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滬鋁主力合約1605振蕩走高,日內最高至11465元/噸,相比去年11月24日的階段性低位9710元/噸上浮1755元/噸,幅度超18%。
“預計2016年鋁價整體波動區間在9500—13000元/噸,今年的高點可能出現在上半年,因為更多的電解鋁新增產能可能集中在下半年投產,鋁價的表現上會出現時間差效應”,鋁行業分析師劉小磊3月17日在“2016(第十一屆)上海銅鋁峰會”上表示。
去年,在鋁價一路下行的背景下,電解鋁行業虧損嚴重,國內不少鋁企紛紛減停產自保,彈性生產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數據顯示,2015年實施彈性生產的電解鋁企業遍及17個省(市、區),主要集中在甘肅、青海、河南等地。據悉,在企業聯合減產的作用下,2015年國內鋁行業減產總規模累計為417萬噸。“其中有100萬噸至150萬噸的產能面臨永久性關停,實際有復產可能的產能在200萬噸到250萬噸。”劉小磊表示。
據記者了解,去年四季度國內鋁行業減產總規模超過200萬噸。“這種供應端收緊的態勢一直持續到今年2月,雖然2月仍有部分新增產能釋放,但整體來看,增速出現了明顯下滑。”劉小磊說。
雖然2015年企業的減產行動似乎對價格產生了一定的支撐作用,但在近期鋁價出現反彈跡象的驅使下,新增產能是否也面臨進一步增加的可能呢?
對此,劉小磊認為,2016年上半年新增產能有限,對鋁價而言,下半年的投產壓力相對較高。“大多數新增產能的投放存在資金壓力,多數企業很難確保非常充足的現金流,這也是困擾此前關停產能再度復產的重要原因。”
預計,2016年國內電解鋁產能將達到4200萬噸,高于2015年的3900萬噸,但上半年投產的產能不會超過100萬噸,更多的產能將集中在下半年投放。預計產量在3200萬噸左右,增速出現大幅放緩,預計為4.6%,而2015年國內電解鋁產量增速維持在10%。
“上半年投產產能相對偏少的格局事實上是給鋁價走強打開了一個短期窗口。”劉小磊進一步表示,“春節過后,鋁價出現反彈跡象,但很多鋁企反映銀行的放貸力度很弱,因為去年一大批關停產能使得很多壞賬出現,今年銀行對電解鋁相關企業的放貸相對會比較謹慎。”
雖然今年國內電解鋁供應增速有望出現放緩,但消費能否回暖也是決定價格走勢的關鍵因素。
從鋁加工行業的情況來看,據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聶波介紹,2015年鋁加工行業產量仍處于增長態勢,但增幅與往年相比出現5.7%的回落。
此外,國內鋁材進出口結構出現一定分化。數據顯示,2015年1月到11月,我國進口鋁材為43.35萬噸,同比減少4.34%,出口鋁材385.22萬噸,同比增長21.82%。
“對國內鋁行業而言,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產能過剩嚴重,隨著房地產、家電、汽車等有色金屬主要消費領域需求增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造成鋁加工行業開工率不高。”聶波表示。
“‘十三五’能源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制定,已經形成初稿,很快就征求意見,三四月份報到國務院,爭取上半年出臺。”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何勇健副司長在3月19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召開的“2016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透露說。
根據2020年能源需求預測的基準方案,能源消費總量在48.5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為40.5億噸,石油為5.9億噸,天然氣為3500億立方米,非化石能源為7.5億噸標準煤。從電力的裝機來看,2020年核電的裝機目標是5800萬千瓦,常規水電3.4億千瓦,抽水蓄能4000萬千瓦,風電2.1億千瓦,光伏發電1.1億千瓦,光熱發電15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1500萬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規劃首要政策取向是化解產能過剩,對已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的傳統能源行業,“十三五”前三年原則上不上新項目。同時首次明確提出,允許風電適當棄風,以及積極推動光熱發電示范。此外,規劃的亮點之一是提出構建集成互補、梯級利用的終端供能系統,將就此安排相關示范工程。
