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過來,看著主控室顯示屏,好好聽聽濟三電力關于內部市場建設的一些具體做法。”4月11日,電鋁公司濟三電力迎來一批特殊的學習隊伍。
為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管理,積極打造嚴實的奮進求存生態,電鋁公司將現場交流、對標找差融入到2016年一季度經濟活動分析會暨管理現場工作會中,由公司領導班子帶隊,組織有關部室及7個單位負責人20余人到濟三電力生產一線,給參會人員一個現場改觀的視覺沖擊。
已經是中午一點多了,會議依然在深入交流、開誠布公、集思廣益的氛圍中進行。“都這個點了還沒散會,看來是要動真碰硬來真格的了”、“鍋爐、運煤皮帶、主控室……,他們來了就都去現場了,轉了一個多小時。”……
無論是身處管理層面的領導,還是從事操作崗位的職工,無論是生產環境、考核標準,還是工作狀態,精神面貌,改變,是電鋁人感受最深刻的一個詞。
在集團公司將“五查五反”、“四轉四提”、“兩學一做”等活動作為深化改革、度危求進、共度難關的“敲門磚”拋出后,電鋁公司統一思想,迅速行動,全力打造以務實作風為主要內容、以快速的決策機制和嚴厲的問責制度為支點的奮進機體。
“紅臉冒汗”的會議多了
“第一名鋁用陽極公司,得分236.98分;第二名科澳鋁業,得分108.41分;第三名南屯電力公司,得分105.78分……”這是電鋁在一季度經濟分析會上宣讀的各單位指標完成情況排名。
對于務實,電鋁公司的理解是既要腳踏實地,還要敢于動真碰硬,觸及到問題的本源。體現到會議上,就是要開管用的會和能夠解決問題的會。“部分單位”,“有些干部”、“某些事”的用詞在會議上逐漸淡出,點名、排名、現場考核、當場問責的形態,讓不少與會者和當事人紅臉冒汗,也使各級領導人員,對務實之風的轉變產生了不小的動力。
“黨委組織部(人力資源部),幫助指導輕合金公司開展內部市場化建設、規劃財務部幫助指導輕合金公司開展降存貨工作、黨群工作部、安全監察部負責,幫扶督導炭素公司開展提升管理效能活動……”出出汗、紅紅臉并非會議本意,對照考核情況,深入剖析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堅持問題導向立即成立專項工作組,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幫扶,把管理者的智慧和能量激發出來,達到齊抓共管、共擔責任、協同共贏,使電鋁在危機中生存下來才是真正的本意。
“不實干”的空間沒了
“面對當今鋁業所處的慘淡環境,我們左右不了市場,能不能左右自己?”電鋁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左右自己,其實就是改變自己,改變企業里那些不能適應市場形勢的東西。但是,怎么改變?用什么做撬動的支點?電鋁把答案定格在思想教育和精細化管理上。
“善待單位、心系電鋁”主題教育,“我為扭虧獻言獻策”,“進班組面對面”宣講交流,逐級開展“電鋁公司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我們怎么辦”大討論,舉辦專題學習會、宣講會、……在形勢任務教育濃厚氛圍的同時,“輕合金以型材增量創效為重點,成立領導小組層層簽訂“軍令狀”,人人寫出決心書,將壓力和責任傳遞至每一名員工;濟三電力自2月中旬起成立專項組,從人員意識和行為習慣養成、現場技改提升、區域集中治理入手,開展集中全面提升管理,一季度查處各類問題450項,考核12090元;科澳鋁業一季度先后有10余名管理技術人員因工作不力被通報處理……”
電鋁重拳出擊向“履職能力不夠、崗位意識缺失”的不作為宣戰,向“公司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不安排就不主動過問”的行為習慣說不,使一批批粗放管理事件和懶散行為“撞了南墻”“碰了釘子”。一場場形勢任務宣講,一次次嚴格考核,一個個嚴厲問責,傳導的是壓力,也是工作方法,更是嶄新的觀念。讓剛性的制度立起來,讓干部職工,尤其是機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從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式和固有工作模式中解放出來,目的就是將精細化管理在電鋁扎牢根基,讓戰勝困難的信心決心在電鋁生存的路上走得更遠。
“沒業績”的交不了賬了
“濟三電力每月對“創新創效”開展情況督導檢查,每季度進行考核評比排名。第一的單位獎勵1000元,排名最后一名的單位給予單位主要負責人罰款500元,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效項目完成情況按照《專業技術、技能人員津貼考核制度》與技術技能津貼掛鉤考核,一季度實現創效420萬元、輕合金對“雙創”項目全部實行聯責抵押,3月份型材入庫2010噸,創建廠單月最好水平……”這些僅是電鋁公司開展“大眾創新、全員創效”活動的縮影。
應對鋁業市場的“新常態”,不僅要有“新狀態”,更要有新實力。電鋁堅持眼睛向內,深挖內潛,把 “人人都是經營者、崗位都是利潤源,效益決定工資、業績決定收入”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由“忽視效益發工資”向“提高效益掙工資”轉變。(魏宏紅)