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2月29日)國際鋁價觸及四個半月高位,而期銅減跌幅,此前最大金屬消費國中國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為提振乏力的經濟成長作出努力。
投資者對中國央行的措舉表示歡迎。中國央行周一決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渣打銀行駐倫敦的金屬分析師Nicholas Snowdon說,“中國為穩定經濟成長步伐和人民幣匯率的任何主動政策將被認為對商品市場有利。”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鋁收漲0.8%,報每噸1,573美元,此前觸及10月15日來最高1,589美元。
LME現貨鋁較指標三個月期鋁升水上漲至18美元,為去年4月來最高,顯示短期供應緊張。
消息人士稱,一些大型鋁生產商尋求上調對日本買家4-6月原鋁船貨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現貨升水,升水將較上季攀升14-18%。
LME金屬價格在亞洲交易時段受挫,因中國股市下跌,周末G20會議缺乏具體促進經濟增長措施,打擊市場人氣。
在中國央行降準的消息傳出后,LME期銅扳回大部份跌幅,收低0.2%,報每噸4,695美元,稍早下跌最多1.3%.
智利1月銅產量減少13.8%的消息,也支撐銅市。金屬市場投資者等待將在周二出爐的中國工業生產數據和將在周五的公布美國非農就業數據。
其他金屬方面,期鋅收升0.3%,報每噸1,764美元,期鉛上漲0.5%,至1,752美元。期錫下跌0.6%,至15,800美元。期鎳持平在8,490美元。
在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過剩產能之一的電解鋁,近幾年的發展狀況并不樂觀。不過,近日,多家檢測機構均發布數據顯示,電解鋁價格開始觸底反彈,目前核心運行區域已越過11000元/噸的門檻。
價格持續頹靡的電解鋁終于有了回暖的跡象,這一數據對于長期處于產能過剩、價格低迷的電解鋁行業來說,可謂一件喜事。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5年第三季度開始,鋁價加速下跌,其中11月氧化鋁跌幅近30%,創下10年來新低,而電解鋁也跌至近20年的低點。
供求變化 聯合減產收儲是主因
從近20年的低點,再到現如今有點起色的價格,似乎并不是偶然。大越期貨有色金屬研發主管蔣天明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電解鋁價格之所以出現反彈,是電解鋁企業聯合減產收儲所得到的效果,產能的下滑導致冶煉廠拋售預期減弱,后期消費即將進入旺季,庫存將有階段性的不足傾向。
“股指震蕩收高帶動基本金屬總體尾盤回升及油價上漲影響,LME盤面鋁價繼續上探,另外,我國連續出臺房地產利好政策,意指清理庫存,加之貨幣寬松放水利好所有內盤商品價格,數條政策堆疊引爆建材類商品價格,帶動滬鋁盤面大漲。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正月十五過后,下游工地陸續開工,需求量較前期明顯增加,加之國內收儲初見成效,各地到貨量略有不足,供需變化之處現貨鋁價一路走高。”卓創資訊分析師焦杰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
據卓創資訊給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國內眾多鋁企不堪成本重負紛紛減產停產,其中建成產能減少13萬噸,部分老舊設備被直接拆除退出市場;運行產能縮減規模在10月底達到峰值365萬噸左右,隨后部分企業出現復產情況,按年綜合統計,減產331.2萬噸。
另據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11月,國內鋁錠社會庫存共計超過100萬噸,而經過幾個月的供應削減,庫存已下降至約60萬噸左右。
“煤價和氧化鋁價格已經企穩回升,而平均電價已經降至0.25元,未來成本再度下行空間不大,相反成本在開始增加,核心地區氧化鋁價格漲幅超過50元/噸,和鋁價形成正循環。”蔣天明表示,雖然當前電解鋁價格已不再導致減產,但也不足以刺激新產能的積極投產,價格需逼近12000元/噸才行,短期供應不會出現大幅的增加。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事實上,關于電解鋁價格反彈也與去庫存有一定的關系。在2015年,有色金屬協會在行業會議上,已經達成了電解鋁1年內新建產能不能投產的共識。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舉動也是直接推動了鋁價的反彈。也就是說,庫存減少的同時電解鋁產量也在大批量減少,這就緩解了電解鋁供需不均的問題。
