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趨緊,而中國市場需求強勁增長,正推動鋁土礦價格回升。隨著印尼與馬來西亞出受限,中國煉鋁廠把目光更多投向儲量豐富且獨具質量優勢的澳大利亞鋁土礦。
據報道,中國煉鋁廠鋁土礦需求增長,逐漸推升全球鋁土礦價格。2014年5月鋁土礦價格下跌之前,全球鋁土礦價格曾保持在每噸78.3美元(104澳元)的高值。目前鋁土礦價格正緩慢回升,中國市場高質量鋁土礦價格接近每噸50美元。
馬來出口或下滑質量優勢助力澳洲出口
2014年印度尼西亞禁止礦石出口后,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兩大鋁土礦進口來源國。根據海關數據,2015年1-10月份,中國共計從澳大利亞進口1640萬噸左右鋁土礦,僅略低于從馬來西亞進口的1800萬噸。
馬來西亞取代印尼為中國市場開采和輸送大量鋁土礦產品以填補缺口,然而無節制開采導致其面臨嚴峻的環境挑戰。有消息稱,當地政府正考慮實施新的監管條例,或將限制鋁土礦開采與出口,這將意味著未來中國鋁土礦進口將更多由澳大利亞供應。
總部位于昆州布里斯班、約克角西部運營鋁土礦項目的礦業勘探及開采公司Metro Mining(ASX:MMI)在接受采訪時曾指出,與馬來西亞產品相比,澳洲鋁土礦源品質偏高,在質量上具有明顯優勢,這能夠確保滿足中國客戶“大量、長期、穩定的高品質鋁土礦需求”。
ANZ:中國需求強勁澳洲鋁土礦備受矚目
資料顯示,全球鋁土礦產量較大的國家主要有澳大利亞、中國、巴西、印尼、幾內亞和印度。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礦生產國,2014年產量達到了8100萬噸;印尼因2014年開始實施禁礦政策產量大幅下跌,從2013年的5570萬噸降至2014年的50萬噸;中國2014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鋁土礦生產國,產量約4700萬噸,但礦石質量偏差,開發、冶煉難度較大,并不利于氧化鋁的生產,因而長期依賴進口。
澳新銀行分析師Daniel Hynes表示,目前中國市場對澳洲鋁土礦需求尤其強勁。援自澳廣播網,Hynes指出,目前中國鋁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生產商希望充分啟動備用產能進行鋁土礦冶煉和鋁合金生產,進而向海外市場出口高附加值鋁制品。毫無疑問中國市場對優質鋁土礦的需求正迅速攀升。澳大利亞作為鋁土礦資源大國,“不僅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礦場,礦石質量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的”,這將吸引中國煉鋁廠的目光。
鋁土礦企業著眼挖掘對華出口機遇
澳大利亞目前擁有5座已投產鋁土礦和6家冶煉廠,包括躋身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巨頭的力拓集團(RioTinto)。另外,邁泰利克礦業(metallica Minerals,ASX:MLM)等初級公司也開始關注鋁土礦出口。
邁泰利克從事鋁土礦、鋯英石、金紅石、鎳和石墨等金屬資源礦勘探及開采,于2004年在澳交所掛牌上市。該公司與中資合伙方Ozore資源公司在昆士蘭最北端鋁土礦產最為豐富的約克角半島(CapeYork Peninsula)擁有大型項目資產,有直運級礦石出口潛力。
邁泰利克首席執行官Simon Slesarewich表示,目前市場上鋁土礦供應并不欠缺,然而對于煉鋁廠而言,尤其是那些新興企業,對高質量鋁土礦需求較為強勁。“他們所需的鋁土礦不同于普通礦石,質量保障非常重要”。
自去年12月份以來,國內鋁價走勢就一直平穩的緩慢反彈,在3月下旬還創下新高。與此同時,LME鋁價卻在3月7日創新高點1605美元/噸之后拐頭向下,并在3月24日創下1月27日以來的最低紀錄。筆者認為供應增長、產能調節、成本傳導、消費結構等內外出現階段性差異引發鋁價呈現“內強外弱”的特征。
供應層面:國內階段性偏緊
首先,國內鋁冶煉廠減產導致供應減少,且復產較預期緩慢。2015年下半年減產達到一定規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前兩個月電解鋁產量較2015年同期下降了7.7%,下降至455萬噸;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1-2月電解鋁產量同比下降2%至498萬噸。2015-2016年3月,中國電解鋁累計關停產能約為450萬噸/年。從實際復產來看,1-2月份復產的冶煉廠較少,3月份復產才開始逐漸增多。例如山東信發其一階段年產能為30萬噸的電解鋁項目2月底才出產量,廣西百礦鋁業一階段年產能10萬噸的電解鋁項目3月份出產量。
其次,新增產能投產也大多在二季度及下半年。安泰科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解鋁新增產能約300萬噸/年,其中年內可投產規模約150萬噸/年。目前新增產能投產的企業有:華澤鋁業計劃4月份投產7萬噸新電解鋁項目、天山鋁業計劃9月份投產20萬噸電解鋁項目、慶怡實業計劃9月份投產4.5萬噸高純度電解鋁項目。
