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鋁成本13095元/噸,資金使用受控率100%,輔材消耗比預算節支435萬元,盤活廢舊物資增效834萬元,實際減虧3490萬元。……一組組鮮活的數字,見證了科澳鋁業安全生產最穩、噸鋁成本最低、技術革新最快、減虧合力最強的2015;昭示了 1148名科澳人直面危機、逆勢突圍的成長,擎起了科澳人同策共力、涅磐重生的夢想。
逆勢:挖潛力“吃干榨盡”不手軟
回首過去的一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經濟形勢,科澳鋁業堅持“穩產保量”主基調,積極破解生產組織與市場脫鉤困境,緊盯生產系統瓶頸問題,采取“三減一調”,協調推進各項工作,啃下了制約噸鋁成本的“硬骨頭”。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們全力培植經濟生產新優勢,維護物料產出平衡“減產量”,系統回用結殼塊1600噸,大力實施在產槽整體優化,通過“低價區減產、高價位增產”等手段,在保證上下游供應的情況下,年度壓產1.4萬噸。鎖定主輔設備“減空耗”,開展已停槽降空耗、鑄造保持爐單用單備、空壓循環水泵等項目改造,日降空耗電達9560度。加強電解槽、鑄造機、組裝懸鏈系統等主體設備維護保養“減故障”,實現主要生產系統連續生產不斷線,全年停槽槽齡平均2300天,停槽數量比計劃減少17臺,累計減少槽修費用986萬元。實施勞動配置優化“調組織”,一線人員同比精簡2.1%;采取旬集中停產檢修、連續一次性打料、優化生產保障等一系列措施,挖掘生產過程長周期循環效益。大力實施“崗位自檢、崗位互檢、車間專檢”,外銷鋁錠質量合格率、客戶滿意率保持100%,噸鋁成本13095元/噸比計劃降低214元/噸,同比降低309元/噸。
突圍:強管控 “降本千元”顯實效
“人不自救天難救,天不救我我自救。在鋁價持續探底的過程中,當務之急,唯有同舟共濟、斷臂求生,以最堅定目標、最高壓態勢、最嚴格措施降耗降本、誓保生存,才能在集團公司新一輪改革發展中打通出路。”在去年8月份開展的降本千元“自救工程”動員大會上,科澳鋁業總經理、黨委書記李連運對全體員工發出號召。
該公司堅持內部市場化破立并舉,融合推進改革,自創實施降本千元“自救工程”,遵循“一崗多責制”,深化改革,激發潛能,加快內部勞動力市場運行,大力實施“五項整頓”,提升崗位流動性,同比減員55人,減員幅度達到4.5%。按照量小、型小、價小“三小”管理思路,推進抬包運輸、輸送運行(凈化)系統及后勤保障服務項目(崗點)競聘承包,降低用工總量,減少經費開支。推進實施降本增效90項重點工作,激活內控,節支創收。鼓勵基層自主創效,非標加工、基建零修、槽上部改造全部自修,基本實現“零”外委,全年維修費用發生額115萬元,比計劃節支近180萬元,同比降低240萬元;開辟外部勞務市場,試水外向加工服務,與七冶公司達成勞務服務輸出協議,累計輸出勞務100余人次。堅持“先算后干、干中控制、事后分析”,從嚴、從緊安排資金計劃,強化現金流總量控制,保障資金使用精準度、受控率100%,辦公費、招待費等可控費用比預算再壓縮50萬元,降低35%;消耗一律實施“定額把關,一事一議”,輔材消耗比預算節支435萬元,同比降低657萬元。合理處置廢舊物資、修舊利廢、變廢為寶,累計增收834萬元。
奮起:跑市場 “營銷密碼”強破解
守舊的思維、行為方式是阻礙企業發展前進的“絆腳石”。科澳鋁業對自身市場競爭力進行全面分析,清醒認識到,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鋁產品價格低位震蕩的大環境下,雖然主導產品成本消耗下降,但是對標市場和先進民企,進步的速度和幅度還有差距。
該公司“早主動、早作為”,堅持“采購降本、銷售增益”經營思路,全力打通市場營銷渠道,最大限度賺取“采”“賣”一進一出價差收益。對氧化鋁采買實施波段運作,一季度,側重國產訂單,力保低價合同,降低采購量,鎖定采購成本;二季度,側重固定長單,優化供貨源頭,主攻生產商,鎖定平均成本;三季度,在維持安全庫存基礎上,抓住市場短暫上揚契機,操作“分割短單”。全年,氧化鋁采購均價比年度預算降低300元/噸,比計劃節支6950萬元。堅持陽光操作,加強供應鏈管控,黑下臉清理中間商。直面生產企業和總代理,開展“跨區域、全方位、多渠道”采購,實施輔材“固定價、網購價相結合”,直供比例由65%增至85%以上,價格同比降幅10%以上;超市品種由25項增加到80項,單品采購價格最大降幅35%,平均降幅15%以上。堅持浮動銷售,動態增值“三個抓手”,均衡鋁錠銷售收益。抓“物流降費”,成功取消最后一個“我方送貨合同”,鋁錠外銷全部實現客戶自提,規避運輸風險。抓“就地消化”,以臨沂為中心,反向滲透競爭型客戶,爭得550噸/月市場份額;新增2家戰略客戶,保持月均1000噸提價銷量,實現增收190萬元。抓“波段高點”,區分橫盤、反彈、下跌不同區段,適時調整生產、貿易客戶銷售比例,累計實現增收1102萬元。(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