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后的A股是漲是跌,主導A股的短期和長期因素有哪些?投資者在長假過后需要注意哪些與投資有關的信息?回顧過往,下面的五件事或成為節后A股開門交易后你最該關心的。
1 直面長假樓市數據
影響指數 ★★★★★
從2010年4月份開始,地產調控就成為影響A股最重要的政策因素之一。受這一因素的影響,地產股和銀行股在過去半年中的走勢一直遜于大盤。
就在節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前夕,政府公布了新一輪的地產調控措施,包括調高首套房首付至三成,擴大房產稅范圍,規范交易環節稅費等。這些措施是利空還是利好?其影響還待考察。
從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看,一些市場參與者傾向于認為“靴子落地”,地產股因此在9月30日出現大幅反彈。他們認為4月份開始的第一輪地產調控政策在投資者預期之外,因而影響程度較大,而第二輪調控早在八九月份市場就有預期,目前的政策亦在市場預期之中。
但更多的投資者認為地產股仍然難見起色,仍然面臨長期的政策壓力。諾安基金認為,從整體上看,第二輪調控措施的出臺,不會對A股市場產生太大的影響。短期內A股市場將保持原有的格局,繼續在2600點附近震蕩,但銀行、地產以及相關的周期類行業還會受到壓制,熱點還是集中在消費、新興產業等領域。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黔也認為政策憂慮仍然存在。她指出,就需求而言,政府致力于通過收緊按揭政策及稅收措施,抑制投機及投資需求。供應方面,政府強調加快建設低成本經濟適用房,且最近著重限制對于房地產開發商的放貸規模以及開發商在金融市場的融資。在這些限制下,開發商將不得不加快個人住房的短期供應。未來數月,決策者可能會靜待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然后再決定是否采取進一步行動。
而且,十一長假期間的樓市成交和價格數據將成為觀察第二輪調控的最直觀的窗口之一,到時的數據如何將成為投資者對政策效果做預期的重要依據。
2 等待經濟數據出爐
影響指數 ★★★★★
進入10月份之后,9月份的經濟數據也將陸續出爐。這也是影響A股走勢波動的重要原因。
宏觀經濟數據中,如CPI(消費物價指數)數據等對于股市的影響較大。8月份的CPI按年回升3.5%,大部分機構投資者認為9月份也將維持在高位。
興業證券宏觀研究小組預計,9月份CPI3.5%,PPI(生產物價指數)約4.4%,而此后的10月份或略有下降,11-12月份則有較大的概率在3%以下。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黔指出,與CPI數據可能見頂不同,相比之下,非食品類通脹趨勢得以穩定。過去3個月的生產物價指數持續下跌,繼7月份下跌1.2%后,8月份經季節調整后按月下跌0.3%。中國的生產物價指數近期放緩,反映全球商品價格趨穩以及第二季度中國工業庫存的減少趨勢。
但國家統計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的輸入價格成分繼7月份跌至16個月低位后連續回升,暗示生產物價指數不久應會回穩。總體而言,生產物價指數近幾個月的顯著放緩顯示潛在的非食品類通脹壓力大體受到控制。
王黔認為,這意味著消費物價指數通脹在第三季度見頂之后,明年初將在3%附近逐步靠穩,因此摩根大通預測今年第四季度將加息27個基點。
如10月份披露的經濟數據證實上述預期,加息預期將對市場造成較大的影響。
3 迎來全年解禁高峰
影響指數 ★★★★
如果從供需角度看A股的變動,限售股解禁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統計顯示,四季度將有大量的限售股解禁,3個月的解禁總市值達到3.47萬億,占2010年全年解禁總市值的64.73%,對市場的資金面形成較大壓力。而從解禁的股份數量看,第四季度解禁的股份數達到3946.48億股,占今年解禁總量的八成以上,創下股改以來的歷史峰值。
其中,10月11日到15日將有17只個股208億股解禁,是第一波解禁潮。從月度數據看,10月份解禁市值約有1萬億左右,而11月份將達到峰值1.8萬億元左右,為全年解禁市值最大的一個月。