當前世界能源發展呈現出供求關系寬松化、供需格局多極化、能源結構低碳化、生產消費智能化、國際競爭焦點多元化等“五化”趨勢,而國內能源發展也進入新常態,能源消費增長換擋減速,能源結構雙重更替步伐加快,而能源發展動力則從高耗能加快轉換至新業態,能源系統形態也迎來轉折的窗口期,由集中開發轉向智能化、分布式。此外,能源國際合作邁向高水平。
“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煤炭、火電、煉油、煤化工等傳統能源產能過剩嚴重。同時,電力系統靈活調節電源比例偏低,調峰能力嚴重不足,部分地區棄水、棄風、棄光現象嚴重,今年一季度三北地區棄風依然很高。”何勇健坦言,適應能源轉型變革的價格機制也亟待完善,天然氣消費市場開拓困難,清潔高效爐具和潔凈型煤推廣也難以為繼。
在這種情況下,“十三五”能源規劃的政策取向是更加注重把提高發展質量放在首位,著力優化存量、做優增量,化解過剩產能。對已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的傳統能源行業,“十三五”前三年原則上不上新項目,而超過合理棄風、棄光率的地區,原則上也不安排新項目。
“同時,更加注重提高系統運行效率,著力補齊短板、創新模式、構建高效智能的能源系統。首要任務是大力提高電力系統調峰和消納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允許風電適當棄風,在5%的范圍內是可以接受的。同時,充分挖掘現有電力系統潛力,減少新增火電和跨區輸電,這樣最終電價能降下來不少。”何勇健介紹說。
在他看來,這其中最大的亮點是構建集成互補、梯級利用的終端供能系統,對新城鎮、新建工業園區、物流中心等重點實施供能設施一體化行動計劃,統籌建設電力、燃氣、熱力、供冷等基礎設施。這需要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目前正值電改,可以借助于售電側改革通過聯供的方式與電網競爭,這樣會更具優勢,會在規劃中安排一些相關的試點工程。
此外,更加注重能源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進程,積極發展水電,優先開發龍頭水電站。穩步推進沿海核電建設,“十三五”投產58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集中與分散并舉,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東中部地區以分散開發為主,在西部有條件地區適度集中開發,因地制宜發展海上風電,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積極推廣屋頂光伏和光熱發電示范。推動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及市場交易制度,積極構建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交易市場,探索適時開征環保稅或碳稅。
而在化石能源方面,則要清潔發展煤電,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要求,東部優先建設熱電聯產機組,西部地區重點建設大型煤電基地和坑口電站。同時,大幅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改革氣價機制,降低支線輸氣價格,進口和銷售氣價逐步市場化。
此外,穩妥發展煤炭深加工產業,“十三五”煤制油產能控制在1300萬噸,煤制氣在180億方,完成已開工項目,其他拿到路條和儲備的項目暫緩。“目前天然氣接收站是壟斷的,‘十三五’肯定要突破的,全面開放,同時支線輸氣價格還有下降空間,今后我國的基礎氣價還有下降幅度。”何勇健透露說。
海關總署周一公布,中國2月原鋁進口量為4,322噸,同比下降34.58%。
1-2月原鋁進口總量為10,847噸,同比減少8.26%。
3月18日,安泰科2016年有色金屬市場報告會在京召開,該公司鋁研究部分析師姚希之表示,2015年中國電解鋁行業彈性生產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鋁價不斷刷新歷史低位。