記者還了解到,2016年1月12日,中鋁公司、國家電投、魏橋鋁電、云鋁、酒鋼、錦江6家企業已商定成立合資公司,承擔電解鋁商儲任務,并已簽訂出資協議,此次商業收儲規模為100萬噸。
從以上業內人士的分析可以看出,電解鋁此時價格的反彈,聯合減產收儲是主因。此時價格有反彈,但并不能說明,電解鋁產業就此一帆風順了,其面對的境遇并不樂觀。
依然步履維艱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電解鋁行業供需結構得以扭轉,與原來相比供需更為均衡,電解鋁企業壓力也得以緩解,主要因為一方面去庫存;另一方面減少產量,使得電解鋁產量大量消化,再加上目前電解鋁的市場需求還較為平穩,企業經營稍微好轉,電解鋁價格開始回升。
焦杰向記者介紹,2015年,我國上下游鋁行業可謂在夾擊中前行,步履維艱,一個“跌”字直觀地反映出我國鋁行業整體狀態。自2015年初開始,國內電解鋁價格陷入滯漲漩渦,傳統旺季接連流產,而分外顯眼的一條條陰線昭示著行業盈利空間不斷被一步步蠶食。然而弱市之下,業內人士期待的規模性減產遲遲不到,反之,上下游鋁行業擴張并未止步,產能置換及技術升級改造等帶來的是進一步擴能。
“2015年,中國電解鋁行業進入全面虧損,且進入2016年此現象未見實質好轉。”焦杰進一步強調。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稱,在經濟宏觀面沒有得到大改善的背景下,電解鋁產能過剩的情況仍然會進一步加劇,與此同時,由于大量減產所帶來的價格觸底反彈,將刺激部分電解鋁企業恢復生產,恢復生產后,有可能會進一步加速產能過剩,惡性循環。
減少產能仍是有效途徑
面對電解鋁目前的境遇,如何改觀也是業內一直不斷思索的問題。焦杰認為,從供給側來說,只能是收縮產能,通過市場化及行政手段壓縮高成本、高污染產能。另外,還可以通過兼并重組提高經濟效益。據記者了解到,為減少損失,很多電解鋁企業果斷采取彈性生產措施自救,包括全部或部分停槽、減產、提前大修電解槽、延遲大修槽復產、提前淘汰低效產能等舉措。
宋智晨對記者說,行業要有所突破就需要加快供給側改革,控制產品產量,化解庫存,實現供需結構平衡。只有這樣才能防止供過于求,導致產品價格暴跌,影響企業的經營。因此,關鍵因素還是要控制供給數量,一方面企業約定共同減少產量,另一方面去庫存,緩解供大于求的不平衡狀態。
對于電解鋁行業的未來,宋智晨表示,電解鋁行業應積極轉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電解鋁的轉型要圍繞電解鋁本身,尤其是電解鋁的下游領域,按照市場的需求向電解鋁的精深加工轉型,一方面充分消耗原有的電解鋁資產,另一方面也為電解鋁行業提供轉型升級的機會。”宋智晨表示。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去產能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從電解鋁整體產業鏈條的各個角度發力,才能取得更為積極的效果,進而實現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投資者對中國央行的措舉表示歡迎。中國央行周一決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渣打銀行駐倫敦的金屬分析師Nicholas Snowdon說,“中國為穩定經濟成長步伐和人民幣匯率的任何主動政策將被認為對商品市場有利。”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鋁收漲0.8%,報每噸1,573美元,此前觸及10月15日來最高1,589美元。
LME現貨鋁較指標三個月期鋁升水上漲至18美元,為去年4月來最高,顯示短期供應緊張。
消息人士稱,一些大型鋁生產商尋求上調對日本買家4-6月原鋁船貨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現貨升水,升水將較上季攀升14-18%。
LME金屬價格在亞洲交易時段受挫,因中國股市下跌,周末G20會議缺乏具體促進經濟增長措施,打擊市場人氣。
在中國央行降準的消息傳出后,LME期銅扳回大部份跌幅,收低0.2%,報每噸4,695美元,稍早下跌最多1.3%.
