萬名員工的。
這也是張士平近年來最為重要的工作。他不用電腦,沒有微信,但他的手機就是一個面向員工的投訴熱線,他經常會收到來自于普通工人的短信。此外,他還在公司內設置了意見箱,供員工寫信給他。張士平隨即從辦公桌里拿出一封員工來信給我看,表明自己沒有說謊。他說:“很多對我來說是小事一樁,但到員工個人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所以,必須管。”
張士平為自己數量龐大的員工提供了優厚的生活條件。無論員工來自于哪里,張士平承諾做到家有所居(每人都有房子住)、老有所養(每人都有養老保險)、病有所醫(在公司自建的門診享受低價醫療)、子女有學上(自建8座幼兒園,支持政府創辦小學、中學)。張士平還說,房子會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給工人,面積最小要達到90 平方米,必須有三居室。這樣做的依據是,他鼓勵員工把老人孩子接過來一起住,一家三代人進城安居于此。在鄒平縣,我的確看到了一排排高高低低的魏橋員工住宅樓,它們緊鄰醫院、學校和電影院。雖然在當地一個最為著名的網絡論壇上,有該公司的員工抱怨自己并不能夠被分配到一個剛剛建成的高層公寓里,但這對于當今中國數以億計的產業工人來說,只能算作是幸福的煩惱。這是中國政府眼下最為看重的話題之一,但他們似乎還未找到行之有效的辦法。魏橋創業集團的一名高管特別向我強調了這一點,他認為從個人角度而言,這是張士平所做的最重要的貢獻。
這樣的場景似乎讓我們回到了從前,當時每個地方國有企業都像是一個完整的小社會。
從這個角度來看,魏橋創業集團就像是一家傳統的國企。此外,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魏橋仍然是一種榮譽和晉升的前提。其高級管理人員全部是黨員,公司內部的黨組織結構非常完整。
張士平告訴我,這與他有關系,他就是一名老共產黨員。他認為選拔干部和入黨在基本要求上是一致的—“比較正派”。張士平補充說,該集團每年只有200 個入黨指標,這對于擁有十幾萬名員工的公司而言,入選黨員是一件難事,被選中的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但是,張士平的公司和傳統的國有企業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懂得如何賺錢。
張士平沒有秘書,直至今天他依然獨自出差。他說:“只要我自己拎得動行李,我就不用別人。等我拎不動了,也就是該休息了。”但是他現在完全沒有退休的打算。張士平告訴我:“哪天公司不再發展了,我才會休息。”
我在張士平辦公室進門處的桌子上發現了這位億萬富豪的零食—兩根綠蘿卜和一盤炒花生。這讓我想起了午飯結束時的一幕:當時有人突然提議為那艘非洲開來的大船喝一杯,張士平不小心把一塊送到嘴前的魚肉掉在了桌上。他幾乎沒有思考,直接用手撿起來喂進嘴里,隨即拿起酒杯,“來,干杯!”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士平個人簡介
中 文 名:張士平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出 生 地:山東
信 仰: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新財富500富人榜第5名
張士平,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曾兩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11年、2012年被胡潤富豪榜評為“山東首富”,2012年名列新財富500富人榜第5名,2012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張士平所創辦的魏橋集團,自辦發電廠、自建電網,為旗下企業和周圍供電且其電價比國家電網低三成以上。
人物履歷
1964年參加工作;
1981年任鄒平縣第五油棉廠廠長;
1994年任鄒平縣魏橋棉紡織廠廠長;
1998年任山東魏橋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2003年任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人物評價
張士平的財富倍增,主要得益于中國宏橋的上市。憑借巧妙的設計、高超的財技,張士平不僅掌握了鋁業公司的100%股權,還成功繞過“10號文”這道“天塹”,完成紅籌上市結構搭建。
山東有兩“張”,東有張瑞敏,西有張士平。
論財力,張士平不輸張瑞敏;但論名氣,張士平則遠不如張瑞敏。原因據說是張士平這人“異常的低調”。
張士平是誰?全球最大棉紡織企業魏橋創業集團的當家人,三度加冕的山東首富。
但常言道,“樹大招風”。張士平一直以來深諳此道,除去每年兩會期間偶爾應付一下記者們的圍追堵截,很少接受媒體的采訪。
成功之道
1
三板斧
魏橋創業的巨大成功依靠著張士平自己對市場的獨特理解和把握,同時張士平也有著自己決勝市場的“三板斧”,使魏橋創業的優勢不斷強化。這“三板斧”就是“快”、“高”、“低”。
“快”,表現在魏橋創業迅速的市場反應和項目完成能力上。“高”,擴張不靠低水平重復建設,而緊盯一個“高”字也是魏橋創業的一大特點。“低”,魏橋創業也表現出了驚人的節能省耗能力。
2
市場認識
談到市場,張士平有著自己的獨到認識:“從上世紀 90年代大家就認為國內市場飽和了,但直到現在中國棉紗出口還小于進口,這說明中國自產的棉紗是不夠用的,關鍵是怎樣發揮自身優勢,把來自國外的棉紗擠出去。”
3
資金融通
魏橋創業每年動輒投入數億數十億元,錢從何處來?其實從 1981年起步之初,資金就成了魏橋發展的“攔路虎”。當時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控制得極死。上榨油廠時靠職工集資10萬元才買了兩套榨油設備;上毛巾廠時職工又集資89萬元買了52臺織機。這點錢現在看來不起眼,但對當時只有幾十名職工的小油棉廠來說,卻是職工的全部家底!“不冒這樣的風險,就沒有魏橋。”今天的魏橋人這樣感慨。
1992年下半年,國家采取了適度從緊的財政金融政策。正當不少企業對資金一籌莫展時,魏橋創業卻通過巧借外力打開了資金通道,先后開工合資企業8家,不但直接利用了外資,而且提高了技術檔次,拓展了國際市場,并將魏橋創業的產業鏈條延伸到色織、印染、服裝等深加工領域。
不少企業羨慕魏橋創業與銀行的關系,但這同樣離不開膽識、勇氣和自信。以兼并濱州一棉為例,此前幾年濱州一棉合并虧損額高達 6000萬元,拖欠貸款達3800萬元。但魏橋二話不說將銀行債務全部承攬下來,兼并當年盈利2000多萬,次年盈利4000萬,魏橋也由此贏得了銀行的信任和厚愛。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位于魯北平原南端,緊靠濟南空港、青島海港和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瀕臨黃河,是一家擁有10個生產基地、總資產1452億元,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技術裝備居世界一流,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連續17年居全國棉紡織行業首位,是中國棉化纖紡織加工業最具競爭力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棉紡織企業。自2012年連續3年入選世界500強,2014年躍居第279位,比首次上榜提升了161個位次;2014年還分別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47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第16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位、山東省百強企業第1位。“魏橋”品牌連續11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2014年以279.75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第68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俞正聲、張高麗、胡錦濤、劉延東、李建國、吳邦國、溫家寶、吳官正分別親臨魏橋創業集團,對公司取得的卓越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山東省領導姜異康、郭樹清、劉偉、王軍民等也多次蒞臨魏橋創業集團視察,并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