根據安泰科統計,2015年實施彈性生產的電解鋁企業遍及17個省、市、區,主要集中在甘肅、青海、河南等地;全年累計關停規模427萬噸/年,其中44%產能集中在四季度削減。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3月,中國電解鋁累計關停產能約為450萬噸/年,其規模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相當。大規模彈性生產對產量的影響效果十分明顯,2016年初中國電解鋁供應增速大幅下降。
2015年2月中國電解鋁產量243.4萬噸,同比增長2.6%,創下近十年同期最低增速。受供應增速大幅下滑影響,預計2016年初國內鋁錠庫存增速顯著放緩。據統計,2016年2月國內主要地區鋁錠庫存約為90萬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由于消費基數擴大,鋁錠庫存量對應的消費天數有所下降,表明市場過剩壓力緩解。
數據顯示,2016年2月,中國原鋁表觀消費量為237.8萬噸,同比增長2.6%,較上年同期下滑3.7個百分點,符合市場預期。預計2016年中國電解鋁將新增產能約300萬噸/年,其中年內可投產規模約150萬噸/年,且大多集中在2016下半年。
目前國內關停可重啟產能約為350萬噸/年,新建未投產能約為100萬噸/年,考慮到企業資金、市場等因素,預計將有50%產能有望在2016下半年內陸續啟動放量,對全年產量貢獻有限。
中國原鋁消費主要集中在5個領域,在建筑、結構領域,房屋竣工面積出現大幅下滑,預計國內門窗,幕墻用鋁量增長有限,但出口依然表現良好;在電子電力領域,由于電網投資回暖、3C產品產量增長,整體呈現平穩態勢;交通運輸方面,2015年,汽車產量增速回歸合理區間,但剛性需求依然穩定,輕量化替代潛力巨大,因此拉動鋁消費有著積極的作用;包裝容器方面,鋁箔包裝、罐料容器等屬于非周期性行業,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小,自身剛需強勁,原鋁消費增速相對穩定;耐用消費品方面,隨著房地產市場回暖,房屋去庫存加快,家電等耐用品消費情況將有所改善,促進原鋁消費增長。鋁材出口已形成穩定的終端客戶群,匯率、關稅政策等因素支撐出口增長,對原鋁消費有帶動作用。
預計2016年中國原鋁消費量為3280萬噸,增幅7.2%。2016年初,國內氧化鋁現貨價格為1630元/噸,至3月中旬已經上漲至1915元/噸,上漲幅度達到17.5%,氧化鋁成本費用未來將進一步上升。
目前中國電解鋁運行產能中近80%采用自備電,隨著“工業結構調整基金”、電改配套文件中針對自備電廠統一繳納備用費和各項基金的標準出臺、以及自備電廠實施超低排放環保改造,預計未來中國電解鋁的能源成本將有所上升。
受資金、市場等因素影響,預計2016年中國新增及重啟電解鋁產能放量有限,難以對全年供應量構成沖擊。雖然經濟增速放緩,鋁消費增長動能減弱,但在各領域剛需平穩以及材料替代競爭愈發激烈的格局下,中國鋁消費增長仍可期待。成本主導要素“電力”、“氧化鋁”價格已階段性觸底,在供需緊平衡格局下,未來成本要素價格上漲將對鋁價構成底部支撐。預計今年二季度國內外鋁價出現年內高點概率較大,三季度鋁價維持高位震蕩,四季度價格或將逐漸回調。全年LME三月期鋁均價1580美元/噸,較上年下降6.1%;SHFE三月期鋁均價12000元/噸,較上年下降2.4%;鋁價降幅顯著收窄,企業經營壓力有望改善,行業迎來階段性回暖。
“預計2016年鋁價整體波動區間在9500—13000元/噸,今年的高點可能出現在上半年,因為更多的電解鋁新增產能可能集中在下半年投產,鋁價的表現上會出現時間差效應”,鋁行業分析師劉小磊3月17日在“2016(第十一屆)上海銅鋁峰會”上表示。
去年,在鋁價一路下行的背景下,電解鋁行業虧損嚴重,國內不少鋁企紛紛減停產自保,彈性生產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數據顯示,2015年實施彈性生產的電解鋁企業遍及17個省(市、區),主要集中在甘肅、青海、河南等地。據悉,在企業聯合減產的作用下,2015年國內鋁行業減產總規模累計為417萬噸。“其中有100萬噸至150萬噸的產能面臨永久性關停,實際有復產可能的產能在200萬噸到250萬噸。”劉小磊表示。
據記者了解,去年四季度國內鋁行業減產總規模超過200萬噸。“這種供應端收緊的態勢一直持續到今年2月,雖然2月仍有部分新增產能釋放,但整體來看,增速出現了明顯下滑。”劉小磊說。
雖然2015年企業的減產行動似乎對價格產生了一定的支撐作用,但在近期鋁價出現反彈跡象的驅使下,新增產能是否也面臨進一步增加的可能呢?
