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產能過剩成為大宗商品行業的最大且最需解決的問題,鋁則是有色金屬行業產能過剩最為嚴重的品種。與之相呼應的是,受其影響鋁價在11月24日跌破2008年低點,創上期所期鋁歷史最低價。
一場鋁市浩劫激起鋁行業人士“抱團取暖”的決心,尤其在鋁價最低點時,國內鋁企聯合減產、聯合商業收儲、實施彈性生產等消息頓時風起云涌。然而,鋁市是否因鋁企減產的努力有實質性改善?
從近兩個月供應端的產量、庫存的變化及傳導至鋁價、鋁現貨升貼水的效果來看:
數據顯示,2015年12月電解鋁月度產量較10月下降5.7%至248.8萬噸。
電解鋁減產效應持續影響國內五大主流消費地的鋁錠到貨情況,2015年10月底至2016年1月21日,五大主流消費地(上海、無錫、南海、杭州、鞏義)鋁庫存已大降36%至62.5萬噸。
從反應最直接地鋁價來看,鋁價自11月24日開啟修復性上漲行情,至今滬期鋁指數已反彈11.5%。
現貨升貼水方面,由于庫存大幅下滑,國內現貨市場貨源減少甚至出現緊缺現象,SMM鋁現貨升貼水逐步從11月的貼水轉變為目前的升水狀態。1月21日SMM報鋁現貨實際成交升貼水為升水110-120元/噸。
縱觀以上數據來看,鋁企減產的確令國內鋁市場發生了一些實質性改善,但由于臨近春節,現貨消費逐漸轉淡,節前鋁價料以維持區間震蕩整理為主。隨著春節以后下游消費回暖,庫存增速低于去年同期的預期下,鋁價或出現小幅回升向上格局。
在2015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形勢下,有色金屬行業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工作部署,有色金屬工業基本實現了平穩增長。2015年1-12月,全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合計5090萬噸,同比增長5.8%,其中,精煉銅產量796萬噸,原鋁3141萬噸,鉛386萬噸,鋅61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8%、8.4%、-5.3%、4.9%。七種精礦產量為銅精礦167萬噸、鉛精礦234萬噸、鋅精礦475萬噸、錫精礦10.9萬噸、銻精礦11.2萬噸、鎢精礦(折三氧化鎢65%)14萬噸、鉬精礦(折純鉬45%)3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3%、-13.8%、-10.5%、3.8%、-8.2%、1.8%、2.4%。此外,氧化鋁產量5898萬噸,銅材1914萬噸,鋁材5236萬噸,分別增長9.6%、7.1%、9.0%。
21日海關總署公布2015年12月中國出口商品情況,據公布數據顯示:
中國12月鋁材出口37萬噸,同比下降24.49%,環比下降23.71%,全年鋁材出口420萬噸,同比增長14.4%;
中國12月氧化鋁出口7246噸,同比增長218.2%,全年氧化鋁出口29.26萬噸,同比增長147.9%;
中國12月未鍛軋鋁(包括鋁合金)出口5.38萬噸,同比增長7.2%,全年未鍛軋鋁出口56.56萬噸,同比下降15.2%。
21日海關總署公布2015年12月中國金進口商品情況,據公布數據顯示:
中國12月氧化鋁進口54萬噸,同比下降14.8%,全年氧化鋁進口465萬噸,同比下降11.8%;
中國12月廢鋁進口17萬噸,同比下降26.8%,全年進口廢鋁209萬噸,同比下降9.5%;
中國12月未鍛軋鋁(包括鋁合金) 進口1.35萬噸,同比增長78.8%,全年進口未鍛軋鋁22.37萬噸,同比下降36.7%;