分析師認為,解禁資金對保值的需求強于增值的需求,且偏好于流動性好、進出便捷的投資產品,而在目前的負利率環境下,將資本存放于銀行顯然不是資產保值的首要選擇;同時,上半年實物商品及房地產炒作屢受打壓,且流動性不如資本市場產品,解禁資金投向其中的內在要求也不強,更多的解禁資金通過公募或私募基金的渠道重新回到股票市場。因此A股市場整體資金流出的壓力并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的解禁數據。
第四季度中小板將有76.2億股解禁,占中小板初期流通股本的10.5%,而10月30日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也將迎來首批股份解禁,總量為11.96億股,是目前流通股份數量的1.18倍,對創業板的影響較大。
4 結合外圍市場走勢
影響指數 ★★★
外圍市場歷來對A股節假日期間的走勢影響較大。其中以美股和港股的走勢對國內影響最大。此外大宗商品市場的波動亦對A股有所影響。
如去年長假期間,歐美和中國香港的主要市場股市先抑后揚,穩步回升,同時國際大宗商品表現穩定,金價連創新高,此外,當時澳洲央行率先加息,傳遞出經濟復蘇的信號,受這些消息的提振,A股節后迎來“開門紅”,首日漲幅高達4.76%。
但從今年已有的情況來看,美股短期難以見到樂觀因素。由于美元匯率短期疲軟的趨勢明顯,美元指數走低,不利于提振美股表現。此外,宏觀經濟指標亦無刺激市場上行的利好,其住房和租房空置率均高出平均百分比2個點左右,失業率居高不下,短期看沒有刺激市場的利好數據。
而中國港股市場歷來受美股影響較大,但最近兩年亦受A股及內地政策的影響。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為例,港股中資銀行股和地產股均走低,受到此前一天內房地產調控新政策的影響較大。
不過在美國市場上,不利于提振美股的消息對A股并非利空。比如美聯儲繼續實施“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利率仍然維持極低的水平,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美元套利交易,即拆入美元進入回報更高的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這將推高新興市場價格水平,長期來看是有利于A股表現的。
5 考慮美元匯率變動
影響指數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對A股有所影響。快速升值的趨勢是延續還是會出現震蕩,這對出口部門,以及與此相關的公司和個股影響可能較大。
王黔指出,就匯率政策而言,美國中期選舉在即,以及中國未來數月的貿易盈余可能擴大,意味著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應會繼續向6.6邁進。此外,自中國人民銀行于6月份承諾加大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以來,人民幣的貿易加權匯率有所下跌。然而,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加速上揚的可能性,將受中國決策者對外部需求仍不確定及其對出口影響的憂慮制約。
交銀國際的研究員指出,人民幣在第四季度的震蕩可能加劇。一方面中國的通脹將增強市場加息預期,人民幣和美元的息差預期將擴大,從而增強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另一方面美元指數可能走低,人民幣對美元將承受被動升值壓力。但中國出口增速未來數月或將下降,這成為影響匯率保持穩定的因素。
不過在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和美元貶值也有有利因素。諾安基金的分析認為,升值可以略微舒緩近期國內通脹壓力。其次人民幣升值可以推動出口產業升級,這符合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有利于中國逐漸轉向消費型經濟。此外對于A股流動性亦有改善的作用。
從A股的行業來看,明顯受惠于人民幣升值的行業是航空業。9月份的下半月行情也顯示出,航空股的走勢明顯好于大盤。
近五年國慶節后股市走勢
●2005年 節后首日下跌,隨后A股市場出現跨年度的牛市。
●2006年 節后首日上漲。
●2007年 節后首日上漲,10月18日上摸6124點。
●2008年 節后首日暴跌5.23%。遭逢金融海嘯,一個月重挫24.63%。
●2009年 節后首日上漲4.76%。恰逢A股階段性探底回升,整個十月上漲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