再次,在2016年1-2月很多鋁冶煉從生產鋁水較多,鋁錠較少,從而使得鋁錠供應階段性偏緊。鋁水可以直接提供給周邊加工企業,或者冶煉廠上下游一體化進程中的加工環節使用,節約運輸成本。
最后,很多鋁錠被鑄成鋁棒,變相轉嫁部分過剩壓力,鋁棒暫時存儲起來。數據顯示,3月份新疆地區鋁棒運行產能達到85萬噸,2016年有望生產96萬噸鋁棒。由于電解鋁廠開發下游深加工產品具有成本優勢,因此越來越多的電解鋁冶煉廠開發鋁棒產品。
從庫存方面來看,今年春節期間,國內鋁社會庫存較往年同期增長緩慢。數據顯示,2016年2月29日,上海、無錫和佛山等主要地區鋁錠社會庫存約為95.9萬噸,率低于去年同期的99萬噸。3月28日,主要地區鋁錠社會庫存降至87.9萬噸。
成本層面:短期小幅上行
電解鋁的生產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氧化鋁、冰晶石等)、能源成本(電力等)、人力成本等。2016年1-2月份原材料成本因氧化鋁價格供應緊張價格上漲而有所上升。數據顯示,2015年11月份至2016年2月底中國氧化鋁冶煉廠已減產產能達到950萬噸。而98.5%的氧化鋁價格已經從2016年年初的1605元/噸的均價上漲至3月30日的1895元/噸,漲幅達到18%。電力成本方面,由于冶煉廠自備發電廠需要繳納產能過剩的專項基金,估計影響電解鋁成本大約500元/噸左右,從而使得鋁冶煉行業平均現金成本從年初的10850元/噸左右升至3月份的11560元/噸左右
消費層面:海外市場疲軟,國內消費回暖
由于海外鋁材大多數用于汽車等交通運輸行業,因此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制造業PMI和汽車產量可以作為衡量海外鋁消費冷暖的兩個主要指標。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份以來,美國ISM制造業PMI就持續下滑,并跌破50的榮枯分水嶺,直至2月份才小幅回升至49.5,但是還是低于50的榮枯分水嶺,這意味著美國制造業增長低迷,對鋁消耗放緩。
中國鋁消費最大的領域還是在建筑型鋁材方面,占總消費的38.5%左右,和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因此2016年中國房地產投資、新房開工面積、施工面積同比增速回升都帶來建筑鋁材消費的回暖。汽車方面,在中國傳統汽車產銷進入下坡路之際,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良好,而新能源汽車在汽車輕型化方面運用鋁合金替代鍍鋅和鋼材的消費會有潛在的增長空間。
據報道,中國煉鋁廠鋁土礦需求增長,逐漸推升全球鋁土礦價格。2014年5月鋁土礦價格下跌之前,全球鋁土礦價格曾保持在每噸78.3美元(104澳元)的高值。目前鋁土礦價格正緩慢回升,中國市場高質量鋁土礦價格接近每噸50美元。
馬來出口或下滑質量優勢助力澳洲出口
2014年印度尼西亞禁止礦石出口后,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兩大鋁土礦進口來源國。根據海關數據,2015年1-10月份,中國共計從澳大利亞進口1640萬噸左右鋁土礦,僅略低于從馬來西亞進口的1800萬噸。
馬來西亞取代印尼為中國市場開采和輸送大量鋁土礦產品以填補缺口,然而無節制開采導致其面臨嚴峻的環境挑戰。有消息稱,當地政府正考慮實施新的監管條例,或將限制鋁土礦開采與出口,這將意味著未來中國鋁土礦進口將更多由澳大利亞供應。
總部位于昆州布里斯班、約克角西部運營鋁土礦項目的礦業勘探及開采公司Metro Mining(ASX:MMI)在接受采訪時曾指出,與馬來西亞產品相比,澳洲鋁土礦源品質偏高,在質量上具有明顯優勢,這能夠確保滿足中國客戶“大量、長期、穩定的高品質鋁土礦需求”。
ANZ:中國需求強勁澳洲鋁土礦備受矚目
資料顯示,全球鋁土礦產量較大的國家主要有澳大利亞、中國、巴西、印尼、幾內亞和印度。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礦生產國,2014年產量達到了8100萬噸;印尼因2014年開始實施禁礦政策產量大幅下跌,從2013年的5570萬噸降至2014年的50萬噸;中國2014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鋁土礦生產國,產量約4700萬噸,但礦石質量偏差,開發、冶煉難度較大,并不利于氧化鋁的生產,因而長期依賴進口。
澳新銀行分析師Daniel Hynes表示,目前中國市場對澳洲鋁土礦需求尤其強勁。援自澳廣播網,Hynes指出,目前中國鋁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生產商希望充分啟動備用產能進行鋁土礦冶煉和鋁合金生產,進而向海外市場出口高附加值鋁制品。毫無疑問中國市場對優質鋁土礦的需求正迅速攀升。澳大利亞作為鋁土礦資源大國,“不僅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礦場,礦石質量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的”,這將吸引中國煉鋁廠的目光。