對此,劉小磊認為,2016年上半年新增產能有限,對鋁價而言,下半年的投產壓力相對較高。“大多數新增產能的投放存在資金壓力,多數企業很難確保非常充足的現金流,這也是困擾此前關停產能再度復產的重要原因。”
預計,2016年國內電解鋁產能將達到4200萬噸,高于2015年的3900萬噸,但上半年投產的產能不會超過100萬噸,更多的產能將集中在下半年投放。預計產量在3200萬噸左右,增速出現大幅放緩,預計為4.6%,而2015年國內電解鋁產量增速維持在10%。
“上半年投產產能相對偏少的格局事實上是給鋁價走強打開了一個短期窗口。”劉小磊進一步表示,“春節過后,鋁價出現反彈跡象,但很多鋁企反映銀行的放貸力度很弱,因為去年一大批關停產能使得很多壞賬出現,今年銀行對電解鋁相關企業的放貸相對會比較謹慎。”
雖然今年國內電解鋁供應增速有望出現放緩,但消費能否回暖也是決定價格走勢的關鍵因素。
從鋁加工行業的情況來看,據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聶波介紹,2015年鋁加工行業產量仍處于增長態勢,但增幅與往年相比出現5.7%的回落。
此外,國內鋁材進出口結構出現一定分化。數據顯示,2015年1月到11月,我國進口鋁材為43.35萬噸,同比減少4.34%,出口鋁材385.22萬噸,同比增長21.82%。
“對國內鋁行業而言,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產能過剩嚴重,隨著房地產、家電、汽車等有色金屬主要消費領域需求增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造成鋁加工行業開工率不高。”聶波表示。
“‘十三五’能源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制定,已經形成初稿,很快就征求意見,三四月份報到國務院,爭取上半年出臺。”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何勇健副司長在3月19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召開的“2016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透露說。
根據2020年能源需求預測的基準方案,能源消費總量在48.5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為40.5億噸,石油為5.9億噸,天然氣為3500億立方米,非化石能源為7.5億噸標準煤。從電力的裝機來看,2020年核電的裝機目標是5800萬千瓦,常規水電3.4億千瓦,抽水蓄能4000萬千瓦,風電2.1億千瓦,光伏發電1.1億千瓦,光熱發電15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1500萬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規劃首要政策取向是化解產能過剩,對已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的傳統能源行業,“十三五”前三年原則上不上新項目。同時首次明確提出,允許風電適當棄風,以及積極推動光熱發電示范。此外,規劃的亮點之一是提出構建集成互補、梯級利用的終端供能系統,將就此安排相關示范工程。
當前世界能源發展呈現出供求關系寬松化、供需格局多極化、能源結構低碳化、生產消費智能化、國際競爭焦點多元化等“五化”趨勢,而國內能源發展也進入新常態,能源消費增長換擋減速,能源結構雙重更替步伐加快,而能源發展動力則從高耗能加快轉換至新業態,能源系統形態也迎來轉折的窗口期,由集中開發轉向智能化、分布式。此外,能源國際合作邁向高水平。
“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煤炭、火電、煉油、煤化工等傳統能源產能過剩嚴重。同時,電力系統靈活調節電源比例偏低,調峰能力嚴重不足,部分地區棄水、棄風、棄光現象嚴重,今年一季度三北地區棄風依然很高。”何勇健坦言,適應能源轉型變革的價格機制也亟待完善,天然氣消費市場開拓困難,清潔高效爐具和潔凈型煤推廣也難以為繼。
在這種情況下,“十三五”能源規劃的政策取向是更加注重把提高發展質量放在首位,著力優化存量、做優增量,化解過剩產能。對已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的傳統能源行業,“十三五”前三年原則上不上新項目,而超過合理棄風、棄光率的地區,原則上也不安排新項目。
“同時,更加注重提高系統運行效率,著力補齊短板、創新模式、構建高效智能的能源系統。首要任務是大力提高電力系統調峰和消納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允許風電適當棄風,在5%的范圍內是可以接受的。同時,充分挖掘現有電力系統潛力,減少新增火電和跨區輸電,這樣最終電價能降下來不少。”何勇健介紹說。
在他看來,這其中最大的亮點是構建集成互補、梯級利用的終端供能系統,對新城鎮、新建工業園區、物流中心等重點實施供能設施一體化行動計劃,統籌建設電力、燃氣、熱力、供冷等基礎設施。這需要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目前正值電改,可以借助于售電側改革通過聯供的方式與電網競爭,這樣會更具優勢,會在規劃中安排一些相關的試點工程。