中國12月鋁材鋁材進口3.98萬噸,同比下降14.7%,全年鋁材進口量47.21萬噸,同比減少5.6%。
中國電解鋁減產伊始,基本面改善,2015年鋁價下行,長期低價倒逼供給端調整。去年SHFE鋁價與LME鋁價紛紛錄得近年歷史低價,源于中國的原鋁新增產能加速與需求惡化疊加所致。
近幾個月上海鋁期貨遠期曲線和持倉不斷創新高來看,市場對國內鋁價分歧加大。從去年四季度以來,市場經歷從起初的過度悲觀到一個月前由于年底庫存下降而出現短暫的樂觀,最近由于季節性趨淡遠期曲線變平。市場主要矛盾的電解鋁供給端,認為足夠低的鋁價已經使得中國境內的生產者(電解鋁廠)開始做出積極調整。
近兩年電解鋁產量增速高企,系雙重因素導致低成本西進產能15年集中投產。新建產能主要源于前期鋁廠西進集中投產,以及山東地區帶來的產能擴張。具體來說,14、15兩年全國電解鋁新建產能分別為415萬噸和810萬噸。其中15年新建產能主要分布于西北、華東和華北地區。認為新建產能主要來源于前期鋁廠西進在15年集中投產,同時也很大程度上源于山東地區自發電帶來的產能擴張。
由于政府補貼和直購電政策,前期部分鋁廠未能按計劃減產。統計發現,14年年底至今共有22家電解鋁廠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減產檢修,共計減產產能211.5萬噸、檢修產能14萬噸。但具體來看,電解鋁廠減產計劃是否完成、減產之后是否復產,與是否能夠申請直購電補貼及其它政府補助情況息息相關。中鋁貴州、中鋁遵義、黃河鑫業和中鋁連城均在政府的干預下未完成其年初減產計劃。
產能退出對供給增速的抑制作用已經開始顯現如文中對于中國原鋁生產擴張與收縮的分析,認為進入去年下半年,大量的中小鋁廠開始逐漸減產,通過觀察單月產量同比數據可以觀察產量增速開始下降。
據統計15年逐漸減產的原鋁產能大約影響產量400萬噸,而這一影響將會在16年二季度的中國原鋁供給上開始明顯體現,下調16年中國原鋁供給增速僅為約1%,而這一供給端的影響將會顯著使得今年的中國原鋁供需改善。
一場鋁市浩劫激起鋁行業人士“抱團取暖”的決心,尤其在鋁價最低點時,國內鋁企聯合減產、聯合商業收儲、實施彈性生產等消息頓時風起云涌。然而,鋁市是否因鋁企減產的努力有實質性改善?
從近兩個月供應端的產量、庫存的變化及傳導至鋁價、鋁現貨升貼水的效果來看:
數據顯示,2015年12月電解鋁月度產量較10月下降5.7%至248.8萬噸。
電解鋁減產效應持續影響國內五大主流消費地的鋁錠到貨情況,2015年10月底至2016年1月21日,五大主流消費地(上海、無錫、南海、杭州、鞏義)鋁庫存已大降36%至62.5萬噸。
從反應最直接地鋁價來看,鋁價自11月24日開啟修復性上漲行情,至今滬期鋁指數已反彈11.5%。
現貨升貼水方面,由于庫存大幅下滑,國內現貨市場貨源減少甚至出現緊缺現象,SMM鋁現貨升貼水逐步從11月的貼水轉變為目前的升水狀態。1月21日SMM報鋁現貨實際成交升貼水為升水110-120元/噸。
縱觀以上數據來看,鋁企減產的確令國內鋁市場發生了一些實質性改善,但由于臨近春節,現貨消費逐漸轉淡,節前鋁價料以維持區間震蕩整理為主。隨著春節以后下游消費回暖,庫存增速低于去年同期的預期下,鋁價或出現小幅回升向上格局。
在2015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形勢下,有色金屬行業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工作部署,有色金屬工業基本實現了平穩增長。2015年1-12月,全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合計5090萬噸,同比增長5.8%,其中,精煉銅產量796萬噸,原鋁3141萬噸,鉛386萬噸,鋅61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8%、8.4%、-5.3%、4.9%。