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縱本國貨幣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為促進經濟復蘇而采用的新武器。近幾個月來,一連串的國家,從日本到瑞士,從哥倫比亞到以色列,都試圖壓低本國貨幣幣值。一些專家將其稱之為“競相貶值”(competitive devalu-ation)。而不少人則認為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貨幣戰爭———還有可能會危害全球經濟復蘇。這一備受關注的問題也將成為本周五G7財長會議的首要日程。”
這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當地時間6日題為“貨幣戰爭威脅全球經濟復蘇”文章的開篇。近期,日本、巴西、韓國等國家采取的單邊貨幣行動引發了一場激烈爭端,而隨著11月召開的G20韓國首爾峰會的臨近,新一輪貨幣大戰的陰云已經浮現。
各國針鋒相對
9月15日,日本6年多來首次干預外匯市場。隨后,韓國、泰國和新加坡等也紛紛介入市場。10月5日,搶在美國重新實施數量寬松政策之前,日銀突然重拾“零利率”,遏制日元升值。
BBC網站的報道稱,“一個國家央行的單邊行動,能夠平息或助燃全球其他地區的相關爭端。在這個‘三維棋局’游戲中,各國都被迫采取以牙還牙、針鋒相對的行動。9月27日,巴西財長Mantega警告說,‘全球貨幣戰爭對我們構成了威脅,因為它削弱了我們的競爭力。’巴西絕不會坐視不管,他表示。”
上述報道說,“因此,對貨幣干預的惡性循環恐怕要繼續下去。國際金融協會(IIF)總裁Dallara即敦促全球主要領先經濟體采取緊急行動。‘為解決匯率問題,主要經濟體之間應該就多邊和協同政策舉措達成一致。’他說。不過,這些主要經濟體目前似乎并沒有妥協的意思。”
英國《衛報》當地時間6日的文章則對全球各地決策者有關“貨幣戰爭”問題的部分言論進行了匯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Kahn說,貨幣能被當做政策武器的想法,顯然正開始到處流傳。如果把這種想法付諸行動,將給全球復蘇帶來相當嚴重的風險,任何此類的做法,都將產生負面且極具破壞性的長期影響。”
“印度央行副總裁Gokarn說,不平衡性正在造成一個更大的全球問題,巨額外資流入新興市場尋求更高回報。因此,這正成為一個潛在的威脅,我們正在考慮應對的辦法。”
“世界銀行行長Zoellick說,我預計不會進入全球貨幣戰爭的時代,但顯然將出現緊張的氣氛。貨幣都是追逐收益的,其無法在發達經濟體中實現受益,這不僅推升了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幣值,而且還推升了資產價格,房地產和一些大宗商品會面臨泡沫風險。”
美元“使全球陷入混亂”
BBC網站的文章寫道,“盡管美國將自己視為全球貨幣干預的受害者,但許多人仍認為美國自身的政策是問題的源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Stiglitz表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聯儲(FED)創造的所有這些流動性,一心指望能提振美國經濟,結果對美國經濟毫無幫助,反而使全球陷入混亂。’”
英國路透社當地時間6日發自紐約的報道稱,“近幾個月來,對于美聯儲將再度擴大貨幣供給,從而進一步降低短期美國公債收益率的預期,已經對美元構成壓力,并推升了歐元、日元和其它新興市場貨幣。這迫使一些國家政府采取應對措施。”
該報道說,“盡管各國政府間存在分歧,但IMF首席經濟學家Blanchard表示,他對找到解決辦法持樂觀態度。他說,‘我們只是剛開了個頭,現在就斷定失敗還為時過早。’但其他人士則不那么樂觀。東京三菱日聯銀行首席分析師Brown認為,由美國充當最大股東的IMF將不會阻止美國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或美元貶值。”
BBC的文章則分析稱,“無論美國是否是始作俑者,大多數觀察家相信,美國已經在設法解決這個問題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倫敦智庫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國際經濟問題專家Subac-chi說,‘美國應該努力協調匯率政策,并將之放在全球議程之中。’不過,決議不是能夠一夜達成的,當然也不可能在本周末舉行的IMF年度會議上有結果。更何況,這個問題還有可能變得愈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