鋁土礦企業著眼挖掘對華出口機遇
澳大利亞目前擁有5座已投產鋁土礦和6家冶煉廠,包括躋身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巨頭的力拓集團(RioTinto)。另外,邁泰利克礦業(metallica Minerals,ASX:MLM)等初級公司也開始關注鋁土礦出口。
邁泰利克從事鋁土礦、鋯英石、金紅石、鎳和石墨等金屬資源礦勘探及開采,于2004年在澳交所掛牌上市。該公司與中資合伙方Ozore資源公司在昆士蘭最北端鋁土礦產最為豐富的約克角半島(CapeYork Peninsula)擁有大型項目資產,有直運級礦石出口潛力。
邁泰利克首席執行官Simon Slesarewich表示,目前市場上鋁土礦供應并不欠缺,然而對于煉鋁廠而言,尤其是那些新興企業,對高質量鋁土礦需求較為強勁。“他們所需的鋁土礦不同于普通礦石,質量保障非常重要”。
自去年12月份以來,國內鋁價走勢就一直平穩的緩慢反彈,在3月下旬還創下新高。與此同時,LME鋁價卻在3月7日創新高點1605美元/噸之后拐頭向下,并在3月24日創下1月27日以來的最低紀錄。筆者認為供應增長、產能調節、成本傳導、消費結構等內外出現階段性差異引發鋁價呈現“內強外弱”的特征。
供應層面:國內階段性偏緊
首先,國內鋁冶煉廠減產導致供應減少,且復產較預期緩慢。2015年下半年減產達到一定規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前兩個月電解鋁產量較2015年同期下降了7.7%,下降至455萬噸;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1-2月電解鋁產量同比下降2%至498萬噸。2015-2016年3月,中國電解鋁累計關停產能約為450萬噸/年。從實際復產來看,1-2月份復產的冶煉廠較少,3月份復產才開始逐漸增多。例如山東信發其一階段年產能為30萬噸的電解鋁項目2月底才出產量,廣西百礦鋁業一階段年產能10萬噸的電解鋁項目3月份出產量。
其次,新增產能投產也大多在二季度及下半年。安泰科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解鋁新增產能約300萬噸/年,其中年內可投產規模約150萬噸/年。目前新增產能投產的企業有:華澤鋁業計劃4月份投產7萬噸新電解鋁項目、天山鋁業計劃9月份投產20萬噸電解鋁項目、慶怡實業計劃9月份投產4.5萬噸高純度電解鋁項目。
再次,在2016年1-2月很多鋁冶煉從生產鋁水較多,鋁錠較少,從而使得鋁錠供應階段性偏緊。鋁水可以直接提供給周邊加工企業,或者冶煉廠上下游一體化進程中的加工環節使用,節約運輸成本。
最后,很多鋁錠被鑄成鋁棒,變相轉嫁部分過剩壓力,鋁棒暫時存儲起來。數據顯示,3月份新疆地區鋁棒運行產能達到85萬噸,2016年有望生產96萬噸鋁棒。由于電解鋁廠開發下游深加工產品具有成本優勢,因此越來越多的電解鋁冶煉廠開發鋁棒產品。
從庫存方面來看,今年春節期間,國內鋁社會庫存較往年同期增長緩慢。數據顯示,2016年2月29日,上海、無錫和佛山等主要地區鋁錠社會庫存約為95.9萬噸,率低于去年同期的99萬噸。3月28日,主要地區鋁錠社會庫存降至87.9萬噸。
成本層面:短期小幅上行
電解鋁的生產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氧化鋁、冰晶石等)、能源成本(電力等)、人力成本等。2016年1-2月份原材料成本因氧化鋁價格供應緊張價格上漲而有所上升。數據顯示,2015年11月份至2016年2月底中國氧化鋁冶煉廠已減產產能達到950萬噸。而98.5%的氧化鋁價格已經從2016年年初的1605元/噸的均價上漲至3月30日的1895元/噸,漲幅達到18%。電力成本方面,由于冶煉廠自備發電廠需要繳納產能過剩的專項基金,估計影響電解鋁成本大約500元/噸左右,從而使得鋁冶煉行業平均現金成本從年初的10850元/噸左右升至3月份的11560元/噸左右
消費層面:海外市場疲軟,國內消費回暖
由于海外鋁材大多數用于汽車等交通運輸行業,因此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制造業PMI和汽車產量可以作為衡量海外鋁消費冷暖的兩個主要指標。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份以來,美國ISM制造業PMI就持續下滑,并跌破50的榮枯分水嶺,直至2月份才小幅回升至49.5,但是還是低于50的榮枯分水嶺,這意味著美國制造業增長低迷,對鋁消耗放緩。
中國鋁消費最大的領域還是在建筑型鋁材方面,占總消費的38.5%左右,和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因此2016年中國房地產投資、新房開工面積、施工面積同比增速回升都帶來建筑鋁材消費的回暖。汽車方面,在中國傳統汽車產銷進入下坡路之際,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良好,而新能源汽車在汽車輕型化方面運用鋁合金替代鍍鋅和鋼材的消費會有潛在的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