智利1月銅產量減少13.8%的消息,也支撐銅市。金屬市場投資者等待將在周二出爐的中國工業生產數據和將在周五的公布美國非農就業數據。
其他金屬方面,期鋅收升0.3%,報每噸1,764美元,期鉛上漲0.5%,至1,752美元。期錫下跌0.6%,至15,800美元。期鎳持平在8,490美元。
在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過剩產能之一的電解鋁,近幾年的發展狀況并不樂觀。不過,近日,多家檢測機構均發布數據顯示,電解鋁價格開始觸底反彈,目前核心運行區域已越過11000元/噸的門檻。
價格持續頹靡的電解鋁終于有了回暖的跡象,這一數據對于長期處于產能過剩、價格低迷的電解鋁行業來說,可謂一件喜事。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5年第三季度開始,鋁價加速下跌,其中11月氧化鋁跌幅近30%,創下10年來新低,而電解鋁也跌至近20年的低點。
供求變化 聯合減產收儲是主因
從近20年的低點,再到現如今有點起色的價格,似乎并不是偶然。大越期貨有色金屬研發主管蔣天明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電解鋁價格之所以出現反彈,是電解鋁企業聯合減產收儲所得到的效果,產能的下滑導致冶煉廠拋售預期減弱,后期消費即將進入旺季,庫存將有階段性的不足傾向。
“股指震蕩收高帶動基本金屬總體尾盤回升及油價上漲影響,LME盤面鋁價繼續上探,另外,我國連續出臺房地產利好政策,意指清理庫存,加之貨幣寬松放水利好所有內盤商品價格,數條政策堆疊引爆建材類商品價格,帶動滬鋁盤面大漲。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正月十五過后,下游工地陸續開工,需求量較前期明顯增加,加之國內收儲初見成效,各地到貨量略有不足,供需變化之處現貨鋁價一路走高。”卓創資訊分析師焦杰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
據卓創資訊給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國內眾多鋁企不堪成本重負紛紛減產停產,其中建成產能減少13萬噸,部分老舊設備被直接拆除退出市場;運行產能縮減規模在10月底達到峰值365萬噸左右,隨后部分企業出現復產情況,按年綜合統計,減產331.2萬噸。
另據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11月,國內鋁錠社會庫存共計超過100萬噸,而經過幾個月的供應削減,庫存已下降至約60萬噸左右。
“煤價和氧化鋁價格已經企穩回升,而平均電價已經降至0.25元,未來成本再度下行空間不大,相反成本在開始增加,核心地區氧化鋁價格漲幅超過50元/噸,和鋁價形成正循環。”蔣天明表示,雖然當前電解鋁價格已不再導致減產,但也不足以刺激新產能的積極投產,價格需逼近12000元/噸才行,短期供應不會出現大幅的增加。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事實上,關于電解鋁價格反彈也與去庫存有一定的關系。在2015年,有色金屬協會在行業會議上,已經達成了電解鋁1年內新建產能不能投產的共識。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舉動也是直接推動了鋁價的反彈。也就是說,庫存減少的同時電解鋁產量也在大批量減少,這就緩解了電解鋁供需不均的問題。
記者還了解到,2016年1月12日,中鋁公司、國家電投、魏橋鋁電、云鋁、酒鋼、錦江6家企業已商定成立合資公司,承擔電解鋁商儲任務,并已簽訂出資協議,此次商業收儲規模為100萬噸。
從以上業內人士的分析可以看出,電解鋁此時價格的反彈,聯合減產收儲是主因。此時價格有反彈,但并不能說明,電解鋁產業就此一帆風順了,其面對的境遇并不樂觀。
依然步履維艱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電解鋁行業供需結構得以扭轉,與原來相比供需更為均衡,電解鋁企業壓力也得以緩解,主要因為一方面去庫存;另一方面減少產量,使得電解鋁產量大量消化,再加上目前電解鋁的市場需求還較為平穩,企業經營稍微好轉,電解鋁價格開始回升。
焦杰向記者介紹,2015年,我國上下游鋁行業可謂在夾擊中前行,步履維艱,一個“跌”字直觀地反映出我國鋁行業整體狀態。自2015年初開始,國內電解鋁價格陷入滯漲漩渦,傳統旺季接連流產,而分外顯眼的一條條陰線昭示著行業盈利空間不斷被一步步蠶食。然而弱市之下,業內人士期待的規模性減產遲遲不到,反之,上下游鋁行業擴張并未止步,產能置換及技術升級改造等帶來的是進一步擴能。
“2015年,中國電解鋁行業進入全面虧損,且進入2016年此現象未見實質好轉。”焦杰進一步強調。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稱,在經濟宏觀面沒有得到大改善的背景下,電解鋁產能過剩的情況仍然會進一步加劇,與此同時,由于大量減產所帶來的價格觸底反彈,將刺激部分電解鋁企業恢復生產,恢復生產后,有可能會進一步加速產能過剩,惡性循環。
減少產能仍是有效途徑
面對電解鋁目前的境遇,如何改觀也是業內一直不斷思索的問題。焦杰認為,從供給側來說,只能是收縮產能,通過市場化及行政手段壓縮高成本、高污染產能。另外,還可以通過兼并重組提高經濟效益。據記者了解到,為減少損失,很多電解鋁企業果斷采取彈性生產措施自救,包括全部或部分停槽、減產、提前大修電解槽、延遲大修槽復產、提前淘汰低效產能等舉措。
宋智晨對記者說,行業要有所突破就需要加快供給側改革,控制產品產量,化解庫存,實現供需結構平衡。只有這樣才能防止供過于求,導致產品價格暴跌,影響企業的經營。因此,關鍵因素還是要控制供給數量,一方面企業約定共同減少產量,另一方面去庫存,緩解供大于求的不平衡狀態。
對于電解鋁行業的未來,宋智晨表示,電解鋁行業應積極轉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電解鋁的轉型要圍繞電解鋁本身,尤其是電解鋁的下游領域,按照市場的需求向電解鋁的精深加工轉型,一方面充分消耗原有的電解鋁資產,另一方面也為電解鋁行業提供轉型升級的機會。”宋智晨表示。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去產能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從電解鋁整體產業鏈條的各個角度發力,才能取得更為積極的效果,進而實現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