七種精礦產量為銅精礦167萬噸、鉛精礦234萬噸、鋅精礦475萬噸、錫精礦10.9萬噸、銻精礦11.2萬噸、鎢精礦(折三氧化鎢65%)14萬噸、鉬精礦(折純鉬45%)3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3%、-13.8%、-10.5%、3.8%、-8.2%、1.8%、2.4%。此外,氧化鋁產量5898萬噸,銅材1914萬噸,鋁材5236萬噸,分別增長9.6%、7.1%、9.0%。
21日海關總署公布2015年12月中國出口商品情況,據公布數據顯示:
中國12月鋁材出口37萬噸,同比下降24.49%,環比下降23.71%,全年鋁材出口420萬噸,同比增長14.4%;
中國12月氧化鋁出口7246噸,同比增長218.2%,全年氧化鋁出口29.26萬噸,同比增長147.9%;
中國12月未鍛軋鋁(包括鋁合金)出口5.38萬噸,同比增長7.2%,全年未鍛軋鋁出口56.56萬噸,同比下降15.2%。
21日海關總署公布2015年12月中國金進口商品情況,據公布數據顯示:
中國12月氧化鋁進口54萬噸,同比下降14.8%,全年氧化鋁進口465萬噸,同比下降11.8%;
中國12月廢鋁進口17萬噸,同比下降26.8%,全年進口廢鋁209萬噸,同比下降9.5%;
中國12月未鍛軋鋁(包括鋁合金) 進口1.35萬噸,同比增長78.8%,全年進口未鍛軋鋁22.37萬噸,同比下降36.7%;
中國12月鋁材鋁材進口3.98萬噸,同比下降14.7%,全年鋁材進口量47.21萬噸,同比減少5.6%。
中國電解鋁減產伊始,基本面改善,2015年鋁價下行,長期低價倒逼供給端調整。去年SHFE鋁價與LME鋁價紛紛錄得近年歷史低價,源于中國的原鋁新增產能加速與需求惡化疊加所致。
近幾個月上海鋁期貨遠期曲線和持倉不斷創新高來看,市場對國內鋁價分歧加大。從去年四季度以來,市場經歷從起初的過度悲觀到一個月前由于年底庫存下降而出現短暫的樂觀,最近由于季節性趨淡遠期曲線變平。市場主要矛盾的電解鋁供給端,認為足夠低的鋁價已經使得中國境內的生產者(電解鋁廠)開始做出積極調整。
近兩年電解鋁產量增速高企,系雙重因素導致低成本西進產能15年集中投產。新建產能主要源于前期鋁廠西進集中投產,以及山東地區帶來的產能擴張。具體來說,14、15兩年全國電解鋁新建產能分別為415萬噸和810萬噸。其中15年新建產能主要分布于西北、華東和華北地區。認為新建產能主要來源于前期鋁廠西進在15年集中投產,同時也很大程度上源于山東地區自發電帶來的產能擴張。
由于政府補貼和直購電政策,前期部分鋁廠未能按計劃減產。統計發現,14年年底至今共有22家電解鋁廠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減產檢修,共計減產產能211.5萬噸、檢修產能14萬噸。但具體來看,電解鋁廠減產計劃是否完成、減產之后是否復產,與是否能夠申請直購電補貼及其它政府補助情況息息相關。中鋁貴州、中鋁遵義、黃河鑫業和中鋁連城均在政府的干預下未完成其年初減產計劃。
產能退出對供給增速的抑制作用已經開始顯現如文中對于中國原鋁生產擴張與收縮的分析,認為進入去年下半年,大量的中小鋁廠開始逐漸減產,通過觀察單月產量同比數據可以觀察產量增速開始下降。
據統計15年逐漸減產的原鋁產能大約影響產量400萬噸,而這一影響將會在16年二季度的中國原鋁供給上開始明顯體現,下調16年中國原鋁供給增速僅為約1%,而這一供給端的影響將會顯著使得今年的中國原鋁供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