此外,更加注重能源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進程,積極發展水電,優先開發龍頭水電站。穩步推進沿海核電建設,“十三五”投產58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集中與分散并舉,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東中部地區以分散開發為主,在西部有條件地區適度集中開發,因地制宜發展海上風電,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積極推廣屋頂光伏和光熱發電示范。推動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及市場交易制度,積極構建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交易市場,探索適時開征環保稅或碳稅。
而在化石能源方面,則要清潔發展煤電,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要求,東部優先建設熱電聯產機組,西部地區重點建設大型煤電基地和坑口電站。同時,大幅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改革氣價機制,降低支線輸氣價格,進口和銷售氣價逐步市場化。
此外,穩妥發展煤炭深加工產業,“十三五”煤制油產能控制在1300萬噸,煤制氣在180億方,完成已開工項目,其他拿到路條和儲備的項目暫緩。“目前天然氣接收站是壟斷的,‘十三五’肯定要突破的,全面開放,同時支線輸氣價格還有下降空間,今后我國的基礎氣價還有下降幅度。”何勇健透露說。
海關總署周一公布,中國2月原鋁進口量為4,322噸,同比下降34.58%。
1-2月原鋁進口總量為10,847噸,同比減少8.26%。
3月18日,安泰科2016年有色金屬市場報告會在京召開,該公司鋁研究部分析師姚希之表示,2015年中國電解鋁行業彈性生產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鋁價不斷刷新歷史低位。
根據安泰科統計,2015年實施彈性生產的電解鋁企業遍及17個省、市、區,主要集中在甘肅、青海、河南等地;全年累計關停規模427萬噸/年,其中44%產能集中在四季度削減。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3月,中國電解鋁累計關停產能約為450萬噸/年,其規模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相當。大規模彈性生產對產量的影響效果十分明顯,2016年初中國電解鋁供應增速大幅下降。
2015年2月中國電解鋁產量243.4萬噸,同比增長2.6%,創下近十年同期最低增速。受供應增速大幅下滑影響,預計2016年初國內鋁錠庫存增速顯著放緩。據統計,2016年2月國內主要地區鋁錠庫存約為90萬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由于消費基數擴大,鋁錠庫存量對應的消費天數有所下降,表明市場過剩壓力緩解。
數據顯示,2016年2月,中國原鋁表觀消費量為237.8萬噸,同比增長2.6%,較上年同期下滑3.7個百分點,符合市場預期。預計2016年中國電解鋁將新增產能約300萬噸/年,其中年內可投產規模約150萬噸/年,且大多集中在2016下半年。
目前國內關停可重啟產能約為350萬噸/年,新建未投產能約為100萬噸/年,考慮到企業資金、市場等因素,預計將有50%產能有望在2016下半年內陸續啟動放量,對全年產量貢獻有限。
中國原鋁消費主要集中在5個領域,在建筑、結構領域,房屋竣工面積出現大幅下滑,預計國內門窗,幕墻用鋁量增長有限,但出口依然表現良好;在電子電力領域,由于電網投資回暖、3C產品產量增長,整體呈現平穩態勢;交通運輸方面,2015年,汽車產量增速回歸合理區間,但剛性需求依然穩定,輕量化替代潛力巨大,因此拉動鋁消費有著積極的作用;包裝容器方面,鋁箔包裝、罐料容器等屬于非周期性行業,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小,自身剛需強勁,原鋁消費增速相對穩定;耐用消費品方面,隨著房地產市場回暖,房屋去庫存加快,家電等耐用品消費情況將有所改善,促進原鋁消費增長。鋁材出口已形成穩定的終端客戶群,匯率、關稅政策等因素支撐出口增長,對原鋁消費有帶動作用。
預計2016年中國原鋁消費量為3280萬噸,增幅7.2%。2016年初,國內氧化鋁現貨價格為1630元/噸,至3月中旬已經上漲至1915元/噸,上漲幅度達到17.5%,氧化鋁成本費用未來將進一步上升。
目前中國電解鋁運行產能中近80%采用自備電,隨著“工業結構調整基金”、電改配套文件中針對自備電廠統一繳納備用費和各項基金的標準出臺、以及自備電廠實施超低排放環保改造,預計未來中國電解鋁的能源成本將有所上升。
受資金、市場等因素影響,預計2016年中國新增及重啟電解鋁產能放量有限,難以對全年供應量構成沖擊。雖然經濟增速放緩,鋁消費增長動能減弱,但在各領域剛需平穩以及材料替代競爭愈發激烈的格局下,中國鋁消費增長仍可期待。成本主導要素“電力”、“氧化鋁”價格已階段性觸底,在供需緊平衡格局下,未來成本要素價格上漲將對鋁價構成底部支撐。預計今年二季度國內外鋁價出現年內高點概率較大,三季度鋁價維持高位震蕩,四季度價格或將逐漸回調。全年LME三月期鋁均價1580美元/噸,較上年下降6.1%;SHFE三月期鋁均價12000元/噸,較上年下降2.4%;鋁價降幅顯著收窄,企業經營壓力有望改善,行業迎來階段性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