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張總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采訪。2016年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去產能。對于化解過剩產能,您有哪些建議?政府和企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張士平:化解過剩產能最主要應該是依靠市場,依靠市場去掉僵尸企業,該淘汰的淘汰,該扶持的扶持。
中國網:市場作用應該怎么更好地發揮出來,現在是不是還碰到一些困難?
張士平:困難是隨時都有的,可能是長期的,但是主體還是市場,解決困難靠市場,化解產能也是靠市場。
中國網:僵尸企業退出過程中,可能現在碰到很多問題,比如說人員安置、債務處置方面,對于這方面您有怎樣的見解?
張士平:關于人員安置問題,我們國家需要幫助企業開辟新的行業、新的產品,特別是工業企業負擔很重,困難很多,如何開辟新的行業和新的產品呢?企業自身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這就需要政府進一步的扶持、支持。
中國網:在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過剩產能之一就是電解鋁,不知道您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近幾年電解鋁的發展狀況并不樂觀,對于電解鋁行業的去產能您有怎樣的見解,如何去,去多少呢?
張士平:對于電解鋁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說過剩的話只能說地區性過剩,總量上是不過剩的,因為現在整個鋁行業處在產銷兩旺的狀態。假設過剩,要想化解這個問題,應該是加大鋁產品的應用,特別是鋁代替,因為它屬于節能綠色產業,應該加大它的利用率來化解??傊覀儑鴥冗€有很多的方面需要用鋁來代替,并且隨著各個企業的發展,鋁代替已經有了很大的成效。當下看,產品供不應求,過剩我倒沒看到。
中國網:目前電解鋁產能退出渠道不暢,人員安置、債務化解等諸多問題也造成很大的困擾,對于這些困難和問題,您認為應該怎么解決呢?
張士平:應該是企業還要利用自身能力,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最近我們企業隨著技術創新發展,隨著智能化改造,“互聯網+”,解決了很多勞動力,我們喊的口號是確保“不要一個工人下崗”。企業這次大概還有接近一萬人需要進一步安置,需要開辟新的行業、新的產能、新的產品,來安置這些工人。魏橋沒有這個能力,作為企業還需要政府的幫助。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技術創新,我們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都取得哪些新的進展?又投入了怎樣的財政比重?
張士平:創新我指的是全方位的創新。一個是技術產品創新,我們去年開始有很多項技術,包括自動化,包括產品的高檔化,這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效,包括綠色發展節能降耗,600千安的電解槽是世界第一個全行業投產的,達到用工最少,投資最小,排放最低,回收率、排放率達到99.8%,很高的水平。特別是節電,鋁用電一晚上下降500度,這是世界最低水平。
中國網: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十分繁重,您是如何理解供給側結構改革,如何通過供給側結構改革,更好實現綠色發展呢?
張士平:作為我們企業來說,首先是如何降低產品的成本,另外產品盡量地高檔化,在高檔產品上下工夫細心改革,也就是說國外同行能干的,我們能干,國外同行干不了的,我們也能干出來。在供應鏈改革方面,我們考慮向這方面努力。
中國網:下一步在結構的轉型升級上,有沒有新的考慮?
張士平:轉型升級,我們重點在鋁產品應用上,往高端化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